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锁边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0833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孔锁边缝纫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孔锁边缝纫机。



背景技术:

孔锁边缝纫机具备:针摆动机构,其沿与纽扣孔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针摆动;布料进给机构,其沿纽扣孔的长度方向使布料移动;下线切断机构,其设置于针板的下方,在缝制结束时进行下线的切断;以及下线捕捉机构,其设置于下线切断机构的下方,在固定位置捕捉下线。

而且,在缝制时,在布料进给机构沿纽扣孔使布料移动的同时,在纽扣孔的周围由针摆动机构进行针摆动,并使缝针进行上下移动而以锯齿形进行锁边缝制,如果在纽扣孔的一端部侧结束最后一针的落针,则下线捕捉机构将下线保持于固定位置,通过下线切断机构进行下线的切断。

另外,上述下线捕捉机构使具有凹状的切口的线捕捉板、和将下线向线捕捉板侧拉拽的拉线板沿彼此接近的方向滑动接触,在凹状的切口的最深部处进行下线的保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71371号公报

但是,上述现有的孔锁边缝纫机,由下线捕捉机构对下线进行捕捉的捕捉位置固定于纽扣孔的延长线上。

与此相对,孔锁边缝制的最后一针的位置并不限定于纽扣孔的延长线上,能够设为纽扣孔的左侧或右侧。

如上所述,在将最后一针的位置相对于纽扣孔的延长线设为左侧或右侧的情况下,从布料跨越至由下线捕捉机构对下线进行捕捉的捕捉位置的下线变得倾斜,产生将该下线由下线切断机构切断后的下线的布料侧的残留端的长度变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下线的残留端缩短的孔锁边缝纫机。

(1)本发明在孔锁边缝纫机中,具备:

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其使缝针上下移动;

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缝针沿与纽扣孔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进给机构,其使被缝制物相对于所述缝针在沿所述纽扣孔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相对地移动;

下线切断机构,其设置于缝制时的被缝制物的下侧,进行下线的切断;以及

下线捕捉机构,其设置于所述下线切断机构的下侧,对下线进行捕捉,

所述孔锁边缝纫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下线捕捉机构具备:

线捕捉部件,其对下线进行捕捉;以及调节部,其在与所述纽扣孔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捕捉下线时的所述线捕捉部件的停止位置进行调节。

(2)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1)记载的孔锁边缝纫机中,

所述调节部是决定所述线捕捉部件的停止位置的止动器,该止动器能够对与所述线捕捉部件的抵接位置进行变更调节。

(3)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1)记载的孔锁边缝纫机中,

所述下线捕捉机构具备捕捉用致动器,该捕捉用致动器进行所述线捕捉部件的下线的捕捉动作,

所述调节部控制所述捕捉用致动器,在与所述纽扣孔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所述线捕捉部件的停止位置进行调节。

(4)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3)记载的孔锁边缝纫机中,

具备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缝针上下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和所述进给机构,在所述纽扣孔或纽扣孔的预定形成位置的周围进行孔锁边缝制,

所述调节部控制所述捕捉用致动器,以使得所述线捕捉部件的停止位置与针对所述纽扣孔或纽扣孔的预定形成位置的所述孔锁边缝制的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在相同方向上靠近。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具备调节部,该调节部在与纽扣孔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捕捉下线的线捕捉部件的进行捕捉时的停止位置进行调节,因此,即使在相对于纽扣孔,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任意方向进行孔锁边缝制的最后一针的落针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相同的方向上靠近而捕捉下线,能够减小从被缝制物跨越至捕捉位置的下线的倾斜而接近垂直,能够将下线切断后的残留端进一步缩短。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孔锁边缝纫机的斜视图。

图2是孔锁边缝纫机的内部结构的概略图。

图3是下线捕捉机构及下线切断机构的仰视图。

图4是下线捕捉机构的线捕捉部件和拉线部件的剖视图。

图5是下线捕捉机构的止动器周边的斜视图。

图6(A)是表示将线捕捉部件的停止位置通过止动器调节至右侧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B)是表示将线捕捉部件的停止位置通过止动器调节至左侧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A)是表示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的说明图,图7(B)是表示与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相对应地调节停止位置后的线捕捉部件的捕捉位置的说明图。

图8(A)是表示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的说明图,图8(B)是表示与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相对应地调节停止位置后的线捕捉部件的捕捉位置的说明图。

图9(A)是表示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的说明图,图9(B)是表示与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相对应地调节停止位置后的线捕捉部件的捕捉位置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孔锁边缝纫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1(A)是作为调节部的其他例子的柱环的俯视图,图11(B)是正视图。

图12是作为调节部的其他例子的调节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下线捕捉机构的其他例子的仰视图。

标号的说明

1 缝针

20 缝针上下移动机构

21 针棒

22 缝纫机电动机

27 针摆动电动机

270 针摆动机构(移动机构)

50 下线切断机构

51 上切刀

52 下切刀

56 致动器

70 布料进给机构(进给机构)

80、80C 下线捕捉机构

82 针板

83 拉线部件

84 拉线腕

85 线捕捉部件

86 线捕捉腕

88C 电动机(捕捉用致动器)

89 止动器(调节部)

89A 柱环(调节部)

89B 调节体(调节部)

90 控制装置

91 CPU(调节部)

100 缝纫机

B 纽扣孔

具体实施方式

[孔锁边缝纫机的概略]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孔锁边缝纫机100进行说明。图1是孔锁边缝纫机100的斜视图,图2是其内部结构的概略图。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水平方向且孔锁边缝纫机100的布料进给方向称为Y轴方向,将水平方向且与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X轴方向,将铅垂上下方向称为Z轴方向。另外,根据需要,如图1所示,将Y轴方向上的一侧作为“前”,将另一侧作为“后”,将X轴方向上的一侧作为“右”,将另一侧作为“左”。

孔锁边缝纫机100具备:作为进给机构的布料进给机构70,其具有用于载置被缝制物的作为载置部的进给板71,通过使该进给板71沿固定的进给方向(以下称为“布料进给方向(Y轴方向)”)移动,从而进行被缝制物的进给;缝针上下移动机构20,其使缝针1上下移动;作为移动机构的针摆动机构270,其使缝针沿与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移动;作为压脚部件的布料压脚41,其在进给板71之上从上方保持被缝制物;压脚抬起机构40,其利用布料压脚41在进给板71之上保持被缝制物;切刀机构60,其在被缝制物形成进行孔锁边缝制的纽扣孔;线调节装置11,其向上线施加张力;釜机构,其使下线与上线缠绕;上线切断装置(省略图示),其进行上线的切断;下线切断机构50,其进行下线的切断;下线捕捉机构80,其对下线进行捕捉;控制装置90,其进行上述各部的动作控制;以及缝纫机架101,其对上述各结构进行收容保持。另外,通过布料进给机构70(进给机构)、缝针上下移动机构20和针摆动机构270的协同动作,对载置于进给板71(载置部)的被缝制物进行孔锁边缝制。

此外,上述孔锁边缝纫机100的线调节装置11、上线切断装置由于与现有公知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另外,上述孔锁边缝纫机100是以形成有用于进行锁边缝制的孔的被缝制物为缝制对象的缝纫机。此外,该孔并不限定于纽扣孔,能够将需要孔锁边缝制的全部的孔作为对象,但在这里例示沿Y轴方向的纽扣孔。

[缝纫机架]

缝纫机架101由下述部分构成:底座部102,其构成孔锁边缝纫机100的下部,并且沿Y轴方向延伸;纵向机体部103,其从底座部102的后端部直立设置;以及臂部104,其从纵向机体部103的上端部沿Y轴方向朝向前方延伸。

上述底座部102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该长方形的上表面部的长边沿着Y轴方向。并且,底座部102的上表面成为在缝制时载置被缝制物的作业区域。

纵向机体部103在底座部102的上表面后端部侧靠左侧配置。由此,底座部102的上表面的大致右半部可以作为跨越Y轴方向的全长而载置被缝制物的作业区域。

臂部104从纵向机体部103的上端部朝向前方延伸至底座部102的前端部附近。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臂部104的前端部端面称为面部105。

[缝针上下移动机构]

缝针上下移动机构20具有对保持缝针1的针棒21施加上下移动动作的功能。另外,针棒21一边进行上下移动,一边通过附设在缝针上下移动机构20中的针摆动机构270沿X轴方向摆动,使缝针1进行针摆动。该缝针上下移动机构20如图2所示具有:针棒21,其在下端部保持缝针1;作为伺服电动机的缝纫机电动机22,其成为针棒21的上下移动的驱动源;上轴23,其与缝纫机电动机22的输出轴直接连结;配重锤24,其固定安装于上轴23的前端部;以及曲柄杆25,其上端部与配重锤24的相对于旋转中心偏心的偏心位置连结。

上述上轴23在臂部104的内部以沿Y轴方向的状态能够旋转地被支撑。而且,缝纫机电动机22的输出轴与上轴23连结。

曲柄杆25的下端部经由针棒抱持部31相对于针棒21能够绕Y轴转动地连结。因此,如果通过缝纫机电动机22的驱动,经由上轴23使配重锤24进行旋转,则与该配重锤24的偏心位置连结的曲柄杆25的上端部进行圆运动,但在该曲柄杆25的下端部,仅传递沿针棒21的上下方向的往复动作。

[针摆动机构]

针摆动机构270具有:摆动台26,其对针棒21进行支撑,并可以使该针棒21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往复移动;针摆动电动机27(参照图10),其作为针摆动的驱动源;摆动轴28,其通过针摆动电动机27进行往复转动;以及摆动臂29,其固定安装于摆动轴28的前端部,向摆动台26施加摆动动作。

摆动台26配置在臂部104的内侧且面部105的附近,其上端部通过沿Y轴方向的阶梯螺钉30可摆动地被支撑。该摆动台26利用使针棒21插入的2个金属轴承(省略图示),以使缝针1侧朝向下方的状态可上下滑动地支撑针棒21。

摆动轴28在臂部104内,以沿Y轴方向的状态能够旋转地被支撑。该摆动轴28从其后端部侧通过针摆动电动机27被输入转动动作。

另外,摆动臂29以使其摆动端部朝向下方的状态,在摆动轴28的前端部侧被轴支撑,在该摆动端部,以可绕Y轴转动的状态安装有方形挡块32。该方形挡块32与摆动台26的凹部嵌合。摆动台26的凹部具有与方形挡块32的X轴方向上的两个侧面滑动接触的相对面,容许方形挡块32的Z轴方向的位移。因此,如果摆动臂29以朝向下方的状态沿X轴方向进行摆动,则相对于摆动台26容许方形挡块32的上下方向的位移,同时施加X轴方向的摆动。

由此,通过与利用缝纫机电动机22实现的针棒21的落针定时相对应,使针棒21以规定量摆动,从而可以在X轴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处进行落针。

[釜机构]

釜机构具有:下轴33,其在底座部102内以沿Y轴方向的状态能够旋转地被支撑;垂直釜34,其通过下轴33而被施加旋转;主动链轮35,其安装于上轴23,用于向下轴33进行扭矩传递;未图示的从动链轮,其安装于下轴33;以及带齿的同步带36,其挂设在主动链轮35和从动链轮之间。

主动链轮35和从动链轮的齿数设定为,从上轴23向下轴33传递二倍速度的旋转,在缝针1的一次上下移动时使垂直釜34进行两次旋转。

垂直釜34具有:外釜,其固定安装于下轴33,并且具有尖端;以及内釜,其对线轴壳体进行保持,不进行旋转。作为该垂直釜34使用所谓DP釜,其对于前方和后方的任意一侧的布料进给,均可以维持完美线迹。

[切刀机构]

切刀机构60具有:布料切刀61,其利用沿Y轴方向的切缝而形成进行孔锁边缝制的孔(纽扣孔);基座部件62,其对该布料切刀61进行保持;切刀支撑棒(省略图示),其利用下端部对基座部件62进行保持,并且通过臂部104可升降地被支撑;以及作为致动器的螺线管63(参照图10),其经由切刀支撑棒向布料切刀61施加升降动作。

布料切刀61附设在缝针1的后方,以其刃面与Y-Z平面平行的方式支撑于基座部件62。因此,通过使布料切刀61下降,从而能够在被缝制物形成沿Y轴方向的纽扣孔。

基座部件62能够装卸布料切刀61,能够更换为齿宽不同的布料切刀61而形成尺寸不同的孔。

切刀支撑棒通过未图示的拉伸弹簧始终向上方预紧,在进行切断时螺线管63对抗拉伸弹簧而使布料切刀61下降。

[布料进给机构]

布料进给机构(进给机构)70具有:长方形状的进给板71,其配置在底座部102的上表面;进给基座73,其在底座部102内,利用2根引导轴72、72沿Y轴方向能够滑动地被支撑;进给电动机74,其成为Y轴方向的布料进给的驱动源;以及同步带76,其架设在2个带轮75、75之间。

上述引导轴72、72均以与Y轴方向平行的状态固定支撑在底座部102内。

进给板(载置部)71以其长边与Y轴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在底座部102的上表面,在其前端部附近且X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沿上下方向贯穿形成有沿Y轴方向的长孔711。长孔711与针摆动宽度相比形成为充分大的宽度,在进给板71的下侧配置有针板82,该针板82形成有供布料切刀插入的沿Y轴方向的狭缝状的开口部和容许针摆动的沿X轴方向的针孔(图1中省略图示)。

进给基座73经由未图示的滑动轴承而由引导轴72、72能够滑动地支撑,在其上部保持有进给板71。

2个带轮75、75中的一个安装于进给电动机74的输出轴,另一个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底座部102的内壁。而且,上述带轮75、75均能够绕X轴旋转,并且配置为架设在它们彼此之间的同步带76成为沿Y轴方向的状态。

而且,该同步带76的一部分与进给基座73的下部连结,如果进给电动机74进行旋转驱动,则经由同步带76使进给基座73以及进给板71沿Y轴方向进行移动。

因此,在进给板71的上表面由布料压脚41保持的被缝制物,能够通过对进给电动机74的动作控制而在Y轴方向上任意地进行移动定位。而且,如前述所示,缝针1能够通过缝针上下移动机构20而在X轴方向上的任意位置进行落针,因此,通过该缝针上下移动机构20和布料进给机构70的协同动作,能够在被缝制物上的X-Y平面中的任意位置进行落针。

[压脚抬起机构]

压脚抬起机构40具备:布料压脚41(压脚部件),其在进给板71的上表面按压被缝制物;压脚臂43,其对布料压脚41进行支撑;作为加压体的滑动滚轮44,其将压脚臂43向下方按压;以及压脚电动机49,其对抗滑动滚轮44而使布料压脚41升降。

压脚臂43是沿Y轴方向的长条,其后端部能够绕X轴转动地支撑于进给板71的上表面。由此,能够使支撑于压脚臂43的前端部的布料压脚41上下移动。

布料压脚41是沿X-Y平面的矩形的平板,在中央部在能够形成孔锁边线迹的范围形成有开口。

滑动滚轮44能够沿着Y轴方向上的压脚臂43的上表面转动,因此即使在压脚臂43沿Y轴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也该能够施加向下方的按压力而不妨碍移动。

[下线捕捉机构]

图3是下线切断机构50及下线捕捉机构80的仰视图。

如图所示,下线捕捉机构80主要具备:针板台81,其在进给板71的下侧固定装备于底座部102;针板82,其装备于针板台81的上表面;拉线部件83及拉线腕84,它们设置于针板台81的底面侧;线捕捉部件85及线捕捉腕86,它们设置于针板台81的底面侧;传递杆87,其向拉线腕84施加线捕捉动作的转动力;电动机,其使传递杆87沿上下进退移动;以及致动器56,其由螺线管或气缸构成。

针板台81是沿X-Y平面的大致矩形的平板,在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部811。而且,在该针板台81的开口部811以悬架状态装备有针板82。针板82是沿Y轴方向的长条的平板,供布料切刀61插入的沿Y轴方向的狭缝状的插入孔和容许针摆动的沿X轴方向的狭缝状的针孔相邻而贯通形成于针板82。即,在针板台81的落针位置及布料切刀61的下降位置配置有针板82。

针板台81的开口部811在能够容许这些落针及布料切刀61的下降的范围形成,并且在其内侧配置有后面记述的下线切断机构50的上下的切刀51、52,为了还能够容许通过这些上下的切刀51、52进行的切断动作而更宽地形成开口部811。

拉线腕84是沿X-Y平面的板状的曲柄,通过阶梯螺钉能够绕Z轴转动地安装于针板台81的底面的开口部811的后侧。而且,在从成为转动轴的阶梯螺钉朝向大致前方延伸的一侧的转动腕部通过螺钉固定装备有拉线部件83的基端部。另外,在从成为转动轴的阶梯螺钉朝向大致后方延伸的另一侧的转动腕部,能够绕Z轴转动地连结有传递杆87的一端部。而且,在进行下线的捕捉动作时,输入从传递杆87向左方的张力,拉线腕84进行图3中的顺时针的转动动作。

另外,该拉线腕84在其转动中心位置的附近形成有向前方凸出的凸起部841。该凸起部841配置为与在后面记述的线捕捉腕86的外缘部形成的凸部861抵接,在进行下线的捕捉动作时作用于线捕捉腕86,以使得线捕捉腕86进行与拉线腕84逆向的联动转动。

拉线部件83是沿X-Y平面的长条的板状,其基端部固定连结于拉线腕84的转动端部,前端部大致向前方延伸。而且,拉线部件83在进行下线的捕捉动作时,与拉线腕84一体地进行转动动作。

该拉线部件83在下线的捕捉动作开始前,在针孔的左方待机,如果开始下线的捕捉动作,则向右方转动。由此,在拉线部件83的右缘部与下线抵接,能够将下线拉拽至位于右方的线捕捉部件85侧。

线捕捉腕86是沿X-Y平面的板状的曲柄,通过阶梯螺钉能够绕Z轴转动地安装于针板台81的底面的开口部811的右侧。而且,在从成为转动轴的阶梯螺钉朝向大致前方延伸的一侧的转动腕部通过螺钉固定装备有线捕捉部件85的基端部。另外,在从成为转动轴的阶梯螺钉朝向大致右方延伸的另一侧的转动腕部,连结有向线捕捉腕86施加图3中的逆时针的转动的拉伸弹簧88。此外,拉伸弹簧88的相反侧的端部利用螺钉紧固于针板台81。

另外,线捕捉腕86具有向成为其转动轴的阶梯螺钉的左方延伸的凸部861,该凸部861的后侧的外缘部与前述的拉线腕84的凸起部841抵接。对该凸部861的功能在后面记述。

线捕捉部件85是沿X-Y平面的平板状,基端部朝向后方以直线状延伸,在中间部向左方弯曲90°,前端部成为大致矩形。

关于该线捕捉部件85的前端部,在其左缘部形成有向左侧开口的V字状的切口851。在捕捉下线时,拉线部件83顺时针地转动,线捕捉部件85逆时针地转动,使下线靠近至切口851的最深部(最右侧),拉线部件83的右缘部在经过切口851的最深部时捕捉下线。

此外,如图4所示,线捕捉部件85位于拉线部件83的上侧,线捕捉部件85的下表面和拉线部件83的上表面相互滑动接触。因此,在捕捉下线时,成为将下线拉入并夹持在拉线部件83和线捕捉部件85之间的状态。由此,向下线作用向下方的张力,被缝制物成为稍微向下方被拉入的状态。后面记述的下线切断机构50在该状态进行下线的切断,因此能够将被缝制物的下线的残留端缩短。

在这里,对前述的线捕捉腕86的凸部861的功能进行说明。

线捕捉腕86如前述所示,由拉伸弹簧88沿逆时针施加转动力,由此,处于对线捕捉部件85施加了向线捕捉时的动作方向的转动力的状态。

另一方面,拉线腕84在线捕捉动作开始前,从传递杆87输入逆时针的转动力,使得拉线部件83处于待机位置(位于针孔的左方的位置)。此时,拉线腕84的凸起部841按压线捕捉腕86的凸部861,对抗拉伸弹簧88而将线捕捉腕86沿顺时针压回,维持为线捕捉部件85处于等待待机位置(位于针孔的右方的位置)。

并且,在线捕捉时,向拉线腕84从传递杆87输入顺时针的转动力,因此线捕捉腕86随着拉伸弹簧88的张力逆时针转动。因此,拉线部件83向右方转动,线捕捉部件85联动地向左方转动。

即,线捕捉腕86的凸部861通过与拉线腕84的凸起部841的协同动作,从拉线部件83及线捕捉部件85位于各自的待机位置的状态起,向彼此接近的方向联动地转动。由此,如前述所示,能够将下线导入并保持于线捕捉部件85的切口851的最深部。

另外,下线捕捉机构80具备作为调节部的止动器89,该止动器89在X轴方向上对捕捉下线的线捕捉部件85的捕捉时的停止位置进行调节。通过在X轴方向上对线捕捉部件85的捕捉时的停止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能够调节下线的切断时的倾斜角度。

止动器89,如图3及图5所示,由头部891的外周与线捕捉部件85的基端部的左缘部抵接的偏心螺钉构成。即,该止动器89设置在与形成于针板台81的底面的螺钉孔螺合的螺钉轴892从头部891的中心偏心的位置。由此,通过对止动器89进行旋转操作,从而X轴方向的头部891的偏心量变动,如图6(A)及图6(B)所示,能够调节线捕捉部件85的线捕捉动作时的停止位置。

此外,标号893是成为进行旋转调节的止动器89的螺出止动部的螺母。

该止动器89,如图7所示,在头部891的偏心量在X轴方向上左右均等的情况下(处于中立位置),能够使线捕捉部件85的切口851的最深部的捕捉时的停止位置与向左右均不摆动的状态(处于中立位置)的缝针1的前端的正下方位置一致。

另外,止动器89,如图8所示,在将头部891的偏心量向X轴方向左侧设为最大的情况下,能够使线捕捉部件85的切口851的最深部的捕捉时的停止位置与向左侧摆动最大的状态的缝针1的前端的正下方位置一致。

并且,止动器89,如图9所示,在将头部891的偏心量向X轴方向右侧设为最大的情况下,能够使线捕捉部件85的切口851的最深部的捕捉时的停止位置与向右侧摆动最大的状态的缝针1的前端的正下方位置一致。

[下线切断机构]

下线切断机构50,如图3所示,具备:上切刀51,在针板台81的底面、且开口部811的左前侧该上切刀51的基端部能够绕Z轴转动地连结着;下切刀52,其能够绕Z轴转动地连结于上切刀51的另一端部的下表面;板簧53,其与该下切刀52同轴,能够绕Z轴转动地连结于下切刀52的下表面;以及联动杆54,其将上切刀51与下线捕捉机构80的拉线腕84连结而使上切刀51联动地转动。

另外,该下线切断机构50的上切刀51、下切刀52及板簧53配置为处于针板82的下侧、且下线捕捉机构80的拉线部件83及线捕捉部件85的上侧。

上切刀51是沿X-Y平面的板状,如前述所示,基端部能够绕Z轴转动地支撑于针板台81,在转动端部形成有将下线切断的刃尖。该上切刀51的刃尖形成为在转动端部的前侧的缘部大致沿X轴方向。而且,在切断动作前,刃尖相对于针孔位于左后方的待机位置,在切断时,上切刀51沿图3的逆时针转动,其刃尖配置为接近针孔的紧左侧。

此外,切断时的上切刀51的转动动作经由联动杆54从拉线腕84输入。

下切刀52是沿X-Y平面的板状,在从其转动中心向左方延伸的转动端部形成有通过与上切刀51的协同动作而将下线切断的刃尖。该下切刀的刃尖在转动端部的后侧的缘部形成为大致沿X轴方向。而且,在切断动作前,下切刀52的刃尖位于与上切刀51的刃尖的前侧相对的待机位置,在切断时,伴随上切刀51的转动而使刃尖向后方转动,一边到达至针孔的下方、一边使相互的刃尖闭合而进行切断。

该下切刀52在前侧的缘部形成有向前方凸出的凸起521,通过上切刀51的逆时针的转动,凸起521与针板台81的开口部811的内缘部抵接,相对于上切刀51向刃尖闭合的方向进行转动。

板簧53是沿X-Y平面的板状,从下方对从其转动中心向左方延伸的延伸端部观察到的形状与上切刀51的转动端部大致一致。而且,在下线的切断时,下切刀52的转动端部进入上切刀51的转动端部和板簧53的延伸端部之间。由此,在上切刀51和下切刀52之间进行下线的切断,在下切刀52和板簧53之间夹持从垂直釜34延伸的下线的切断端部。

此外,标号55是在缝制开始前使下切刀52向刃尖打开的方向转动而将下线松开的工作杆。

[孔锁边缝纫机的控制系统]

图10是表示孔锁边缝纫机10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孔锁边缝纫机100具有作为动作控制单元的控制装置90,其用于对上述各结构的动作进行控制。而且,控制装置90具有:ROM 92,其存储各种控制程序;CPU 91,其执行控制程序;RAM 93,其成为CPU 91的作业区域;以及EEPROM 96,其存储锁边缝制的缝制图案数据以及缝纫机的动作控制所需的各种设定数据,并且能够改写存储内容。

另外,在CPU 91经由未图示的接口连接有:缝纫机电动机驱动器22a,其与缝纫机电动机22及用于对该缝纫机电动机22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编码器221连接;针摆动电动机驱动器27a,其对针摆动电动机27进行驱动;进给电动机驱动器74a,其对进给电动机74进行驱动;压脚电动机驱动器49a,其与压脚电动机49及用于对该压脚电动机49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编码器46连接;致动器56的驱动器56a,其进行下线的捕捉动作和下线的切断动作;螺线管驱动器63a,其对使布料切刀61升降的螺线管63进行驱动;以及线调节螺线管驱动器111a,其使作为线调节装置11的线张力驱动源的线调节螺线管111驱动。

另外,在CPU 91连接有:操作面板94,其进行与孔锁边缝制的缝制图案数据的选择等的缝制相关的各种设定的输入;以及启动开关95,其输入缝制的开始。

[孔锁边缝纫机的缝制动作]

对上述孔锁边缝纫机100的缝制动作进行说明。

在上述孔锁边缝纫机100的EEPROM 96中记录的缝制图案数据,记录有表示在纽扣孔的周围形成的孔锁边缝制的每一针的落针位置的数据。

控制装置90的CPU 91如果将通过操作面板94选择出的规定的缝制图案数据从EEPROM 96读出,则针对从第一针至最后一针为止的所有针,对用于向各个落针位置依次运针的针摆动电动机27及进给电动机74的动作量进行计算。

而且,如果按下启动开关95,则CPU 91开始缝纫机电动机22的驱动而开始缝制。

并且,在缝纫机电动机22的驱动开始之后,由编码器221读取其轴角度,如果到达规定的轴角度,则基于计算出的针摆动电动机27及进给电动机74的动作量进行驱动,将缝针1向X轴方向的目标位置进行定位,将被缝制物向Y轴方向的目标位置进行定位,针对每一针向目标的落针位置进行运针。

而且,如果针对由缝制图案数据确定的全部的落针位置的运针结束,则CPU 91使缝纫机电动机22停止。

此外,通过切刀机构60实施的纽扣孔的形成,能够预先设定是在孔锁边缝制之前和之后中的哪一个进行。

在设定为孔锁边缝制之前的情况下,在缝纫机电动机22的驱动开始前进行通过切刀机构60实施的纽扣孔的形成,然后,在纽扣孔的周围形成孔锁边线迹。

另外,在设定为孔锁边缝制之后的情况下,先开始缝纫机电动机22的驱动而在纽扣孔的预定形成位置的周围形成孔锁边线迹,然后,进行通过切刀机构60实施的纽扣孔的形成。

进而,CPU 91进行上线和下线的切断。

在下线的切断动作开始前,下线捕捉机构80的拉线部件83位于针孔的左方的待机位置,线捕捉部件85位于针孔的右方的待机位置。随后,从这些状态起,使致动器56工作,使拉线腕84沿图3的顺时针转动,使拉线部件83朝向针孔转动。另外,线捕捉腕86与拉线腕84联动而沿图3的逆时针转动,线捕捉部件85朝向针孔转动。

然后,线捕捉部件85与止动器89抵接而在规定位置停止转动,但直至拉线部件83穿过针孔的下方为止继续转动动作。由此,在先前已停止的线捕捉部件85的切口851的最深部捕捉下线。

另外,伴随拉线腕84的顺时针的转动,下线切断机构50的上切刀51从待机位置沿图3的逆时针进行转动,朝向针孔前进。而且,如果通过下线捕捉机构80捕捉到下线,则在下线切断机构50中,上切刀51的刃尖和下切刀52的刃尖闭合,将在被缝制物和下线捕捉机构80之间张紧的下线切断。

然后,CPU 91通过压脚电动机49使布料压脚41上升而将被缝制物松开,缝制结束。

在这里,在缝制图案数据中,关于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L,存在下述情况:如图7(A)所示,设定于纽扣孔B的延长线上;如图8(A)所示,相对于纽扣孔B的延长线上设定于左侧;以及如图9(A)所示,相对于纽扣孔B的延长线上设定于右侧。

在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L设定于纽扣孔B的延长线上的情况下,预先将止动器89旋转调节至止动器89的头部891的偏心量左右相等的位置。由此,如图7(B)所示,由下线捕捉机构80捕捉的下线从被缝制物至线捕捉部件85为止处于大致沿Z轴方向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下线切断机构50进行切断,由此能够将被缝制物侧的下线的残留端进一步缩短。

另外,在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L设定于纽扣孔B的延长线上的左侧的情况下,预先将止动器89旋转调节至止动器89的头部891的向左侧的偏心量变大的位置。由此,如图8(B)所示,由下线捕捉机构80捕捉的下线从被缝制物至线捕捉部件85为止处于大致沿Z轴方向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下线切断机构50进行切断,由此能够将被缝制物侧的下线的残留端进一步缩短。

此外,优选调节止动器89的偏心量,以使得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L和线捕捉时的线捕捉部件85的切口851的最深部的X轴方向的位置一致。

另外,在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L设定于纽扣孔B的延长线上的右侧的情况下,预先将止动器89旋转调节至止动器89的头部891的向右侧的偏心量变大的位置。由此,如图9(B)所示,由下线捕捉机构80捕捉的下线从被缝制物至线捕捉部件85为止处于大致沿Z轴方向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下线切断机构50进行切断,由此能够将被缝制物侧的下线的残留端进一步缩短。

在该情况下,也优选调节止动器89的偏心量,以使得最后一针的落针位置L和线捕捉时的线捕捉部件85的切口851的最深部的X轴方向的位置一致。

[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

上述孔锁边缝纫机100的下线捕捉机构80具备止动器89,该止动器89在与纽扣孔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上对线捕捉部件85的捕捉下线时的停止位置进行调节,因此,即使在相对于纽扣孔B向X轴方向的左右任意侧进行孔锁边缝制的最后一针的落针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相同的方向上靠近而捕捉下线,能够减小从被缝制物跨越至捕捉位置的下线的倾斜而接近垂直,能够将下线切断后的残留端进一步缩短。

特别地,将在X轴方向上对线捕捉部件85的捕捉下线时的停止位置进行调节的调节部由止动器89构成,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下线捕捉位置的调节。

另外,将调节部由止动器89构成,由此关于已有的孔锁边缝纫机,也能够通过容易的改造而设置调节部,能够容易地实现将下线切断后的残留端进一步缩短的效果。

[止动器的其他例子]

作为上述调节部的止动器89例示了偏心螺钉,但当然也可以使用能够对线捕捉部件85的X轴方向的停止位置进行调节的其他部件。

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以将在偏心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的圆形的柱环89A通过螺钉891A设置在与止动器89相同的位置。在该情况下,通过将螺钉891A螺出而旋转柱环89A,从而变更线捕捉部件85侧的偏心量,重新将螺钉891A紧固。由此,能够对线捕捉部件85的X轴方向的停止位置进行调节。

另外,如图12所示,也可以将在X轴方向滑动而进行位置调节的调节体89B设置在与止动器89相同的位置。

该调节体89B由下述部件构成:底板部891B,其与针板台81的底面密接;以及立壁部892B,其从该底板部891B的右端部以直角立起而沿Y-Z平面,立壁部892B的右侧壁面与线捕捉部件85抵接而在X轴方向上停止于规定位置。

另外,在底板部891B的中央贯通形成有沿X轴方向的长孔893B,向该长孔893B插入螺钉894B,固定于针板台81的底面。

在该情况下,将螺钉894B螺出而对调节体89B的安装位置在X轴方向上进行调节,重新将螺钉894B紧固。由此,能够对线捕捉部件85的X轴方向的停止位置进行调节。

此外,该调节体89B能够通过例如金属板的弯折加工、板金加工形成。

[下线捕捉机构的其他例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需要通过手动操作进行的调节作业的止动器89,但下线捕捉机构80的调节部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具有通过捕捉用致动器对线捕捉部件85的停止位置进行调节的调节部。

例如,如图13所示的下线捕捉机构80C这样,具备下述部件而构成:电动机88C(例如,步进电动机等),其作为致动器,能够由控制装置90的CPU 91控制动作量;转动臂881C,其设置于该电动机88C的输出轴;以及杆部件882C,其将该转动臂881C的转动端部和线捕捉腕86的右侧的转动腕部连结。此外,在该下线捕捉机构80C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拉线腕84的凸起部841和与线捕捉腕86连结的拉伸弹簧88去除,拉线腕84和线捕捉腕86不进行通过连结构造实施的联动,除此以外,设为与下线捕捉机构80相同的结构。

由此,CPU 91作为调节部起作用,能够将线捕捉部件85的切口851的最深部在X轴方向上任意地定位,因此能够将缝制结束后的下线的残留端进一步缩短。

关于下线捕捉时的线捕捉部件85的切口851的最深部的X轴方向的停止位置,例如,也可以通过从操作面板94输入数值而进行设定。

另外,控制装置90的CPU 91也可以读取为了进行缝制而选择出的缝制图案数据,对最后一针的X轴方向的落针位置进行计算,与该值相匹配地决定线捕捉部件85的切口851的最深部的X轴方向的停止位置,对电动机88C进行控制,使得在捕捉下线时线捕捉部件85的切口851的最深部处于该计算出的停止位置。

在该情况下,线捕捉部件85的切口851的最深部的X轴方向的停止位置,优选与最后一针的X轴方向的落针位置一致,但在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在左右方向上使落针位置和停止位置在相同方向靠近即可。

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决定缝制图案,则自动地执行适当的下线的切断,因此能够显著地减少缝纫机的操作者的作业负担。

[其他]

作为进给机构,例示出使被缝制物沿Y轴方向移动的布料进给机构70,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进给机构,也可以设置使缝针1沿Y轴方向移动的机构。

另外,也可以取代针摆动机构270,设置使被缝制物沿X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