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针刺机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刺机的托网板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经本申请人探索,由于对针刺机的结构作合理改良并辅以合理的工艺要素,可满足对织物的刺花要求,因而针刺机实质上也可称为刺花机。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针刺机的技术信息,如cn101492861b(自动化多功能针刺机)、cn102373579b(无端点针刺机)、cn102677397b(结构改进的双轴针刺机)、cn102677398a(双轴针刺机)、cn102808290b(滚筒式针刺机)、cn106087258a(双面对刺针刺机)、cn105734836a(一种低噪声针刺机)、cn106087259a(一种高速双轴导向异位对刺针刺机)和cn106988023a(一种小径毡套针刺机),等等。
通过对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文献的阅读可知,整台针刺机具有剥网板和托网板,托网板对应于剥网板的下方,有待于针刺的无纺织纤维棉网层、提花面料或起绒面料在剥网板与托网板之间徐缓通过时,由针刺机构的结构体系的针板(安装在针梁上)上的刺针实施针刺。剥网板与托网板之间的间距随针刺产品的克重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剥网板由剥网板升降驱动机构(也可称“剥网板升降调节机构”)按工艺要求作上下调整,同例,托网板由托网板升降驱动机构(也可称“托网板升降调节机构”)按工艺要求作上下调整。
前述的托网板调整装置也称托网板承载装置,对此可参见中国专利cn205529363u推荐的“一种针刺机托网板承载装置”,该专利方案的积极意义在于:在托网板下部增设是蜗轮机构和承载梁,可在垂直方向上连续升降,使托网板的高度改变,在针刺机高速运动或生产高密度的产品时,能消除托网板的垂直跳动,确保托网板和上部的剥网板的水平平行及上下同心(托、剥网板上的刺针孔的位置保持一致),既可保护托网板,又能避免损及刺针,提高针刺产品的拉伸强度和制成率(说明书第0008段)。但是该cn205529363u由于托网板承载梁不具有自身的升降导向功能,因而在蜗轮蜗杆箱的工作下使托网板承载梁上升或下降时,托网板承载梁连同托网板会在水平方向如向前后和/或左右发生微渺的窜动,尤其是当蜗轮蜗杆箱的蜗杆与托网板承载梁的连接(螺纹连接)效果得不到有效保障时,窜动程度会越发加剧,从而导致在托网板高度调整后,其上的托网板刺针孔的位置与上方的剥网板上的剥网板刺针孔的位置存在误差之虞,误差大时会直接损及刺针。鉴此,有必要加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改善托网板承载梁上下位移时的平稳性而藉以避免因窜动引起托网板上的托网板刺针孔的中心与剥网板上的剥网板刺针孔的中心不一致并引发损及刺针情形的针刺机的托网板调整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针刺机的托网板调整装置,所述的针刺机包括左机架、右机架、底座、托网板和托网板承载梁,左、右机架彼此面对面设置,在该左、右机架之间的上部连接有机架上横梁,底座设置在左、右机架之间的下部,托网板与托网板承载梁朝向上的一侧固定,该托网板承载梁对应于底座的上方,所述的托网板调整装置包括一承载梁升降执行机构和一动力传动机构,承载梁升降执行机构设置在所述的底座上并且与所述的托网板承载梁连接,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右机架上并且与承载梁升降执行机构传动连接,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网板调整装置还包括有承载梁升降导向机构,该承载梁升降导向机构设置在所述的底座上并且与所述的托网板承载梁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左机架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托网板承载梁的左端的位置开设有一承载梁左移出腔口,而在所述右机架上并且在对应于托网板承载梁的右端的位置开设有一承载梁右移出腔口,所述托网板承载梁呈目字形构造并且在托网板承载梁的下部固定有吸尘罩。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梁升降执行机构包括复数个前蜗轮蜗杆箱和复数个后蜗轮蜗杆箱,该复数个前蜗轮蜗杆箱和复数个后蜗轮蜗杆箱彼此前后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在复数个前蜗轮蜗杆箱中,各两相邻的前蜗轮蜗杆箱之间由前蜗轮蜗杆箱联动轴传动连接,而在复数个后蜗轮蜗杆箱中,各两相邻的后蜗轮蜗杆箱之间由后蜗轮蜗杆箱联动轴传动连接,并且复数个前蜗轮蜗杆箱的前蜗轮蜗杆箱输出螺杆轴与所述托网板承载梁的前侧底部连接,而复数个后蜗轮蜗杆箱的后蜗轮蜗杆箱输出螺杆轴与托网板承载梁的前侧底部连接,以及在复数个前蜗轮蜗杆箱中,位于最左边的一个前蜗轮蜗杆箱通过蜗轮蜗杆箱过渡传动装置与位于最左边的一个后蜗轮蜗杆箱传动连接,而位于最右边的一个前蜗轮蜗杆箱与设置在所述右机架上的所述动力传动装置转动连接;所述的左机架背对所述右机架的一侧构成有一左机架腔,而右机架背对左机架的一侧构成有一右机架腔。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托网板承载梁的前侧底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前蜗轮螺杆箱输出螺杆轴的位置固定有承载梁前螺杆轴座固定座,在该承载梁前螺杆轴座固定座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承载梁前螺杆轴座,前蜗轮蜗杆箱输出螺杆轴与该承载梁前螺杆轴座螺纹配合;在所述托网板承载梁的后侧底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后蜗轮蜗杆箱输出螺杆轴的位置固定有承载梁后螺杆轴座固定座,在该承载梁后螺杆轴座固定座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承载梁后螺杆轴座,后蜗轮蜗杆箱输出螺杆轴与该承载梁后螺杆轴座螺纹配合。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右机架腔内,该动力传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箱驱动电机、减速箱、减速箱输出轴链轮、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入链轮和传动链条,蜗轮蜗杆箱驱动电机与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箱连同蜗轮蜗杆箱驱动电机固定在减速箱座上,该减速箱座在所述右机架腔内与所述右机架固定,减速箱输出轴链轮固定在减速箱的减速箱输出轴上,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入链轮固定在所述复数个前蜗轮蜗杆箱中的最右边的一个蜗轮蜗杆箱的蜗杆轴上并且该最右边的一个蜗轮蜗杆箱的蜗杆轴伸展到右机架腔内,传动链条的一端套置在减速箱输出轴链轮上,另一端套置在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入链轮上。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蜗轮蜗杆箱驱动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梁升降导向机构包括一导套座固定板、一对导套座、一对导杆和一对导杆固定座,导套座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一对导套座中的其中一个导套座固定在导套座固定板的前端,而一对导套座中的另一个导套座固定在导套座固定板的后端,一对导杆的下端与一对导套座滑动配合并且在穿过导套座固定板后伸展到底座的下方,而上端与一对导杆固定座固定,该对导杆固定座中的其中一个导杆固定座与所述托网板承载梁的前侧底部固定,而一对导杆固定座中的另一个导杆固定座与托网板承载梁的后侧底部固定。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托网板承载梁的前侧底部以及后侧底部并且在对应所述的一对导杆固定座的位置各固定有一承载梁固定耳,所述一对导杆固定座中的其中一个导杆固定座与位于托网板承载梁的前侧底部的承载梁固定耳固定,而一对导杆固定座中的另一个导杆固定座与位于托网析预载梁的后侧底部的承载梁固定耳固定。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蜗轮蜗杆箱过渡传动装置包括前过渡传动链轮、后过渡传动链轮和过渡传动链条,前过渡传动链轮固定在所述复数个前蜗轮蜗杆箱中的位于最左边的一个蜗轮蜗杆箱的蜗杆轴上,后过渡传动链轮固定在所述复数个后蜗轮蜗杆箱中的位于最左边的一个蜗轮蜗杆箱的蜗杆轴上,过渡传动链条的一端套置在前过渡传动链轮上,另一端套置在后过渡传动链轮上。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蜗轮蜗杆箱过渡传动装置还包括有一涨紧链轮,该涨紧链轮转动地设置在涨紧链轮轴,而该涨紧链轮轴固定在所述左机架的右侧,所述过渡传动链条套置在涨紧链轮上。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托网板调整装置的结构体系中增加了承载梁升降导向机构,因而能显著改善托网板承载梁上下位移调整时的平稳性,避免因窜动引起托网板上的托网板刺针孔的中心与上部的剥网板上的剥网板刺针孔的中心不对应并引发损及刺针、影响针刺产品质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针刺机的结构体系的左机架1、右机架2、底座3、托网板4和托网板承载梁5,左、右机架1、2彼此面对面设置,在该左、右机架1、2之间的上部连接有机架上横梁6(图2示),底座3设置在左、右机架1、2之间的下部,托网板4的两端各由托网板螺钉41与托网板承载梁5朝向上的一侧固定,该托网板承载梁5对应于底座3的上方。
示出了托网板调整装置的结构体系的一承载梁升降执行机构7和一动力传动机构8,承载梁升降执行机构7设置在前述的底座3上并且与前述的托网板承载梁5连接,动力传动机构8设置在前述右机架2上并且与承载梁升降执行机构7传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的托网板调整装置的结构体系中还包括有承载梁升降导向机构9,该承载梁升降导向机构9设置在前述的底座3上并且与前述的托网板承载梁5相配合。
在图1中虽然示出了承载梁升降导向机构9的数量为两个,但显然不受到图示数量的限制。
继续见图1,在前述的左机架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托网板承载梁5的左端的位置开设有一承载梁左移出腔口11,而在前述右机架2上并且在对应于托网板承载梁5的右端的位置开设有一承载梁右移出腔口21,前述托网板承载梁5呈目字形构造并且在托网板承载梁5的下部固定有吸尘罩54。
当要对托网板4更换时,那么在松启前述托网板螺钉41后可将其从承载梁左移出腔口11或承载梁右移出腔口21移出。当安装托网板承载梁5时,可通过引导装置将其从承载梁左移出腔口11或承载梁右移出腔口21引入,反之同例。由于前述的托网板承载梁5呈中国汉字的目字状构造,即呈梯子状构造,该托网板承载梁5是镂空的栅格状结构,因而在其下方通过吸尘罩螺钉固定有吸尘罩54(本实施例为两个,但并不受此限制)。图中示出了位于吸尘罩54的底部的吸尘管路接嘴541,使用时由吸尘管路(图中未示出)与该吸尘管路接嘴541连接。
前述的承载梁升降执行机构7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复数个前蜗轮蜗杆箱71和复数个后蜗轮蜗杆箱72,该复数个前蜗轮蜗杆箱71和复数个后蜗轮蜗杆箱72彼此前后对应地设置在前述底座3上,在复数个前蜗轮蜗杆箱71中,各两相邻的前蜗轮蜗杆箱之间由前蜗轮蜗杆箱联动轴711传动连接,而在复数个后蜗轮蜗杆箱72中,各两相邻的后蜗轮蜗杆箱之间由后蜗轮蜗杆箱联动轴721传动连接,并且复数个前蜗轮蜗杆箱71的前蜗轮蜗杆箱输出螺杆轴712与前述托网板承载梁5的前侧底部连接,而复数个后蜗轮蜗杆箱72的后蜗轮蜗杆箱输出螺杆轴722与托网板承载梁5的前侧底部连接,以及在复数个前蜗轮蜗杆箱71中,位于最左边的一个前蜗轮蜗杆箱71通过蜗轮蜗杆箱过渡传动装置73与位于最左边的一个后蜗轮蜗杆箱72传动连接,而位于最右边的一个前蜗轮蜗杆箱71与设置在前述右机架2上的前述动力传动装置8转动连接;前述的左机架1背对前述右机架2的一侧构成有一左机架腔12,而右机架2背对左机架1的一侧构成有一右机架腔22。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复数个前蜗轮蜗杆箱71的数量为三个(但并不受此数量的限定),复数个后蜗轮蜗杆箱72的数量同样为三个(但同样不受此数量的限定)。基于前述前、后蜗轮蜗杆箱71、72的数量,上面提及的最左边的一个前蜗轮蜗杆箱71是自左向右数的首个即第一个前蜗轮蜗杆箱71,最右边的一个前蜗轮蜗杆箱71是自左和右数的末尾一个即第三个前蜗轮蜗杆箱71,由于最左边以及最右边的后蜗轮蜗杆箱72同例,因而不再赘述。
请继续见图1,在前述托网板承载梁5的前侧底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前蜗轮螺杆箱输出螺杆轴712的位置优选以焊接方式或者通过螺钉固定有承载梁前螺杆轴座固定座51,在该承载梁前螺杆轴座固定座51朝向下的一侧通过紧固件如螺钉固定有一承载梁前螺杆轴座511,前蜗轮蜗杆箱输出螺杆轴712与该承载梁前螺杆轴座511螺纹配合;在前述托网板承载梁5的后侧底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后蜗轮蜗杆箱输出螺杆轴722的位置优选以焊接方式或者通过螺钉固定有承载梁后螺杆轴座固定座52,在该承载梁后螺杆轴座固定座52朝向下的一侧通过紧固件如螺钉固定有一承载梁后螺杆轴座521,后蜗轮蜗杆箱输出螺杆轴722与该承载梁后螺杆轴座521螺纹配合。
继续见图1,前述的动力传动机构8设置在前述的右机架腔22内,该动力传动机构8包括蜗轮蜗杆箱驱动电机81、减速箱82、减速箱输出轴链轮83、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入链轮84和传动链条85,蜗轮蜗杆箱驱动电机81与减速箱82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箱82连同蜗轮蜗杆箱驱动电机81通过减速箱螺钉823固定在减速箱座822上,该减速箱座822在前述右机架腔22内通过减速箱座固定螺钉8221与前述右机架2的右侧即与右机架腔22的左腔壁固定,减速箱输出轴链轮83固定在减速箱82的减速箱输出轴821上,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入链轮84固定在前述复数个前蜗轮蜗杆箱71中的最右边的一个即前述的第三个(自左向右数)蜗轮蜗杆箱71的蜗杆轴上并且该最右边的一个蜗轮蜗杆箱71的蜗杆轴伸展到右机架腔22内,传动链条85的一端套置在减速箱输出轴链轮83上,另一端套置在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入链轮84上。
由图1所示,前述的减速箱座的几何形状车l字形,并且在对应于减速箱座固定螺钉8221的位置开设有固定座调整槽8222,通过对减速箱座822作固定座调整槽8222的长度程度范围的调整,便可使传动链条85获得期望的涨紧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蜗轮蜗杆箱驱动电机8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
继续见图1,前述的承载梁升降导向机构9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一导套座固定板91、一对导套座92、一对导杆93和一对导杆固定座94,导套座固定板91固定在前述底座3上,一对导套座92中的其中一个(图示状态的前面的一个)导套座固定在导套座固定板91的前端,而一对导套座92中的另一个(图示状态的后面的一个)导套座固定在导套座固定板91的后端,一对导杆93的下端与一对导套座92滑动配合并且在穿过导套座固定板91后伸展到底座3的下方(底座3的下方是空的),而一对导杆93的上端与一对导杆固定座94固定,该对导杆固定座94中的其中一个即图1所示状态下的前方的一个导杆固定座与前述托网板承载梁5的前侧底部固定,而一对导杆固定座94中的另一个即图1所示状态下的后方的一个导杆固定座与托网板承载梁5的后侧底部固定。
由图1所示,在前述托网板承载梁5的前侧底部以及后侧底部并且在对应前述的一对导杆固定座94的位置各固定有一承载梁固定耳53,前述一对导杆固定座94中的其中一个导杆固定座通过固定螺钉941与位于托网板承载梁5的前侧底部的承载梁固定耳53固定,而一对导杆固定座94中的另一个导杆固定座与位于托网析预载梁5的后侧底部的承载梁固定耳53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承载梁升降导向机构9的数量有两个,但并不意味着该数量是必择的,因为随着针刺机适应无纺织纤维棉网或面料门幅的增大,即随着左、右机架1、2之间的距离的增大,托网板4的长度变长,底座3以及托网板承载梁5同例,那么前述前、后蜗轮蜗杆箱71、72的数量也相应增加,于是承载梁升降导向机构9的数量也适应性增加,反之同例。
继续见图1,前述的蜗轮蜗杆箱过渡传动装置73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前过渡传动链轮731、后过渡传动链轮732和过渡传动链条733,前过渡传动链轮731固定在前述复数个前蜗轮蜗杆箱71中的位于最左边的一个(自左向右数的第一个)蜗轮蜗杆箱71的蜗杆轴上,后过渡传动链轮732固定在前述复数个后蜗轮蜗杆箱72中的位于最左边的一个(自左向右数的第一个)蜗轮蜗杆箱71的蜗杆轴上,过渡传动链条733的一端套置在前过渡传动链轮731上,另一端套置在后过渡传动链轮732上。
优选地,前述的蜗轮蜗杆箱过渡传动装置73还包括有一涨紧链轮734,该涨紧链轮734转动地设置在涨紧链轮轴7341,而该涨紧链轮轴7341固定在前述左机架1的右侧,前述过渡传动链条733套置在涨紧链轮734上。
请参见图2,在图2中示出了针梁10,该针梁10由传动箱20内的偏心连杆机构带动,具体而言,针梁10由推杆101与偏心连杆机构连接。在图2中还示出了剥网板调整装置30和剥网板40,由动力机构带动偏心连杆机构的主轴,由主轴使偏心连杆机构的偏心连杆运动,由偏心连杆经推杆10带动针梁10以高速状态上下运动,由排布在针床(针床与针梁10朝向下的一端固定)上的刺针对途经托网板4与剥网板之间的无纺织纤维棉网、起绒面料或提花面料针刺。
当要对托网板4上下调整时,由动力传动机构8的蜗轮蜗杆箱驱动电机81带动减速箱82,由减速箱82的减速箱输出轴821带动减速箱输出轴链轮83,经传动链条85带动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入链轮84,由该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入链轮84带动前述的复数个前蜗轮蜗杆箱71中的最右边的一个(自左向右数的第三个)前蜗轮蜗杆箱71的蜗轮蜗杆箱轴,由于各两相邻的前蜗轮蜗杆箱71之间由前蜗轮蜗杆箱联动轴711通过前联轴器7111相互传动连接,因而所有前蜗轮蜗杆箱71工作,使前蜗轮蜗杆箱输出螺杆轴712通过承载梁前螺杆轴座511带动托网板承载梁5的前侧升降;由于前、后蜗轮蜗杆箱71、72由蜗轮蜗杆箱过渡传动装置73连接,因而在前述复数个前蜗轮蜗杆箱71工作的同时,由前过渡传动链轮731经过渡传动链条733带动固定在复数个后蜗轮蜗杆箱72中的自左向右数的第一个后蜗轮蜗杆箱72的蜗杆轴上的后过渡传动链轮732,由该后过渡传动链轮732带动前述第一个后蜗轮蜗杆箱72,由于各两相邻的后蜗轮蜗杆箱72之间由后蜗轮蜗杆箱联动轴72的蜗杆轴上的后过渡传动链轮732,由该后过渡传动链轮732带动前述第一个后蜗轮蜗杆箱72,由于各两相邻的后蜗轮蜗杆箱72之间由后蜗轮蜗杆箱联动轴721通过后联轴器7211相互传动连接,因而所述后蜗轮蜗杆箱72工作,使后蜗轮蜗杆箱输出螺杆轴722通过承载梁后螺杆轴座521带动托网板承载梁5的后侧升降。由于托网板4通过其两端的托网板螺钉41与托网板承载梁5固定,因而在托网板承载梁5向上升起或向下降低时托网板4也相应向上升起或向下降低。托网板承载梁5向上升起还是向下降低取决于前述蜗轮蜗杆箱驱动电机81的正转或反转。
由于本发明增设有承载梁升降导向机构9,因而在托网板承载梁5上升或下降时,可由承载梁升降导向机构9的结构体系的一对导杆93导向,确保托网板承载梁5连同托网板4平稳升降。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