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由软木颗粒制备成型体的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81308发布日期:2020-11-20 09:2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用于由软木颗粒制备成型体的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木产品的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由软木颗粒制备成型体的挤压装置。



背景技术:

软木(cork)又称为木栓、栓皮,是植物木栓层非常发达的树种的外皮产物,茎和根加粗生长后的表面保护组织。中国春秋时代已有软木的记载,古代埃及、希腊和罗马用软木来制造渔网浮漂、鞋垫、瓶塞等。生产软木的主要树种有木栓栎、栓皮栎,通常20年生或以上、胸径大于20厘米的植株即可进行第一次采剥,所得的皮称头道皮或初生皮;以后每隔10~20年再采剥,所得的皮称再生皮,皮厚在2厘米以上。

软木(也称水松木)以优质天然橡树皮为原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自然本色,不腐不蛀,无毒无味,防潮耐水,耐油耐酸(稀),富有弹性,防滑耐磨,隔热保温,消音减震,阻烟自熄,可抗静电、不沾尘等优点。软木所加工制成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生活或者是加工生产环境,比如:

1、办公用途:家庭、家私家具屏风、幼儿园学校、写字楼、酒店、单位、公司走廊等场所通道墙面上扎(插)钉图(软木留言板、展示板、宣传栏、告示板、记事板)把已书写设计好的日常通知公告,企业文化,成长寄语,规章制度,温馨提示,活动照片,好人好事表彰,文化艺术品等等用图钉、不干胶、胶带等在软木板上进行展示、告示、展览多样化形式宣传。隔断软木墙板、防滑软木地垫等制作。

2、家居餐饮垫:一般用于家庭,餐厅,咖啡厅,酒店等公共饮食场所,可作广告饰品提高形象。软木垫透气、无毒、无异味、防水防潮、耐油耐酸、富有弹性环保。正负面可加置印刷公司logo、图片、产品、广告、联系方式等更为突出,更接近人们的生活。

软木产品可通过不同加工工艺和制造方法制作成适用于不同环境的成品,软木制品有:①天然软木制品:经蒸煮、软化、干燥后,直接切、冲压、旋削等方法制成成品如塞、垫、工艺品等。②烘焙软木制品:天然软木制品的剩料经粉碎再压缩成型,在260~316℃的烘炉里烤1~1.5小时,放冷后为低温隔热用软木砖。也可用过热蒸汽加热方法制造。③胶结软木制品:软木细粒和粉末、胶粘剂(如树脂、橡胶)混合后压成胶结软木制品,如地板贴面、隔音板、隔热板等,广泛用于航天、船舶、机械、建筑等方面。④软木橡胶制品:以软木粉为原料,橡胶用量约70%制成。具有软木的可压缩性和橡胶的弹性。主要用作发动机等优质低、中压静密封材料,也可用作抗震、隔音、摩擦材料等。

基本所有加工软木制品的原材料都需要粉碎处理,这是加工原始树皮的基本工序,粗糙的树皮经过粉碎筛选,再重新凝结成成型体,在此成型体的基础上加工成各种软木制品,其中一种成型体便是凝结成柱状体,再由柱状体切割成板状类或者片状类软木制品,现生产设备缺乏一种由软木颗粒制备成型柱状体的快速成型挤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由软木颗粒制备成型体的挤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由软木颗粒制备成型体的挤压装置,包括传输轨道架、成型筒、挤压部件和挤压支撑部件;所述挤压支撑部件包括下层挤压平台、悬挂挤压部件的上层悬挂平台,以及架设起挤压平台和悬挂平台的支撑架;所述传输轨道架呈l型安装在挤压支撑架的进料端,在传输轨道架上至少设有上料位和等待位,所述成型筒依次经过上料位和等待位输送至挤压平台上,所述挤压部件包括液压缸和挤压盘,所述液压缸的缸体固定在挤压平台上,且液压缸的缸轴穿过挤压平台处于挤压平台与悬挂平台之间,所述挤压盘连接在液压缸的缸轴前端,挤压盘的外径小于成型筒的内径。

上述设计的有益效果是:传输轨道架的设计能够连接上一筛选工位,为本设计中挤压部件的挤压成型工位连续供应成型筒,以及供应盛满软木颗粒的成型筒,中间间歇时间短,满足连续挤压部件连续挤压的目的,达到快速将颗粒状的软木压制成柱状成型体的效果。利用液压缸的压力,将颗粒物质之间的间隙减小,液压缸压力大,利用挤压盘挤压,施加给软木颗粒的压力均匀,再加上成型筒的定型,挤压制成柱状的成型体,此成型体再次经过高温凝固,满足后续软木制品加工的成型要求。

进一步限定,所述成型筒的筒体底部设有轴孔,在轴孔内设有可拆卸式连接的中心轴,在挤压盘上设有供中心轴穿过的通孔。预设中心轴穿插在圆柱状的成型体中间,成型体较重,利用吊机搬运的时候便于固定。

进一步限定,所述传输轨道架包括l型双轨道,在l型双轨道上设有空筒等待位、上料位和满筒等待位,所述空筒等待位处于l型双轨道的水平段,所述满筒等待位处于l型双轨道的竖直段,所述上料位处于l型双轨道竖直段和水平段的交叉段,l型双轨道的竖直段末端对接着挤压平台,且两者同高;在空筒等待位的上游端设有第一推料气缸,在上料位的侧面设有朝向l型双轨道竖直伸缩的第二推料气缸,所述满筒等待位正下方设有处于l型双轨道中间的顶升气缸。多个工位放置成型筒,实现更快速的连续挤压,中间也能让工人短暂的休息,减少劳动强度。

进一步限定,在挤压平台对接安装l型双轨道的对侧边设有上料气缸,上料气缸的伸缩方向朝向l型双轨道一侧,在上料气缸的缸轴前端连接着上料叉板,所述上料叉板的两叉体之间的宽度大于顶升气缸的最大宽度、小于成型筒的直径。

进一步限定,所述l型双轨道沿着其传输方向的两侧设有滚珠链,l型双轨道的两排滚珠链之间具有间隔距离,顶升气缸处于l型双轨道竖直段的两排滚珠链之间,上料叉板的两叉体之间的宽度为两排滚珠链之间的间隔宽度。成型筒由上一工位移动至下一工位时,均匀各个气缸配合推动,区别于原有利用吊机挨个起吊成型筒的麻烦,实现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利用自动化设备达到更高效的生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传输轨道架、挤压部件和挤压支撑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传输轨道架、挤压部件和挤压支撑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制作的柱状成型体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的用于由软木颗粒制备成型体的挤压装置,包括传输轨道架1、成型筒2、挤压部件3和挤压支撑部件4;所述挤压支撑部件4包括下层挤压平台40、悬挂挤压部件3的上层悬挂平台41,以及架设起挤压平台40和悬挂平台41的支撑架42,所述挤压部件3包括液压缸30和挤压盘31,所述液压缸30的缸体固定在挤压平台40上,且液压缸30的缸轴穿过挤压平台40处于挤压平台40与悬挂平台41之间,所述挤压盘31连接在液压缸30的缸轴前端,挤压盘31的外径小于成型筒2的内径,以挤压盘31进入成型筒2内不碰撞成型筒2内壁即可,挤压盘31不能太小,否则不能最大面积的挤压成型筒2内的软木颗粒,液压缸30在不断的抬升、下降过程中,带着挤压盘31进入成型筒2内挤压内部的软木颗粒。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轨道架1包括l型双轨道11,在l型双轨道11上设有空筒等待位12、上料位13和满筒等待位14(如图3所示三个成型筒摆放的位置),所述空筒等待位12处于l型双轨道11的水平段,所述满筒等待位14处于l型双轨道11的竖直段,所述上料位13处于l型双轨道11竖直段和水平段的交叉段,l型双轨道11的竖直段末端对接着挤压平台40,且两者同高;在空筒等待位12的上游端设有第一推料气缸15,在上料位13的侧面设有朝向l型双轨道11竖直段伸缩的第二推料气缸16,所述满筒等待位14正下方设有处于l型双轨道11中间的顶升气缸17。

在本实施例中,在挤压平台40对接安装l型双轨道11的对侧边设有上料气缸18,上料气缸18的伸缩方向朝向l型双轨道11一侧,在上料气缸18的缸轴前端连接着上料叉板19,所述上料叉板19的两叉体之间的宽度大于顶升气缸17的最大宽度、且小于成型筒2的直径。便于上料叉板19从顶升气缸17的两侧穿过去,不与顶升气缸17相互干涉,防止两者撞击,顶升气缸17的升降板在零点位置时其上平面低于l型双轨道11的上平面,这样在回位后成型筒2落在上料叉板19上,便于上料气缸驱动上料叉板19顺利的带走成型筒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l型双轨道11沿着其传输方向的两侧设有滚珠链10,l型双轨道11的两排滚珠链10之间具有间隔距离,顶升气缸17处于l型双轨道11竖直段的两排滚珠链10之间,上料叉板19的两叉体之间的宽度为两排滚珠链10之间的间隔宽度。成型筒2在滚珠链10上移动,顶升气缸17的作用是抬升成型筒2,使得成型筒2的底部不与滚珠链10接触,中间的高度间隙让上料叉板19通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成型筒2的筒体底部设有轴孔,在轴孔内设有可拆卸式连接的中心轴5,在挤压盘31上设有供中心轴5穿过的通孔。在成型筒2的下底部设有支脚21,此支脚21在滚珠链10上滑动使得筒体能够顺利移动。液压缸30的缸轴提升挤压盘31的高度至少为成型筒2整体高度的一半,液压缸30为两组,两个缸轴固定一个挤压盘31保证挤压盘31的水平度,避免挤压盘31偏心造成撞击中心轴5的安全事故发生。而中心轴5的设计是为了挤压出来的柱状成型体6中间穿插一根轴,在后期切割加工的时候便于悬挂整个柱状成型体6,也是为了搬运该成型体6时便于吊机悬吊。

在生产时,第一个空的成型筒2由工人使用吊机将其上吊至l型双轨道11上的空筒等待位12处,由第一推料气缸15将其推送至上料位13处,在l型双轨道11的上料位13处的成型筒是处于上一加工工序的出料口下方,即处于链式传送机构7的下游端正下方,筛选出来的软木颗粒经过链式传送机构7的传输直接倒入上料位13处的成型筒2内(如图5所示),盛满软木颗粒的成型筒2被第二推料气缸16推送至满筒等待位14处,满筒等待位处14的成型筒2先被顶升气缸17顶高,成型筒2的下底面抬离l型双轨道11上表面,接下来上料气缸18启动,带动上料叉板19由挤压平台40移动至被抬升高的成型筒2正下方,顶升气缸17下降,此满载成型筒2落在上料叉板19上,上料气缸18回位,上料叉板19带着此成型筒2移动至挤压平台40上。最后液压缸30启动,带动挤压盘31不断的提升、下压,直至软木颗粒被压缩成柱状成型体6为止。一般一个有成人高度的成型筒2装满软木颗粒,里面的散状软木颗粒被挤压至成型筒的三分之二高,或者是一半高,即可以关闭液压缸30的动力,使用吊机调出成型筒2,将其运输至下一工位。四个气缸之间的联动通过plc程序控制,为保证在推动时成型筒2更准确的定位在下一工位位置,在上料位13和满筒等待位14之间设有固定在l型双轨道11上的气动电磁阀与转角气缸8,转角气缸8的旋转杆80伸向成型筒2经过的路径上,转角气缸8未接通时其旋转杆80的状态是顺着成型筒2移动的方向贴在l型双轨道11的内壁上,此时成型筒2在l型双轨道11上的移动路径畅通,当第二推料气缸16起动时,气动电磁阀接通转角气缸8的气源,使得旋转杆80转动90°后垂直于l型双轨道11挡住成型筒2的移动趋势,成型筒2在第二推料气缸16推动的惯性下停在此位置,此位置刚好使得成型筒2处于顶升气缸17的正上方,转角气缸8的旋转杆80在转90°角后自动复位归零,该位置的成型筒2的移动通道持续畅通,等待上料气缸18的运行。需要说明的是,电磁阀与气缸之间的连接方式、控制方式和plc控制系统为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不作主要阐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由软木颗粒制备成型体的挤压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