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40068发布日期:2021-12-01 12:46阅读:69来源:国知局
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切割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榫卯加工的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部件与部件间的连接方式有焊接、螺栓连接和榫卯连接。榫卯连接是通过一个带有凸出部的榫结构件与带有凹槽或通孔的卯结构件相互配合来实现的,其榫头一般采用端头和根部大小相等的矩形榫头和大小及形状与之相应的矩形卯眼,榫头与卯眼之间采用紧密配合或过盈配合,装配时是将榫头对准卯眼,用崔子敲打构件的另一端,将榫头强行推入卯眼。
3.在对榫卯结构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切割装置对木料进行定位切割,但是目前的切割装置一般只有一个工位用于切割木料,切割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定位上料,工作效率较低,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切割装置,以实现自动上料及自动切割,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切割装置,它包括:
7.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
8.切割组件,包括传动机构和切割轮;所述切割轮连接至所述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该传动机构受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驱使而带动所述切割轮在一预设范围内沿一直线作往复运动,以切割目标物料;
9.送料组件,包括一安装柱、一承载盘和一固定盘;所述安装柱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传动连接且受该第二驱动组件的驱使而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切割轮的一侧;所述承载盘及所述固定盘设于所述安装柱上,所述承载盘上设有多个用于安置目标物料的限位结构;所述固定盘上设有与所述多个限位结构一一对应的定位结构,用以对目标物料进行定位。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一驱动齿轮、一螺纹杆和一第一驱动柱;所述驱动齿轮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且与所述螺纹杆啮合,所述螺纹杆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柱连接至一双轴电机的第一输出轴;
11.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一不完全锥齿轮、一传动锥齿轮和一第二驱动柱;所述传动锥齿轮设于所述安装柱的一端且与所述不完全锥齿轮啮合,所述不完全锥齿轮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柱连接至所述双轴电机的第二输出轴。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一驱动齿轮、一螺纹杆和一第一驱动柱;所述驱动齿轮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且与所述螺纹杆啮合,所述螺纹杆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柱连接至一第一电机的输出轴;
13.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一不完全锥齿轮、一传动锥齿轮和一第二驱动柱;所述传
动锥齿轮设于所述安装柱的一端且与所述不完全锥齿轮啮合,所述不完全锥齿轮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柱连接至一第二电机的输出轴。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传动轮、一传动杆、一活动杆、一滑动块和一轨道杆,所述传动轮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连接该传动轮,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连接所述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套设于所述轨道杆上;所述活动杆带动所述切割轮沿所述轨道杆作直线运动。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一丝杆,该丝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活动杆的一侧,该丝杆上设有一安装块,所述切割轮可转动地固定于该安装块的一侧。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杆上设有两固定块,所述丝杆上与该两固定块螺纹连接。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结构形成为凸起于所述承载盘表面且开口朝向所述定位结构的筒状。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一安装筒、一弹性元件及一定位块,所述定位块通过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安装筒弹性连接。
19.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切割装置可以实现自动上料及自动切割,从而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切割装置中第一驱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1所示切割装置中送料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
[0025]1ꢀꢀꢀꢀꢀꢀꢀꢀꢀꢀꢀꢀꢀꢀꢀꢀꢀ
底板
[0026]2ꢀꢀꢀꢀꢀꢀꢀꢀꢀꢀꢀꢀꢀꢀꢀꢀꢀ
安装柱
[0027]3ꢀꢀꢀꢀꢀꢀꢀꢀꢀꢀꢀꢀꢀꢀꢀꢀꢀ
承载盘
[0028]4ꢀꢀꢀꢀꢀꢀꢀꢀꢀꢀꢀꢀꢀꢀꢀꢀꢀ
定位块
[0029]5ꢀꢀꢀꢀꢀꢀꢀꢀꢀꢀꢀꢀꢀꢀꢀꢀꢀ
安装筒
[0030]6ꢀꢀꢀꢀꢀꢀꢀꢀꢀꢀꢀꢀꢀꢀꢀꢀꢀ
固定盘
[0031]7ꢀꢀꢀꢀꢀꢀꢀꢀꢀꢀꢀꢀꢀꢀꢀꢀꢀ
弹性元件
[0032]8ꢀꢀꢀꢀꢀꢀꢀꢀꢀꢀꢀꢀꢀꢀꢀꢀꢀ
切割轮
[0033]9ꢀꢀꢀꢀꢀꢀꢀꢀꢀꢀꢀꢀꢀꢀꢀꢀꢀ
安装块
[0034]
10
ꢀꢀꢀꢀꢀꢀꢀꢀꢀꢀꢀꢀꢀꢀꢀꢀ
丝杆
[0035]
11
ꢀꢀꢀꢀꢀꢀꢀꢀꢀꢀꢀꢀꢀꢀꢀꢀ
活动杆
[0036]
12
ꢀꢀꢀꢀꢀꢀꢀꢀꢀꢀꢀꢀꢀꢀꢀꢀ
传动杆
[0037]
13
ꢀꢀꢀꢀꢀꢀꢀꢀꢀꢀꢀꢀꢀꢀꢀꢀ
传动轮
[0038]
14
ꢀꢀꢀꢀꢀꢀꢀꢀꢀꢀꢀꢀꢀꢀꢀꢀ
驱动齿轮
[0039]
15
ꢀꢀꢀꢀꢀꢀꢀꢀꢀꢀꢀꢀꢀꢀꢀꢀ
螺纹杆
[0040]
16
ꢀꢀꢀꢀꢀꢀꢀꢀꢀꢀꢀꢀꢀꢀꢀꢀ
滑动块
[0041]
17
ꢀꢀꢀꢀꢀꢀꢀꢀꢀꢀꢀꢀꢀꢀꢀꢀ
固定块
[0042]
18
ꢀꢀꢀꢀꢀꢀꢀꢀꢀꢀꢀꢀꢀꢀꢀꢀ
轨道杆
[0043]
19
ꢀꢀꢀꢀꢀꢀꢀꢀꢀꢀꢀꢀꢀꢀꢀꢀ
安装杆
[0044]
20
ꢀꢀꢀꢀꢀꢀꢀꢀꢀꢀꢀꢀꢀꢀꢀꢀ
第二驱动柱
[0045]
21
ꢀꢀꢀꢀꢀꢀꢀꢀꢀꢀꢀꢀꢀꢀꢀꢀ
不完全锥齿轮
[0046]
22
ꢀꢀꢀꢀꢀꢀꢀꢀꢀꢀꢀꢀꢀꢀꢀꢀ
传动锥齿轮
[0047]
23
ꢀꢀꢀꢀꢀꢀꢀꢀꢀꢀꢀꢀꢀꢀꢀꢀ
安装腿
[0048]
24
ꢀꢀꢀꢀꢀꢀꢀꢀꢀꢀꢀꢀꢀꢀꢀꢀ
第一驱动柱
[0049]
25
ꢀꢀꢀꢀꢀꢀꢀꢀꢀꢀꢀꢀꢀꢀꢀꢀ
固定轴
[0050]
26
ꢀꢀꢀꢀꢀꢀꢀꢀꢀꢀꢀꢀꢀꢀꢀꢀ
传动元件
[0051]
31
ꢀꢀꢀꢀꢀꢀꢀꢀꢀꢀꢀꢀꢀꢀꢀꢀ
限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53]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切割装置中第一驱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为图1所示切割装置中送料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3所示,一种切割装置,它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切割组件及送料组件。所述切割组件包括传动机构和切割轮8;所述切割轮8连接至所述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该传动机构受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驱使而带动所述切割轮8在一预设范围内沿一直线作往复运动,以切割目标物料。所述送料组件包括一安装柱2、一承载盘3和一固定盘6;所述安装柱2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传动连接且受该第二驱动组件的驱使而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切割轮8的一侧;所述承载盘3及所述固定盘6设于所述安装柱2上,所述承载盘3上设有多个用于安置目标物料的限位结构31;所述固定盘6上设有与所述多个限位结构31一一对应的定位结构,用以对目标物料进行定位。
[0054]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切割装置可以实现自动上料及自动切割,实现对目标物料进行批量切割,从而显著提高切割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0055]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可以包括一驱动齿轮14、一螺纹杆15和一第一驱动柱24;所述驱动齿轮14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且与所述螺纹杆15啮合,所述螺纹杆15通过所述
第一驱动柱24连接至一双轴电机的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可以包括一不完全锥齿轮21、一传动锥齿轮22和一第二驱动柱20;所述传动锥齿轮22设于所述安装柱2的一端且与所述不完全锥齿轮21啮合,所述不完全锥齿轮21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柱20连接至所述双轴电机的第二输出轴。所述双轴电机启动后可以同时驱动所述螺纹杆15和所述不完全锥齿轮21转动。一方面,所述螺纹杆15带动与其啮合的驱动齿轮14转动,驱动齿轮14通过皮带、链条等传动元件26驱使所述传动机构沿一直线在预设范围内作往复运动,由于切割轮8连接于该传动机构。因此,所述螺纹杆15的转动将带动所述切割轮8沿一直线在预设范围内作往复运动,切割目标物料。另一方面,不完全锥齿轮21的转动将带动与其啮合的传动锥齿轮22的转动,由于传动锥齿轮22固定于安装柱2的下端,而承载盘3与固定盘6则固定于安装柱2的上部,承载盘3与固定盘6之间可以存放多个经过预定位的目标物料。因此,不完全齿轮的转动可以带动承载盘3间歇转动,实现自动送料。也即,双轴电机的启动,可以实现在自动切割的同时,完成自动送料。可以显著提高切割效率。
[0056]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一等同替代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可以包括一驱动齿轮14、一螺纹杆15和一第一驱动柱24;所述驱动齿轮14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且与所述螺纹杆15啮合,所述螺纹杆15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柱24连接至一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一不完全锥齿轮21、一传动锥齿轮22和一第二驱动柱20;所述传动锥齿轮22设于所述安装柱2的一端且与所述不完全锥齿轮21啮合,所述不完全锥齿轮21可以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柱20连接至一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也即,可以通过一第一电机和一第二电机取代前一实施方式中的双轴电机。此时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0057]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传动机构可以包括一传动轮13、一传动杆12、一活动杆11、一滑动块16和一轨道杆18,所述传动轮13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12的一端连接该传动轮13,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活动杆11,所述活动杆11连接所述滑动块16,所述滑动块16滑动套设于所述轨道杆18上;所述活动杆11带动所述切割轮8沿所述轨道杆18作直线运动。由此,所述切割轮8可以在所述轨道杆18上作往复运动,实现对目标物料的自动切割。
[0058]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可以包括一丝杆10,该丝杆1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活动杆11的一侧,该丝杆10上设有一安装块9,所述切割轮8可转动地固定于该安装块9的一侧。具体而言,所述活动杆11上可以设有两固定块17,所述丝杆10上与该两固定块17螺纹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该丝杆10的一端通常可以设有把手,通过转动把手可以驱使丝杆10转动,从而带动安装块9移动,由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实现对目标物料的切割位置的调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切割组件当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切割轮8转动的切割电机。所述割轮转动与切割电机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现有技术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0059]
如图1和3所示,所述限位结构31形成为凸起于所述承载盘3表面且开口朝向所述定位结构的筒状。开口朝上的筒状限位结构31有利于对目标物料进行有效限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等同替换手段,所述限位结构31也可以是形成于所述承载盘3凹槽结构,此时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
[0060]
另一方面,所述定位结构可以包括一安装筒5、一弹性元件7及一定位块4,所述定位块4通过所述弹性元件7与所述安装筒5弹性连接。具体而言,所述定位块4可以为两一体
成型的同轴圆柱结构,所述弹性元件7可以为弹簧。其中第一圆柱的外径小于所述安装筒5的内径,该第一圆柱上套设所述弹簧后插入所述安装筒5内。第二圆柱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筒5的内径。由此可以实现定位块4与安装筒5的弹性连接。定位块4插入安装筒5并压缩弹簧,由此实现对目标物料的定位。
[006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前述的弹性元件7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使用具有弹力恢复性质的弹簧或弹性金属片等。此外,所述驱动组件还可以包括安装杆19,该安装杆19固定于一底板1,该底板1的底部可以设有若干安装腿23,用于对其固定。所述安装柱2可转动地穿过该底板1以连接所述传动锥齿轮22。所述安装杆19的两端分别与传动轮13及驱动齿轮14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轮13与驱动齿轮14则可以通过链条或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轮13的轴向一侧固定连接一固定轴25,该固定轴25的一端铰接所述传动杆12。
[0062]
以所述目标物料为用以加工榫卯的木料为例,本实用新型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将需要进行切割的木料提前放置在承载盘3上的限位结构31处,通过固定盘6上的定位结构对目标物料进行定位放置,然后转动丝杆10调节切割轮8的位置。再启动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启动后可以同时驱动所述螺纹杆15和所述不完全锥齿轮21转动。一方面,所述螺纹杆15带动与其啮合的驱动齿轮14转动,驱动齿轮14通过皮带、链条等传动元件26驱使所述第一传动轮13转动,传动轮13上设有偏离其中心的固定轴25,该固定轴25与所述传动杆12的一端铰接,而该传动杆12的另一端则与所述活动杆11铰接,该活动杆11又通过所述滑动块16与所述轨道杆18滑动连接,由于切割轮8又通过安装块9及丝杆10与活动杆11相连。因此,所述螺纹杆15的转动将带动所述切割轮8沿轨道杆18所在直线作往复运动,切割待加工的木料。另一方面,不完全锥齿轮21的转动将带动与其啮合的传动锥齿轮22的转动,由于传动锥齿轮22固定于安装柱2的下端,而承载盘3与固定盘6则固定于安装柱2的上部,承载盘3与固定盘6之间存放有多个经过预定位的待加工木料。因此,不完全齿轮的转动可以带动承载盘3间歇转动,实现自动送料,可以显著提高装置的切割加工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006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切割装置虽然可以优选用于对木料进行切割作业,但前述的目标物料并不局限于木结构件,例如还可以为塑料件、铝件等,也同样适用。
[006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