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织筘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织筘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40381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用于生产织筘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织筘与流程

已知织筘和用于其生产的方法。织筘在现有技术的编织方法中用于将刚好通过梭道(fach)嵌入的纬纱压靠到已经完成的织物处。为了该目的,织筘具有一排薄片,这些薄片在织筘的宽度方向上彼此跟随。在这些薄片之间存在中间空间,该中间空间提供用于经纱的空间。通常薄片由织筘的边界包围,从而织筘还具有一定稳定性并且因此具有可处理性。这些边界通常具有u形的轮廓并且例如由轻金属构成。



背景技术:

用于这样的织筘的一系列制造方法已经已知,其其中由文件de2226194a列出:

一方面通常的是,薄片首先借助于半圆棍在其端部区域中利用细线缠绕。细线在此一方面调整在薄片之间的间距,其是必要的,以便在织运行时给予经纱必需的空间。另一方面细线还建立薄片彼此的第一固定。在另一加工步骤中,薄片的端部被引入到u形的轮廓中,其优选地利用合成树脂或其他的粘合剂与薄片浇铸。以该方式出现织筘的上面提及的边界。除了上述通过利用细线的缠绕的间距调整以外,螺旋弹簧被压入到薄片的边界之间。这应有助于精确地调整薄片的间距。该螺旋弹簧和带有细线的半圆棍紧接着利用相对于织筘的边界齐平的粘合剂层遮盖。用于缠绕和用于螺旋弹簧的细线必须具有其直径的高均匀性,并且被储存用于每个需要的薄片间距。缠绕由于细线直径和薄片厚度的不可避免的波动而被持续地监视。引入螺旋弹簧是手工工作。

在上述的印刷文献中描述的用于生产织筘的另一方法在于,间隔垫片作为间距保持件放入或粘入到薄片之间。薄片的端部在此保持自由并且紧接着与织筘的边界粘结。其后间隔垫片又被取出或解出。

印刷文献jp2001003240a示出了用于生产手工织筘的工作步骤。在涉及的织筘的薄片在未更详细地公开的工作步骤中彼此间隔并且固定之后,在各两个薄片之间产生导纱眼(通过将粘合剂在涉及的薄片之间的中间空间中挤出)。印刷文献de2150275a1示出了用于生产织筘的另一方法,在其中首先其框架部件的一部分(其由热塑性塑料构成)通过热输入软化,紧接着薄片被压入到该部分中。

属于呈现的方法的缺点的是,这些方法应用或必须应用昂贵的和带有公差的间距保持件,以便精确地调整在相邻的薄片之间的间距。半成品被耗费地引入并且永久地在各种实施方案中被储存。这样的实施自然地与相当高的成本联系。

在最后提到的方法中,这些间距保持件必须再次从薄片中间空间中移除,这导致对于薄片间距的另外的不准确性。此外提到的方法(又由于昂贵的间距保持件的插入)而不便宜。



技术实现要素:

由于该情况,本发明的任务在于,给出一种用于生产织筘的成本适宜的和准确的方法和装置。

该任务由权利要求1和11解决。权利要求12的对象是织筘,其可根据权利要求1生产。

该任务通过这样的方法解决,在其中薄片设有粘性的材料的预设量用于精确地调整需要的间距并且用于第一固定。由此产生织筘,其具有薄片的间距的更高的均匀性,因为由于半成品或其引入的方法的间距公差不会被引入。

薄片具有条状或带状的形状。薄片的长度通过织梭道(webfach)的几何形状和织筘关于织梭道的运动确定。薄片的长度方向在装入于织机中的状态中基本上在高度方向上并且垂直于经纱群指向。薄片的长度必须一方面足够地提供用于经纱的运动的自由空间,额外地薄片的端部区域为了织筘的稳定性必须可被嵌入到织筘的边界中。可在织筘的宽度方向上测量的薄片的厚度尤其在更精细的隔距的织筘的情形下处在与在薄片之间的中间空间相同的数量级中并且,与薄片的宽度一样通过对于织筘的刚性的要求而被共同确定。在薄片的宽度和中间空间的宽度之间的比例可在不太精细的隔距的情形下偏移,从而中间空间可构成例如隔距的70%。用于空气喷嘴织机的织筘的薄片可在其织物侧上具有用于构成空气通道的专门的形状。所有的薄片都共同的是,其仅具有两个相对而置的侧,这些侧具有一定大小的面,其他的主体侧仅仅是狭长的边缘形状。

薄片有利地为了生产织筘而重合地在一指向上彼此成排,使得其平坦的端面分别对立。在薄片的端面上和尤其在稍迟通过织筘的边界遮盖的其端部区域上,施加粘性的材料的预设量的施覆物。通过该施覆物薄片一方面以间距被保持。另一方面,当施加的材料例如是粘合剂时,薄片可通过该施覆物彼此持久地连接。

为了使通过粘性的材料的施覆物被调整的上述的间距具有正确的尺度,材料的施覆物的量必须准确地与预设的大小协调。对此有利的是,配量装置配量粘性的材料的正确的量,也就是说也可分份。该分份通常在薄片的引合之前实现。该分份通常也在没有分份模的情况下实现,该分份模包起薄片。相反地在施覆之前被预设的量被施覆到涉及的薄片的端面上。对于配量装置该预设可例如由操作者完成。有利的是将控制装置应用于配量装置,该控制装置根据应用的材料和在薄片之间的待调整的间距和/或其他的值来确定量预设。

实现例如以滴的方式的施覆物,然后该滴在第一薄片的端面(该滴被施覆到该端面上)上的高度确定了当该第一薄片与下一薄片拼合在一起时相对于下一薄片的间距。在此待考虑的是,该滴的形状以及因此还有高度可取决于其接触特性(例如润湿(benetzung))而多次改变。在粘性的材料润湿第一薄片之后,在界面处调整滴的特定的形状。在与第二薄片的引合后在第二界面处同样调整这样的特定的形状。现在在两个表面之间包围的并且变形的滴的高度相应于其当前的体积而改变。此外滴的高度以及因此还有形状在薄片的引合时可有针对性地被改变,这进一步在下面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因此通常预设体积或质量,其用于间隔两个薄片。该体积通常连续地间隔织筘的薄片。在现有技术的上面描绘的方法中即经常应用粘合剂(以及因此粘性的材料)以便浇铸并且因此固定通过细线或其他的固体间隔的薄片。但是不使用在本发明的意义中预设的体积。同样也不应用如一直出现的粘性的材料的量,来用于(首先)调整薄片之间的间距。

应用的材料的粘性必须具有至少一个值,其使得如下成为可能,施覆物可维持在薄片之间的需要的间距。在另一方面粘性不允许如此高,以至于以预设量施加材料不再可能,因为不再给出对于施加所必需的流动性。对于施加材料而言可使用配量装置,其为了运输材料使用螺杆、压力推杆通过热促动器或压电促动器或其他的系统,如其例如在喷墨打印机的领域中使用的那样。不同的方法中的每个可加工确定的粘性的材料。有利的是,该材料的粘性(并且由此还有流动性)在其加工期间或在施覆到薄片上期间在这样的区域中运动,在该区域中粘性的材料的预设量可被分份。在另一方面有利的是,粘性在该时间点(或在施覆后的可预见的时间点)已经是足够高的,以便使两个薄片持续地间隔。大量粘合剂(但是同样树脂和石蜡)满足这些要求。特定的温度区域或其他的物理的周围环境参数的调整经常是必要的,以便将粘性的材料的物理的或化学的状态带到以该方式可加工的状态中。从上述事实得出,同样由彼此反应性的材料组成的热塑性塑料和混合物可被考虑作为在本印刷文献的意义中的粘性的材料。

因此对于本发明的所有实施方式有利的是,在完成的、已经生产的织筘的情形中最初粘性的并且在其加工时可定位的材料的预设量还位于薄片之间,利用该材料进行相邻的薄片的最初的间隔。这也适用于这样的情况中,在其中薄片的端部区域在其与另一同样硬化的粘性的物质的拼合之后被浇铸。在最后提到的情况中因此可出现两个前面提及的材料(最初粘性的材料的预设量和浇铸材料的量)。这自然地尤其适用于薄片的端部区域。尤其在该端部区域中这两个材料可因此以直接的相邻关系或直接彼此邻接地出现。第一材料的预设量经常允许由浇铸材料包围。

根据本发明的生产方法可尤其对于带有精细的隔距(例如每厘米50薄片或更多)的织筘而言是有利的,因为材料的相应的量[例如500pl(皮升)或更少]可重复准确地被施加并且其偏差如此低于否则使用的半成品的偏差。

粘性的材料的预设量的施覆物可以以滴形式或点形式、以绒状物(raupe)的形式或面形地实现。薄片的精确的间隔应在其总长度伸展量和宽度伸展量之上被确保,从而还总体地给出端面的平行度。如先前描述的那样,施覆的材料的高度(至少在其硬化状态中)预设薄片的间距。施覆物的表面的大小影响用于施覆粘性的材料所需要的时间,更大的表面相应地更贵。更大的面也许可改善薄片的平行度以及粘合连接的强度。用于与织筘的边界的稍迟的、第二粘结而存在的在端面上的剩余面以及若有可能在随后的与织筘的边界的粘结时的流动特性通过施覆物的设计方案被影响。在实施例中示出了各个设计方案并且讨论了其作用。

通常薄片由钢构成。薄片可在织筘的生产中例如直接由薄片线轴展开和切短。粘性的材料的预设量的施覆物然后被施加到个别的薄片上的其端面中的一个上。然后薄片利用此时具有粘性的材料的施覆物的其端面与另一薄片引合在一起。对于前两个提出的方法步骤的时间上的顺序而言也存在其他的有利的可能性:稍迟的薄片在其切短前也可已经设有粘性的材料的施覆物。通常地说,对于粘性的材料的施覆而言也可能使用所有的方法时间,在这些方法时间中端面可利用粘性的材料加载,而不管是否同时实施运输、切短或另一有利的或需要的方法步骤。对于同时将粘性的材料施加到端面上的重要的先决条件是端面对于配量装置的可接近性。以有利的方式,施覆物也可施加到上一次装配的薄片上。在应用多个配量装置的情形下,施覆物也可施加到两个薄片上,它们在下面的步骤中引合在一起。

然而通常织筘根据本发明通过粘性的材料的一排连续的施覆物来生产。一个或多个施覆物在此用于调整在两个薄片之间的间距。在现有技术的方法中,间距利用固体调整并且紧接着同时浇铸织筘的上面的和下面的边界。然而不应排除根据本发明生产的织筘的边界的同时的浇铸。

薄片的第一持久的连接可通过粘合剂建立,其以首先粘性的形式并且以预设量被施覆。特别优选的是这样的粘合剂,其硬化特性可有针对性地被影响。在粘合剂硬化之后,拼合在一起的薄片可供应给另外的工作步骤,例如织筘的边界的粘接,而不存在薄片的间距或平行度通过运输过程又恶化的危险。

此外有利的是,应用这样的粘合剂,其硬化特性可通过能量输入被影响。由此可应用例如这样的粘合剂,其在uv光或高温的作用下更快地硬化。但是也可设想其他可激活的粘合剂系统或快速硬化的粘胶剂。因而这样的材料是有利的,在其中通过上述的能量输入产生激活,例如用于触发化学反应。

一种特别地有利的方法得出,施加多种不同的粘性的材料。不同的粘性的材料可在共同的方法步骤中施加。不同的粘性的材料可具有不同的硬化特性。

因此第一粘性的材料例如可为间距原料,其直接在施覆时硬化并且仅仅用于间隔,而不具有粘合作用。这样的材料可例如为石蜡。硬化的间距原料的强度应为足够高的,以便薄片可例如抵抗出现的毛细力而可靠地间隔开。

特别有利地可使用这样的间距材料,其在硬化的粘结之后又可从织筘被洗掉或此外例如被移除。洗掉或移除可例如通过溶剂或热作用支持或引起。应用可洗掉的间距原料此外也在这样的区域中开启了在薄片之间施覆“间距保持件”的可能性,在该区域中在编织时经纱被引导穿过。由此可非常有利地支持间距和平行度的调整。

第二粘性的材料可如上面提出的那样为粘合剂。当薄片与另一薄片引合时,粘合剂才允许硬化,以便将它们持久地彼此连接。可这样选择间距原料,使得当薄片拼合在一起时,该间距原料更快地硬化并且已经达到其最终强度。薄片然后可以一直被引合,直到间距原料阻挡进一步接近,以便然后使粘胶剂硬化。粘胶剂的硬化可如上面提及的那样通过能量输入或其他的方法被启动或被支持。

也可设想的是,使用多于两种不同的粘性的材料。因此有利的可以是,作为间距原料使用多种不同的材料。在在编织时经纱被引导穿过的区域中,仅考虑可洗掉的或可移除的间距原料(因为该间距原料必须会被重新移除)。在由织筘的边界遮盖的端部区域中也可使用不再可被洗掉的间距原料。对于间距原料而言也有利的是在硬化之后还可塑性地变形的粘性的材料。该优点例如在稍迟描述的调节方法中被考虑。

特别地在应用多个粘性的材料的情形下也提供这样的可能性,对于粘性的材料中的每个而言应用另一预设量。因此例如可如此选择预设量,使得更快地硬化的间距原料相比粘合剂的施覆物具有由薄片的端面起测量的更低的高度。因此可保证,间距原料正确地调整间距并且粘合剂可靠地润湿施覆物未直接施加到其上的薄片,以便确保粘结连接的足够的强度。对此必须在拼合时足够大地选择压紧力,以便一直排挤粘性的粘合剂,直到两个薄片接触于间距原料。如上面提及的那样,也可应用多于两种不同的粘性的材料。然后可对于粘性的材料中的每种应用不同的偏离的预设量。同样地对于一种粘性的材料的预设量可不同,例如取决于相应的施覆物出现在端面的端部区域中还是在其中间区域(在该中间区域中经纱在编织时被引导穿过)中。

在薄片的拼合中可有利的是,测量技术上监视薄片的间距,以便设立调节回路(regelschleife)用于精确地调整间距。测量可例如光学上实现,但是也可设想任意其他的合适的测量方法。通常而言存在多个有利的操作方式:

•调节可例如基于在硬化的状态中也可变形(例如塑性变形)的间距原料的应用。在这样的间距原料中可通过匹配新添加的薄片到已存在的薄片的压靠压力或通过匹配薄片彼此的相对位置,使间距保持原料一直(塑性地)变形,直至需要的间距存在。

•此外可视作有利的是,取决于当前的测量值匹配用于(一个或多个)粘性的材料的下一施覆物的预设量。

•也可设想两个前述的调节参数的组合或也设想另外的调节参数的添加。

有利地也可使用这样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间距通过相应地控制引合薄片的处理装置来调整。例如上一装设的薄片可一直由处理装置抓住,直至第一粘结硬化。粘合剂的预设量然后必须至少如此大得选择,使得两个薄片可靠地利用粘合剂润湿并且因此在其硬化之后连接。间距原料就不是必需的。

用于生产织筘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基本上特征在于配量装置,其设立用于,将一个或多个粘性的材料施覆到薄片上。有利的是,施覆量对于每个粘性的材料和/或对于每个单独的施覆过程而言可单独地预设。配量装置可根据前述原理中的一个来施覆。尤其对于间距原料而言,配量装置可装备有加热装置。可设置有附加单元,其支持需要的粘性的材料的配量。

有利的是这样的第一处理装置,其将薄片利用其端面带到配量装置的施覆位置中。该处理装置可前接于用于展开和切短带的装置和/或用于单独准备的薄片的仓库。例如对于具有带有空气通道的几何形状的空气喷嘴织机的薄片,薄片在仓库中的储存是特别地有利的。该第一处理装置设立用于,将薄片转移到覆层位置中。为了使薄片的端面在每个部位处可利用一个或多个粘性的材料加载,必须使在覆层位置中的薄片和/或配量装置至少在两个轴线中彼此可移位地布置。额外地可存在用于调整薄片的覆层位置相对于配量装置的间距的另一轴线或另外的轴线。可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处理装置。该第二处理装置将覆层的薄片从覆层位置取来并且使该薄片利用其覆层的端面与先前安放的薄片贴靠。该第二处理装置可如上面描述的那样设立成,使得对于每个薄片可单独地预设相对位置(新覆层的薄片以该相对位置与前一个产生贴靠)。

根据本发明的织筘在两个相应地相邻的薄片之间具有由硬化的最初粘性的原料构成的预设量的至少一个主体,其与相邻的薄片的两个端面贴靠。该主体或这些主体或这些主体的子集可建立在薄片之间的持久的粘合连接和/或调整在薄片之间的间距。在此待考虑的是,硬化的原料相比较低粘性的原料可具有不同的体积。

该主体或这些主体可占有不同的几何形状如点、绒状物或其他的(参看更上面的内容)并且遮盖端面的不同大小的区域。由硬化的最初粘性的原料构成的预设量的(一个或多个)主体位于薄片的端部区域中。在此将薄片的在薄片的纵向方向上的外部区域称为薄片的端部区域,其由织筘的边界遮盖。当薄片装入在织筘中时,薄片的纵向方向相应于织筘的高度方向。有利的是,至少在端部区域(织筘的边界固定在该端部区域中)中在相邻的薄片之间存在有区域,在该区域中存在粘合剂或其他的固定剂(例如焊料或其他),利用该粘合剂或其他的固定剂将织筘的边界固定在薄片处。

通常在相邻的薄片之间存在有由硬化的最初粘性的原料构成的预设量的多个主体,其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具有相同的体积。尤其在粘性的材料的施覆物点状地或以带有小的表面的其他的几何形状实现时,存在这样的体积上相同的主体。体积然后仅仅在通过配量装置的公差给出的数量级中有差异。因此,当为了间隔开仅仅使用这些主体并且例如不选择用于生产织筘的被调节的方法变型方案时,薄片的间距的均匀性同样取决于配量装置的精密度。起源于由硬化的最初粘性的原料构成的主体的伸展量的偏差的在间距尺度上的偏差相比应用标准地使用的半成品如细线或细线螺旋导致在间距上更小的不准确性。粘性的材料还可以以一定的份额添加固体,其可共同作用维持间距尺度。同样其他的从粘合技术中已知的添加物可添加给粘性的原料。但是同样有利的是,尤其当使用被调节的或被控制的方法(如更上面的内容中描述的)时,固体不在粘性的原料中行进。

织筘具有边界区域,在该边界区域中薄片彼此但是也与一个或多个从外面施加的轮廓连接。该轮廓可被粘上,如在更上面的内容中已经提及的。该轮廓在薄片彼此的第一固定之后被施加,以便给予织筘更高的稳定性并且以便可将其固定在筘座处织机中,而在此不直接将力施加到薄片上。在现有技术的织筘中对此经常在织筘上面和下面处相应地应用对称的u形的轮廓。薄片如其在现有技术的方法中实施的那样的缠绕通常引起,薄片在经纱进入侧上和在经纱离开侧上对称地、也就是说在高度方向上在相同的位置中嵌入。在该意义中不对称的缠绕可导致细线的滑动。因此这样的不对称地缠绕的薄片不存在于现有技术中。根据本发明的织筘可具有带有最终不对称的轮廓的边界。可考虑的不仅有单个的不对称的轮廓,而且有以固定在边界区域中的类似板形的对象的形式的两个或多个平坦的或l形的轮廓。织筘的边界在轮廓之间可具有间隙,在此织筘的边界也可向上完全敞开。薄片在该情况中从上面未由额外的轮廓遮盖。各个轮廓或板可具有突起,以便在可能的粘结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导或阻止溢出粘合剂。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是,在上面的边界区域中在朝向经轴的方向上轮廓不太远地从上面伸入薄片的中间区域中。但是也可设想任意其他的构造,在该构造中在织筘上面或下面处,前面的或后面的边界或多或少远地进入到中间区域中。通过使边界区域的伸展量匹配于相应的梭道几何形状且匹配于织筘关于梭道几何形状的运动,利用这样的措施可优选地降低织筘的总高度。边界区域在此是织筘在高度方向上的这样的区域,在该区域中经纱不可无阻碍地经过。为此的原因可能是织筘的边界或(在现有技术的织筘中)螺旋弹簧或用于缠绕的细线。根据本发明的织筘的可降低的总高度引起了在织机中的运行中特别在高转速的情形下织筘的更好的稳定性。总高度在高度方向h上被测量并且为织筘在该方向上的最大伸展量。

通过应用用于形成边界区域用的轮廓的多个类似板形的对象可此外在粘结时得出优点。在装设各个板时若有可能先前被施加的粘合剂相比在u形轮廓中的情况可更好地被压制直到完全地填充设置用于粘合剂的空间。此外因此存在对于不同的板应用不同的材料或厚度的可能性。边界可因此有针对性地例如在其刚性上匹配地被选出,但是也可有针对性地选出其他的原料性质。空间方向在当前的关系中是空间的方向。经常有利的是,这些空间方向处于彼此垂直。

附图说明

随后本发明通过实施例根据附图更详细地解释。各个实施例所介绍的特征可通常以有利的方式传递到以其最普遍的形式的本发明上。

图1:图1利用朝向薄片的端面的视线方向在截面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织筘。

图2:图2利用朝向薄片的端面的视线方向在截面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织筘。

图3:图3利用朝向薄片的端面的视线方向在截面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织筘。

图4:图4利用在经纱方向上的视线方向在截面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织筘的根据本发明的薄片堆的局部。

图5: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

图6: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织筘。

图7图7示出了与图6类似的织筘。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利用朝向薄片1的端面8的视线方向在截面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织筘6。该视线方向相应于织筘9的宽度方向b。薄片1在上面和下面通过各一个织筘9的边界2包围,该边界实施为u形的轮廓。连接薄片1以及织筘9的边界2的粘合剂未被呈现。该粘合剂位于u轮廓和薄片1之间的同样未呈现的自由空间中并且部分地位于相邻的薄片1的端面8之间。此外,联接于织筘9的边界2呈现了半圆棍3和围绕该3卷绕的细线4。额外地联接于半圆棍处各呈现有三个螺旋弹簧5。螺旋弹簧5和半圆棍3利用相对于织筘9的边界2齐平的遮盖粘合部6遮盖。在现有技术中已知许多不同的实施例,其例如涉及螺旋弹簧5的数量。此外该5部分地也位于u轮廓内部织筘9的边界2中。然而对于根据现有技术的所有可能的变型方案可看出对质量无益的两个特征:第一,细线4(薄片1和半圆棍3利用该细线4缠绕)将被引入到织筘9的边界2中的粘合剂限制在该2中并且薄片1在细线4和螺旋弹簧5之间不粘结。第二,薄片1通过细线4在半圆棍3之间夹紧,这对于在薄片1的宽度上不可避免的偏差将导致,各个薄片1或者不正确地固定(在不太宽的薄片1中)或者被弯曲(在更宽的薄片1中)。

图2利用朝向薄片1的端面8的视线方向在截面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织筘。在该第一实施例中,也如在所有随后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那样,首先可看出,不需要半圆棍3、细线4或螺旋弹簧5并且因此也不需要遮盖粘合部6。因此可立刻看出,在织筘9的边界2之间的中间空间在高度方向h上相同的总高度g的情形下更大。这可有利地如此被使用,以至于根据本发明的织筘9可以以更小的总高度g实施,这在编织运行中存在的惯性力的情形下可提高寿命并且可降低织机的负载。

为了简化表述,在图2中未呈现织筘9的边界2和薄片1之间的自由空间。同样地,粘胶剂(利用该粘胶剂织筘9的边界2与薄片1粘结)为了简化表述而忽略。在织筘9的上面的边界2内部呈现了十二个圆圈,其标为粘合点10或间距点11。圆圈的数量、其布置和其作为粘合点10或作为间距点11的标记在此随意地选择并且可任意地匹配于对于相应的织筘9的要求。尤其同样可仅仅应用粘合点10。此外当有利于专门的用途时,不同的粘合点10或间距点11还可具有不同的原料。同样的情况适用于在图2的织筘9的下面的边界2内部的区域。示例性地在此示出了以伸展的形状的粘合绒状物、间距绒状物13和以闭合的形状的粘合绒状物、间距绒状物14。

在关于图2的高度方向h的中间的区域中,即在织筘9的两个边界2之间的区域中,呈现了九个圆圈,其称为在中间空间中的间距点12。在此以带有各三个点的三个排的布置也是随意的。对于所有的实施例每种其他的布置是可能的。同样不排除的是,这些点(尽管其称为“间距点”)同样具有粘合作用。在该中间的区域(在该区域中在织机中经纱在薄片1之间被引导)中重要的是,所述点为了完成织筘9可尽可能地无残渣地被移除。

图3利用朝向薄片1的端面8的视线方向在截面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织筘9的另一实施方式。相对于图2的不同是粘合点10和间距点11呈现在织筘9的下面的边界2内部。粘合面、间距面15示出了另一可能性,即,施加相应的材料。伸展的粘合绒状物、间距绒状物13以相对于薄片1的侧边缘的角度倾斜地被引入。这样的专门的布置可用于,阻挡为了其稍迟的固定被施加在织筘9的边界2内部的粘胶剂侵入到在织筘9的边界2之间的区域中。在此该粘胶剂必须稍迟又被移除,由此其不阻挡经纱穿过。同样可设想的是,伸展的粘合绒状物、间距绒状物13不仅实施成直的,而且实施成弯的。

图3此外示出了实施织筘9的多件式的边界20的不同的可能性。织筘(9)的多件式的边界(20)在此不对称地实施。经纱进入侧41和经纱离开侧42上的轮廓具有在高度方向h上的不同的伸展量。尤其可在第一边界轮廓21处实施有突起部24。该24可承担密封唇的功能,以便阻挡用于固定织筘9的多件式的边界20的粘合剂侵入到在其中引导经纱的织筘的中间区域中。经纱方向k为了阐明被给出。经纱的进入侧利用41标记并且离开侧利用42标记。同样可设想的是织筘的多件式的边界20的实施,在该实施中占据呈现的轮廓22的位置的轮廓被忽略。

图4利用在经纱方向k上的视线方向在截面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织筘的薄片堆7的局部。同样在此进行简化:所有的粘合点和间距点利用矩形横截面呈现。取决于方法顺序或各式各样的参数,粘合点和/或间距点在呈现的截面图中同样具有凹的或凸的侧线。薄片1在右边的边界处以剪短的方式呈现。此外在中间空间中的间距点12相对于间距点11的间距的比例与呈现的隔距t相比可能不正确或至少不相应于图2和3的大小比例。因此呈现了四个薄片1的区段。薄片堆7准备用于,使得可从上面添加第五薄片1。在该部位处应提及,织筘9可具有0.5m或更小和直到4m或更多的长度并且与之相应具有大量的薄片1。关于待生产的织筘9的长度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不向上或下设界限。

如已经提及的,呈现的薄片堆7准备用于,使得第五薄片从上面被添加。对此,间距点11、在该示例中过高的粘合点16和在中间空间中的间距点12已经被施加到最上面的薄片上。所有这些点可如更上面的内容中提及的那样被施加到下一个待添加的薄片上。不排除的是,例如由于方法效率的理由同样将施覆物施加到薄片堆7和下一个待添加的薄片1上。

在图4中呈现了两个另外的有利的实施可能性:在最下面的和从下面的第二薄片1之间示出有粘合堆、间距堆17。粘合点和间距点可不仅并排布置(为了形成绒状物和面),而且同样彼此重叠。同样示出了更低的间距点18。尤其在应用多个不同的粘性的材料的情形下同样可不同地选择预设量,从而同样可应用过高的点16和低的点18。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30的一个示例。在该示例中处理装置的薄片带32由薄片线轴31被供应给吸力夹具35。切短装置33从薄片带32中分离薄片1,该薄片1然后由吸力夹具35保持。吸力夹具35在示意性的截面图中示出,在该截面图中同样可看出吸力夹具35的从属的真空空腔36。吸力夹具35将薄片1的端面8展示给配量装置34。配量装置34将一个或多个粘性的材料的预设量施覆到展现的端面8上。与之相应地已经可看出在薄片1的端面8上的点10-18,粘合点或间距点19已经位于在配量装置30和薄片1之间的飞行中。吸力夹具然后将薄片1沿方向37运输到薄片堆7。通过沿方向38的另一运动,薄片1附加到薄片堆7处。在薄片堆处示出了织筘的隔距t和不同的类型的粘合点和间距点10-18。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织筘9。在高度方向h上的总高度g、织筘的宽度方向b以及经纱方向k为了阐明而被画入。同样标记了织筘9的边界区域25。织筘9的边界区域25是织筘9在高度方向h上的这样的区域,在该区域中经纱不可能穿过织筘9。在根据本发明的织筘9中边界区域以织筘的边界2,20开始。在现有技术的织筘的情形下,织筘9的边界区域25以螺旋弹簧5或细线4开始(薄片1被其缠绕)。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与图6类似的织筘9。织筘9的上面的边界2在此被忽略。由此可看出最初粘性的(第一和另外的)主体39,其否则通过织筘9的边界2被遮盖。在图7中呈现的实施例中,该最初粘性的主体具有相同的体积。

附图标记列表

1薄片

2织筘的边界,u轮廓

3半圆棍

4细线

5螺旋弹簧

6遮盖粘合部

7薄片堆

8薄片的端面

9织筘

10粘合点/预设量

11间距点/预设量

12在中间空间中的间距点/预设量

13伸展的粘合绒状物、间距绒状物/预设量

14闭合的粘合绒状物、间距绒状物/预设量

15粘合面、间距面/预设量

16过高的粘合点、粘合绒状物、粘合面/预设量

17粘合堆、间距堆/预设量

18低的间距点/预设量

19在飞行中的粘合点、间距点

20多件式的织筘的边界

21第一边界轮廓

22第二边界轮廓

23第三边界轮廓

24突起部

25织筘的边界区域

30装置

31薄片线轴

32薄片带

33切短装置

34配量装置

35吸力夹具

36吸力夹具的真空空腔

37夹具的第一运动方向

38夹具的第二运动方向

39最初粘性的(第一和另外的)主体

41经纱的进入侧

42经纱的离开侧

a在薄片之间的间距

b织筘9的宽度方向,垂直于端面8的方向

e薄片的端部区域

g织筘9的总高度

h高度方向

k经纱方向

t隔距。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