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调节叠缝拼条的调平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824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用于调节叠缝拼条的调平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制造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调节叠缝拼条的调平机构。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

随着时尚服装行业的发展,对服装的缝纫要求也越来越高,否则难以满足生产要求。例如,中腰节是有12条5公分宽的纵纹条拼接而成的工艺,生产时由于纵纹条有弹力,导致其松紧度及宽窄难以控制,且难以将两条叠合在一起的纵纹条对齐,进料过程中极易出现相互走位的现象,完成后还需要在1公分处缝纫一条标准的止口线,这样导致工作效率极为低下,且无法保证缝纫质量,导致频繁返工,对生产者造成极大的困扰。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调节叠缝拼条的调平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用于调节叠缝拼条的调平机构包括滑动底座以及插装于该滑动底座中并可相对滑动底座滑动的调平架,该调平架端部弯折形成有呈U形的第一承载部,该滑动底座端部弯折形成有呈U形并位于第一承载部下方的第二承载部,第一承载部及第二承载部分别具有用于支撑两条纵纹条的第一U形槽和第二U形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动底座包括第一底板、弯折成型于第一底板两侧的第一、第二翻板部和沿第一底板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臂以及弯折成型于第一延伸臂上的第三翻板部,该第一底板与第一、第二翻板部之间及第一延伸臂与第三翻板部之间形成供调平架穿设的第一滑动空间,该第二承载部沿第一延伸臂向下弯折并向后延伸,再向下弯折并向前延伸形成。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平架包括主体部以及沿主体部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延伸臂和沿主体部另一端向上弯折形成的第一推动部,该第一承载部沿第二延伸臂向上弯折并向后延伸,再向上弯折并向前延伸形成。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动底座上设置有第一条形槽;所述调平架上设置有与第一条形槽相对应的第二条形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调平机构中调平架的第一U形槽与滑动底座的第二U形槽分别用于支撑通过上层过布通道及下层过布通道的纵纹条,且可根据实际要求滑动调平架以调节调平架相对滑动底座的位置,即可实现调节两纵纹条边缘的平齐度,保证两条纵纹条可时刻平整的叠合,以便后期缝线。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拼条器立体图;

图2是拼条器中拉筒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调平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调节叠缝拼条的调平机构200包括以可调节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支架1上的滑动底座4以及插装于该滑动底座4中并可相对滑动底座4滑动的调平架5,该调平架5端部弯折形成有呈U形的第一承载部51,该滑动底座4端部弯折形成有呈U形并位于第一承载部51下方的第二承载部41,第一承载部51及第二承载部41分别具有与所述上层过布通道230及下层过布通道240适配的第一U形槽511和第二U形槽411;该第一U形槽511和第二U形槽411分别用于支撑通过上层过布通道230及下层过布通道240的纵纹条,且可根据实际要求滑动调平架5以调节调平架5相对滑动底座4的位置,即可实现调节两纵纹条边缘的平齐度,保证两条纵纹条可时刻平整的叠合,以便后期缝线。

所述滑动底座4包括第一底板42、弯折成型于第一底板42两侧的第一、第二翻板部43、44和沿第一底板42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臂45以及弯折成型于第一延伸臂45上的第三翻板部46,该第一底板42与第一、第二翻板部43、44之间及第一延伸臂45与第三翻板部46之间形成供调平架5穿设的第一滑动空间,该第二承载部41沿第一延伸臂45向下弯折并向后延伸,再向下弯折并向前延伸形成。

所述调平架5包括主体部52以及沿主体部52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延伸臂53和沿主体部52另一端向上弯折形成的第一推动部54,该第一承载部51沿第二延伸臂53向上弯折并向后延伸,再向上弯折并向前延伸形成。在需要推动调平架5相对滑动底座4滑动时,工作人员用手直接推动第一推动部54即可实现推动调平架5滑动。

所述滑动底座4上设置有与调节固定槽11相对应的第一条形槽401;所述调平架5上设置有与第一条形槽401相对应的第二条形槽501,以此通过第一条形槽401及第二条形槽501调节滑动底座4及调平架的相对位置,以此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结合图1-2所示,为一种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用于调节叠缝拼条的拼条器,其包括:拉筒结构100以及与拉筒结构100相适配的所述的调平机构200和挡板组件300。

所述拉筒结构100包括一支架1以及固定支架1上并相对支架1倾斜的拉筒2,该拉筒2中插嵌固定有一分隔板3,该分隔板3将拉筒2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层空间21和下层空间22,且该上层空间21内设置有一可调节移动的第一调节板23,该第一调节板23与上层空间21内壁之间形成宽度大小可调节并供布条通过的上层过布通道230;所述下层空间22内设置有相对分布并可相对移动的第二调节板24,该第二调节板24与下层空间22内壁之间形成宽度大小可调节并供布条通过的下层过布通道240。

所述第一、第二调节板23、24截面均呈C字形,以此更好的抵挡布料,送料质量更高。

所述下层空间22内壁设置有至少两条第一滑轨,所述第二调节板24外围均设置有与该第一滑轨适配的第一滑槽;上层空间21内壁设置有至少两条第二滑轨,所述第一调节板23外围设置有与该第二滑轨适配的第二滑槽,以此保证滑动的稳定性,调节起来更加方便。

所述拉筒2上端面向下开设有贯通上层过布通道230的条形开孔25。以此在将纵纹条穿过上层过布通道230时,由于上层过布通道230高度较小,导致难以将纵纹条穿过上层过布通道230,此时,可通过工具(如锥片)穿过该条形开孔25以伸入上层过布通道230,并可拨打上层过布通道230中的布料,以此可快速将纵纹条穿过整条上层过布通道230,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所述拉筒2与支架1之间的夹角大小为18-20°,此角度可便于拉筒送料。

所述支架1设置有弧形调节固定槽11,以此在将本实用新型装载在缝纫机上时,可通过该弧形调节固定槽11调节相对的位置,以此满足不同的安装要求。

所述挡板组件300包括安装于调平机构200旁侧的基座6以及以可滑动方式安装于基座6中的挡板7,该挡板7朝向调平机构200的一端设置有呈C字形的挡框部71,该挡框部71内壁用于阻挡两条穿过拉筒的纵纹条,保证两条纵纹条边缘平齐以稳定缝纫一条止口线。

所述基座6包括第二底板61、弯折成型于第二底板61两侧的第三、第四翻板部62、63,该第二底板61与第三、第四翻板部62、63之间形成供挡板7穿设的第二滑动空间;所述挡板7相对挡框部71的另一端向上弯折形成的第二推动部72。在需要推动挡板7相对基座6滑动时,工作人员用手直接推动第二推动部72即可实现推动挡板7滑动。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需要叠合缝制两条纵纹条时,则直接将两条纵纹条依次穿过上层过布通道230及下层过布通道240,以此进行叠合,然后在通过缝纫机压脚定位,以此在不断传送两条纵纹条时,两条纵纹条可时刻平整的叠合,即使两条须边装饰条也为弹性材料,其二者也基本不会出现走位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极高,同样保证了缝纫质量,极大程度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市场竞争力。另外,由于上层过布通道230及下层过布通道240的宽度大小均可调节,以此可传送不同宽度大小的纵纹条,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此外,调平机构200中调平架的第一U形槽511与滑动底座4的第二U形槽411分别用于支撑通过上层过布通道230及下层过布通道240的纵纹条,且可根据实际要求滑动调平架5以调节调平架5相对滑动底座4的位置,即可实现调节两纵纹条边缘的平齐度,保证两条纵纹条可时刻平整的叠合,以便后期缝线。另外,挡板组件300中挡板7的挡框部71内壁用于阻挡两条穿过拉筒的纵纹条,保证两条纵纹条边缘平齐以稳定缝纫一条止口线,保证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