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隔热保温和吸光发热功能的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4694阅读:1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具隔热保温和吸光发热功能的面料。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保暖面料大多在织物表面设有一层具有热反射功能的银膜,这种面料可以反射身体发射的远红外线,起到一定保温效果,但是其效果不如静止空气好。另外一种是设有一层陶瓷涂层,其优点是具有远红外功能,可以吸收太阳光线,其缺点是不能够阻挡身体一种兼具隔热保温和吸光发热保暖涂层工艺量的流失,不能起到保温作用,上述两种面料在运动过程中,保暖效果都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兼具隔热保温和吸光发热功能的面料,同时具有隔热保温和吸光发热功能,并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兼具隔热保温和吸光发热功能的面料,包括面料基底、吸光发热层、隔热保温层;所述的吸光发热层内弥散有吸光发热助剂,并固定于面料基底外层;所述的隔热保温层内弥散有玻璃微珠,并固定于面料基底内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吸光发热层或隔热保温层厚度为100-300微米。

进一步地,所述的吸光发热层或隔热保温层通过滚筒、圆网或平网工艺固定于面料基底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吸光发热助剂为氧化锆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的玻璃微珠中空,内有静止空气,直径为10-70微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面料上同时具有吸光发热层和隔热保温层,使面料在运动过程中保温效果更好;

(2)吸光发热层或隔热保温层厚度设定在100-300微米,既能达到功能,又不影响面料的适穿性;

(3)通过滚筒、圆网或平网工艺能够很经济地运用已有设备制造该功能面料;

(4)氧化锆具有很强的吸光发热特性,含有氧化锆的吸光发热层能够更好地实现吸光发热功能;

(5)隔热保温层中弥散有玻璃微珠,使隔热保温效果更好;

(6)10-70微米的中空玻璃微珠,由于内有静止空气,因此隔热保温效果非常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面料的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面料基层1、吸光发热层2和隔热保温层3。本实施例中,面料基层1采用35S纯棉织物。吸光发热层2弥散有吸光发热助剂4氧化锆颗粒,并固定于面料基底1的外层(面向外部环境)。而隔热保温层3内弥散有玻璃微珠5,玻璃微珠5中空,内有静止空气,直径为40微米,隔热保温层3固定于面料基底1内层(面向人体)。其中,吸光发热层2或隔热保温层3厚度为200微米。在本实施例中,吸光发热层2或隔热保温层3是通过平网工艺固定于面料基底1上。

另外选取两个对比例,对比例一选用相同面料基底,但仅有与实施例一相同的吸光发热层2,没有隔热保温层3。而对比例二选用相同面料基底,但仅有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隔热保温层3,没有吸光发热层2。

将实施例一与两个对比例共同置于100W的红外灯下照射半小时,半小时后测试织物表面温度,再撤除红外灯,并在撤除后1小时测试织物表面温度。表一记载了实施例一与两个对比例经测试后的温度值。

表一:实施例一保暖效果对比测试表

从上表可知,采用实施例一制作的面料保温效果最好,采用红外灯照射半小时后温度上升了16摄氏度。撤除红外灯后1小时温度仅下降2摄氏度。可以看出,由于面料基底1上同时具有吸光发热层2和隔热保温层3,使面料在运动过程中保温效果更好。而吸光发热层2或隔热保温层3厚度设定在100-300微米,既能达到功能,又不影响面料的适穿性。

上述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样的型的优选实施例,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样的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且不应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公知或现有技术、知识所进行的改动也应视为在本发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