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竹旋切片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510402发布日期:2021-01-01 18:26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竹制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毛竹旋切片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毛竹是禾本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20多米,粗可达20多厘米,老竿无毛,并由绿色渐变为绿黄色,壁厚约1厘米。毛竹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造林五到十年后,就可年年砍伐利用。一株毛竹从出笋到成竹只需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当年即可砍作造纸原料。若作竹材原料,也只需三至六年的加固生长就可砍伐利用。

由于毛竹本身韧性较大,导致毛竹旋切的加工过程中,旋切机的刀具损耗较大;且毛竹内部各处纤维束密度不一致,旋切机以相同的切割参数对同一根毛竹的各个竹段进行旋切,会导致不同竹段上旋切出的长度无法统一;此外,由于毛竹在被旋切为旋切片后,纤维束被分散,从而容易发生断裂,毛竹旋切片的长度很难控制,毛竹利用率较低,并且旋切得到的毛竹旋切片表面粗糙度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毛竹旋切片连续性和表面光滑度并减少旋切机刀具损耗的毛竹旋切片的加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毛竹旋切片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毛竹竹段放入70~85℃的水中蒸煮7~8h,使毛竹竹段的含水量达到60%以上;

步骤二:将蒸煮后的毛竹竹段固定在旋切机上进行旋切得到毛竹旋切片。

具体的,还包括步骤三:将毛竹旋切片夹在两层熔喷布之间后经过烘干装置进行第一次烘干。

具体的,所述步骤三的第一次烘干的时间为4~5min,第一次烘干的温度为60~80℃。

具体的,还包括步骤四:将第一次烘干后的毛竹旋切片切断分割成为片材后进行第二次烘干。

具体的,所述步骤四的第二次烘干的时间为5~8min,第二次烘干的温度为50~60℃。

具体的,所述步骤二中旋切机的主轴转速为85r/min。

具体的,所述步骤二中旋切机的刀具进给量为0.2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中高温度的热水对毛竹竹段进行蒸煮加热,使毛竹各个竹段的理化性质能够趋于一致,使旋切后的毛竹旋切片能够保持连续且不发生断裂,减少毛竹旋切过程中的废料率,提高毛竹利用率。蒸煮后的毛竹竹段内部的纤维束能够被软化,使毛竹竹段在旋切过程中能够更加容易,减少旋切机刀具的损耗;蒸煮后的毛竹竹段含水量能够提高至60%以上,旋切后得到的毛竹竹段表面十分光滑。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毛竹旋切片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毛竹竹段放入70~85℃的水中蒸煮7~8h,使毛竹竹段的含水量达到60%以上;

步骤二:将蒸煮后的毛竹竹段固定在旋切机上进行旋切得到毛竹旋切片。

本发明的原理为:对于毛竹来说,当其含水率较低时,竹材组织脆性较大,容易出现表面剥落,这也就是现有毛竹旋切过程中容易发生断裂的原因。本申请在对毛竹竹段进行加工之前,先选择3~5年生的毛竹进行锯切得到毛竹竹段,并根据毛竹竹段对应毛竹的不同部位划分为竹青竹段、竹中竹段和竹黄竹段,其中竹青竹段为毛竹靠近根部的竹段,整体呈现青色;竹黄竹段为毛竹靠近端部的竹段,整体呈现黄色;竹中竹段则是位于竹青竹段和竹黄竹段之间的部位,不同部位的毛竹竹段内部的纤维素含量有较大区别,同一毛竹内的纤维束含量由竹青至竹黄依次递减,对于4年生的毛竹来说,竹青竹段的平均纤维束密度为每10平方毫米35个,竹中竹段的平均纤维束密度为每10平方毫米20个,竹黄竹段的平均纤维束密度为每10平方毫米15个。

将上述不同的毛竹竹段分别以不同的水温加热一定时间后,毛竹竹段内的纤维束能够被软化,同时毛竹竹段经过长时间的蒸煮和浸泡后可以保证其含水量达到60%以上。此外,毛竹在蒸煮过程中,需要保证毛竹竹段完全浸入水中,为此可以通过在蒸煮容器中设置固定杆并将毛竹竹段套在固定杆上来实现,毛竹竹段蒸煮过程中,每隔1至2个小时需要对毛竹竹段进行翻转,使毛竹竹段的各个部位能够被均匀加热。

毛竹蒸煮完毕后,可以利用热布将毛竹竹段表面的多余水分擦干,或是使用暖风将毛竹表面的多余水分吹干,使毛竹竹段的温度保持在65℃以上,随后再将毛竹竹段的两端夹持在旋切机上,并通过旋切机的电机带动毛竹竹段以一定速度进行旋转,并控制刀具的进给量来对毛竹进行旋切,旋切过程中需要让被切下的毛竹旋切片自然垂落,避免毛竹旋切片发生断裂,经过上述加工步骤得到的毛竹旋切片最长能够达到25米连续且不断裂。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中高温度的热水对毛竹竹段进行蒸煮加热,使毛竹各个竹段的理化性质能够趋于一致,使旋切后的毛竹旋切片能够保持连续且不发生断裂,减少毛竹旋切过程中的废料率,提高毛竹利用率;蒸煮后的毛竹竹段内部的纤维束能够被软化,使毛竹竹段在旋切过程中能够更加容易,减少旋切机刀具的损耗;蒸煮后的毛竹竹段含水量能够提高至60%以上,旋切后得到的毛竹竹段表面十分光滑。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三:将毛竹旋切片夹在两层熔喷布之间后经过烘干装置进行第一次烘干。

由上述描述可知,利用上下两层熔喷布将毛竹旋切片夹住并对毛竹进行烘干,能够使毛竹在脱水过程中,水分的流失速度减缓,从而避免毛竹旋切片在烘干过程中快速脱水而发生翘曲;同时熔喷布覆盖于毛竹旋切片表面,使得毛竹脱水之前水分必须先被熔喷布吸收,而熔喷布某一区域水分含量过高其吸水效率就会降低,从而使得毛竹旋切片的各个部位的脱水速率能够一致,进而使得毛竹旋切片的各个部位烘干后的水分能够达到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的第一次烘干的时间为4~5min,第一次烘干的温度为60~80℃。

由上述描述可知,经过第一次烘干后的毛竹旋切片的水分含量能够降低至20%。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四:将第一次烘干后的毛竹旋切片切断分割成为片材后进行第二次烘干。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第一次烘干后的毛竹旋切片分割成为片材,能够使单个毛竹相切片的面积减小,避免第二次烘干过中毛竹旋切片内部纤维束收缩率过大而造成局部开裂,同时也能够提高脱水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的第二次烘干的时间为5~8min,第二次烘干的温度为50~60℃。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次烘干的时间比第一次烘干的时间长,而温度则比第一次烘干的温度低,这样能够使片材在烘干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脱水,尤其是片材中心部位能够保证经过第二次烘干后水分含量降低至5%以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旋切机的主轴转速为85r/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旋切机的刀具进给量为0.2mm/r。

由上述描述可知,经过上述加工方法旋切得到的毛竹旋切片的厚度可以控制在0.2mm以内,这样的厚度既能使毛竹竹段的利用率最大化,同时能够保证毛竹旋切片不会因为厚度过薄而发生断裂。

实施例一

一种毛竹的竹青竹段旋切片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3年生,壁厚在1.5cm以上的毛竹的竹青竹段;

步骤二:将竹青竹段放入70℃的水中蒸煮8h,使毛竹竹段的含水量达到60%以上,蒸煮过程中使竹青竹段整体浸没在水中,并保持每隔1至2h对竹青竹段进行翻转;

步骤三:将蒸煮后的竹青竹段表面的多余水分通过热布擦干或是暖风吹干,并保持竹青竹段在进行旋切加工时的温度保持在65℃以上,随后将温度65℃以上的竹青竹段固定在旋切机上以85r/min的主轴转速、0.2mm/r的刀具进给量进行旋切得到毛竹旋切片;

步骤四:将毛竹旋切片夹在两层熔喷布之间后经过烘干装置以60℃的温度进行时长为5min的第一次烘干;

步骤五:将第一次烘干后的毛竹旋切片切断分割成为片材后以50℃的温度进行时长为8min的第二次烘干。

实施例二

一种毛竹的竹中竹段旋切片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3年生,壁厚在1.5cm以上的毛竹的竹中竹段;

步骤二:将竹中竹段放入75℃的水中蒸煮7.5h,使毛竹竹段的含水量达到60%以上,蒸煮过程中使竹中竹段整体浸没在水中,并保持每隔1至2h对竹中竹段进行翻转;

步骤三:将蒸煮后的竹中竹段表面的多余水分通过热布擦干或是暖风吹干,并保持竹中竹段在进行旋切加工时的温度保持在70℃以上,随后将温度70℃以上的竹中竹段固定在旋切机上以85r/min的主轴转速、0.2mm/r的刀具进给量进行旋切得到毛竹旋切片;

步骤四:将毛竹旋切片夹在两层熔喷布之间后经过烘干装置以65℃的温度进行时长为4.5min的第一次烘干;

步骤五:将第一次烘干后的毛竹旋切片切断分割成为片材后以55℃的温度进行时长为7min的第二次烘干。

实施例三

一种毛竹的竹黄竹段旋切片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3年生,壁厚在1.5cm以上的毛竹的竹黄竹段;

步骤二:将竹黄竹段放入85℃的水中蒸煮7h,使毛竹竹段的含水量达到60%以上,蒸煮过程中使竹黄竹段整体浸没在水中,并保持每隔1至2h对竹黄竹段进行翻转;

步骤三:将蒸煮后的竹黄竹段表面的多余水分通过热布擦干或是暖风吹干,并保持竹黄竹段在进行旋切加工时的温度保持在75℃以上,随后将温度75℃以上的竹黄竹段固定在旋切机上以85r/min的主轴转速、0.2mm/r的刀具进给量进行旋切得到毛竹旋切片;

步骤四:将毛竹旋切片夹在两层熔喷布之间后经过烘干装置以80℃的温度进行时长为4min的第一次烘干;

步骤五:将第一次烘干后的毛竹旋切片切断分割成为片材后以60℃的温度进行时长为5min的第二次烘干。

对比例

一种毛竹的竹青竹段旋切片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3年生,壁厚在1.5cm以上的毛竹的竹青竹段;

步骤二:将竹青竹段固定在旋切机上以85r/min的主轴转速、0.2mm/r的刀具进给量进行旋切得到毛竹旋切片;

步骤三:将毛竹旋切片放置于通风处避光风干48h。

表1

上述表1中的对比例以及各个实施例所对应的参数是将其所对应的毛竹竹段分别选取5个进行测试并取平均值后得到上述表1中;

上述表1中所有的毛竹竹段的长度均为50cm,厚度为15mm(上下偏差在2mm以内),直径为50mm(上下偏差在4mm以内)。

经过表1中的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现有的不经过蒸煮处理的竹青竹段的旋切片平均长度远不如经过本申请的加工方法加工得到的旋切片,并且在实际测试的过程中,对比例中各个的毛竹旋切片的长度差值较大,对比例中的毛竹旋切片最长长度和最短长度的差值能够达到817cm,实施例一中的毛竹旋切片最长长度和最短长度的差值为325cm,实施例二中的毛竹旋切片最长长度和最短长度的差值为185,实施例三中的毛竹旋切片最长长度和最短长度的差值为465。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中高温度的热水对毛竹竹段进行蒸煮加热,使毛竹各个竹段的理化性质能够趋于一致,使旋切后的毛竹旋切片能够保持连续且不发生断裂,减少毛竹旋切过程中的废料率,提高毛竹利用率。蒸煮后的毛竹竹段内部的纤维束能够被软化,使毛竹竹段在旋切过程中能够更加容易,减少旋切机刀具的损耗;蒸煮后的毛竹竹段含水量能够提高至60%以上,旋切后得到的毛竹竹段表面十分光滑。利用上下两层熔喷布将毛竹旋切片夹住并对毛竹进行烘干,能够使毛竹在脱水过程中,水分的流失速度减缓,从而避免毛竹旋切片在烘干过程中快速脱水而发生翘曲;同时熔喷布覆盖于毛竹旋切片表面,使得毛竹脱水之前水分必须先被熔喷布吸收,而熔喷布某一区域水分含量过高其吸水效率就会降低,从而使得毛竹旋切片的各个部位的脱水速率能够一致,进而使得毛竹旋切片的各个部位烘干后的水分能够达到一致。经过第一次烘干后的毛竹旋切片的水分含量能够降低至20%。将第一次烘干后的毛竹旋切片分割成为片材,能够使单个毛竹相切片的面积减小,避免第二次烘干过中毛竹旋切片内部纤维束收缩率过大而造成局部开裂,同时也能够提高脱水效率。第二次烘干的时间比第一次烘干的时间长,而温度则比第一次烘干的温度低,这样能够使片材在烘干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脱水,尤其是片材中心部位能够保证经过第二次烘干后水分含量降低至5%以下。经过上述加工方法旋切得到的毛竹旋切片的厚度可以控制在0.2mm以内,这样的厚度既能使毛竹竹段的利用率最大化,同时能够保证毛竹旋切片不会因为厚度过薄而发生断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