本发明属于康复医疗器械,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上肢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1、上肢康复训练对于患有上肢运动障碍的患者来说意义重大,通过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上肢的功能,降低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依赖程度,提高自理能力,还可以通过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姿势和运动控制等方式,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长时间的上肢运动障碍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上肢康复训练可以预防和减轻这些并发症。上肢康复训练是一种针对上肢,包括手臂、肩膀、手腕和手指的康复训练,旨在恢复和提高上肢的功能和活动能力。常见的上肢康复训练方法包括功能性训练、抗阻训练、运动学训练、手部训练等。功能性训练旨在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中所需的上肢活动能力,例如抓握物品、穿衣服、梳头等。这种训练通常需要使用各种辅助器具和功能性任务,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上肢功能。抗阻训练是通过使用重量、弹性带等外部阻力来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方式,这种训练可以对肌肉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有助于恢复和提高上肢的肌肉力量和功能。运动学训练是通过改变身体姿势和动作的方式来改进上肢的功能和协调性,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上肢的运动和姿势,并减少不良姿势对上肢的影响。手部训练是一种针对手部肌肉和关节的训练方式,旨在恢复和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这种训练通常包括手指活动、握力和手指敏感度的训练。
2、随着医疗技术和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上肢康复训练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特别是康复医疗器械的引入对训练效果有显著改善。康复医疗器械是指用于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身体功能的医疗设备。上肢康复训练器是一种专门用于上肢运动康复训练的机械设备,主要用于恢复和提高上肢的功能、活动范围和力量。常见的上肢康复训练器有上肢动态康复训练器、手部功能康复训练器、上肢循环训练器、肩部功能康复训练器等。上肢动态康复训练器通过机械臂的协助、重力支持、电动辅助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上肢功能,手部功能康复训练器用于手部肌肉的训练和康复,例如手指灵活度、手腕柔韧性、握力等训练,上肢循环训练器通过手动或电动的方式帮助恢复和提高上肢的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肩部功能康复训练器通过机械臂的协助、重力支持、电动辅助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肩部功能。尽管现有的上肢康复训练器已经在康复治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目前的器械只有特定的群体以及特定的环境可以使用,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训练需求,以及无法满足多场地使用的需求,使得使用率较低。
3、由此可见,上肢康复训练器还存在问题,从而使得康复训练效果较差,上肢康复训练器的结构设置还有待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的上肢康复训练器存在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训练需求以及无法满足多场地使用的需求的问题。本发明针对训练器结构,提出了一种上肢康复训练器,以适用于不同患者以及不同训练需求,从而达到提高训练器的使用率和改善康复效果的目的。
2、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上肢康复训练器,包括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方的训练组件,所述训练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训练组件分别连接设置有用于增加训练阻力的负重件以及用于减少阻力的辅助件。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患者以屈伸训练了肘关节和肩关节的肌肉,屈伸是人体肌肉的一种运动方式,通常指肌肉的收缩和伸展。屈曲通常是指将肢体曲折成一个角度,而伸展则是指将肢体恢复到原始状态。
5、设置所述转动件,使得所述训练组件可以相对所述支撑组件转动,从而改变了所述训练组件相对于患者的角度,使得患者通过屈伸进行康复训练时可以对不同的肌群进行不同强度训练。例如,当所述训练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的夹角小于90°时,患者做朝上伸展运动时需要克服所述训练组件的自身重力,此时患者的屈伸训练对患者肘关节伸肌肉以及肩关节伸肌肉的训练强度大于对患者肘关节屈肌肉以及肩关节屈肌肉的训练强度;当所述训练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的夹角大于90°时,患者做朝上屈曲运动时需要克服所述训练组件的自身重力,此时患者的屈伸训练对患者肘关节屈肌肉以及肩关节屈肌肉的训练强度大于对患者肘关节伸肌肉以及肩关节伸肌肉的训练强度;当所述训练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的夹角等于90°时,所述康复训练器的重心低于患者重心,对患者的肌肉训练效果也不同。这种转动连接的方式设置,增加了训练形式,对不同患者及其不同肌肉实现了不同强度的训练,提高了训练器的使用率,并显著改善了康复训练效果。
6、设置所述负重件以及所述辅助件,适用于不同损伤等级的患者。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产生张力,导致静态或动态收缩的能力,也可将其视为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徒手肌力评定是评定者在借助重力或徒手施加外在阻力的前提下,评定受试者所测肌肉或肌群产生最大自主收缩能力的一种肌力评定方法。依据lovett分级法,0级为无可见或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1级为可扪及肌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2级为在消除重力姿势下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3级为能抗重力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4级为能抗重力和部分阻力运动,5级为能抗重力和全部阻力的运动。针对肌力等级不大于3的患者,启动所述辅助件,使得患者进行强度较低的训练;针对肌力等级大于3的患者,启动所述负重件,使得患者进行强度较高的训练。这种结构设置使得所述康复训练适用于不同等级的患者或者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更适用于实际的训练过程,实用性显著提高。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训练组件包括主体框架以及屈伸件;所述主体框架设置有轨道,所述屈伸件通过所述轨道与所述主体框架滑动连接。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所述轨道使得所述屈伸件可以在所述主体框架上滑动,从而使得患者可以进行屈伸训练。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框架上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转动件设置有连接孔;所述主体框架通过所述连接凸起和所述连接孔的配合相对所述支撑组件转动。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若干所述连接孔,通过改变所述连接凸起与各个所述连接孔的连接,从而改变了所述训练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的夹角。这种结构连接稳定,使用灵活,使得所述康复训练器满足不同患者及其不同训练需求,使用率显著提高。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屈伸件上设置有用于握持的握持件,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的束缚带。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所述束缚带可以将肌力等级较低特别是无法长时间抓握的患者的手部固定于所述握持件,从而使得患者可以进行屈伸训练。这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得所述康复训练器满足不同患者及其不同训练需求,使用率显著提高。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屈伸件靠近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牵引绳;所述屈伸件通过所述第一牵引绳与所述负重件连接。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牵引绳末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其位置的固定件。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负重件中心形成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固定件的长度,且所述限位孔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固定件的宽度。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同的患者或者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需要设置的重力等级不同,通过选作所述负重件的数量实现,在所述第一牵引绳末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其位置的固定件,当进行负重训练时,首先确定需要的所述负重件的数量,将所述固定件从所述限位孔中穿过,直至所述负重件的数量达到预设值,接着将所述固定件旋转,使得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限位孔不完全重合,以完成初步的固定。
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负重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设置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负重件的宽度;所述加固件形成有插入槽,所述加固件上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负重件抵接的抵接件。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初步固定的基础上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负重件之间插入所述加固件,使得所述第一牵引绳牵引相对应数量的所述负重件。这种固定方式使得连接稳定,并使得所述康复训练器适用于不同患者或者同一患者的不同训练阶段。
1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屈伸件远离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牵引绳;所述主体框架上固设有用于改变所述第二牵引绳的方向的转向轮;所述屈伸件所述第二牵引绳和所述转向轮的配合与所述辅助件连接。
2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用于放置所述负重件的放置部,与所述放置部连接用于支撑的支撑部,以及用于移动的移动部;所述放置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负重件位置的限位件。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所述移动件使得所述康复训练器可以灵活适用于不同场地,所述限位件限制了所述负重件在前后左右方向移动,使得所述负重件仅做上下运动,满足了训练需求。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所述转动件使得所述训练组件可以相对所述支撑组件转动,从而改变了所述训练组件相对于患者的角度,使得患者通过屈伸进行康复训练时可以对不同的肌群进行不同强度训练。所述负重件以及所述辅助件使得所述康复训练适用于不同等级的患者或者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更适用于实际的训练过程,实用性显著提高。
24、进一步地或者更细节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