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牡丹皮完整性的抽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6532发布日期:2019-01-22 22:18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保证牡丹皮完整性的抽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丹皮获取领域,具体涉及保证牡丹皮完整性的抽取装置。



背景技术:

凤丹,多年生矮灌木,是传统的要用牡丹种植品种,根皮可以入药,称为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产于安徽、四川、河南、山东等地。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牡丹皮和牡丹酚的毒性小。凤丹耐旱耐贫瘠,半耐阴,瓣化程度低,花色以白色为主,杂以粉色,种、苗资源多,适中范围广,是目前油用牡丹主推品种。

凤丹皮生产在定植后的3-4年(一般不超过4年),即可起挖牡丹皮。起挖的传统方式是:在晴天时起挖,起挖时尽量做到挖出的根系完整,不能将根折损扭断,否则会降低牡丹皮的质量,具体操作方法是,起挖之前将凤丹距茎茬10-15cm以上的枝叶全部砍去,然后从畦头第一株开始,用两齿锄将植株四周的土挖空,深度约30-40cm,使根系充分暴露,用手抓住根桩将整整株慢慢提起,轻轻抖落掉附着在根上的泥土。

凤丹鲜根挖起后,要抓紧时间抽取牡丹皮,以免根皮失水收缩,不易与木质部分离,使剥离的牡丹皮破碎,降低质量等级,抽取牡丹皮时,先将须根一一摘下,然后由细根到粗根,从侧根到主根逐条抽取。抽取牡丹皮也称抽筋,具体方法是,两只手抓住某一根条,同时用力反向扭转,扭裂根皮,将木质芯从根皮的断口处抽出,尽量做到使根皮完整不断折。待所有根条全部抽取结束,最后仅剩下贴近地面的根兜时,用木棒捶打根兜,使其破损,然后将外皮剥下。

牡丹皮由于是牡丹根系的外皮,而牡丹根系相对来说较小,并没有专用的剥皮工具,均采用手工剥皮,手工剥皮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根据现有技术中的手工抽取动作很可能会对手部关节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保证牡丹皮完整性的抽取装置,淘汰手工剥皮,提高剥皮的效率,同时避免对人体手部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保证牡丹皮完整性的抽取装置,包括硬质剥离片、把手、转轴、收缩气囊、连接管、支撑气囊、进气装置,所述把手有两个,两个把手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另一端悬空;所述硬质剥离片包括弧形外套和多个长条形硬片,所述弧形外套被分割成多条竖直区域,多个竖直区域无缝连接,多个长条形硬片分别被装入多条竖直区域内,所述硬质剥离片有两片,两片硬质剥离片的凹面相对,两片硬质剥离片闭合后形成由上至下内径逐渐减小的斗状结构,两个硬质剥离片分别与两个把手连接且硬质剥离片与把手连接的连接端为设置有转轴的一端;两片硬质剥离片与把手连接的一端的另一端设置有刀片;所述收缩气囊固定设置在两个把手之间,所述进气装置设置在收缩气囊上,当两个把手相互远离时收缩气囊通过进气装置吸入空气;所述支撑气囊覆盖在硬质剥离片的凹面和/或凸面,所述支撑气囊通过连接管与收缩气囊连通,所述支撑气囊与连接管连接的一端的另一端有开口。

现有技术中针对丹皮的抽离采用的人工手动抽离,抽取牡丹皮也称抽筋,具体方法是,两只手抓住某一根条,同时用力反向扭转,扭裂根皮,将木质芯从根皮的断口处抽出,尽量做到使根皮完整不断折。待所有根条全部抽取结束,最后仅剩下贴近地面的根兜时,用木棒捶打根兜,使其破损,然后将外皮剥下。从上述抽取过程中可以得到,第一个问题,牡丹根系很发达,一株牡丹有多个根,而人工一根一根地按照上述过程徒手进行抽取,人工抽取效率低下;第二个问题,从用力反向扭转可以看出长期的上述动作对人体的手部关节有损伤,同时长期的扭转对手指的伤害也较大;第三个问题,丹皮完整价值才较高,而人工抽取时由于人手的施力大小、施力习惯和方式对根皮会造成不可确定的损伤,降低根皮的价值。

针对第三个问题,由于牡丹根的直径总体较小,并且根的直径不一致,使用一般的平板型的硬片或者带有弧形的不能改变的硬片不能贴合牡丹根,容易对根皮造成伤害,并且根的特点是上部直径较大,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变小,本实用新型的硬质剥离片可以弯曲并且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折叠,这样就能很好的贴合根的木质部了,而且两片硬质剥离片闭合后形成上大下小的漏斗结构,就能在剥皮时贴合根部的特点进行抽取了,而单独依靠硬质剥离片对根皮进行剥离是较困难的,本实用新型在硬质剥离片的凹面和/或凸面设置支撑气囊,支撑气囊通过连接管与收缩气囊连接,收缩气囊与把手连接,当将把手张开时,收缩气囊吸气,当将把手合拢时,为了使吸入收缩气囊的气体尽量留在收缩气囊内,需要使进气装置减小气体的排出(这样的进气装置可以使用单向阀一类的装置达到相同的目的),收缩气囊内的气体在把手合拢的过程中被挤压进入支撑气囊内,支撑气囊内部气体充足,可以使的硬质剥离片产生一定的强度,减小或避免硬质剥离片的折叠或弯曲。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通过把手以及把手之间连接的转轴控制硬质剥离片张合,在需要抽取丹皮时,一只手拿住牡丹根,另一只手握住把手用硬质剥离片上的刀片将牡丹根上开一条竖直的口,然后将把手分开即将两片硬质剥离片分开,此时收缩气囊吸气,让两片硬质剥离片装有刀片的一端从牡丹根上竖直的口分开进入皮与木质部之间,使得木质部处于两片硬质剥离片之间,待木质部完全处于两片硬质剥离片之间后,再将两片硬质剥离片合上,此时由于进气装置的排气量小,把手的挤压导致一部分气体转移至支撑气囊中,支撑气囊致使硬质剥离片有一定的强度之后,握住把手向根尖处滑去就可以剥离根皮,而这个过程持续时间短,这就降低了进气装置维持收缩气囊与支撑气囊的充气时间,只要在短时间内能够保证硬质剥离片的强度就能够实现了。在这个过程中硬质剥离片不会对根皮造成损伤,不仅因为硬质剥离片本身的强度较低,还因为支撑气囊能够对根皮产生一定的保护,这就避免了根皮被本实用新型损伤;并且本实用新型替换了人工徒手抽取,这就减小了人工之间的差异性,降低因人工经验不足、方式不对而造成的根皮损伤的几率,这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

进一步地,进气装置包括框架、出气阻挡件、通气口、固定杆、挡风板,所述框架内部被分隔成多个小方格;在每个小方格内,所述出气阻挡件设置在小方格内侧顶部,所述固定杆设置在小方格内侧顶部且处于出气阻挡件的内侧面,所述挡风板连接在固定杆的下端;所述出气阻挡件的最低处处于小方格的中下部,小方格的中下部没有被出气阻挡件阻挡的空间为通气口;所述挡风板的大小与小方格竖直面的大小相适应。

进气装置的密封性能不需要太好,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进气装置利用收缩气囊本身的特点构成,收缩气囊在吸气的时候,空气从外到内,此时,空气依次接触出气阻挡件、通气口、挡风板,挡风板后侧没有阻挡,风力足以将挡风板倾斜或者持平,当收缩气囊被压缩时,空气的流动趋势是由内到外,空气依次接触的挡风板、通气口、出气阻挡件,空气将挡风板向外部倾斜,但是挡风板外部设置有出气阻挡件,阻止了挡风板继续向外倾斜,因此少部分空气从空隙中流出,大部分空气会被挤压至支撑气囊内排出。

进一步地,进气装置设置在收缩气囊远离转轴的一端。这一端的把手开合度最大,这样能够保证进气装置端进入的空气最多,延长支撑气囊的强度。

进一步地,在两个把手相对的空间内设置有两根拉伸绳,两根拉伸绳的一端连接在收缩气囊的表面且处于进气装置的两侧,两根拉伸绳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相对应的把手上。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收缩气囊的进气装置的空气吸收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会对根皮造成损伤,不仅因为硬质剥离片本身的强度较低,还因为支撑气囊能够对根皮产生一定的保护,这就避免了根皮被本实用新型损伤;并且本实用新型替换了人工徒手抽取,这就减小了人工之间的差异性,降低因人工经验不足、方式不对而造成的根皮损伤的几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硬质剥离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小方格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两片硬质剥离片闭合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硬质剥离片,2-把手,3-转轴,4-收缩气囊,5-连接管,6-支撑气囊,7-进气装置,8- 拉伸绳,71-出气阻挡件,72-通气口,73-固定杆,74-挡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保证牡丹皮完整性的抽取装置,包括硬质剥离片1、把手2、转轴3、收缩气囊4、连接管5、支撑气囊6、进气装置7,所述把手2有两个,两个把手2的一端通过转轴3连接,另一端悬空;所述硬质剥离片1包括弧形外套和多个长条形硬片,所述弧形外套被分割成多条竖直区域,多个竖直区域无缝连接,多个长条形硬片分别被装入多条竖直区域内,所述硬质剥离片1有两片,两片硬质剥离片1的凹面相对,两片硬质剥离片1闭合后形成由上至下内径逐渐减小的斗状结构,两个硬质剥离片1分别与两个把手2连接且硬质剥离片1与把手2连接的连接端为设置有转轴3的一端;两片硬质剥离片1与把手2连接的一端的另一端设置有刀片;所述收缩气囊4固定设置在两个把手2之间,所述进气装置7设置在收缩气囊4上,当两个把手2相互远离时收缩气囊4通过进气装置7吸入空气;所述支撑气囊6覆盖在硬质剥离片1的凹面和/或凸面,所述支撑气囊6通过连接管5与收缩气囊4 连通,所述支撑气囊6与连接管5连接的一端的另一端有开口。

进气装置7包括框架、出气阻挡件71、通气口72、固定杆73、挡风板74,所述框架内部被分隔成多个小方格;在每个小方格内,所述出气阻挡件71设置在小方格内侧顶部,所述固定杆73设置在小方格内侧顶部且处于出气阻挡件71的内侧面,所述挡风板74连接在固定杆73的下端;所述出气阻挡件71的最低处处于小方格的中下部,小方格的中下部没有被出气阻挡件71阻挡的空间为通气口72;所述挡风板74的大小与小方格竖直面的大小相适应。

进气装置7设置在收缩气囊4远离转轴3的一端。

在两个把手2相对的空间内设置有两根拉伸绳8,两根拉伸绳8的一端连接在收缩气囊4 的表面且处于进气装置7的两侧,两根拉伸绳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相对应的把手2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