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洗衣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洗洗衣机的箱体以及具有该箱体的分洗洗衣机。
背景技术:
目前洗衣机已成为我们的生活必需品,一般每个家庭都拥有一台洗衣机。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同类型的衣服不能一起洗涤,需要分类后分别放入洗衣机进行洗涤,如:内外衣分开洗、婴儿和大人的衣物分开洗、颜色不同的衣物分开洗、赃污程度不同的衣物分开洗等;尤其是内衣、婴儿衣服等较小的衣物,或者需要清洗少量的衣物,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大型洗衣机洗涤不是优选的方案,大型洗衣机一般消耗大量的水,耗电量也比较大,洗涤时间也比较长,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考虑到室内空间的利用,一般也不会再购买一台小容量的洗衣机,用于洗涤内衣、婴儿衣服等小件衣物;若采用手工洗涤,则费时费力,且漂洗不干净。
因而设计出箱体内具有两套自动洗涤系统的分洗洗衣机,箱体需要承载两套自动洗涤系统以及保护箱体内的机械部件和电子部件免受物理冲击,尤其是两套自动洗涤系统同时工作时,分洗洗衣机的振幅较大,引起整体振幅的增加;因而分洗洗衣机的箱体需要强度较大,避免出现振幅过大的情况。此外,目前洗衣机箱体一般由前板、两个侧板、以及后背板组成,装配后累计误差较大,影响整体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洗洗衣机的箱体,为两套自动洗涤系统提供支撑,强度较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分洗洗衣机的箱体,所述箱体内具有左右设置的第一自动洗涤系统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所述箱体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后背板、以及L型封板,所述左侧板前端向右弯曲延伸形成前板,所述左侧板后端向右弯曲延伸形成右后板;所述右侧板的后端向左弯曲延伸形成左后板,所述后背板设置在所述右后板和左后板之间;所述L型封板具有与所述前板相连的前后方向的第一部和与所述右侧板相连的左右方向的第二部。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前板和后背板之间设置有上中梁,所述上中梁的前部位于所述L型封板的第一部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中梁到所述箱体左侧的距离与到所述箱体右侧的距离的比为5:3~2:1。
进一步的,所述上中梁所在的竖直面将所述箱体围成的空间分割成左右两个洗涤区,所述第一自动洗涤系统位于左侧的第一洗涤区,所述第二自动洗涤系统位于右侧的第二洗涤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洗涤区的中心线和第二洗涤区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与所述箱体顶面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形成一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夹角为10°~20°。
优选的,所述夹角13°或者16°。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自动洗涤系统的洗涤容量大于所述第二自动洗涤系统的洗涤容量。
进一步的,所述上中梁上具有承载第一自动洗涤系统的第一挂靠结构和承载第二自动洗涤系统的第二挂靠结构,所述上中梁以及第一挂靠结构、第二挂靠结构为一体成型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自动洗涤系统通过悬挂挂在所述第一挂靠结构上,所述第一挂靠结构具有下凹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的底部开设置有与所述悬挂相匹配的下凸工作孔,所述第一挂靠结构上开设置有所述悬挂出入所述工作孔的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孔通过漏斗形的工作面与所述容纳部的底部连接,所述工作面与所述悬挂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挂靠结构内侧还设置有向下的折边。
进一步的,第二挂靠结构为竖直方向设置的挂口。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前板和后背板之间设置有下中梁,所述下中梁的前部位于所述L型封板的第一部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中梁的后端和下中梁的后端之间设置有支撑竖梁。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开闭所述所述L型封板外侧的角部区域的门体。
进一步的,所述门体铰接在所述右侧板上,当所述门体关闭后,所述门体与所述前板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L型封板与所述门体所围成的区域为辅功能区,所述辅功能区内设置有储物模块、或者健康模块、或者第三自动洗涤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前端具有弯曲向右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端部具有向前的第一折边;所述前板右端具有向后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折边位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翻边上开设置有卡口,所述第一折边上设置有挂耳,所述挂耳挂合在所述卡口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的右端具有弯曲向前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端部具有向右的第二折边,所述右侧板前端具有向左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折边位于所述第二翻边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底部角部位置设置有四个脚板。
基于上述的分洗洗衣机的箱体,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分洗洗衣机,实现同一台洗衣机具备分类洗涤的功能。
一种分洗洗衣机,包括上述的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第一自动洗涤系统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分洗洗衣机的箱体,左侧板的前后两端弯曲延伸分别形成前板以及右后板,也就是左侧板为一个部件、且组成箱体的前面、左侧面、以及部分后面;右侧板也为一个部件、且组成箱体的右侧面和部门后面,左侧板、右侧板这样整体的部件相对于组装的部件来说强度较高,因而提高了箱体的整体强度;同时构成箱体的部件较少,装配后的误差较小。此外,所述L型封板具有与所述前板相连的前后方向的第一部和与所述右侧板相连的左右方向的第二部,通过设置L型封板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使得箱体内限定为两个大小相邻的方形区域,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别用于支撑第一自动洗涤系统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进一步增强箱体在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强度,提高箱体对于第一自动洗涤系统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的支撑能力。总之,本发明的箱体的设置大大增加了箱体的强度,使得箱体稳固,有足够的强度用于支撑两个自动洗涤系统同时工作带来纵向及横向的扭转力。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出的分洗洗衣机的箱体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左侧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右侧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L型封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上中梁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具有图1中箱体的一种分洗洗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9中第二自动洗涤系统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D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外桶盖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安装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E-E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F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5中在外桶盖中的定位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G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5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H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1中I-I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K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15中微动开关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L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阅图1 -图10,是本发明所提出的分洗洗衣机的箱体的一个实施例,在箱体1内设置有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也就是具有两套洗涤系统,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衣物分类洗涤,节约能源,健康卫生;同时不同类的衣物使用两套洗涤系统同时洗涤,还节约了用户洗衣的时间。
参见图1所示,箱体1需要承载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箱体1包括左侧板11、右侧板12、后背板13、以及L型封板15,其中左侧板11前端向右弯曲延伸形成前板111、后端向右弯曲延伸形成右后板112;右侧板12的后端向左弯曲延伸形成左后板121,在右后板112和左后板121之间为后背板13,也就是后背板13的右端固定在右后板112上、左端固定在左后板121上;后背板13包括盖板、和上、下连板。也就是左侧板11的前后两端弯曲延伸分别形成前板111以及右后板112,左侧板11为一个部件、且组成箱体的前面、左侧面、以及部分后面;右侧板12也为一个部件、且组成箱体的右侧面和部门后面,这样整体的部件相对于组装的部件来说强度较高,因而提高了箱体1的整体强度;同时构成箱体的部件较少,使得装配后的误差较小,外观效果美观。
参见图6所示,L型封板15具有与前板111相连的前后方向的第一部121和与右侧板12相连的左右方向的第二部122。通过设置L型封板15的第一部121和第二部122,使得箱体1内限定为两个大小相邻的用于容纳第一自动洗涤系统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的方形区域,第一部121和第二部122分别用于支撑第一自动洗涤系统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这样增强箱体1在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强度,提高箱体对于第一自动洗涤系统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的支撑能力,使得箱体稳固,有足够的强度用于支撑两个自动洗涤系统同时工作带来纵向及横向的扭转力;并将箱体1划分成不同的区域。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对于L型封板15与前板11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卡接,在第一部121前端具有弯曲向右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511,并在第一延伸部1511端部具有向前的第一折边1512;在前板111右端具有向后的第一翻边1111,第一折边1512位于第一翻边1111的内侧。也就是封板15与前板111在第一延伸部1511段为具有一定距离的两层板、并通过第一折边1512和第一翻边1111形成搭接的端部;这样增加了箱体1的强度,还使得结合处美观。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折边1512和第一翻边1111搭接后的牢固,在第一翻边1211上开设置有卡口,在第一折边1512上设置有挂耳15121,使得挂耳挂在在卡口内。L型封板15与右侧板12也采用同样的结合方式。
本实施例中,左侧板11、右侧板12、后背板13、以及L型封板15都采用钢板,左侧板11、右侧板12、L型封板15通过折弯就形成所需的形状。
参见图1和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加箱体1的强度、以及用于支撑两个自动洗涤系统,在箱体1的前板111和后背板13之间设置有上中梁16和下中梁17,上中梁16的前部位于L型封板15的第一部121的顶部,下中梁17的前部位于L型封板15的第一部121的底部。上中梁16所在的竖直面将箱体1围成的空间分隔成左右两个洗涤区,下中梁17也位于上中梁16所在的竖直面内。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位于左侧,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位于右侧。这样通过设置上中梁16和底中梁14进一步增加箱体1的强度,增加对箱体1内两套自动洗涤的分别支撑,避免出现一套自动洗涤系统工作时箱体的受力偏转;以及将箱体1内分割成左右两个洗涤区,分别用于放置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
当然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的左右设置可以调换。
本实施例中,在上中梁16的后端和下中梁17的后端之间设置有支撑竖梁18,增加箱体1的竖向支撑,提高箱体1的强度。
为了更好的说明箱体1内两套自动洗涤系统的布置关系,定义箱体内容纳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的区域为第一洗涤区4、容纳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的区域为第二洗涤区5,第一洗涤区4和第二洗涤区5都是截面为正方形、且与箱体1等高的柱形空间,其中第一洗涤区4和第二洗涤区5呈左右设置,也就是两套自动洗涤系统也是呈左右设置;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的洗涤容量大于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的洗涤容量,所以两套自动洗涤系统占用的空间肯定不同,也就是第一洗涤区4大于第二洗涤区5,因而设置上中梁16到箱体1的左侧的距离与上中梁16到箱体1的左侧的距离的比为5:3~2:1。
为了更好地利用箱体1内的空间,第一洗涤区4的中心线和第二洗涤区5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与箱体1顶面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形成一夹角。也就是第一洗涤区4的中心线和第二洗涤区5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与箱体1中心线所在的左右方向的竖直面不平行,第二洗涤区5的中心线位于箱体1中心线所在的左右方向的竖直面的后方;设置第一洗涤区4的中心线和第二洗涤区5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与箱体1中心线所在的左右方向的竖直面形成的夹角为10°~20°。
参见图9-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事实例中,箱体1上设置有开闭L型封板所围成的角部区域的门体14,门体14铰接在右侧板12上,当门体14关闭后,门体14与前板111接触。也就是门体14可开闭L型封板15外侧的角部区域。定义 L型封板15和关闭状态的门体14所围成的角部区域为辅功能区6,辅功能区6为与箱体1等高的柱形空间。在辅功能区6内可以设置储物模块、或者健康模块、或者第三自动洗涤系统等等。这样通过合理的布置,在箱体1内设置了辅功能区6,更有效的利用箱体1内的空间,增加箱体1内空间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箱体1内的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都设置为全自动波轮洗涤系统,在箱体1内左侧为第一洗涤区4、右侧为第二洗涤区5、右侧角部为辅功能区6,辅功能区6处设置为储物柜;为了外形美观,将辅功能区6处的门体14设置为弧形,也就是箱体1的前右角处为弧形,参见图1和图2所示。
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的第一外筒22通过四个悬挂挂在第一洗涤区4的四个角处,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的第二外筒32通过四个悬挂挂在第二洗涤区5的四个角处。为了增加箱体1上挂靠处的支撑力以及强度,在箱体1上的设置有挂靠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的第一挂靠结构161、和挂靠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的第二挂靠结构162 。上中梁16为公用边,同时用于承载第一外筒22的悬挂和用于承载第二外筒32的悬挂,也就是在上中梁16上就具有承载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的第一挂靠结构161和承载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的第二挂靠结构162,并且上中梁16以及第一挂靠结构161、第二挂靠结构162为一体成型的,采用一体成型结构有助于增加结构的整体强度,用于支撑两套自动洗涤系统同时工作带来纵向及横向的扭转力。本实施例中,上中梁16为采用钢板冲压成型;当然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注塑材料一体注塑成型,参见图7所示。
洗衣机悬挂包括吊杆、吊杆上部的吊杆座、以及吊杆下部的减震部件;参见图8所示,第一挂靠结构161具有下凹的容纳部1611,用于容纳悬挂的吊杆座,在容纳部1611的底部开设置有下凸工作孔1612,悬挂的吊杆座挂在工作孔1612处。为了将悬挂可以挂到工作孔1612上,第一挂靠结构161上开设置有悬挂出入工作孔1612的通道1613,将吊杆从通道1613挂在工作孔1612上;通过设置容纳部1611提高了第一挂靠结构161的强度,并增加了悬挂安装后的稳定性。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一挂靠结构161与悬挂的接触面积,也就是工作孔1612处与吊杆座的接触面积,设置工作孔1612通过漏斗形的工作面1614与容纳部的底部连接,工作面1614与悬挂的吊杆座贴合;通过设置漏斗形的工作面1614,增加工作孔1612处与吊杆座的接触面积,使得工作孔1612处单位面积的受力减小,提高了第一挂靠结构161的受力性能,提高了悬挂的稳定性。在第一挂靠结构161内侧还设置有向下的折边,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挂靠结构161的强度。
由于第二自动洗涤系统洗涤容量较小,本实施例中,第二挂靠结构162受到的悬挂力也较小,因而第二挂靠结构162设置为开设的挂口。
当然,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挂靠结构162也设置为与第一挂靠结构161相同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箱体1底部通过TOX工艺铆接四个脚板19,并安装在每个脚板19上各安装一个底脚,在下中梁17的上也安装有一个底脚,也就是箱体1通过四个脚板19和下中梁17来均匀的承担整机重量;省去传统洗衣机的塑料底台,降低成本同时保证整机外观的一致性,保证产品外观时尚大气;并通过设置五个底脚,以及底脚的布置位置,使得底脚更好的支撑整个洗衣机,此外通过设置两个活动底脚,使得洗衣机放置时更易于找到平整点。
参阅图9-图26,是本发明所提出的具有上述的箱体分洗洗衣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分洗洗衣机具有上述的箱体1,在箱体1内设置有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衣物分类洗涤。其中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的洗涤容量大于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的洗涤容量,也就是具有洗涤容量不同的两套洗涤系统;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衣物分类洗涤,将小件衣服或者是较少的衣物使用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进行洗涤,节约能源,健康卫生;同时不同类的衣物使用两套洗涤系统同时洗涤,还节约了用户洗衣的时间。
下面具体介绍本实施例中的分洗洗衣机的其他各个部分的结构。应当理解的是,该分洗洗衣机各个部分的结构并不以下述实施例为限。
参见图9-图11所示,箱体1内的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都设置为全自动波轮洗涤系统,在箱体1内左侧为第一洗涤区4、右侧后部为第二洗涤区5、右侧前部为辅功能区6,辅功能区6处设置为储物柜;为了外形美观,将辅功能区6处设置为弧形,也就是箱体1的前右角处为弧形。在第一洗涤区4的顶部设置有开闭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的衣物衣物投入口的第一门盖21,在第二洗涤区5的顶部设置有开闭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的衣物衣物投入口的第二门盖31,也就是在箱体1的顶部具有第一门盖21和第二门盖31。为了箱体1的美观、以及操作方便,两套自动洗涤系统的显示操作模块7放在了一起,将显示操作模块7设置在辅功能区6的顶部;在显示操作模块7上设置有分别操作两套自动洗涤系统的按键或者触屏选项,显示操作模块7通过线束分别于控制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工作的第一控制模块和控制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工作的第二控制模块连接。将显示操作模块7设置在辅功能区6的顶部既增加了美观性,还使得操作区域集中,便于操作,还降低了制造成本。
参见图11所示,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都设置为全自动波轮洗涤系统,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具有第一外筒22,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具有第二外筒32。由于在洗衣机中外筒占用的空间较大,当两套自动洗涤系统的外筒的外径都确定后,箱体1的大小也基本确定。为了使得箱体1内的布置尽量紧凑,使得分洗洗衣机整体较小,也就是箱体1较小,由于自动洗涤系统在洗涤、尤其是甩干过程中,外筒摇晃,所以第一外筒22和第二外筒32之间必须具有足够的间距,避免在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和/或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工作过程中,第一外筒22和第二外筒32相互触碰,造成磨损或损坏。本实施例中,选取第一外筒22与第二外筒3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5mm~30mm,优选设置第一外筒与第二外筒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5mm。当然,第一外筒22与第二外筒32之间最小距离能选取这样较小的值,是通过增加自动洗涤系统工作过程中外筒的稳定性的设置以及将两个外筒摆动峰值错开的控制方法来实现的。例如自动洗涤系统在开始启动脱水程序时的外筒的摆动较大,分洗洗衣机具有控制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的控制系统,当用户选择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同时进行洗涤时,如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和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同时到达脱水程序,控制系统控制其中一套自动洗涤系统启动进行脱水程序,2-3秒后另一套自动洗涤系统再启动脱水程序,这样不同时启动脱水程序,使得两个外筒摆动峰值错开;由于就控制另一套延后2-3秒后启动脱水程序, 2-3秒的延后,对于用户来说几乎感觉不到,不会影响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由于第一外筒22和第二外筒32都是圆柱筒,并且第一外筒22与第二外筒32之间最小距离是一定的;为了进一步使得箱体1内的布置尽量紧凑,以及合理的利用箱体1内的空间,将第二外筒32设置在第一外筒22的角部,也就是第一外筒22轴线、第二外筒32轴线共同所在的竖直面与通过分洗洗衣机顶部中心线的竖直面具有一定的夹角,或者说与箱体1的中心线所在的左右方向的竖直面具有一定的夹角,也就是在箱体1内左侧为第一洗涤区4、右侧后部为第二洗涤区5、右侧前部为辅功能区6。将第二外筒32向后、向左移动,这样使得箱体1的左右距离减小;并且第一自动洗涤系统2的洗涤容量大,第一外筒22的外径较大,所以箱体1的前后距离也不用增加,同时使得辅功能区6的空间增大,便于利用。
至于第一外筒22轴线、第二外筒32轴线共同所在的竖直面与分洗洗衣机顶部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之间的夹角的具体数值,与第一外筒22、第二外筒32的外径比有关,或者说与两套自动洗涤系统的洗涤容量比有关。选取第一外筒22中心线、第二外筒32中心线共同所在的竖直面与分洗洗衣机顶部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10°~20°。优选的,夹角为13°或者16°。
参阅图11-图20,说明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的内盖的设置,首先说明以靠近第二外筒中心的方向为“内”、以远离第二外筒中心的方向为“外”。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的第二外筒32具有外桶盖321,外桶盖321顶部设置有用于衣物投入的衣物投入口3211。本实施例中,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具有加热功能,为了避免洗涤过程中加热时水蒸气外泄、以及避免在高速运转时内筒中的衣物被甩出,在外筒盖321上设置有可滑动的开闭衣物投入口3211的内盖33。定义内盖33在关闭衣物投入口3211的位置为关闭位置,在打开衣物投入口3211的位置为打开位置;在箱体1内具有容纳内盖33从关闭位置水平滑动到打开位置的容纳区。通过在箱体1内设置容纳区,使得在外桶盖321上可以设置滑动的内盖33,也就是推拉的内盖,避免了设置上翻内盖带来的:上翻内盖内侧的翻转结构引起的不美观问题、上翻内盖占用上部空间问题、以及放取衣物时衣物易与上翻内盖发生挂扯的问题等等。参见图4和图13,内盖33设置为前后方向滑动,当内盖33向前滑动时开打衣物投入口3211,内盖33滑动到储物柜上方预留出的容纳区,也就是容纳区为箱体1内辅功能区6的上部一部分空间,这样储物柜设置在容纳区下方的辅功能区6的空间内。
内盖33为整体式内盖,使得结构简单、整体强度大。在衣物投入口3211左右两侧的外桶盖321上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压片34,压片34前后设置,压片34与外桶盖321之间形成内盖33滑动的滑道;内盖33的左右两端向外延伸形成水平方向的滑片331,滑片331在滑道内前后滑动,使得内盖33将衣物投入口3211打开或者关闭,参见图15-图16所示。
为了进一步增加内盖33与外桶盖321之间的紧密性,设置压片34与滑片331的结构。滑片331边缘设置有向上的折边3311,也就是滑片331设置折边3311后形成平躺的“L”形结构;压片34的内侧具有向下的弯边341,也就是压片34设置弯边341后也形成平躺的“L”形结构,并且两个“L”形结构相互卡接,或者说是折边3311位于弯边341的外侧。通过设置压片34与滑片331相互卡接使得内盖33与压片34之间结合的更加紧密,保证了内盖33前后滑动时的稳定性,同时还使得内盖33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二外筒32内的水蒸气不易通过滑片331处泄露。为了进一步避免第二自动洗涤系统加热时水蒸气从内盖33与外桶盖321之间的缝隙泄露,在压片34上还设置有竖直向下的挡板342,挡板342位于折边3311的外侧,也就是折边3311位于压片34、挡板342、弯边341所围成的空间内;第二外筒32中的水蒸气从滑片331处外漏时又受到挡板342的阻挡,进一步避免了水蒸气从滑片331与外桶盖321之间的缝隙泄露,同时折边3311只能在压片34、挡板342、弯边341所围成的空间内前后移动,也进一步提高了滑动的稳定性,参见图17-图18所示。
对于压片34安装到外筒盖321的具体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直接通过螺钉固定等。本实施例中,采用在外筒盖321上设置若干安装柱3212,压片34上设置与安装柱3212相对应的螺钉孔,通过螺钉将压片34固定在安装柱3212上。优选,安装柱3212的高度等于或者稍大于挡板342的高度。为了提高压片34安装后的稳定形,相邻的安装柱3212之间设置连接它们的连板,连板的高度与定位柱3212的高度相等;压片34安装后,压片34的下表面同时与安装柱3212的上表面、连板上表面结接触,因而连板在起到加强安装柱3212的同时,也起到支撑压片34的作用,使得压片34安装后更加稳定。
为了降低内盖33的成本,内盖33总是尽量的设计的较薄,但是更要保证内盖33的强度,所以设计内盖33为向上拱起的结构,以增加内盖33的强度,并且从边缘向中心拱起的高度逐渐增加,内盖33中心处距离外筒盖321的高度最大。内盖33还要与外桶盖321之间贴合,增加紧密性,避免第二外筒32内的水蒸气泄露,设置内盖33的四周向外延伸形成水平的封边,也就是向上拱起的结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水平的封边,封边与同其接触的外桶盖321贴合,保证了内盖33处于关闭位置时,与外筒盖321紧密贴。其中内盖33的左右方向的封边也就是上面所说的滑片331。
为了进一步避免第二外筒32内的水蒸气外漏,在外筒盖321的后部还设置有挡沿3213,当内盖33处于关闭位置时,内盖33的后端与挡沿3213贴合,参见图16所示。
内盖33在前后滑动时,通过设置定位结构保证当内盖33滑动到关闭衣物投入口的关闭位置时将内盖33锁定;具体而言,在内盖33和外桶盖321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为定位柱和卡槽。本实施例中,在外桶盖321的前部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柱3214,在内盖33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卡槽33,当内盖33向后滑动到关闭衣物投入口3211的关闭位置时,内盖33上的卡槽33正好卡合住定位柱3214,使得内盖33不能再向后滑动;并且卡槽33将定位柱3214卡合,使得内盖33也不会自行向前运动,参见图14和图19所示。
当然其他实施中,也可以在外桶盖321上设置卡槽,在内盖33上设置定位柱。
参见图19和图20所示,卡槽33设置在内盖33的下表面,由于内盖33就边缘的封边与外桶盖321接触,封边向内都向上拱起,因而外筒盖321上的定位柱3214不会影响内盖33的滑动。卡槽332为开口方向向前的“C”形槽,在卡槽332的一端设置有向内弯曲的具有弹性的卡爪3321,卡爪3321卡槽332的一端的下部连接,也就是卡爪3321的高度小于卡槽332的高度。与当定位柱3214位于卡槽332内时,卡爪3321卡合住定位柱3214,使得定位柱3214不卡槽332脱离,也就是在内盖33处于关闭位置时,卡槽331与定位柱3214锁定,保证内盖33不会在第二自动洗涤系统在洗涤过程中由于震动、摇晃等自行打开。当洗涤完毕,需要手动推动内盖33向前运动,使得卡槽332与定位柱3214脱离,将内盖33打开。为了内盖33关闭时,定位柱3214易于进入卡槽332中,在卡爪3321的端部设置有向外的翻边,在卡槽332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引导部3322,在内盖33向后滑动关闭衣物投入口时,当定位柱3214位于卡爪3321的端部的翻边与引导部3322之间为位置时,在翻边与引导部3322的引导下,定位柱3214便于进入卡槽332卡合,。
在内盖33下表面的后端还设置有挡块333,当内盖33向前滑动打开衣物投入口3211,内盖33开始进入容纳区,到达打开位置时,挡块333与衣物投入口3211的前端接触,使得内盖33不能再向前滑动,避免内盖33脱离外筒盖321,参见图24所示。
参见图13和图15所示,由于内桶盖321与第二外筒32外径相同,在内盖33打开过程,内盖33向前移动进入容纳区,此时内盖33的前部逐渐脱离外桶盖321,为了托住内盖33,保证内盖33水平滑动,以及保证内盖33与外桶盖321之间的紧密性,在外筒盖321的前方设置有托板37,托板37的上表面与外筒盖321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内,当内盖33打开时,内盖33从外桶盖321上向托板37滑动。本实施例中,托板37为燕尾形,主要托住内盖33左右两侧的滑片331。通过设置托板37保证了内盖33的水平滑动,避免内盖33打开时内盖33前部悬空、下垂,造成滑片331变形的问题,保证了保证内盖33与外桶盖321之间的紧密性。
参阅图13-图15、图21-图24,说明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的外筒盖上设置的刮水装置的结构,如在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洗涤过程中启动了加热功能,水蒸气向上蒸发遇到关闭的内盖33,部分水蒸气凝结在内盖33的下表面上形成水滴;当洗涤完成内盖33上还挂有水滴,为避免内盖打开后上面的水滴滴落在箱体1上;在外筒盖321的前部设置有刮水装置35,当内盖33打开时,刮水装置35将内盖33下表面上的水滴刮下。通过设置刮水装置35增加了洗衣机的安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避免了内盖33下表面上带有的水滴滴落在外筒,最终落在箱体1的底架上,使得金属的箱体锈蚀,甚至滴落在电器件上形成安全隐患。
刮水装置35包括刮水本体352,刮水本体352上具有与盖体9的内表面贴合的刮水部,这样当内盖33水平滑动打开,内盖33的内表面擦过与其贴合的刮水部3521,内盖33的内表面上的水滴被刮水部刮下。为了刮水部3521与内盖33贴合的紧密,刮水本体352采用弹性的材料制成,如橡胶等。刮水本体352具有弹性,使得刮水部3521与内盖33贴合的较为紧密,使得内盖33上的水滴被更彻底的刮落。刮水本体352为一块具有弹性的薄板,本实施例中,内盖33的内表面设置为向上拱起的形状,所以刮水本体352上与盖体9的内表面接触的刮水部的大小也是随着拱起稍稍不同。对于刮水部3521的厚度,如设置刮水部3521的厚度太厚则贴合性不好,太薄则耐磨性不好,因而刮水部3521为2mm~8mm,既保证刮水部3521与内盖33的内表面的贴合,又比较耐磨经用,参见图23和图24所示。
刮水装置35固定在外筒盖321上,刮水装置35位于刮水本体352下端的安装块351固定在外筒盖321上。由于内盖为向上拱起的结构,刮水本体352设置为悬臂状,并向上翘起一定的角度,刮水部3521位于刮水本体352的上部。刮水本体352向上翘起的高度大于内盖33距离腔体上表面的高度,也就是当刮水装置35与盖体33都安装后,刮水本体352的上部变形被盖体33的内表面压住,变形的部分也就是刮水部3521,使得刮水部3521与盖体33贴合紧密,当内盖33打开时,内盖33下表面上的水滴被刮水部3521挡住。设置刮水本体352向后倾斜,也就是向内盖33的关闭方向倾斜,设置刮水本体352与内筒盖321所在的水平面呈10°~90°的夹角,刮水本体352上部与内盖接触的刮水部3521位于衣物投入口3211的上方,这样将刮下的水滴直接滴落到内筒中,并且内盖33的打开时的滑动方向与刮水本体352的倾斜方向相反,使得刮水本体352与内盖33贴合的更加紧密,使得内盖33下表面上的水滴被更彻底的刮下,参见图23和图24所示。
优选设置刮水本体352与内筒盖321所在的水平面呈10°~30°的夹角,或者说刮水本体352与安装块351上表面所在的平面呈10°~30°的夹角,或者说与衣物投入口3211所在的水平面呈10°~30°的夹角,更优选刮水本体352与内筒盖321所在的水平面呈25°的夹角,这样刮水本体352向上翘起的角度较小,使得刮水本体352将内盖33上的水滴刮落时,水滴不会顺着刮水本体352流下,而是直接落入内筒中。
本实施例中,刮水装置35为采用橡胶材料一体注塑成型的,使得刮水装置35成型后就保证了刮水本体352与安装块351上表面所在的平面呈10°~30°的夹角,并且一体成型保证了刮水本体352与安装块351连接的牢固性。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将刮水部3521设置为弹性材料。
在内盖33打开过程中,刮水本体352上部与内盖33贴合,内盖33给予刮水本体352向前的力,为了刮水装置35能牢固的固定在外筒盖321上,在刮水本体352下端设置有安装块351,在内桶盖321上开设有与安装块351相匹配的安装槽3215,将安装块351安装在安装槽3215内。其中安装块351和安装槽3215都为方形,使得安装块351受到来自内盖33的向前方向的力时,受力面积较大,稳定性较好,保证了刮水装置35安装后的牢固。其中刮水本体352与安装块351为一体注塑成型的,成型后刮水本体352相对于安装块351向上翘起,刮水本体352与安装块351的上表面所在的平面具有10°~30°的夹角,这样保证了安装块351安装到安装槽3215后,刮水本体352与外筒盖321所在的水平面的夹角为10°~30°,保证了刮水本体352的刮水功能。
为了进一步保证刮水装置35牢固的固定在外筒盖321上,在安装块351上与安装槽3215上设置有相匹配的固定结构,固定结构为固定孔和固定柱。本实施例中,安装槽3215为方形槽,在安装槽3215上设置有竖直的固定柱32151,在安装块351上开设有与固定柱32151相匹配的固定孔3511。安装块351安装到安装槽3215时,将固定柱32151竖直的插入固定孔3511中,提高了安装块351安装到安装槽3215后的牢固性。当然,设置安装块351上固定孔3511的高度小于安装块351的高度,也就是固定孔3511为盲孔,安装块35安装到外筒盖321后,用户看不到固定结构,保证了外观的美观。
安装槽3215位于衣物投入口3211的前方,安装槽3215的宽度等于或者略小于衣物投入口3211的宽度。也就是安装部351的宽度或者说刮水本体352的宽度等于或者略小于衣物投入口3211的宽度。在外筒盖321的前部还具定位柱3214,设置安装槽3215位于定位柱3214的后方,参见图22所示。
参见图23和24所示,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洗衣机的防水方法,推动盖体33水平滑动打开,盖体33的内表面擦过与其贴合的刮水部3521,使得挂在盖体33的内表面上的水滴被刮水部3521刮下。这样避免了盖体33的表面上的水滴滴落到地面,或者滴落箱体顶部进而滴到地面,引起用户的不便。
参阅图15、图25和图26,说明说明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上设置的与内盖联动的微动开关。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具有加热功能,若内盖33没有到达关闭位置,或者在洗涤过程中内盖33脱离了关闭位置,可能使得衣物飞出、水蒸气泄露,造成人员烫伤、零部件锈蚀等问题。因而在外筒盖321上设置受内盖33控制的微动开关36;当内盖33处于关闭位置时微动开关36接通,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可以启动;当内盖33打开时,也就是内盖33离开关闭位置,微动开关36断开;微动开关36串联在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的控制电路中。如内盖33没有处于关闭位置,微动开关36断开,通过显示操作模块启动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时,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不能启动;如在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洗涤过程中,内盖33打开、脱离了关闭位置,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立刻停止。通过设置与内盖33联动的微动开关36,保证了在第二自动洗涤系统3的洗涤过程中,内盖33处于关闭位置,避免了水蒸气泄露、衣物飞出、造成人员烫伤、零部件锈蚀等问题。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5和图26所示,微动开关36设置在外筒盖321的后部,在微动开关36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向前凸出的开关探头361,当内盖33处于关闭位置时,内盖33与开关探头361接触,使微动开关36接通。由于内盖33前后滑动的关闭或者打开,微动开关36设置向前凸出的开关探头361,内盖33关闭时向前滑动,到达关闭位置时,内盖33的后端面顶住开关探头361,使微动开关36接通。开关探头361向前凸出,使得内盖33上可以不设置专门的触发结构,利用内盖33前端面就可以触发开关探头361,使微动开关36接通;使得联动结构简单,节约成本。
为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有水滴落到微动开关36上,将微动开关36放置到放置盒3216内,放置盒3216固定在外筒盖321上;为了使得开关探头361伸出放置盒3216,在放置盒3216的前壁上开设有用于开关探头36伸出的通孔。通过设置放置盒3216保证微动开关36的使用安全,避免了有水滴落到微动开关36,降低使用寿命。放置盒3216包括盒体和门盖,其中盒体是与外桶盖321一体注塑成型的。
参见图26所示,将微动开关36放入放置盒3216后,开关探头361从通孔处伸出,同时为了避免触碰到开关探头361,设置开关探头361不伸出到放置盒321的外侧,因而在内盖33上设置与开关探头361相匹配的触头334,触头334向后伸出内盖33;当内盖33处于关闭位置时,触头334向后顶住开关探头361,使微动开关36接通。
为了内盖33处于关闭位置的密闭性,在内筒盖321的后部还设置有挡沿3213,内盖33处于关闭位置时,内盖33的后端面与挡沿3213贴合;也设置内盖33处于关闭位置时,内盖33的前端面与放置盒3216的前端面贴合,也就是放置盒3216的前端面作为了挡沿3213的一部分,或者挡沿3213在放置盒3216处断开。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