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定位木材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80351发布日期:2022-02-08 10:5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定位木材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定位木材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2.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具设施大类,随着时代脚步的不断发展创新,家具如今门类繁多,用料各异,而其中木制家具由于天然环保、使用寿命长等特性广受消费者的亲睐。
3.木质家具是指使用木材制作的家具,在木材制作成家具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自动定位夹持装置对木材进行定位,现有自动定位木材夹持装置多是设置固定夹持板和活动夹持板,活动夹持板与底板间连接有连接弹簧,通过连接弹簧的弹力移动活动夹持板,使活动夹持板与固定夹持板配合以实现木材的夹持,该种方式自动定位夹持效果好,但现有的连接弹簧多设置在底板的顶端,导致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容易进入连接弹簧内影响连接弹簧的运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定位木材夹持装置,具有自动定位夹持效果更好,同时可减少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进入移动槽内影响连接弹簧运作概率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定位木材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四角靠下方均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底座的对称侧壁均设置有移动槽,两个所述移动槽的内部均连接有移动杆,两个所述移动杆上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架,两个所述移动架与对应移动槽的一内壁间均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端且位于靠近两个连接弹簧的一侧设置有活动夹持结构,所述活动夹持结构与两个移动架连接,所述固定底座的顶端且位于远离两个连接弹簧的一侧连接有固定夹持结构,所述固定夹持结构与活动夹持结构的结构组成相同。
6.优选的,所述活动夹持结构包括下夹持板,所述下夹持板与两个移动架连接,所述下夹持板的内部设置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对称连接有两个齿轮,所述转动轴的转动端连接有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位于下夹持板外,所述下夹持板的内壁面对称设置有两个滑动槽,所述下夹持板的上方设置有上夹持板,所述上夹持板的底端对称连接有两个齿条,两个所述齿条分别与对应齿轮啮合连接,两个所述齿条上均连接有滑动块,两个所述滑动块分别位于对应滑动槽内并可在对应滑动槽内滑动。
7.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中空腔体的内壁上,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贯穿下夹持板并延伸至下夹持板外,所述转动轴与下夹持板的贯穿段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动轴的贯穿端与操作手柄连接。
8.优选的,所述滑动槽和滑动块均为t字型结构设置。
9.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的一侧壁靠下方通过装配板装配有小型气泵,所述固定底座的同侧壁靠上方连接有吹气管,所述吹气管与小型气泵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固定底座上且位于两个移动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中空槽,所述吹气管远离小型气泵出气口一侧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中空槽内,位于两个中空槽内的所述吹气管上均设置有多个吹气口,多个所述吹气口分别朝向对应移动槽,两个所述移动槽相互靠近的侧壁均设置有多个吹气通口,多个所述吹气通口连通两个移动槽与对应中空槽。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设置固定底座、固定夹持结构、活动夹持结构、移动槽、移动杆、移动架和连接弹簧,通过连接弹簧的弹力促使活动夹持板移动,使活动夹持板与固定夹持板配合以实现木材的夹持,较现有技术不同的是。移动槽、移动杆和连接弹簧设置在固定底座的侧壁,且设置有两组,活动夹持结构移动更加稳定,自动定位夹持效果更好,同时可减少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进入移动槽内影响连接弹簧运作的概率。
12.2、本实用新型固定夹持结构和活动夹持结构由下夹持板、中空腔体、操作手柄、转动轴、齿轮、滑动槽、滑动块、齿条和上夹持板构成,能够根据待夹持木材的规格调节固定夹持结构和活动夹持结构的高度,以适用于夹持不同规格的木材,提高装置的适用范围。
13.3、本实用新型设置中空槽、小型气泵、吹气管、吹气口和吹气通口,空气经小型气泵进入吹气管,再从吹气口和吹气通口排出,排气过程中会使移动槽内形成气流,可有效杜绝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进入移动槽内影响连接弹簧运作的问题发生,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夹持结构局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局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固定底座;2、固定夹持结构;3、活动夹持结构;31、中空腔体;32、下夹持板;33、上夹持板;34、转动轴;35、齿条;36、齿轮;37、滑动槽;38、操作手柄;39、滑动块;4、固定板;5、小型气泵;6、吹气管;7、移动槽;8、连接弹簧;9、移动架;10、移动杆;11、中空槽;12、吹气口;13、吹气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
22.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定位木材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的四角靠下方均连接有固定板4,固定底座1的对称侧壁均设置有移
动槽7,两个移动槽7的内部均连接有移动杆10,两个移动杆10上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架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两个移动架9上且对应对应移动杆10的位置均设置有移动孔,两个移动孔的直径大于对应移动杆10的直径,两个移动架9与对应移动槽7的一内壁间均连接有连接弹簧8,固定底座1的顶端且位于靠近两个连接弹簧8的一侧设置有活动夹持结构3,活动夹持结构3与两个移动架9连接,固定底座1的顶端且位于远离两个连接弹簧8的一侧连接有固定夹持结构2,固定夹持结构2与活动夹持结构3的结构组成相同。
23.具体的,活动夹持结构3包括下夹持板32,下夹持板32与两个移动架9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夹持结构2的下夹持板32与固定底座1连接,下夹持板32的内部设置有中空腔体31,中空腔体3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34,转动轴34上对称连接有两个齿轮36,转动轴34的转动端连接有操作手柄38,操作手柄38位于下夹持板32外,下夹持板32的内壁面对称设置有两个滑动槽37,下夹持板32的上方设置有上夹持板33,上夹持板33的底端对称连接有两个齿条35,两个齿条35分别与对应齿轮36啮合连接,两个齿条35上均连接有滑动块39,两个滑动块39分别位于对应滑动槽37内并可在对应滑动槽37内滑动,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夹持结构2和活动夹持结构3能够根据待夹持木材的规格调节高度。
25.具体的,转动轴34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中空腔体31的内壁上,转动轴34的另一端贯穿下夹持板32并延伸至下夹持板32外,转动轴34与下夹持板32的贯穿段通过轴承连接,转动轴34的贯穿端与操作手柄38连接,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34具有转动功能。
27.具体的,滑动槽37和滑动块39均为t字型结构设置,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块39滑动的同时具有限位作用,能够帮助齿条35更好的移动。
29.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木材夹持前,根据待夹持木材的规格调节固定夹持结构2和活动夹持结构3的高度;
30.固定夹持结构2的高度调节方法:通过操作手柄38正向或反向旋转转动轴34,转动轴34带动两个齿轮36正向或反向旋转,两个齿轮36正向或反向旋转过程中分别带动对应的齿条35上移或下移,两个齿条35带动上夹持板33上移或下移,直至上夹持板33移动到合适位置,停止转动操作手柄38,完成固定夹持结构2的高度调节,活动夹持结构3的高度调节方法与固定夹持结构2的高度调节方法相同;
31.木材夹持时,将两个移动架9在对应移动杆10上向远离固定夹持结构2的方向移动,两个移动架9带动活动夹持结构3向同方向移动,直至两个移动架9再无法移动时,停止移动两个移动架9,将木材放置在固定底座1上,需木材的一侧壁接触固定夹持结构2的侧壁,松开两个移动架9,两个移动架9由于对应连接弹簧8的复位作用在对应移动杆10上向靠近固定夹持结构2的方向移动,两个移动架9带动活动夹持结构3向同方向移动,直至活动夹持结构3与固定夹持结构2配合夹持定位木材时,两个移动架9以及活动夹持结构3停止移动,木材夹持工作完成。
32.实施例2
33.本实施例较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34.具体的,固定底座1的一侧壁靠下方通过装配板装配有小型气泵5,固定底座1的同
侧壁靠上方连接有吹气管6,吹气管6与小型气泵5的出气口连接,固定底座1上且位于两个移动槽7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中空槽11,吹气管6远离小型气泵5出气口一侧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中空槽11内,位于两个中空槽11内的吹气管6上均设置有多个吹气口12,多个吹气口12分别朝向对应移动槽7,两个移动槽7相互靠近的侧壁均设置有多个吹气通口13,多个吹气通口13连通两个移动槽7与对应中空槽11,
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吹气并排气使移动槽7内形成气流,可有效避免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进入移动槽7内影响连接弹簧8的运作。
36.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木材夹持时,启动小型气泵5,小型气泵5向吹气管6内通气,吹气管6内的空气经吹气口12和吹气通口13排向外界环境,排气过程中会使移动槽7内形成气流,可有效避免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进入移动槽7内影响连接弹簧8的运作。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