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8033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衣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洗衣机是利用电能产生机械作用来洗涤衣物的清洁电器。按其额定洗涤容量分为家用和集体用两类,洗衣机主要由箱体、洗涤脱水桶(有的洗涤和脱水桶分开)、传动和控制系统等组成,有的还装有加热装置。洗衣机一般专指使用水作为主要的清洗液体,有别于使用特制清洁溶液,及通常由专人负责的干洗。

随着时代的发展,洗衣机作为日常家庭用品,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目前的洗衣机,无论是双缸手动的,还是自动、滚筒等等,都是在控制面板上设置旋钮或按键,通过旋钮或按键的动作,将操作信号传递给洗衣机的控制系统,控制洗衣机做出相应动作,完成洗衣或其它操作过程。

然而,现有的洗衣机,用户只能手动接通洗衣机上的功能按键来实现洗衣工作,其工作方法只能依靠按键或触摸操作。随着人们对洗衣机的操作方便性及安全性的要求不断增长,现有技术的洗衣机的以下不足之处日益突出:(1)由于功能比较多,比如加热、烘干,针对真丝、毛等衣物的功能的设置,操作比较复杂,难以记忆,造成使用不便;(2)洗衣机的使用欠缺安全性,虽然具有童锁,但是如果忘记设置或者小孩误开,仍然存在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洗衣机。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洗衣机,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洗衣机,包括控制部、指纹识别装置和语音装置,其中,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用于读取用户的指纹并根据用户的指纹而确定用户的身份,所述语音装置包括语音识别装置和语音提示装置,语音识别装置用于识别用户的语音命令,语音提示装置用于发出语音提示;当用户使用洗衣机时,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读取用户的指纹并根据用户的指纹而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将用户的身份信息发送到所述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来判断是否允许该用户使用,若允许该用户使用,则控制语音提示装置发出允许的语音提示,然后,所述语音识别装置识别用户的语音命令并将识别出的语音命令发送到所述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该识别出的语音命令控制所述洗衣机执行相应的操作。

优选地,用户的语音命令包括单步语音命令和多步语音命令,所述单步语音命令用于控制洗衣机执行一个工序,所述多步语音命令用于控制洗衣机执行多个工序;所述多步语音命令由用户预先设定,设定过程包括设定语音表达、设定关键字和设定顺序的多个工序。

优选地,所述一个工序包括水温设定、洗涤、漂洗、脱水、转速或排水。

优选地,所述多步语音命令为完整的洗衣流程。

优选地,所述多步语音命令为不完整的洗衣流程。

优选地,所述关键字为语音识别装置预留的标准语音词。

优选地,所述语音表达不能与关键字相同。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洗衣机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自己设置常用的多步语音命令,避免对各种功能键操作的记忆,而且可以防止儿童误操作带来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洗衣机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控制部;2-指纹识别装置;3-语音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将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示出了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洗衣机的示意图。一种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洗衣机,包括控制部1、指纹识别装置2和语音装置3,其中,所述指纹识别装置2用于读取用户的指纹并根据用户的指纹而确定用户的身份,所述语音装置3包括语音识别装置和语音提示装置,语音识别装置用于识别用户的语音命令,语音提示装置用于发出语音提示;当用户使用洗衣机时,所述指纹识别装置2读取用户的指纹并根据用户的指纹而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指纹识别装置2将用户的身份信息发送到所述控制部1,所述控制部1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来判断是否允许该用户使用,若允许该用户使用,则控制语音提示装置发出允许的语音提示,然后,所述语音识别装置识别用户的语音命令并将识别出的语音命令发送到所述控制部1,所述控制部根据该识别出的语音命令控制所述洗衣机执行相应的操作。

优选地,用户的语音命令包括单步语音命令和多步语音命令,所述单步语音命令用于控制洗衣机执行一个工序,所述多步语音命令用于控制洗衣机执行多个工序;所述多步语音命令由用户预先设定,设定过程包括设定语音表达、设定关键字和设定顺序的多个工序。

优选地,所述一个工序包括水温设定、洗涤、漂洗、脱水、转速或排水。

优选地,所述多步语音命令为完整的洗衣流程。

优选地,所述多步语音命令为不完整的洗衣流程。

优选地,所述关键字为语音识别装置预留的标准语音词。

优选地,所述语音表达不能与关键字相同。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洗衣机通过自己设置常用的多步语音命令,避免对各种功能键操作的记忆,而且可以防止儿童误操作带来的危险。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