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负荷易于摇晃等级(N)
[0115]
[0116] 其结果,当为以小于7. 4N的负荷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样120时,使用者能够使臂产 生共振,当为以小于3. 9N的负荷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样120时,使用者特别容易使臂产生共 振。另外,当为以小于1. 5N的负荷使臂产生共振的试样120时,也可以推测为容易使臂产 生共振。
[0117] 从其他观点来看,当为以施加到衔口 41的负荷在3. 9N-7. 1N的范围内时使臂产生 共振的试样120时,使用者能使臂产生共振,而当为以该负荷在1. 5N-3. 8N的范围内时使臂 产生共振的试样120时,使用者特别容易使臂产生共振。即使为以负荷在1. 5N-3. 85N的范 围内时使臂产生共振时,使用者也能使臂产生振动。另外,当负荷小于1.5N时,虽能使臂产 生共振,但是负荷量小、且运动效果小。
[0118] 因此,如果将面部肌肉锻炼器21的臂31的长度、重物30的重量等的各种条件设 定为任意的话,表示被计入到表1-表6中的各种举动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会被具体化。这 样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能够得到与所述验证结果同样的效果。
[0119] 另外,在表7中记载了被用于上述各种试验的弹性板22、即厚度为0. 6mm、0. 8mm、 1. 0mm 这 3 种,全长为 300mm、400mm、500mm、600mm、700mm、800mm,1000mm 这 7 种,总计 21 种 的弹性板22的弹簧常数(g/mm)。从表7可以明显地看出,最小的弹簧常数为0.23g/mm、最 大的弹簧常数为39. 35g/mm。并不仅限于这些弹簧常数,也可以设定为任意的弹簧常数。并 且,可以通过使用表7的弹簧常数和任意的弹簧常数的弹性板22,将面部肌肉锻炼器具体 化。任意的弹簧常数为填到表7的弹簧常数的各值之间的值的弹簧常数、具有超过表7中 的最大弹簧常数值的值的弹簧常数、或者是具有小于最小弹簧常数值的值的弹簧常数。
[0120] (表 7)
[0121] 用于实验的弹性板的弹簧常数(g/mm)
[0122]
[0123] 可是,以年龄在20-70代的男女67名为对象,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面部肌肉锻炼器 21并以每次30秒每日2次的形式连续使用8周,对其效果进行验证。该验证的条件和结果 被示出在图21-图26中。在验证中所使用的面部肌肉锻炼器21,除了重物30以外的面部 肌肉锻炼器21的主体的重量、即由弹性板22、包覆层23、芯27、以及衔口28的重量为120g, 全长为540mm,弹性板22的长度为380mm,厚度为0? 6mm,热塑性聚氨酯的包覆层23的厚度 平均为6mm,重物30的重量为18g、23g、28g中的任意一个重量。在验证试验之前、即使用之 前和验证试验结束后、即使用后拍摄被实验者的面部,并用为2维皮肤表面分析软件的、由 美国的CanfieldScientific公司制造的型号为"Mirror"的软件对该相片影像进行分析 来测量验证试验前后的变化状态,并将其结果制成图表。
[0124] 图21 (a)、(b)及图22是验证了被实验者的嘴角抬高的实验结果。即、测量在使用 前、使用后的相片中的、67名被实验者的嘴角和眼袋之间的距离106,并算出使用前、使用 后的距离106的变化。并且,对67名的使用前及使用后的算出结果分别进行平均,在图22 中将其制成图表。如可以从图22明显地看出,使用后相对于使用前所述距离106平均缩短 0. 6_,嘴角抬高,锻炼效果被认可。
[0125] 图23(a)、图23(b)及图24是验证了颊部抬高的实验结果。即、在67名被实验者的 使用前、使用后的侧脸相片中设定通过耳屏间切迹的水平线107和通过嘴角的水平线108, 并决定在2个水平线107、108之间以耳屏间切迹为起点109的脸颊轮廓上的最长点110, 测量对于从起点109到最长点110的距离的使用前、使用后的状态。但是,耳屏间切迹和脸 颊轮廓部不明显的9名从验证对象排除,并对58名的数据进行平均化。在该情况下,锻炼 结果、即最长点110的位置被向上移动。并且,算出67名的使用前、使用后的变化,并在图 24中将其制成图表。可以从图24明显地看出,使用后相对于使用前所述距离平均缩短大致 0. 7_,锻炼效果被认可。
[0126] 图25(a)、(b)及图26是验证了脸线绷紧效果的实验。S卩、在67名的使用前、使用 后的正面相片中设定通过鼻翼脚的根部的水平线111,并设定该水平线111下侧的脸部轮 廓112。并且,算出在使用前及使用后中的所述水平线111和脸部轮廓112之间的面积并算 出其变化,并在图26中将其制成图表。但是在该情况,脸部轮廓112不明显的11名从验证 对象排除,并对56名的数据进行平均化。可以从图26明显地看出,使用前相对于使用后平 均减小大致〇. 7平方厘米的面积的减少被认可。
[0127] 如上所述,由于通过使用面部肌肉锻炼器21使得脸各部的尺寸变短,所以返老还 童效果被认可。
[0128] (其他实施方式)
[0129] 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对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 明。
[0130] 在图19中示出的实施方式是省略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重物30的面部肌肉锻炼器 21。并且,在弹性板22的两端部形成有大面积部122,并使其具有由该大面积部122代替 重物30的负载功能。优选地,在该构成的情况下,虽未予图示但设置有弹性板22的贯穿孔 222和衬套26,并且衬套26被设置在大面积部122的顶端部上。
[0131] 在图19的实施方式中,由于部件数量减少,所以构成被简化。
[0132] (变形例)
[0133]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变更为如下方式并将其而具体化。
[0134] 不设置覆盖弹性板22的包覆层23,而将弹性板22设为裸露状态,并将构成加重 部25的重物30直接固定在弹性板22上。在该情况下,重物30的固定通过使用螺栓、或将 形成在重物30上的突起嵌合在弹性板22的孔中来进行。并且,重物30也可以通过进行卷 绕、或进行弯折而多重化、或设为大面积来构成,以使重物30变成弹性板22所需要重量。
[0135] 弹性板22的材质除了钢板,也可以变更为其他的材质、例如碳纤维、FRP(纤维增 强复合塑料)等。
[0136] 也可以省略弹性板22的包覆层23。
[0137] 如在图1用双划线所示,在保持孔29的附近的、弹性板22的两端位置设置缓和部 件32。该缓和部件32由比包覆层23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并以具有与包覆层23的表面连 续的表面的方式置于包覆层23中。突出于该缓和部件32的内侧面的、未予图示的销被嵌 合在弹性板22的两端的小孔224中,从而固定缓和部件32。缓和部件32缓和作用于弹性 板22的两端上的集中应力,从而防止包覆层23的裂缝等的产生。
[0138] 作为弹性板22的包覆层23,也可以将合成树脂板粘在弹性板22的表背面的一 面或两面上、或在表背面的一面或两面上以薄板状注塑合成树脂,或在弹性板22上包上胶 带。
【主权项】
1. 一种面部肌肉锻炼器,具备弹性变形部、和被设置在该弹性变形部的长度方向的中 间位置上、且可用嘴唇含住的衔持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部肌肉锻炼器的全长被设置为,在通过所述衔持部在上下方向的振动而使所述 弹性变形部产生共振时,施加于所述衔持部的负荷小于7. 4N。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变形部的两端部上设置有重物。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特征在于, 施加于所述衔持部的负荷在7.IN以下。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特征在于, 施加于所述衔持部的负荷小于3. 9N。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特征在于, 施加于所述衔持部的负荷在3. 8N以下。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特征在于, 施加于所述衔持部的负荷在I. 5N-7.IN的范围内。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特征在于, 施加于所述衔持部的负荷在3. 9N-7.IN的范围内。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特征在于, 施加于所述衔持部的负荷在I. 5N-3. 8N的范围内。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特征在于, 施加于所述衔持部的负荷在I. 5N-3. 85N的范围内。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肌肉锻炼器,其特征在于, 施加于所述衔持部的负荷小于I. 5N。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部肌肉锻炼器,能将加重部的载重作为对于衔持部的负荷而有效的发挥作用,并能够得到对于面部肌肉的锻炼效果。在左右的臂(31)的端部设置有加重部(25)。在两个臂(31)之间设置有能用嘴含住的衔持部(24)。在通过衔持部(24)在上下方向的振动而使两个臂(31)产生共振时,施加到衔持部(24)上的负荷小于7.4N。
【IPC分类】A63B23/03
【公开号】CN204745520
【申请号】CN201520267665
【发明人】松下刚
【申请人】株式会社Mtg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