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发明及手工编织工艺品的辅助装置和方法,具体为一种用于编织盘长结的辅助装置及编织盘长结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结是一种汉民族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从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除了用于器物的装饰,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因此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中国结多用来装饰室内、亲友间的馈赠礼物及个人的随身饰物。其外观对称精致,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代表着团结幸福平安,其精致的做工深受大众的喜爱。中国结有双钱结、纽扣结、琵琶结、团锦结、十字结、吉祥结、万字结、盘长结、藻井结、双联结、蝴蝶结、锦囊结等结式。
现在的编制手法中,编织盘长结等较为复杂的中国结,都需要用珠针斜插将线绳固定在纸板、塑料板或者泡沫板上,再穿绕线绳进行编织。插针的位置和顺序,对于初学者而言过于复杂;即便是熟练者,在使用粗细不同的线绳或者需要编制大小不同的盘长结时,也需要在编制过程中时常调整珠针所插的位置,费时费力。同时,由于线绳较为硬质而且光滑,容易滑脱,需要用珠针斜插在板上,用来将线绳夹住固定。在穿绕和拉扯线绳时,尤其是线绳与珠针之间的摩擦,容易造成线绳表面的磨损,影响盘长结表面的光泽度和美观,另一方面,珠针插得过深,易穿透定位的板材,其尖端会扎伤编织者,插得过浅,又容易在拉扯线绳时被线绳带起,也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在编织多层盘长结过程中,多层线绳需要在同一根珠针上绕线多次,上、下层之间的线绳不易分隔,进一步加大了编织的难度。
因此,需要一种辅助装置和方法,解决上述问题,方便初学者的学习,易于上手,也减轻的工作强度和复杂程度,更为快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编织盘长结的辅助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应用该辅助装置编制盘长结的方法。
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编织盘长结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包括底座,主定位针和辅助定位针,
所述底座呈板状,包括上、下两层层叠并固定为一体的的高分子发泡材料面板和硬质底板;
在高分子发泡材料面板的外露板面上纵向画印多根平行的经线,横向画印多根平行的纬线,经、纬线交叉形成网格状定位图,在定位图的每个交叉点上朝向底座内部开设插孔,插孔孔底位于硬质底板内;
所有插孔均为垂直于底座开设的直孔,或者,所有插孔均为倾斜开设的直孔,插孔上端朝向定位图外轮廓倾倒,所有插孔形成一个以定位图中心为中心,朝向定位图外轮廓四边分散开的爆炸形;
主定位针能够插入插孔内,插入时,主定位针下端位于硬质底板内,上端大头外露于底座上方;
辅助定位针能够从插孔内或者插孔外插紧在底座上,插入时,辅助定位针下端位于高分子发泡材料面板内,上端大头外露于底座上方。
本装置设计了双层底座,无论主定位针或辅助定位针都不会穿透较硬的主定位针和辅助定位针,可以充分保护编织者,同者受力较大的主定位针的穿插深度较深,受力较小的辅助定位针也是插紧在高分子发泡材料面板上,受高分子发泡材料的弹性回复力夹持,均不易被绳线从底座上带起;在底座上插针时,可以根据熟练度的不同和线绳的粗细,由编织者自己灵活选择插针间隔;编织前预先插好各主定位针,可以为不是那么熟悉编织方法的编织者起到提示作用;此外,还可以在定位图上作出相应记号,结各种盘长结的走绳方向,用不同颜色的记号分别标记出建议使用的插孔,并在插孔之间标示出走绳方向及绳线交叉时的上、下挑压关系,便于初学者迅速上手。
进一步的,考虑到插针间隔过大,编绳后进行整理的难度会随之增大,但是插针间隔过小,又不便于初学者进行编绳练习,同时考虑到盘长结的不同回数,需要的插针数量不同,因此优选插孔行数为4~40行,每行的插孔数量为4~40;行距为0.5~5cm,同一行相邻的插孔间距为0.5~5cm。
再进一步,主定位针下端带有外螺纹段,插孔下端位于硬质底板的那段为与其相匹配的内螺纹孔,主定位针能够旋紧在插孔内,固定在底座上,彻底杜绝编绳时线绳将主定位针带出的情况发生。
再进一步,所述主定位针为磁化针,硬质底板为磁板,主定位针吸附于底座上,并且,主定位针在插孔内可以自由转动。利用磁性吸附住主定位针,也能很好的预防编绳时线绳将主定位针带出的情况,同时,主定位针还能在插孔内自由转动,也可以减少线绳与主定位针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过度摩擦磨损线绳。
再进一步,考虑到编织多层盘长结时,不同层次线绳在同一定位针上容易相互混淆,不易分辨的情况,可以在定位针上套装绕线轮或限位轮,利用不同高低的绕线槽将多层线绳分隔开来。如果插孔倾斜开设,所述的主定位针和辅助定位针的外露段上活动套置至少一个绕线轮,绕线轮能够在主定位针或辅助定位针上转动,绕线轮的纵剖面呈“十”字形,轮体上、下端面中心处分别沿轴向突起限位凸台,两个限位凸台与轮体端面相接的颈部变细,分别形成一圈绕线槽;如果插孔垂直开设,在主定位针和辅助定位针的外露段上活动套置至少一个限位轮,限位轮能够在主定位针或辅助定位针上转动,限位轮纵剖面呈“工”字形,其两端之间内陷成绕线槽。
再进一步,所述限位轮和绕线轮的为弹性橡胶轮体,避免轮体被线绳拉扯转动时,磨损底座上的定位图和插孔。
一种编织盘长结的方法,步骤包括:
第一步,使用上述的辅助装置,在底座的插孔内安插主定位针,如果盘长结的回数为n回,则主定位针的安插总数为n*4,所有主定位针在定位图上分布成上、下两排和左、右两列排布,并且所有排、列的延长线相交形成一个矩形,从右列,下排,左列顺次至上排,主定位针2的安插数量分别为n-1,n,n,n+1;
第二步,将线绳紧贴各主定位针外露于底座的根部和底座上板面,缠绕在各主定位针上,按照盘长结的编绳方法进行编织,编绳过程中,以上述第一步中矩形的左上角至右下角对角线方向作为盘长结的长度方向进行编绳定位;
如果为多层盘长结,根据盘长结的层数,在各主定位针上套装绕线轮或限位轮,从下向上,在各绕线槽内顺次绕绳编织。
进一步的,为便于编线,所述上、下排的主定位针交错排布,不在定位图的同一经线上;左、右列的主定位针交错排布,不在定位图的同一纬线上。
再进一步,在编织过程中,在底座的插孔内或插孔外顺次安插3根辅助定位针,分别靠近矩形的左上角,右上角和右下角,辅助定位盘长结的上端耳翼,右端耳翼和下端绳线。
本发明的辅助装置和编织方法,其优点在于:
(1)主定位针固定在底座上,在编织过程中,不需要逐个安插固定珠针即可将固定线绳,便于初学者使用,又可以加快编织速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还可以减少线绳的磨损,提高所编织盘长结的质量。
(2)多个主定位针的下端连接在硬质底板上,一方面防止扎伤,另一方面加强固定,即使用力拉扯线绳,主定位针也不会从底座跳出来造成伤害事故。
(3)可根据盘长结的大小和类型,排布主定位针的位置和数量,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辅助装置固定底座的俯视图
图2为主定位针及辅助定位针直插时的使用状态纵剖面图
图3为主定位针和辅助定位针斜插时的使用状态纵剖面图
图4为实施例2编织双回盘长结的主定位针及辅助定位针布置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编织双回盘长结的步骤的第一步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编织双回盘长结的步骤的第二步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编织双回盘长结的步骤的第三步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绕绳盘编织双回盘长结的步骤的第四步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编织双回盘长结的步骤的第五步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3编织三回盘长结的主定位针及辅助定位针布置示意图
1—底座,101—高分子发泡材料面板,102—硬质底板,103—插孔,104—固定孔;
2—主定位针,21—限位轮,24—绕线轮,28—大头;
201—主定位针i,202—主定位针ii,203—主定位针iii,204—主定位针iv,205—主定位针v,206—主定位针vi,207—主定位针vii,208—主定位针viii,209—主定位针ix,210—主定位针x,211—主定位针xi,212—主定位针xii;3—辅助定位针,38—大头,301—辅助定位针i,302—辅助定位针ii,303—辅助定位针iii;4—线绳,401—线绳a端,402—线绳b端,5—定位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底座1呈板状,包括上、下两层层叠并固定为一体的的高分子发泡材料面板101和硬质底板102。如图1所示,在高分子发泡材料面板101的外露板面上纵向画印多根平行的经线,横向画印多根平行的纬线,经、纬线交叉形成网格状定位图5,方便计算和布置主定位针及辅助定位针的固定位置。每行的插孔103数量为4~40个,行数为4~40行。
在定位图5的每个交叉点上朝向底座1内部开设插孔103,插孔103孔底位于硬质底板102内,如图3所示。
图2中,所有插孔103均为垂直于底座1开设的直孔,在主定位针2的外露段上活动套置了2个限位轮21,限位轮21能够在主定位针2上转动,限位轮21纵剖面呈“工”字形,其两端之间内陷成绕线槽,编绳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辅助定位针3垂直插在高分子发泡材料面板101上,用于辅助固定线绳。
图3中,插孔103为倾斜开设的直孔,其倾斜方向是:如果与该插孔103所在交叉点距离最近的定位图5外轮廓线是经线,插孔103垂直于该经线并保持其上端朝向该经线的方向倾斜;如果与该插孔103所在交叉点距离最近的定位图5外轮廓线是纬线,插孔103垂直于该纬线并保持其上端朝向该纬线的方向倾斜;如果该插孔103所在交叉点位于定位图5对角线上,插孔103沿该对角线朝向距离最近的定位图5转角倾斜;如果该插孔103所在交叉点位于定位图5中心,插孔103沿任一对角线朝向定位图5的任一转角倾斜;因此,所有插孔103上端朝向定位图5外轮廓倾倒,形成一个以定位图5中心为中心,朝向定位图5外轮廓四边分散开的爆炸形;辅助定位针3的倾斜方向与插孔103方向一致,避免针体之间相互干涉;此外,主定位针2的外露段上活动套置至少一个绕线轮22,绕线轮22能够在主定位针2或辅助定位针3上转动,绕线轮22的纵剖面呈“十”字形,轮体上、下端面中心处分别沿轴向突起限位凸台,两个限位凸台与轮体端面相接的颈部变细,分别形成一圈绕线槽。
编织结构复杂的盘长结,线绳穿绕过主定位针2时,限位轮21或绕线轮22能够分别固定多层线绳,防止线绳滑脱,也便于整理。限位轮21或绕线轮22的材料可以选用软质弹性的橡胶类材料,且限位轮21或绕线轮22与线绳的接触面为弧面,以防止拉扯线绳时造成线绳表面和定位图5的磨损。
主定位针2能够插入插孔103内,主定位针2下端带有外螺纹段,插孔103下端位于硬质底板102的那段为与其相匹配的内螺纹孔,主定位针2能够旋紧在插孔103内,固定在底座1上;或者,主定位针2为磁化针,硬质底板102为磁板,主定位针2吸附于底座1上,并且,主定位针在插孔103内可以自由转动。插入时,主定位针2下端位于硬质底板102内,上端大头外露于底座1上方,辅助定位针3能够从插孔103内或者插孔103外插紧在底座1上,插入时,辅助定位针3下端位于高分子发泡材料面板101内,上端大头外露于底座1上方。
实施例2
用实施例1中的装置编织双回盘长结。如图10所示,将主定位针插在固定底座上。
在底座1的插孔103内安插主定位针2共计8根,所有主定位针2在定位图上分布成上、下两排和左、右两列排布,并且所有排、列的延长线相交形成一个矩形,并以矩形的左上角至右下角对角线方向作为盘长结的长度方向进行编绳定位,从右列,下排,左列顺次至上排,主定位针2的安插数量分别为1,2,2,3;并且,上、下排的主定位针2交错排布,不在定位图5的同一经线上;左、右列的主定位针2交错排布,不在定位图5的同一纬线上。在编织过程中,还可以在底座1的插孔103内或插孔103外顺次安插3根辅助定位针3,分别靠近矩形的左上角,右上角和右下角,辅助定位盘长结的上端耳翼,右端耳翼和下端绳线。
使用时,第一步为:先将线绳4顺次绕在上、下两排主定位针,即主定位针i201,主定位针vi206,主定位针ii202,主定位针v205和主定位针iii203上,铺设为w形,形成第一组双回纵向的绳结。然后在右侧主定位针的上侧设置一个辅助定位针i301,辅助定位针i301向右侧即双回盘长结绕绳盘的外缘倾斜,与水平夹角为30度(图5)。
第二步:将右侧的线绳a端401绕过主定位针iii203和辅助定位针i301,依次从右侧起第一、三条线下穿过,从右侧起第二、四根线绳上压过,然后绕过左侧的第一个主定位针即主定位针viii208,再按上述的方法绕回到位于右侧的主定位针iv204。继续按上述方法将线绳a端穿绕过主定位针vii207,并在右侧主定位针下方设置辅助定位针ii302,将线绳a端固定,形成第一组双回横向的绳结(图6)。
第三步:设置辅助定位针iii303,其位置在上排主定位针连线延长线和左列主定位针连线延长线的交汇点上,将线绳b端402绕过主定位针i201和辅助定位针iii303,向左压过全部的三个纵向的线绳,再绕过第三根线绳,从下方穿过三个纵向的线绳,绕过主定位针viii208之后,重复上述方法,将线绳b穿绕回到主定位针vii207,形成第二组双回横向的绳结(图7)。
第四步:继续将线绳b端从主定位针vii207下方向上穿绕,以从下方穿过横向一个线绳后再压过三个线绳的循环规律,从辅助定位针iii303和主定位针i201之间的线绳b端402的下方的横向线绳绕回来,绕回时,先从下方穿过两个横向线绳,接着从下方压过一个横向线绳再穿过三个横向线绳,最后压过一个横向线绳再穿过一个横向线绳,绕过主定位针vi206;重复上述操作方法,将线绳b端穿绕回到主定位针vi206和v205之间(图8)。
第五步:将盘绕好的绳结从绕绳盘上取下,抽紧线绳,整理耳翼,得到双回盘长结(图9)。
图5~图8每个步骤图中的箭头为线绳穿绕方向,穿绕的线绳用虚线表示。
实施例3
用实施例1中的辅助装置,编织三回盘长结。如图10所示,将主定位针插在固定底座上。
主定位针的数量为12个,从右列,下排,左列顺次至上排,主定位针2的安插数量分别为2,3,3,4;并且,上、下排的主定位针2交错排布,不在定位图5的同一经线上;左、右列的主定位针2交错排布,不在定位图5的同一纬线上。
将辅助定位针iii303插在主定位针i201左侧和主定位针xii212的上方;将辅助定位针i301及辅助定位针ii302分别插在主定位针v205和主定位针vi206上、下两侧,并与左列的主定位针交错排布。
然后将线绳按照三回盘长结的编织方法,依次缠绕在主定位针及辅助定位针上,并穿绕线绳,进行编织。
在实施例2和3中,为了初学者编织方便,同一排/列的各主定位针2之间、主定位针2和辅助定位针3之间间隔一个插孔103,事实上,各针之间的间隔越大,越易于编织,但是后续的整理过程难度会加大,与此同时,各针之间的间隔过小,又会导致编织的时候比较麻烦,另一方面,间隔大的针体定位适合较粗的线绳编织,间隔小的针体定位适合较细的线绳编织,因此编织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编织熟练程度及线绳的粗细,灵活的调整针体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