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绣花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绣花机机头的传动机构,以及一种包含该传动机构的绣花机机头。
背景技术:
现有常见的绣花机机头中,由主轴旋转驱动针杆、压脚、挑线杆等协同工作。基于绣花机机头的结构特性、工况需求以及安装空间等因素,在本领域中长期以往形成了固有的驱动方式,即驱动装置(例如电机)直接与主轴连接。这种驱动装置的连接方式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技术缺陷,电机输出端直接与主轴连接,电机产生的力矩有限,由于以往的技术所限,主轴的转速通常在800rpm以下,在此转速范围内,电机产生的力矩还能满足使用需求。随着绣花机技术的改革,高速机成为发展趋势,例如将主轴的转速提升至1000rpm以上的情况下,则现有的连接方式不再满足力矩的需求,同时,随着主轴转速的提升,震动和工作噪音也会变得更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绣花机机头安装效率低下、安装精度以及一致性较差的技术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主轴和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轴上还设有主动皮带轮,主轴上设有从动皮带轮,主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皮带的一侧还靠接有张紧轮装置。
一种绣花机机头,至少包括壳体与如前所述的传动机构,所述主轴和驱动轴均通过轴承与壳体旋转活动连接,所述张紧轮装置包括位于壳体外侧的旋转帽、位于壳体内侧的转轴以及位于转轴自由端的端面且相对于转轴的轴心偏心设置的偏心轮。
进一步的,所述偏心轮与转轴旋转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偏心轮为轴承或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及包含该传动机构的绣花机机头,打破绣花机技术领域的常规,在原有主轴的基础上增加了驱动轴,且驱动轴与主轴之间通过皮带连接,该种连接方式具有传输力矩大以及动力传输稳定的优势,同时由于皮带具有一定的弹性,具有吸震作用,在主轴高速机旋转过程中,将绝大部分的震动吸收,使得高速机的震动与噪音均较小。同时,张紧轮装置中的偏心轮与皮带靠接,通过旋转帽可以调节偏心轮的位置,进而改变皮带轮的张紧力,使得皮带的张紧力实现快速调节,以适应不同转速情况下传输力矩、震动以及噪音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绣花机机头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绣花机机头内部的结构示意图,用于表达本实施例传动机构的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绣花机机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用于表达张紧轮装置的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张紧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绣花机机头,至少包括壳体10和主轴30,其中主轴30上套设有压脚凸轮、挑线杆凸轮、针杆凸轮等装置,该部分的结构均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进一步的赘述。
作为本实施例的最大的改进,其中绣花机机头中的传动机构,在主轴的基础上,还包括与主轴平行设置的驱动轴20,该驱动轴20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驱动装置通常为电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20上还设有主动皮带轮41,主轴30上设有从动皮带轮42,主动皮带轮41与从动皮带轮42通过皮带43连接。其中主轴和驱动轴均通过轴承与壳体10旋转活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调节皮带轮张紧力的张紧轮装置50,该张紧轮装置50如图1、图4所示,位于壳体10外侧的旋转帽51、位于壳体内侧的转轴52以及位于转轴自由端的端面且相对于转轴52的轴心偏心设置的偏心轮53。该偏心轮53与转轴52旋转活动连接,偏心轮53优选为轴承或滚轮,尤其是橡胶滚轮效果最佳。该结构的张紧轮装置,通过旋转旋转帽即可简单、快捷地调节皮带的张紧力,进而改变皮带的传输力矩、吸震性能以及噪音。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