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板材加工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转运的智能开孔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开孔系统配有数控程序执行操作的开孔设备,开孔设备通过旋转切削或旋转挤压的方式,在板材上钻孔,工人在pc机或触摸屏上输入钻孔位置,启动机器自动运行。
参照图1,目前已有一种智能开孔设备,包括机架1和滑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多根承接栏13,每根承接栏13上设置有多个电动吸盘14,板材放置在电动吸盘14上,被自动吸附。在机架1上还滑动连接有门架15,门架15由电机驱动沿着机架1滑动(电机未画出),在门架15上滑动连接有雕刻机头16,雕刻机头16由电机驱动沿着门架15滑动。雕刻机头16上设置有钻体,在钻体周围设置有清扫刷17,当门架15、雕刻机头16和钻体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自动对板材进行加工时,清扫刷17清扫木屑,减少扬尘。并且在机架1周围三侧围设有护栏12,护栏12的端部均固定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控制开孔设备的启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工作人员从开孔设备外取将要加工的板材,板材放置到机架上后,雕刻机头对板材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需要工作人员将加工完成后的板材取下并放置新的板材,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工作人员在转运板材的过程中,依次搬运每一块板材,耗费时间,加工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便于转运板材,提高工作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便于转运的智能开孔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便于转运的智能开孔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转运的智能开孔系统,包括机架,机架一侧为操作区,操作区设置有承放有板材的转运箱,转运箱设置在操作区,所述转运箱一端外壁上固定有挂接环,在机架上设置有挂接件,挂接件与挂接环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运板材时,将板材放置在转运箱上,然后将转运箱放置在机架的操作区,并且连接在机架上,当需要将转运箱挂设在机架一侧时,将挂接环挂接在挂接件上,防止转运箱滑移,同时方便将转运箱从挂接件上取下,在上料时,操作人员在操作区从转运箱中拿取板材放置到机架上,因此无需每次搬运一个板材,节省搬运板材的时间,方便了板材的转运过程。
优选的,所述转运箱包括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三边的挡板,转运箱远离挂接环的一端为入口,底板底部固定有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板材从入口放置到转运箱中,并且方便滑动带有板材的转运箱。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固定有上表面为弧形且一端比另一端高的承托板,承托板更高的一端抵触转运箱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板材放置在转运箱内后,一部分靠近转运箱侧壁的板材放置在承托板较高的一侧,因此两相邻的板材高度不一,方便拿取板材。
优选的,所述转运箱内设置有向承托板较高一侧推动板材的推动板,推动板和转运箱内壁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推动推动板始终抵紧板材,给推动板施加推动力,并且当取走一块板材后,推动板推动板材继续抵紧在转运箱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转运箱远离入口的一端外壁上固定有挂接环,在机架上设置有挂接件,挂接件与挂接环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转运箱挂设在机架一侧时,将挂接环挂接在挂接件上,防止转运箱滑移,同时方便将转运箱从挂接件上取下。
优选的,所述挂接件包括与机架固定的固定板,固定板上固定两端弯折成直角的支撑板,支撑板一端固定在固定板上,另一端设置有抵紧板,抵紧板贴近机架,挂接环套设在支撑板内,抵紧板限位挂接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运箱挂接在机架上的时候,挂接环从抵紧板和机架之间的缝隙滑入并套设在支撑板上,抵紧板阻碍挂接环滑出,因此转运箱被挂接在机架上。
优选的,所述抵紧板铰接在支撑板上,抵紧板和支撑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的弹力推动抵紧板贴近机架,并且抵紧板可转动,当挂接环从抵紧板与支撑板铰接的一端滑入支撑板内部时,抵紧板可转动远离机架,使挂接环更容易滑入挂接件内,并且当挂接环滑入挂接件最内部后,挂接环与抵紧板脱离,抵紧板恢复原位,将挂接环限位在挂接件内。
优选的,所述抵紧板靠近与支撑板铰接的一端为弯曲的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挂接环紧贴在抵紧板的弧面滑入,使安装更加顺畅。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为具有磁性的固定板,固定板抵接在铁质的机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接件可更换设置在机架上的位置,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转运箱在操作区设置的位置,方便使用。
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面固定有支撑座,支撑座包括固定在底板底面的固定筒,固定筒内螺纹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底端固定支撑块,支撑杆旋入固定筒内时,支撑块高于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转运箱稳定放置在机架一侧时,将支撑杆从固定筒内旋出,并使支撑块低于滑轮,使滑轮悬空,转运箱即稳定放置;将支撑杆旋回到固定筒内后,滑轮触地,使转运箱可自由滑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转运板材时,将板材放置在转运箱上,然后将转运箱放置在机架的操作区,并且转运箱连接在机架上,在上料时,操作人员在操作区从转运箱中拿取板材放置到机架上,因此无需每次搬运一个板材,节省搬运板材的时间,方便了板材的转运过程;
2.当需要将转运箱挂设在机架一侧时,将挂接环挂接在挂接件上,防止转运箱滑移,同时方便将转运箱从挂接件上取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相关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转运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转运箱的侧视图;
图5是本申请中转运箱与机架连接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中转运箱与机架连接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操作区;12、护栏;13、承接栏;14、电动吸盘;15、门架;16、雕刻机头;17、清扫刷;2、转运箱;21、底板;22、挡板;23、入口;24、承托板;25、推动板;26、第一弹簧;27、滑轮;28、支撑座;281、固定筒;282、支撑杆;283、支撑块;3、挂接环;4、挂接件;41、固定板;42、支撑板;43、抵紧板;44、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转运的智能开孔系统。参照图2,包括开孔设备,开孔设备包括机架1,板材放置在机架1上进行加工。机架1一侧为操作区11,在操作区11的机架1上设置有转运设备,转运设备包括转运箱2。
参照图3,转运箱2包括底板21和竖立固定在底板21三个边缘上的挡板22,因此底板21和挡板22围成承放板材的空间,未设置有挡板22的一端为转运箱2的入口23,通过入口23将板材放置到转运箱2上。
底板21上固定有上表面为弧形且一端比另一端高的承托板24,承托板24更高的一端抵触转运箱2内壁。并且在转运箱2内远离承托板24较高一侧的内壁上连接有推动板25,推动板25和转运箱2内壁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26,第一弹簧26推动推动板25向另一侧抵紧。将板材放置在推动板25的另一侧,即第一弹簧26和板材分别位于推动板25的两侧,一部分靠近转运箱2侧壁的板材放置在承托板24较高的一侧,因此两相邻的板材高度不一,方便拿取板材;并且当取走一块板材后,推动板25推动板材继续抵紧在转运箱2内壁上。
参照图3和图4,在底板21底面四角固定有滑轮27,因此转运箱2可在地面上滚动,将未加工的板材转运到机架1一侧,或者将加工后的板材转运离开机架1。并且转运箱2底板21底面四角还固定有支撑座28,当需要转运箱2稳定放置在机架1旁某一位置时,将支撑座28抽出。
支撑座28包括固定在底板21底面的固定筒281,固定筒281内螺纹连接有支撑杆282,在支撑杆282底端固定有支撑块283。当支撑杆282向固定筒281内旋紧时,支撑块283悬起,滑轮27触地,因此转运箱2可滑动;当支撑杆282向固定筒281外旋出,支撑块283触地,滑轮27悬起,转运箱2固定。
此外,转运箱2还可挂接在机架1上,防止其滑移。
参照图5和图6,在转运箱2与入口23相对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挂接环3。在机架1靠近操作区11一侧的侧壁上固定有挂接件4,挂接件4包括固定板41,固定板41固定在机架1侧壁上。固定板41上设置有两端弯折且夹角呈直角的支撑板42,支撑板42一端固定在固定板41上,另一端铰接有抵紧板43,抵紧板43靠近其与支撑板42铰接的一端为弯曲的弧面,抵紧板43的另一端向支撑板42内部延伸。在支撑板42和抵紧板43之间固定有多个第二弹簧44,第二弹簧44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因此在第二弹簧44的弹力下,抵紧板43贴近机架1侧壁。
当将转运箱2挂接在机架1上时,推动转运箱2,使挂接环3从抵紧板43弧面一端滑入支撑板42和机架1之间,抵紧板43被推动转动,同时第二弹簧44被压缩;当挂接环3完全滑入后,挂接环3从抵紧板43上滑下,并且挂接环3一侧抵触支撑板42一端,第二弹簧44推动抵紧板43恢复原位贴近机架1,因此挂接环3即被限位在挂接件4内,防止转运箱2滑移。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便于转运的智能开孔系统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将板材从入口23放置在转运箱2内,并放置在推动板25和转运箱2侧壁之间,第一弹簧26推动推动板25抵紧板材,板材放置在承托板24上,两相邻的板材高度不一。
然后将转运箱2推动至机架1一侧,将挂接环3通过抵紧板43滑入挂接件4内,抵紧板43转动,挂接环3滑入挂接件4内部后,抵紧板43从挂接环3下方滑出,并且第二弹簧44推动抵紧板43贴近机架1,使挂接环3被限位在挂接件4中,转运箱2即被挂接在机架1一侧。
还可将支撑杆282从固定筒281中旋出,使支撑块283支撑在地面上,使支撑座28将转运箱2稳定支撑。当需要滑动转运箱2时,将支撑杆282从旋入固定筒281内,滑轮27触地。
当拆卸转运箱2时,先按压抵紧板43,使抵紧板43转动并且远离弧面的一端抵住支撑板42,然后推动转运箱2,使挂接环3滑入抵紧板43上,并沿着抵紧板43滑出。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