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机主梭控制装置的主梭架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323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袜机主梭控制装置的主梭架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袜机主梭控制装置的主梭架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袜机,1589年英国人李发明第一台针织机,采用钩针织出成形袜片,生产袜品的针织机。袜机可按针床形式、织针类型和针筒(床)数来分类。平袜机机号较高,生产根据脚、腿形状改变各部段宽度的平幅袜片,经缝合后成有缝袜。圆袜机的机号范围较广,生产管状袜坯是靠改变各部段的线圈大小,或采用弹力纱线,或编织成形袜头、袜跟等方法来适应脚形的。管状袜坯的袜头封闭后成无缝袜。平袜机生产效率较低,目前广泛使用圆袜机。圆袜机主要由给纱机构、编织机构、选针机构、控制机构、传动机构、密度调节机构和牵拉机构组成。

现有袜机主梭控制装置主要用于给纱机构中,主要由梭子的摆动来实现给纱过程,但是现有的主梭控制装置中梭子一般是直接由驱动器来往复推拉实现其周向摆动,其主要的驱动部件是安装在梭架上的,梭架悬设在主架体一侧,但是在搬运时梭架易被掰弯产生变形现象,这样就容易造成梭体的控制稳定性降低,精度大大降低,因此这种梭架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化的需求。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织袜机主导纱器的梭子固定块[申请号:201620502961.7],包括套设于主导纱器的定位轴的后固定块,嵌合于后固定块前端的前固定块,前固定块与后固定块通过连接螺栓螺接固定为一体并共同界定出供梭子穿设的梭子穿设槽。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袜机梭体控制机构梭架搬运过程中稳定性差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中依然存在着:梭架和主架之间连接强度低,搬运时梭架易被掰弯产生变形现象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梭架和主架体连接强度高的袜机主梭控制装置的主梭架加固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袜机主梭控制装置的主梭架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主架体一侧的主梭架,所述的主梭架上设有若干供梭体穿过的条形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梭架包括呈弯曲状的弯折架体,所述的弯折架体上端通过连接板与安装座相连,且所述的连接板两侧分别具有相互平行的延伸部,所述的条形槽轴向延伸形成于连接板上且位于两个延伸部之间,所述的延伸部一端分别朝向弯折架体上端弯曲处延伸设置并通过可拆式结构与弯折架体上端弯曲处相连,且所述的延伸部另一端通过第一可调安装结构与安装座相连,所述的安装座通过第二可调安装结构设置在主架体上,所述的弯折架体下端通过若干与延伸部相平行的加固杆和主架体相连。这里的弯折架体上安装有驱动机构和复位结构,通过将弯折架体上下两端分别与主架体相连,这样可以提高弯折架体和主架体的连接强度,运动时连接处不易出现弯折现象,稳定性更高。

在上述的袜机主梭控制装置的主梭架加固结构中,所述的弯折架体包括竖直设置的竖直部和水平设置的水平部,所述的竖直部上端向外弯折形成与竖直部相垂直的过渡部,且所述的过渡部向上弯折且与水平部相连,且所述的延伸部一端设置在过渡部上,所述的水平部和过渡部之间形成与延伸部相对应的过渡台阶。

在上述的袜机主梭控制装置的主梭架加固结构中,所述的连接板包括形成于两个延伸部端部之间且位于安装座下方的连接部,且所述的延伸部之间分别具有若干平行于延伸部且与连接部相连的延伸条,且相邻的两个延伸条之间形成上述的条形槽。

在上述的袜机主梭控制装置的主梭架加固结构中,所述的第一可调安装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安装座两端且沿安装座轴向延伸的第一条形孔,且所述的连接部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条形孔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且所述的第一条形孔通过第一定位螺栓与第一定位孔相连。

在上述的袜机主梭控制装置的主梭架加固结构中,所述的第二可调安装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安装座两端且沿安装座轴向延伸的第二条形孔,且所述的主架体上分别设有与第二条形孔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且所述的第二条形孔通过第二定位螺栓与第二定位孔相连。

在上述的袜机主梭控制装置的主梭架加固结构中,所述的竖直部两端分别设有条形安装孔,且所述的条形安装孔通过安装螺栓与加固杆一端相连,所述的加固杆另一端与主架体螺纹相连。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袜机主梭控制装置的主梭架加固结构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通过两组加固结构来提高主梭架和主架体的连接强度,这样使得搬运时连接处不易出现弯折现象,提高了主梭控制精度,稳定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梭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视角的主梭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梭架的爆炸图。

图中,主架体1、梭体2、主梭架3、条形槽31、弯折架体32、竖直部321、水平部322、过渡部323、过渡台阶324、连接板33、延伸部331、连接部332、延伸条333、安装座34、第一条形孔341、第一定位孔342、第二条形孔343、第二定位螺栓344、条形安装孔345、加固杆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本袜机主梭控制装置的主梭架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主架体1一侧的主梭架3,主梭架3上设有若干供梭体2穿过的条形槽31,主梭架3包括呈弯曲状的弯折架体32,弯折架体32上端通过连接板33与安装座34相连,且连接板33两侧分别具有相互平行的延伸部331,条形槽31轴向延伸形成于连接板33上且位于两个延伸部331之间,也就是说,这里的连接板33包括形成于两个延伸部331端部之间且位于安装座34下方的连接部332,且延伸部331之间分别具有若干平行于延伸部331且与连接部332相连的延伸条333,且相邻的两个延伸条333之间形成上述的条形槽31,这样使得安装座34能分别与连接板33和主架体1相连,进一步地,这里的延伸部331一端分别朝向弯折架体32上端弯曲处延伸设置并通过可拆式结构与弯折架体32上端弯曲处相连,且延伸部331另一端通过第一可调安装结构与安装座34相连,安装座34通过第二可调安装结构设置在主架体1上,弯折架体32下端通过若干与延伸部331相平行的加固杆35和主架体1相连,优选地,这里的弯折架体32上安装有驱动机构和复位结构,通过将弯折架体32上下两端分别与主架体1相连,这样可以提高弯折架体32和主架体1的连接强度,搬运时连接处不易出现弯折现象,稳定性更高。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弯折架体32包括竖直设置的竖直部321和水平设置的水平部322,竖直部321上端向外弯折形成与竖直部321相垂直的过渡部323,且过渡部323向上弯折且与水平部322相连,且延伸部331一端设置在过渡部323上,水平部322和过渡部323之间形成与延伸部331相对应的过渡台阶324。

进一步地,这里的第一可调安装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安装座34两端且沿安装座34轴向延伸的第一条形孔341,且连接部332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条形孔341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342,且第一条形孔341通过第一定位螺栓与第一定位孔342相连。

这里的第二可调安装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安装座34两端且沿安装座34轴向延伸的第二条形孔343,且主架体1上分别设有与第二条形孔343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且第二条形孔343通过第二定位螺栓343与第二定位孔相连。

另外,这里的竖直部321两端分别设有条形安装孔345,且条形安装孔345通过安装螺栓与加固杆35一端相连,加固杆35另一端与主架体1螺纹相连。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主架体1、梭体2、主梭架3、条形槽31、弯折架体32、竖直部321、水平部322、过渡部323、过渡台阶324、连接板33、延伸部331、连接部332、延伸条333、安装座34、第一条形孔341、第一定位孔342、第二条形孔343、第二定位螺栓344、条形安装孔345、加固杆3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