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0106发布日期:2019-03-30 09:0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料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染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布料染色机。



背景技术:

纺织品、人造革等的涂布、印染过程中,需将涂布、印染后的基材加热烘干定型,传统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均不能够很好解决生产线过长和能耗过大的问题。

目前的布料染色机中,由于布料输送烘干和升华固色两个工段工作距离较远,且中间有一段布料暴露于空气中,导致从布料输送烘干工段出来后布料降温较快,从而后面对布料升华固色时需要更多的热量,且布料两面温差较大,影响布料与染料的均匀混合;最终能源消耗较多,且成品质量难以提高。

因此,需要一种节省能源并减少布料两面温差的布料染色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料染色机,来解决以上问题。

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布料染色机,包括开卷单元,轧车,布料输送烘干单元,升华固色单元和成品收取单元;

所述升华固色单元和所述布料输送烘干单元之间设有加热通道,所述布料输送烘干单元的部分热量通过所述加热通道传递到所述升华固色单元;

所述升华固色单元包括加热大轮,围绕着所述加热大轮周围安装有若干个输送带辊,各所述输送带辊上均连接有同一加热输送带,所述加热输送带依次穿过各所述输送带辊后,加热输送带的一部分接触加热大轮的轮面;

所述布料染色机工作时,布料从所述加热大轮的轮面和加热输送带间穿过,布料的第一面与所述加热大轮的轮面接触,相对的第二面与所述加热输送带接触。

所述布料输送烘干单元包括布料输送烘干机架,所述布料输送烘干机架上安装有布料输送单元和烤箱;

所述布料输送单元包括轨道,所述轨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烤箱内,所述轨道上固定安装有链轮组件,所述链轮组件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连接有若干个针板组件,所述轨道在布料入口处安装有上针装置;

所述布料输送单元还包括自动纠偏装置和防侧翻机构,所述自动纠偏装置位于所述布料输送单元的布料入口处,所述防侧翻机构固定在所述轨道上。

可选的,所述链轮组件包括若干个上导向链轮和若干个下导向链轮;所述上导向链轮的安装位置高于所述下导向链轮的安装位置;

所述上导向链轮与所述下导向链轮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投影位置呈左右交错方式分布;所述链条依次穿过各所述上导向链轮和各所述下导向链轮,形成沿水平方向传播的波形。

可选的,所述轧车包括轧车支架和用于压轧布料的轧辊组件,所述轧辊组件连接有支撑辊,所述支撑辊和所述轧辊组件均安装于所述轧车支架上;

所述轧辊组件还连接有推力驱动件,所述轧辊组件包含至少两个轧辊,所述布料仅从所述轧辊间穿过,且不与所述支撑辊接触;

所述轧车支架上还安装有位于所述轧辊组件下方的染液槽,所述染液槽内安装有与所述轧辊平行的若干个含浸辊。

可选的,所述布料输送单元还包括链条张紧机构;

所述链条张紧机构包括弹簧座,弹簧座内安装有张紧弹簧,张紧弹簧的一端设有弹簧挡块,并通过弹簧挡块连接有调节丝杆的一端,调节丝杆的另一端伸出弹簧座外部;张紧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张紧轴的一端,张紧轴的另一端伸出弹簧座外部;

所述弹簧座还固定连接有张紧调节座,所述张紧调节座连接有张紧滑块,所述弹簧座设有张紧滑槽,所述张紧滑块在所述张紧滑槽内滑动,所述入口链轮与所述张紧滑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夹层结构内还装有电热管,所述电热管加热所述导热油。

可选的,所述加热大轮一端连接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连接有用于装回流的导热油的膨胀箱。

可选的,所述自动纠偏装置包括纠偏丝杆,所述纠偏丝杆的两端连接有带座轴承,所述带座轴承安装于所述布料输送烘干机架上;所述纠偏丝杆在两带座轴承间连接有纠偏螺母;

所述纠偏螺母连接有纠偏支座,所述纠偏支座上连接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连接纠偏固定座,所述纠偏固定座与所述纠偏支座通过限位轴连接;所述纠偏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所述轨道上。

可选的,所述防侧翻机构与所述轨道连接,所述防侧翻机构包括防侧翻支座,所述防侧翻支座连接有防侧翻滚轮,所述防侧翻滚轮在所述布料输送烘干机架上沿着与所述链条垂直的方向上滚动。

可选的,各所述轧辊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轧辊导杆固定座,各所述轧辊导杆固定座上均设有第一轧辊导杆通孔和第二轧辊导杆通孔;

相邻两个所述轧辊导杆固定座中,其中一个所述轧辊导杆固定座的第一轧辊导杆通孔与另外一个所述轧辊导杆固定座的第二轧辊导杆通孔之间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块。

可选的,所述链轮组件包括若干个前导向链轮和若干个后导向链轮;若干个所述前导向链轮的安装位置靠近布料的入口端,并且各前导向链轮呈上下排列,若干个所述后导向链轮的安装位置靠近布料的出口端,并且各后导向链轮呈上下排列;

所述链条依次穿过各所述前导向链轮和各所述后导向链轮,形成沿垂直方向左右排列的结构,沿竖直方向传播的波形;所述升华固色单元设置于所述轨道靠近布料出口的一部分的上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布料染色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升华固色单元和布料输送烘干单元间设置加热通道,将两者连通,使布料输送烘干单元里面的热量通过加热通道传递到升华固色单元,不仅避免了布料暴露于空气中,而且减小了布料两面的加热温差,提高了质量,节约了能源,减少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布料染色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布料染色机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轧车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轧车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轧车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轧车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布料输送烘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布料输送烘干单元的轨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布料输送烘干单元的针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布料输送烘干单元的自动纠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布料输送烘干单元的链条张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布料输送烘干单元的上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布料输送烘干单元的宽幅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布料输送烘干单元的圆形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布料输送烘干单元的边缘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升华固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轧车支架;2、第一滑轨;3、推力驱动件;4、导杆;5、轧辊导杆固定座;6、压辊导杆固定座;10、支撑辊;11、支撑辊齿轮;12、轧车驱动组件;20、轧辊;21、轧辊齿辊;22、轧辊滑动轴承;30、压辊;31、压辊齿轮;32、压辊滑动轴承;40、含浸辊;50、染液槽;60、保温夹层;70、升降机构;80、引出辊;90、展开辊;100、上针装置;101、上针固定座;102、上针气缸;103、上针滑块;104、上针轴;105、上针压板;106、毛刷轮;111、入口链轮;112、出口链轮;113上导向链轮;114、下导向链轮;120、链条;130、轨道;131、入口段轨道;132、中间段轨道;133、出口段轨道;134、左轨道;135、右轨道;140、链条张紧机构;141、调节丝杆;142、弹簧座;143、张紧弹簧;144、张紧调节座;145、张紧滑块;146、张紧轴;150、针板组件;151、针板支撑板;152、钢板;153、钢针;160、防侧翻机构;161、防侧翻支座;162、防侧翻滚轮;171、调幅丝杆、172、调幅螺母;173、螺母盖板;174、调幅驱动件;180、传输驱动件;181、纠偏丝杆;182、纠偏螺母;183、纠偏支座;184、限位轴;185、纠偏固定座;200、保温层;210、骨架;220、加热组件;230、加热支架;300、布料输送烘干机架;400、圆形挡板;500、边缘挡板;1000、开卷单元;2000、缓存单元;3000、轧车;4000、布料输送烘干单元;5000、升华固色单元;5100、升华固色机箱;5200、加热大轮;5300、加热输送带;5400、输送带辊;5500、输送带纠偏装置;6000、冷却单元;7000、成品收取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一种布料染色机,包括开卷单元1000,缓存单元2000,轧车3000,布料输送烘干单元4000,升华固色单元5000,冷却单元6000和成品收取单元7000。

布料在开卷单元1000放出,在缓存单元2000存储一定长度的布料,以便紧急情况时使用,经过轧车3000浸润染液,通过布料输送烘干单元烘干水分,再经过升华固色单元使染液的染料与布料充分融合,最后在收取单元将成品收取。

开卷单元1000包括开卷架,开卷架上安装有开卷轴,开卷轴连接有开卷驱动,开卷驱动驱动开卷轴转动,开卷轴穿过卷状布料的中心带动卷状布料转动。

缓存单元2000包括缓存架,缓存架上安装有若干个平行排列的缓存动辊和缓存静辊,缓存动辊和缓存静辊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一左一右;缓存动辊连接有缓存驱动,缓存驱动驱动缓存动辊运动。

请参阅图,3至图6,轧车3000包括轧车支架1和轧辊组件,轧辊组件连接有支撑辊10,支撑辊10与轧辊组件均安装于轧车支架1上;布料仅从轧辊组件间穿过,不与支撑辊10接触。

轧辊组件包含至少两个轧辊20,各轧辊20间平行排列,轧辊组件的各轧辊20与支撑辊10平行排列;布料经过支撑辊10与各轧辊20的循环压轧,能够使得染料更好地轧透至布料纤维内,使得轧染上色更加均匀。

轧辊组件还连接有推力驱动件3,推力驱动件3可以是气缸、油缸等等,推力驱动件3推动轧辊组件在靠近或远离支撑辊10组件的方向上移动。

轧车支架1上还安装有位于轧辊组件下方的染液槽50,染液槽50优选采用不锈钢焊接而成,染液槽50用于盛放染布用的染液,为了合理利用染液槽50的空间,减少染液的使用量,染液槽50的横截面形状为倒梯形。

染液槽50内安装有与轧辊20平行的若干个含浸辊40,含浸辊40用于将布料牵引至染液槽50内,使布料充分的与染液槽50内的染料接触,使得布料与染料接触的更加均匀,从而能够提高布料轧染的均匀度;工作时,在含浸辊40上的布料将会浸入染液中。

具体的,含浸辊40位于轧辊20下方,且两个轧辊20之间的切面相切,含浸辊40采用不锈钢或碳钢焊接而成。

各轧辊20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轧辊导杆固定座5,每个轧辊导杆固定座5上设有第一轧辊导杆通孔和第二轧辊导杆通孔;相邻两个轧辊导杆固定座5中,其中一个轧辊导杆固定座5的第一轧辊导杆通孔与另外一个所述轧辊导杆固定座5的第二轧辊导杆通孔之间连接有导杆4;导杆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块。

需要完成分离动作时,从入料方向出发,入料方向为图1的左侧,推力驱动件3拉动首个轧辊20向远离支撑辊10的方向移动,导杆4在首个轧辊20的第二轧辊导杆通孔和下一个轧辊20的第一轧辊导杆通孔内滑动,当移动一段距离触碰到挡块时,在挡块的作用下拉动下一个轧辊20沿同方向移动,如此往复,直到拉到最后一个轧辊20分离支撑辊10或人为停止为止。

具体的,轧辊20的两端均安装有轧辊滚动轴承,轧辊滚动轴承连接有轧辊滑动轴承22;位于各轧辊20共同的第一端的轧辊滑动轴承22连接有第一滑轨2,位于各轧辊20共同的第二端的轧辊滑动轴承22连接有第二滑轨。

轧辊20位于第一滑轨2的一端安装有轧辊齿辊21,相邻两个轧辊20的轧辊齿辊21相互啮合,支撑辊10位于第一滑轨2的一端安装有支撑辊齿轮11,支撑辊齿轮11与最近的轧辊齿辊21啮合,为了保证各轧辊20和支撑辊10转速相同,支撑辊齿轮11和各轧辊齿辊21的参数均相同。

支撑辊10连接轧车驱动组件12,轧车驱动组件12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主动齿辊,主动齿辊连接链条,支撑辊10上安装有从动齿辊,链条连接从动齿辊。轧车驱动组件12带动支撑辊10转动,在支撑辊齿轮11与各轧辊齿辊21的作用下带动各轧辊20转动。

具体的,各轧辊20的直径从入料方向到出料方向依次增大,增大数值为前一个轧辊20直径的万分之一到百分之一之间;由于布料在浸入染液后拉伸率会逐渐增加,从而使布料逐渐变长,如此能够保证布料的张力一致,防止布料出现皱褶。

具体的,在染液槽50内安装有超声波振荡装置,超声波振荡装置的频率为20khz~80khz,超声波振荡装置的输入功率为0.5kw~5kw;工作时染料淹没超声波振荡装置,使用超声波的振动将染料混合得更加均匀。

具体的,染液槽50还连接有用于调整染液槽50的高低的升降机构70,升降机构70可采用蜗轮蜗杆传动方式,也可以直接使用气缸来完成。

具体的,由于天气冷时染液会凝固,因此染液槽50还设有保温夹层60,保温夹层60内装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是导热油或水等;导热介质携带热量加热染液槽50内的染液,从而保证染液的温度,防止染液凝固;保温夹层60还设有阀门和与外界相连的管道。

染液槽50还设置有入料口和出料口,入料口安装有入料阀门,出料口安装有出料阀门,入料阀门连接入料管道,出料阀门连接出料管道。

具体的,轧车支架1上在轧辊组件和推力驱动件3之间还安装有压辊30,压辊30不与布料接触,压辊30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压辊滚动轴承,压辊滚动轴承连接有压辊滑动轴承32,两端的压辊滑动轴承32分别安装于第一滑轨2和第二滑轨上;压辊30位于第一滑轨2的一端安装有压辊齿轮31,压辊齿轮31与最靠近的轧辊齿辊21啮合,且压辊齿轮31参数与轧辊齿辊21参数相同。

压辊30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压辊导杆固定座6,每个压辊导杆固定座6上均设有压辊导杆通孔,压辊导杆通孔内均连接有导杆4,导杆4连接与该压辊导杆通孔相邻的第一轧辊导杆通孔。

具体的,推力驱动件3还连接有压力调节装置,通过控制轧辊20与轧辊20之间的压力来保证布料染色过程中所需的含液量。

具体的,还包括引出辊80,引出辊80的表面镀有铁氟龙,用于防止染料粘在引出辊80上,影响产品质量。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轧车3000还包括展开辊90,展开辊90安装于轧车支架1上,且位于入料侧,含浸辊40、引出辊80和展开辊90的直径均由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起到展开基材,防止布料打折的作用;布料经过展开辊90进入料槽内的含浸辊40时,布料在展开辊90上形成很大的包角,即布料与展开辊90的圆周接触面积很大,对布料进入轧车前起到展平的作用。所述展开辊90可以是铝片式展开辊、弧形橡胶展开辊等。

请参阅图7,布料输送烘干单元4000包括布料输送烘干机架300,布料输送烘干机架300上安装有布料输送单元和烤箱。

布料输送单元包括轨道130,轨道130上固定安装有链轮组件,链轮组件连接有链条120,链条120连接有针板组件150,轨道130在布料入口处安装有上针装置。

烤箱包括固定安装于布料输送烘干机架300上的若干个加热支架230,若干个加热支架230在水平方向上平行排列,在沿着布料运动的方向上,每个加热支架230内均安装有若干个沿布料方向依次排列的加热组件220,加热组件220包括左中右水平排列的主加热器、第一辅助加热器和第二辅助加热器,主加热器位于中间,第一辅助加热器位于左边,第二辅助加热器位于右边。

具体的,烤箱还包括温控组件,每一个加热支架230对应一个温控组件;温控组件包括三个温控器,三个温控器为左中右分布,可以平行,也可以不平行;三个温控器分别对应控制该加热支架230的主加热器、第一辅助加热器和第二辅助加热器,即根据温控器检测到的温度控制主加热器、第一辅助加热器和第二辅助加热器的打开与闭合,以保证基材表面温度的均匀性。

具体的,加热器加热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电热管直接加热、微波加热、天然气加热、整齐、导热油等热源提供的热风加热;优选电热管加热,,具有升温快、温控精准的优点,且电热管热源对基材的穿透性更好。

具体的,温控组件包括可控硅温控仪及非接触式测温仪,可控硅温控仪与非接触式测温仪电连接,使用非接触式测温仪能使测温效果更准确。

具体的,相邻加热支架230之间形成加热通道,布料从加热通道沿竖直方向穿过,形成均匀加热。

烤箱还包括骨架210,以及固定于骨架210上的保温层200,加热支架230和加热组件220均位于保温层200内,保温层200用于减少热量的流失,节约能源。

具体的,烤箱还包括水雾喷洒装置,加热支架230在面对布料的两面均安装水雾喷洒装置,安装位置为布料运行时在烤箱内水平上的中心线偏上的位置;水雾喷洒装置对基材的正反两个面均匀的喷洒水雾,水雾为常温水、热水或蒸汽,水雾中含有各种功能性助剂,如染料、胶粘剂、防水剂、防霉剂、防臭剂、柔软剂等。

具体的,请参阅图8和图10,轨道130包括左轨道134和右轨道135,左轨道134和右轨道135对称设计,左轨道134和右轨道135均分为入口段轨道131、中间段轨道132和出口段轨道133;中间段轨道132安装于烤箱内,中间段轨道132可以是球墨铸铁一体式铸造而成,也可以是钢板和冷拉方钢焊接而成。

链条120分为左链条和右链条,左链条依次穿过左轨道134的入口段轨道131、中间段轨道132和出口段轨道133,形成一闭环;右链条依次穿过右轨道135的入口段轨道131、中间段轨道132和出口段轨道133,形成又一闭环;左链条和右链条共用同一个驱动,增加布料输送的同步性。

具体的,链轮组件包括入口链轮111、若干个上导向链轮113、若干个下导向链轮114和出口链轮112;入口链轮111安装于入口段轨道131,出口链轮112安装于出口段轨道133。

上导向链轮113安装于中间段轨道132的上端,下导向链轮114安装于中间段轨道132的下端;上导向链轮113位于加热支架230的上端,下导向链轮114位于相邻加热支架230的下端;若干个上导向链轮113平行排列,若干个下导向链轮114平行排列,且上导向链轮113与下导向链轮114沿着水平方向上下交错分布,即链条120带动布料能够不断重复穿过上导向链轮113和下导向链轮114,形成波形,从而实现布料的加热长度随着链轮的增多而不断变长。

将链条120运输布料的轨迹形成沿水平方向传播的波形,能够防止布料在输送过程中的下垂。

或者,请参阅图2的布料输送烘干单元4000,链轮组件包括若干个前导向链轮和若干个后导向链轮;若干个前导向链轮的安装位置靠近布料的入口端,并且各前导向链轮呈上下排列,若干个后导向链轮的安装位置靠近布料的出口端,并且各后导向链轮呈上下排列;

链条依次穿过各前导向链轮和各后导向链轮,形成沿垂直方向左右排列的结构,沿竖直方向传播的波形。

请参阅图9,左链条和右链条均连接有若干个针板组件150,针板组件150包括针板支撑板151,针板支撑板151连接有钢板152,钢板152上装有若干个平行排列的钢针153;钢板152厚度2-6mm,长度不大于链条120的链节的长度,宽度小于20mm,钢针153直径为1-3mm,钢针153固定于钢板152上,在与链条120垂直的方向上不少于2排钢针153,每排钢针153的距离为3-8mm,在与链条120平行的方向相邻两支钢针153之间的距离为3-8mm,在运行状态,钢针153倾斜0-10°,并且在与链条120垂直的方向上,钢针153向链条120倾斜2-8°;如此设计能够避免在布料折回的过程中脱离钢针153脱落下来。

具体的,左链条和右链条上固定的钢针153经过相应链轮时的运行轨迹为与链轮同心的圆弧,并且钢针153的根部围绕链轮运转形成的圆弧直径不大于所述链轮齿顶运行轨迹形成的圆弧直径,且不小于所述链轮齿根运行轨迹形成的圆弧直径;优先选用所述钢针153根部围绕链轮运转形成的圆弧的直径等于链轮的分度圆直径,也就是说钢针153根部位置位于所述链轮的齿顶圆直径与齿根圆直径之间。

具体的,对应上导向链轮113的加热支架230安装位置高于对应下导向链轮114的加热支架230;如此相互错开能够使得加热空间减小,从而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节约成本。

具体的,请参阅图10,布料输送单元还包括自动纠偏装置,自动纠偏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一个调节左轨道134,一个调节右轨道135,两个自动纠偏装置可以单独调节,也可以整体调节。

自动纠偏装置包括纠偏驱动件,纠偏驱动件连接有纠偏丝杆181,纠偏丝杆181两端连接有带座轴承,带座轴承安装于布料输送烘干机架300上;纠偏丝杆181在两带座轴承间连接有纠偏螺母182,通过丝杆螺母的方式调节,精度高且运行平稳。

纠偏螺母182连接有纠偏支座183,纠偏支座183上连接有限位轴184,限位轴184连接纠偏固定座185,纠偏固定座185与纠偏支座183通过限位轴184连接,纠偏固定座185固定安装在左轨道134或右轨道135上。

自动纠偏装置还包括防侧翻机构160,两个防侧翻机构160分别连接左轨道134和右轨道135,防侧翻机构160包括防侧翻支座161,防侧翻支座161连接有防侧翻滚轮162,防侧翻滚轮162在布料输送烘干机架300上沿着与链条120垂直的方向上滚动。防侧翻支座161的在垂直于链条120的方向的上长度应该尽量加长,防侧翻滚轮162包括内防侧翻滚轮和外防侧翻滚轮,内防侧翻滚轮的力臂应该大于外防侧翻滚轮的力臂,从而防止轨道130拉幅过程中力臂过小造成的侧翻现象。

自动纠偏装置还包括基材边缘检测件,基材边缘检测件与纠偏驱动件电连接,通过基材边缘检测件检测的结果,从而传递到纠偏驱动件,纠偏驱动件动作调节相应轨道130移动。

具体的,请参阅图11,布料输送单元还包括链条张紧机构140,链条张紧机构140包括弹簧座142,弹簧座142内安装有张紧弹簧143,张紧弹簧143的一端设有弹簧挡块,并通过弹簧挡块连接有调节丝杆141的一端,调节丝杆141的另一端伸出弹簧座142外部;张紧弹簧143的另一端连接有张紧轴146的一端,张紧轴146的另一端伸出弹簧座142外部。

弹簧座142还固定连接有张紧调节座144,张紧调节座144连接有张紧滑块145,弹簧座142设有张紧滑槽,张紧滑块145在张紧滑槽内滑动,张紧滑块145连接入口链轮111。

通过调节调节丝杆141,调节丝杆141带动张紧弹簧143移动,张紧弹簧143推动张紧轴146移动,张紧轴146推动张紧滑块145移动,从而带动固定在张紧滑块145上的入口链轮111移动,调节链条120的松紧;并且,当轨道130及链条120受热膨胀变长时,则由张紧弹簧143的伸缩来自动调节轨道130和链条120的松紧。

具体的,请参阅图12,上针装置100包括上针固定座101,上针固定座101上固定安装有上针气缸102和上针滑块103,上针气缸102的活塞杆固定在上针滑块103上,上针滑块103设有上针轴通孔,上针轴通孔内安装有上针轴104,上针轴104上安装有上针压板105,上针压板105连接有毛刷轮106。

针板上的布料需要强制性的压合在针尖的根部,上针装置100的毛刷轮106固定在针板组件150的正上方,从而通过上针气缸102的压合来把布料牢固的固定在针板组件150上。

具体的,左轨道134出口段轨道133的出口链轮112和右轨道135的出口段轨道133的出口链轮112均连接有同一出口传动轴,出口传动轴由整条圆钢制作,车床加工后表面精磨而成;出口传动轴连接有传输驱动件180,传输驱动件180驱动出口传动轴转动,从而带动出口段轨道133的左轨道134和右轨道135的出口链轮112同步转动,进而驱动左链条和右链条在轨道130内循环运转。

具体的,请参阅图13,布料输送单元还包括宽幅调节机构,宽幅调节机构包括调幅驱动件174,调幅驱动件174连接有调幅丝杆171,调幅丝杆171连接有两个调幅螺母172,两个调幅螺母172分别连接两个螺母盖板173,两个螺母盖板173分别连接左轨道134和右轨道135。

调幅驱动件174驱动调幅丝杆171转动,通过丝杆螺母的传动,带动调幅螺母172移动,从而带动左轨道134和右轨道135移动,达到调节宽幅的目的。

具体的,请参阅图14,下导向链轮114固定安装有不锈钢板焊接而成的圆形挡板400,圆形挡板400的外圆直径应大于或等于钢针153的根部与导向链轮转动时形成的圆弧直径,从而使圆形挡板400固定住针板组件150上面的布料,以确保布料边缘不会从针板组件150上滑落。

具体的,请参阅图15,轨道130上还连接有不锈钢板折弯成型的l型的边缘挡板500,边缘挡板500的一部分固定在轨道130上,另一部分挡住钢针153的针尖部分,防止钢针153脱离轨道130;优选的,边缘挡板500朝向钢针153的一面与钢针153根部之间的距离至少为0.5mm。

请参阅图16,升华固色单元5000包括升华固色机箱5100,升华固色机箱5100,升华固色机箱5100紧靠布料输送烘干单元4000的保温层200。

升华固色机箱5100靠近保温层200的一面设置有加热通道,烤箱里面的热量通过加热通道传递到升华固色机箱5100内;出口段轨道133嵌入升华固色机箱5100内。

升华固色机箱5100内装有加热大轮5200,加热大轮5200连接有升华固色驱动件;加热大轮5200的轴端连接有旋转接头及管道,加热大轮5200为双层式夹层结构,夹层结构内装有导热油,通过夹层结构内的导热油传递热量,能使加热大轮5200的轮面温度更加均匀;导热油通过旋转接头及管道与用于加热的导热油锅炉连接。

升华固色机箱5100内还安装有围绕加热大轮5200周围的若干个输送带辊5400,输送带辊5400上连接有加热输送带5300;加热输送带5300依次穿过各输送带辊5400后,加热输送带5300的一部分接触加热大轮5200的轮面。

布料进入升华固色机箱5100后,布料的第一面与加热大轮5200轮面接触,相对的第二面与加热输送带5300接触,通过加热通道传递的热量加热加热输送带5300和布料的第二面,如此在布料的第一面贴合加热大轮5200轮面时,布料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接触的温度差值减小,有效避免了由于两边加热温度不均,导致染料升华时与布料融合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

具体的,升华固色单元5000还包括张力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布料生产时的张力,防止张力过大拉断布料,张力过小打滑等问题。

具体的,升华固色单元5000还包括输送带纠偏装置5500,用于调节加热输送带5300在工作过程中的偏移,始终保持加热输送带5300处于工作位置。

具体的,加热输送带5300为硅胶输送带或其他耐高温网带。

具体的,和导热油连接的管道与膨胀箱连接,加热大轮5200内的导热油加热后膨胀,经过加热大轮5200轴端的旋转接头及管道回流到膨胀箱中,膨胀箱用于装载回流的导热油。

加热大轮5200的夹层结构内设置有电热管,用于加热夹层结构内的导热油;电热管包括主发热管和端部发热管,主发热管位于靠近加热大轮5200的轮面,端部发热管位于靠近加热大轮5200的两端面,以免加热大轮5200的两端面温度散失过快造成加热不均,影响产品质量。

冷却单元6000用于对从升华固色单元5000中出来的布料进行冷却;成品收取单元7000用于对成品布料进行收取,可进行收卷状布料或将布料来回折叠收取。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布料染色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增加压辊30和支撑辊10,使得在对轧辊20进行压紧时,将两端的受力扩大为轧辊20整体受力,避免了首个轧辊20和最后一个轧辊20接触的布料出现压力不均,从而导致布料染液不均匀。并且使用导杆4进行辊与辊的分离,有效解决了使用多个轧辊20时的轧辊20分离问题,结构简单。又给染液槽50增加了保温夹层60,有效解决了温度降低时染液的凝固和混合不均的问题。还将各轧辊20直径设计依次增大,解决了由于布料伸缩率变化而引起的问题。

通过使用水平上的波形运输轨迹,解决了布料运输的长度和稳定性问题,同时避免了布料运输过程中的下垂;通过设计链条张紧机构140解决了由于轨道130和链条受热膨胀后变长,从而导致轨道130变形,内应力增加的问题,使轨道130在受热变长后可以通过张紧弹簧143的伸缩自动调节链条120的松紧;通过增加l型边缘挡板500,防止钢针153脱离轨道130;通过增加圆形挡板400,使圆形挡板400固定住针板组件150上面的布料,以确保布料边缘不会从针板组件150上滑落。

通过将升华固色单元5000紧靠布料输送烘干单元4000的保温层200,并增加了加热通道,使布料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接触的温度差值减小,有效避免了由于两边加热温度不均,导致染料升华时与布料融合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