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材加工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92856发布日期:2022-04-23 18:0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材加工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木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木材加工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木材加工是指以木材为生产对象,用机械或化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的加工,其产品仍保持木材的基本特性。在森林工业中,木材加工业和林产化学加工同为森林采伐运输的后续工业,是木材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部门。
3.木材加工的步骤主要包括,切割、抛光、喷漆等步骤,其中木材切割是木材加工的最基础工作,是指将木板切割为目标产品所需的形状大小,目前木板切割一般是将木板放置于切割台,通过切割刀片进行切割,由于现有的木材切割设备都是工人通过手工将木料推送到锯片上,达到木材切割的目的,同时在切割的过程中,需要用手压着,在切割的时候人手离锯片的距离非常近,稍有不慎就会切伤工人的手,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木材加工安全防护装置,采用本装置无需工人手工对木板进行按压,从而防止安全事故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材加工安全防护装置,以解决目前在切割的过程中,需要用手压着,在切割的时候人手离锯片的距离非常近,稍有不慎就会切伤工人的手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木材加工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供切割轮顶部露出工作台的条形槽,所述工作台上设有驱动组件、支撑架组件和按压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支撑架组件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架组件包括横架,横架底部固定有相对于切割轮对称的连接架,按压组件设有两个,并分别铰接在连接架底部,所述按压组件包括开口朝下设置的条形框,所述条形框内横向转动连接有若干滚轮,滚轮的底部位于条形框的外部。
6.进一步,所述连接架呈倒v字形。
7.进一步,所述横架上还设有位于切割轮上方的防尘组件和吸附组件,防尘组件包括容纳切割轮的容纳腔,吸附组件用于对切割腔内的木屑进行吸附。
8.进一步,所述防尘组件包括防护罩主体和透明板,所述防护罩主体包括顶板和一体成型在顶板两侧的侧板,透明板设有两块,并分别固定在防护罩主体的两端开口处,所述防护罩主体与透明板之间形成切割腔。
9.进一步,所述侧板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转动连接有若干胶辊,胶辊垂直于切割轮设置。
10.进一步,所述横架的中部开设有位于切割轮正上方的通过孔,所述横架上固定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朝下设置,并穿过通过孔与防尘组件铰接。
11.进一步,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回收箱和吸附泵,吸附泵通过管道与回收箱连接,在回收箱与吸附泵的连接处设有过滤结构,回收箱与防护罩主体之间连接有吸附管,吸附管采
用波纹管。
12.进一步,所述横架上还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环、前弯杆和后弯杆,所述限位环固定在横架的底部,并与通过孔同轴设置,前弯杆与后弯杆分别铰接在限位环的两侧,限位环与前弯杆以及后弯杆之间分别连接有弹性件,前弯杆与后弯杆远离限位环的一端铰接有能够吸附在透明板上的吸盘。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防护装置,首先将待切割的木板放置在工作台上,对木板进行预切割,即让木板的顶部至少穿过切割轮,这样方便后续装置的安装,预切割后关闭切割轮,再通过液压缸使得横架带动按压组件向下移动,使得整个按压组件压在木板的表面上,这样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对木板进行按压,解决了目前人工按压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问题。
14.2、本发明中防护罩本体能够向下移动,当胶辊与木板贴合之后,这样同时打开吸附泵和切割轮,推动木板向前移动,而切割产生的木屑在吸附泵的作用下,被吸附收集到回收箱中,这样只需要定时清理回收箱即可,这样减少了粉尘的飞扬。
15.3、本发明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透明板观察位于防护罩本体内部木板的切割情况,同时由于切割产生的木屑不再堆积到防护罩本体内,从而也不会影响工作人员观察的视野,解决了目前因大量的木屑容易堆积在防护罩处,需要工作人员定时的进行清理,加重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又降低了木材加工效率的问题。
16.4、本发明中,由于在防护罩本体的底部设有若干胶辊,采用胶辊设置,一方面胶辊具有一定程度的变形能力,使得防护罩本体能够尽可能的紧贴在木板表面上,防止切割产生的灰尘外扬;另一方面,转动设置的胶辊将木板与防护罩本体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了滚动摩擦,减少了摩擦力,使得木板在向前移动过程中的阻力减小。
17.5、本发明中,由于按压组件与连接架铰接,而防尘组件与活塞杆铰接,这样设置的目的便于整个防护装置能够适应不同表面的木板,尤其是当遇到木板表面具有坡度的情况时,本装置能够做出自适应的调整。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一种木材加工安全防护装置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一种木材加工安全防护装置实施例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一种木材加工安全防护装置实施例中防尘组件的侧视图。
21.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木板1、工作台10、条形槽11、切割轮12、液压缸13、横架14、连接架15、条形框16、滚轮17、顶板18、侧板19、透明板20、切割腔21、气缸22、吸附管23、安装槽24、胶辊25、限位环26、前弯杆27、后弯杆28、弹性件29、吸盘30。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基本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木材加工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木板1的工作台10,在工作台10上开设有条形槽11,在工作台10的下方固定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有切割轮12,切割轮12的顶部通过条形槽11露出工作台10。
24.在工作台10上设有驱动组件、支撑架组件和按压组件,其中驱动组件为两个液压缸13,液压缸13分别固定在工作台10的两侧,且相对于切割轮12对称设置,液压缸13的液压杆竖直朝上设置,本实施例中支撑架组件包括两端分别固定在液压杆顶部的横架14,在横架14底部固定有相对于切割轮12对称的连接架15,本实施例中连接架15呈倒v字形,按压组件设有两个,并分别铰接在切割轮12两侧的连接架15底部。
25.本实施例中按压组件包括条形框16,条形框16的开口朝下设置,条形框16垂直于横架14设置,在条形框16内横向转动连接有若干滚轮17,滚轮17的底部位于条形框16的外部,相邻滚轮17之间的间距大于30mm。
26.本实施例中,在横架14上还设有位于切割轮12上方的防尘组件,其中防尘组件包括防护罩主体和透明板20,其中防护罩主体的纵向截面呈倒u型,包括顶板18和一体成型在顶板18两侧的侧板19,透明板20设有两块,并分别固定在防护罩主体的两端开口处,这样防护罩主体与透明板20之间形成切割腔21,切割腔21能够容纳切割轮12。
27.防尘组件与横架14的具体连接方式为:在横架14的中部开设有位于切割轮12正上方的通过孔,在横架14上固定有气缸22,气缸22的活塞杆朝下设置,并穿过通过孔与防尘组件铰接。
28.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吸附组件,其中吸附组件包括回收箱和吸附泵,吸附泵通过管道与回收箱连接,在回收箱与吸附泵的连接处设有过滤结构,回收箱与防护罩主体之间连接有吸附管23,吸附管23采用波纹管。
29.在两个侧板19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24,在安装槽24内转动连接有若干胶辊25,胶辊25为水平设置,若干胶辊25之间的间隙不超过2~4mm,胶辊25的底部一部分露出安装槽24,其余部分位于安装槽24内,胶辊25垂直于切割轮12设置,这样胶辊25能够贴合在待切割木板1的表面,同时又不会影响木板1向前移动。
30.在横架14上还设有限位件,本实施例中限位件包括限位环26、前弯杆27和后弯杆28,其中限位环26固定在横架14的底部,并与通过孔同轴设置,前弯杆27与后弯杆28分别铰接在限位环26的两侧,前弯杆27与后弯杆28均呈弧形,且均朝向远离限位环26一侧凸起,限位环26与前弯杆27以及后弯杆28之间分别连接有弹性件29,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9为拉簧,前弯杆27与后弯杆28远离限位环26的一端铰接有吸盘30,吸盘30能够吸附在前后两块透明板20上,这样设置,能够降低当木板1在向前移动过程中,带动防护罩本体同步向前移动的趋势;在前弯杆27与后弯杆28的外侧还设有拉环,当需要防护罩本体向上移动以松开木板1时,可以通过拉环拉动前弯杆27与后弯杆28向外张开,从而松开防护罩本体,使其能够自由上下移动。
31.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进行切割时,首先将待切割的木板1放置在工作台10上,对木板1进行预切割,即让木板1的顶部至少穿过切割轮12,这样方便后续装置的安装,预切割后关闭切割轮12,再通过液压缸13使得横架14带动按压组件向下移动,使得整个按压组件压在木板1的表面上,这样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对木板1进行按压。
32.另外启动气缸22,使得防护罩本体能够向下移动,当胶辊25与木板1贴合之后,关闭气缸22,这样同时打开吸附泵和切割轮12,同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透明板20观察防护罩本体内部的木板1切割情况,同时推动木板1向前移动,而切割产生的木屑在吸附泵的作用下,被吸附收集到回收箱中,这样只需要定时清理回收箱即可,这样减少了粉尘的飞扬,同
时切割产生的木屑不再堆积到防护罩本体内,从而也不会影响工作人员观察的视野。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