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已拌胶秸秆碎料的压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4168发布日期:2019-05-24 21:10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已拌胶秸秆碎料的压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秸秆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已拌胶秸秆碎料的压板装置。



背景技术:

秸秆经破碎成细屑并与胶水混合后可以制备成压缩板,用于各种木质家具板材的加工。现有技术中在将秸秆碎料压制成板前,秸秆碎料先从送料轨道下落到下压板上,由于送料轨道设置在下压板的一侧,这样下落到下压板上的秸秆碎料容易堆积到一起,进而容易造成压料不均匀,从而影响压制板的质量,而且下压板边缘没有设置挡板,这样下压板边缘的秸秆碎料容易从下压板上掉落下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已拌胶秸秆碎料的压板装置,已拌胶秸秆碎料下落到下压台上后不会堆积到一起,进而能使压料更均匀,因而能提高压制成的秸秆板的质量,且下压台上的已拌胶秸秆碎料不会出现掉落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已拌胶秸秆碎料的压板装置,包括水平的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右下侧固定有水平且中空的平台,平台中部设有贯穿平台顶面的竖直圆形盲孔,盲孔内穿设有顶端伸出盲孔顶端的立柱,立柱外径与盲孔内径相适配,平台内上端固定有第一滚珠轴承,平台内下部固定有第二滚珠轴承,第一、第二滚珠轴承的内圈分别与立柱相应位置处的外侧面固定连接,立柱通过第一、第二滚珠轴承与平台转动连接,第一、第二滚珠轴承之间的立柱外侧面固定套设有大带轮,平台内底面右部固定有输出轴竖直的电机,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小带轮,大、小带轮间缠绕有皮带,平台顶面中部固定有第一平面轴承,立柱顶端固定有水平且相对立柱中线对称的下压台,下压台底面中部一体向下延伸有第一锁紧柱,第一平面轴承的上圈与第一锁紧柱过盈配合,第一锁紧柱底端与立柱顶端固定连接,下压台四端设有挡板,下压台正上方固定有活塞杆竖直的气缸,活塞杆下端固定有水平且相对活塞杆中线对称的上压台,气缸缸体左、右侧对称固定有左、右平板,左平板底面左前角与左后角处对称固定有第一、第二伸缩杆,右平板底面右前角与右后角处对称固定有第三、第四伸缩杆,第一、第二、第三与第四伸缩杆的下端分别固定于上压台顶面对应位置处,第一传送带紧邻下压台且处于下压台的左上侧,且第一传送带顶端高度低于气缸缸体底端高度;下压台右侧设有用于抓取秸秆板的机械手,机械手右侧设有水平的第二传送带。

进一步地,第二传送带右下侧设有用于盛装秸秆板的推车,且第二传送带紧邻推车并处于推车的左上侧。

进一步地,平台内下端中部固定有第二平面轴承,立柱底面中部一体向下延伸有第二锁紧柱,第二平面轴承的上圈与第二锁紧柱过盈配合,立柱通过第一、第二滚珠轴承以及第二平面轴承与平台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立柱下端一体向外延伸有水平且呈圆形的底座,第二滚珠轴承的内圈与底座的外侧面固定连接,第二锁紧柱设在底座的底面中部。

进一步地,下压台中空设置,下压台内固定有多根水平的电加热棒。

进一步地,第一传送带缠绕在第一主动辊与多个相同的第一从动辊间,第一主动辊水平且纵向设置,第一从动辊与第一主动辊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且第一从动辊与第一主动辊平行,第一主动辊顺时针转动,第一主动辊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转动。

进一步地,第二传送带缠绕在第二主动辊与多个相同的第二从动辊间,第二主动辊水平且纵向设置,第二从动辊与第二主动辊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且第二从动辊与第二主动辊平行,第二主动辊顺时针转动,第二主动辊通过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转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传送带右下侧固定有水平且中空的平台,平台中部设有贯穿平台顶面的竖直圆形盲孔,盲孔内穿设有顶端伸出盲孔顶端的立柱,立柱外径与盲孔内径相适配,平台内上端固定有第一滚珠轴承,平台内下部固定有第二滚珠轴承,第一、第二滚珠轴承的内圈分别与立柱相应位置处的外侧面固定连接,立柱通过第一、第二滚珠轴承与平台转动连接,第一、第二滚珠轴承之间的立柱外侧面固定套设有大带轮,平台内底面右部固定有输出轴竖直的电机,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小带轮,大、小带轮间缠绕有皮带,平台顶面中部固定有第一平面轴承,立柱顶端固定有水平且相对立柱中线对称的下压台,下压台底面中部一体向下延伸有第一锁紧柱,第一平面轴承的上圈与第一锁紧柱过盈配合,第一锁紧柱底端与立柱顶端固定连接,由于下压台相对平台转动,这样已拌胶秸秆碎料下落到下压台上后不会堆积到一起,且下压台上的已拌胶秸秆碎料在下压台转动的过程中会均匀分布于下压台上,进而能使压料更均匀,因而能提高压制成的秸秆板的质量;

2、本实用新型中下压台四端设有挡板,因而下压台上的已拌胶秸秆碎料不会出现掉落问题;

3、本实用新型中气缸缸体左、右侧对称固定有左、右平板,左平板底面左前角与左后角处对称固定有第一、第二伸缩杆,右平板底面右前角与右后角处对称固定有第三、第四伸缩杆,第一、第二、第三与第四伸缩杆的下端分别固定于上压台顶面对应位置处,这样上压台能更平稳地随同活塞杆上下移动;

4、本实用新型中平台内下端中部固定有第二平面轴承,立柱底面中部一体向下延伸有第二锁紧柱,第二平面轴承的上圈与第二锁紧柱过盈配合,立柱通过第一、第二滚珠轴承以及第二平面轴承与平台转动连接,这样立柱能更平稳地相对平台转动;本实用新型中立柱下端一体向外延伸有水平且呈圆形的底座,第二滚珠轴承的内圈与底座的外侧面固定连接,第二锁紧柱设在底座的底面中部,这样立柱更能相对平台平稳转动;

5、本实用新型中下压台中空设置,下压台内固定有多根水平的电加热棒,这样下压台能对其上的已拌胶秸秆碎料进行烘干,且能对其上压制成的秸秆板进行烘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气缸、左平板、右平板、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三伸缩杆、第四伸缩杆与上压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第一传送带,2、平台,3、立柱,4、第一滚珠轴承,5、第二滚珠轴承,6、大带轮,7、电机,8、小带轮,9、皮带,10、第一平面轴承,11、下压台,12、第一锁紧柱,13、挡板,14、活塞杆,15、上压台,16、气缸缸体,17、左平板,18、右平板,19、第一伸缩杆,20、第二伸缩杆,21、第三伸缩杆,22、第四伸缩杆,23、机械手,24、第二传送带,25、推车,26、第二平面轴承,27、第二锁紧柱,28、底座,29、电加热棒,30、第一主动辊,31、第一从动辊,32、第二主动辊,33、第二从动辊。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水平的第一传送带1;第一传送带1右下侧固定有水平且中空的平台2,平台2中部设有贯穿平台2顶面的竖直圆形盲孔,盲孔内穿设有顶端伸出盲孔顶端的立柱3,立柱3外径与盲孔内径相适配,平台2内上端固定有第一滚珠轴承4,平台2内下部固定有第二滚珠轴承5,第一、第二滚珠轴承4、5的内圈分别与立柱3相应位置处的外侧面固定连接,立柱3通过第一、第二滚珠轴承4、5与平台2转动连接,第一、第二滚珠轴承4、5之间的立柱3外侧面固定套设有大带轮6,平台2内底面右部固定有输出轴竖直的电机7,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小带轮8,大、小带轮6、8间缠绕有皮带9,平台2顶面中部固定有第一平面轴承10,立柱3顶端固定有水平且相对立柱3中线对称的下压台11,下压台11底面中部一体向下延伸有第一锁紧柱12,第一平面轴承10的上圈与第一锁紧柱12过盈配合,第一锁紧柱12底端与立柱3顶端固定连接,下压台11中空设置,下压台11内固定有多根水平的电加热棒29,下压台11四端设有挡板13,下压台11正上方固定有活塞杆14竖直的气缸,活塞杆14下端固定有水平且相对活塞杆14中线对称的上压台15,气缸缸体16左、右侧对称固定有左平板17与右平板18,左平板17底面左前角与左后角处对称固定有第一伸缩杆19与第二伸缩杆20,右平板18底面右前角与右后角处对称固定有第三伸缩杆21与第四伸缩杆22,第一、第二、第三与第四伸缩杆19、20、21、22的下端分别固定于上压台15顶面对应位置处,第一传送带1紧邻下压台11且处于下压台11的左上侧,且第一传送带1顶端高度低于气缸缸体16底端高度;下压台11右侧设有用于抓取秸秆板的机械手23,机械手23右侧设有水平的第二传送带24,第二传送带24右下侧设有用于盛装秸秆板的推车25,且第二传送带24紧邻推车25并处于推车25的左上侧。

其中,平台2内下端中部固定有第二平面轴承26,立柱3下端一体向外延伸有水平且呈圆形的底座28,第二滚珠轴承5的内圈与底座28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底座28底面中部一体向下延伸有第二锁紧柱27,第二平面轴承26的上圈与第二锁紧柱27过盈配合,立柱3通过第一、第二滚珠轴承4、5以及第二平面轴承26与平台2转动连接。

其中,第一传送带1缠绕在第一主动辊30与多个相同的第一从动辊31间,第一主动辊30水平且纵向设置,第一从动辊31与第一主动辊30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且第一从动辊31与第一主动辊30平行,第一主动辊30顺时针转动,第一主动辊30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第二传送带24缠绕在第二主动辊32与多个相同的第二从动辊33间,第二主动辊32水平且纵向设置,第二从动辊33与第二主动辊32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且第二从动辊33与第二主动辊32平行,第二主动辊32顺时针转动,第二主动辊32通过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立柱3在电机7的驱动作用下相对平台2转动,下压台11随同立柱3相对平台2转动,同时已拌胶秸秆碎料在第一传送带1的输送作用下下落到转动着的下压台11上,由于下压台11相对平台2转动,这样已拌胶秸秆碎料下落到下压台11上后不会堆积到一起,且下压台11上的已拌胶秸秆碎料在下压台11转动的过程中会均匀分布于下压台11上,当下压台11上的已拌胶秸秆碎料达到一定重量后,第一传送带1停止输送已拌胶秸秆碎料,且下压台11随同立柱3停止转动,然后气缸活塞杆14向下伸出,上压台15随同活塞杆14向下移动并压到下压台11上的已拌胶秸秆碎料上,已拌胶秸秆碎料在上压台15与下压台11的压合作用下被压制成秸秆板,然后气缸活塞杆14向上收缩并回到原始位置,上压台15随同活塞杆14向上移动并回到原始位置,然后机械手23将下压台11上的秸秆板抓取到第二传送带24上,第二传送带24将秸秆板运到指定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