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于中分幅织机的气动剪刀及折入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织机的剪刀及折入块装置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大多是采用机械机构或者电子结构两种方案,这两种方案包含的机构部件多,结构复杂,且不便于装配和调试。
第三,目前折入边装置和剪刀装置大多采用的是分体式结构,即完全独立的两种装置分别安装在织机上,然后再去调试二者之间的配合位置,这种方案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多,成本高,安装调试困难。
第三,对于中分幅织机来说,当需要改变织机布幅时,需要根据调整后的布幅确定两端钢筘、筘座及梯型铁等系列零件的长度,然后再调整中间的剪刀装置和折入边装置。而且由于传统织机的钢筘与剪刀和折入边装置之间是相对转动的运动关系,对剪刀和折入边装置进行调整之后,在钢筘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势必会与调整好的剪刀和折入边装置发生干涉,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因此必须要截断钢筘,使钢筘与折入边装置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每换一个布面品种就需要一套相应的钢筘型号来配套使用,不仅增加设备成本,而且调整过程也是相当繁琐,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并给客户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中分幅织机的气动剪刀及 折入边装置,该装置将剪刀和用于折入边的折入边装置集成在一起,并通过剪刀座固定块滑动连接在筘座上,工作中和安装于筘座上的钢筘一同做往复运动,所以改变布幅时可不截断钢筘,直接调整气动剪刀及折入边装置的位置即可,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筘幅通用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应用于中分幅织机的气动剪刀及折入边装置,包括两个结构相同沿纬线方向且对称设置于筘座上的端部单元,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端部单元之间的中间单元;
所述的端部单元包括第一剪刀座和第一剪刀模块,且所述的第一剪刀座与筘座相连接;
所述的中间单元包括第二剪刀座和第二剪刀模块,且所述的第二剪刀座与筘座相连接;
所述第一剪刀座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剪刀模块,所述第二剪刀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剪刀模块,且所述第一剪刀模块和第二剪刀模块结构相同;
所述的第一剪刀模块包括U型槽、第一柱塞、第二柱塞和拨叉,所述U型槽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柱塞的第一孔和用于容纳第二柱塞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气路A连通,所述第二孔与气路B连通,所述的气路A和气路B与所述气源相连,所述的U型槽内设置有拨叉,所述拨叉下端夹持在所述的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之间,所述拨叉上端通过剪刀轴与所述的剪刀座转动连接,所述的剪刀轴上设置有剪刀组件,在气路控制下,剪刀组件有一个张、合动作;
两个所述第一剪刀座的内侧设置有通过气流吹拂方式使剪断后的线头向内侧弯折的第一折入块;
所述第二剪刀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通过气流吹拂方式使剪断后的线头向 两侧弯折的第二折入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剪刀组件包括剪刀静片、剪刀动片、压紧弹簧片、剪刀动片压块和套在剪刀轴外部的轴套,其中所述的剪刀静片、剪刀动片和压紧弹簧片顺次设置于所述的剪刀座和拨叉之间,所述的剪刀动片和压紧弹簧片套在所述轴套的外部,所述的剪刀静片套在所述剪刀轴的外部,且所述轴套的端部抵靠在所述的剪刀静片上,所述的剪刀动片压块位于所述剪刀动片的上方,并与所述的拨叉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柱塞与第一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二柱塞与第二孔之间设置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的第一套管为一端设有环形凸台的筒状结构,且所述的第一孔为通孔,所述剪刀座的前侧与第一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剪刀座端盖,所述剪刀座端盖内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孔与气路A的通道,所述第一套管与剪刀座端盖之间以及第二套管与剪刀座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入块与第一剪刀座之间,以及第二折入块与第二剪刀座之间均设置有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剪刀座和第二剪刀座均通过剪刀座固定块与所述的筘座相连,所述的筘座上设置有T型槽,且用于连接所述剪刀座固定块和筘座的螺钉的头部设置于该T型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剪刀的驱动方式采用气动方式,代替了传统的机械方式与电子方式,达到了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和便于调试的目的。
第二,将折入边装置集成安装于剪刀座上的,与剪刀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这样就省略了折入边装置的一系列的附属部件,使结构大大简化,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便于安装和调试。
第三,将集成了剪刀和折入边装置的气动剪刀及折入边装置滑动安装于筘座上,并在工作时和安装于筘座上的钢筘一起做往复运动,将传统的织机工作中钢筘与折入边装置、剪刀之间相对转动的运动关系改为相对静止,因此当由于布幅改变而对折入边装置和剪刀进行调整时,就不存在钢筘与折入边装置、剪刀发生干涉的现象,避免了截断钢筘,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筘幅通用性,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将折入边装置和剪刀集成在一起,使整体结构小巧轻便,也为将该气动剪刀及折入边装置安装于筘座上,并跟随筘座做往复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位于筘座右端的端部单元的剪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位于筘座右端的端部单元的侧视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位于筘座右端的端部单元的第一折入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间单元的侧视图。
图中:1-端部单元,11-第一剪刀座,12-第一剪刀模块,121-U型槽,122-第一柱塞,123-第二柱塞,124-第一套管,125-第二套管,126-密封圈,127-拨叉,128-剪刀轴,129-剪刀组件,1291-剪刀静片,1292-剪刀动片,1293-压紧弹簧片,1294-轴套,1295-剪刀动片压块,13-第一折入块,14-第一剪刀座端盖,2-中间单元,21-第二剪刀座,22-第二剪刀模块,23-第二折入块,3-剪刀座固定块,4-垫片,5-筘座,6-钢筘。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中分幅织机的气动剪刀及折入边装置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筘座左端和右端的端部单元和位于两个端部单元之间的中间单 元,且两个所述的端部单元结构相同,并对称布置,针对端部单元在此仅以位于右端的端部单元为例,结合附图对其结构进行描述。
如图4所示,位于筘座右端的所述的端部单元包括第一剪刀座11、设置于第一剪刀座11外侧(以两端部单元相对的一侧为内侧,下同)的第一剪刀模块和第一折入块。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剪刀座11通过剪刀座固定块3与筘座5滑动连接,所述的剪刀座固定块3呈“7”字形,其一端与所述的第一剪刀座1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的筘座5相连。所述的筘座5上设置有T型槽,用于连接所述剪刀座固定块3和筘座5的螺钉的头部设置于该T型槽内。这样当需要对该端部单元进行调整时,只需要拧松用于连接所述剪刀座固定块3和筘座5的螺钉,然后进行位置调整即可,在这里该螺钉既起到紧固的作用,又起到导向的作用。所述的筘座5上设置有钢筘6。
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剪刀模块12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剪刀座11外侧的U型槽121,所述的U型槽121开口朝上。为了便于结构描述,现将靠近钢筘5的一侧定义为后侧,远离钢筘5的一侧定义为前侧。所述U型槽121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柱塞122的第一孔和用于容纳第二柱塞123的第二孔,且所述的第一孔与气路A连通,所述的第二孔与气路B连通。所述的U型槽121内设置有拨叉127,且所述拨叉127的下端被夹持在第一柱塞122和第二柱塞123之间,如图4所示,所述的拨叉127通过剪刀轴128与所述的第一剪刀座11转动连接,所述的剪切轴128上设置有剪切组件129,如图5所示,所述的剪切组件包括剪刀静片1291、剪刀动片1292、压紧弹簧片1293、剪刀动片压块1295和套在剪刀轴128外部的轴套1294,所述拨叉127与第一剪刀座11之间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剪刀静片1291、剪刀动片1292和压紧弹簧片1293,其中所述的剪刀动片1292和压紧弹簧片1293套在所述轴套1294的外部,所述的剪刀静片1291套在所述剪刀轴128的外部, 且所述轴套1294的端部抵靠在所述的剪刀静片1291上,工作时,通过剪刀轴128与第一剪刀座11之间的锁紧力将剪刀静片1291压紧在所述的第一剪刀座11上。在这里,压紧弹簧片1293的作用是使剪刀动片1292贴紧剪刀静片1291,保证切断可靠。所述的拨叉127的顶部设置有剪刀动片压块1295,且所述剪刀动片压块1295的内侧超出拨叉127后与所述剪刀动片1292的上表面贴紧,这样,拨叉127转动时就可以通过剪刀动片压块1295带动剪刀动片1292一起转动。
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的第一折入块13设置于所述第一剪刀座11的内侧,并通过气路与气源相连,且图4中所示的箭头方向为气流喷出方向,通过气流吹拂的方式使剪断后的线头向内侧弯折,所述第一折入块13的气路采用专利号为201510459863.X(专利名称为织机用气动折入边装置)中所公开的气路,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的,为了能够方便调整第一折入块13与剪刀组件129之间的距离,进而对折入纱线的长度进行调整,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一折入块13与第一剪刀座11之间设置有垫片4,这样就可以通过调整垫片5来调整第一折入块13与剪刀组件129之间的距离。
工作时,气路A进气,气路B出气→第一柱塞向右移动→拨叉逆时针转动→剪刀动片相对于剪刀静片逆时针转动→剪刀张开→纬纱穿过剪刀口→气路B进气,气路A出气→第二柱塞向左移动→拨叉顺时针转动→剪刀动片相对于剪刀静片顺时针转动→剪刀闭合→剪断纬纱→第一折入块的气路工作,完成纬纱折入边工作。
进一步地,由于工作时,第一柱塞122和第二柱塞123相对于第一剪刀座11频繁的滑动,相当于单作用气缸,因此加工时,所述的第一柱塞122、第二柱塞123的外表面,以及第一剪刀座11与第一柱塞122和第二柱塞123相配合的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内表面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而第一剪刀座11的 不规则形状给加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所述的第一柱塞122与第一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套管124,所述的第二柱塞123与第二孔之间设置有第二套管125。为了方便安装,如图1所示,所述的第二套管125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的第一套管124为一端设有环形凸台的筒状结构,且所述的第一孔为通孔,所述第一剪刀座11的前侧与第一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剪刀座端盖14,且所述的第一剪刀座端盖14内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孔与气路A的通道。为了提高密封性,所述的第一套管124与第一剪刀座端盖14之间,以及第二套管125与第一剪刀座11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126。这样在安装时,首先将一个密封圈126设置于第二孔的后端,然后将第二套管125从第一孔的前侧插入,穿过第一孔后插入到第二孔内,并抵靠在设置于第二孔内的密封圈126上,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将第二柱塞123插入到第二套管125内。然后将第一套管124从第一孔的前侧插入,直至设置于第一套管124一端的环形凸台与第一剪刀座11贴紧,在这里该环形凸台起到定位的作用,然后将第一柱塞122从第一套管124的前侧插入到第一套管125内,然后依次安装上密封圈126和第一剪刀座端盖14。
如图7所示,所述的中间单元与所述的端部单元结构相似,区别在于所述的中间单元包括第二剪刀座,所述第二剪刀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剪刀模块,且所述的第二剪刀模块与所述的第一剪刀模块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剪刀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折入块,且两个所述的第二折入块结构对称,如图7所示,图中的箭头方向为气流喷出方向,通过气流吹拂的方式使剪断后的线头向两侧弯折。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原理,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