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纱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526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纱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纱设备。



背景技术:

在横机编织过程中,导纱器随机头上的传动销往返平行移动,为了防止导纱器滑出导轨和满足在同一机器上编织不同织物宽度的要求,必须采用限位装置来限制导纱器移动的行程,使其在织物边缘停下,并在导纱器更换方向时,保证导纱器重新进入工作位置。

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在导纱器上开设可供传动销伸入的凹槽,所述传动销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可作升降运动,所述传动销伸入导纱器的凹槽,进而带动导纱器沿导轨平移,所述凹槽两内侧为斜面,当导纱器被限位装置阻挡,传动销继续前行,并沿斜面上升,进而脱离导纱器,当导纱器需换向平移时,传动销再伸入导纱器的凹槽带动导纱器平移,并以上述同样的方式脱离导纱器。

虽然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导纱器滑出导轨,并满足了在同一机器上编织不同织物宽度的要求,但是,所述传动销可能会在工作过程中意外地滑出导纱器,其原因在于导纱器上开设的凹槽具有的两斜面,所述斜面的斜度、导纱器自身的重量、传动销运行的速度均可能导致传动销在传动导纱器的过程中意外地脱离导纱器,进而影响导纱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导纱设备,它能有效地防止驱动杆在导纱器平移时脱离导纱器,避免了导纱器动力中断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导纱设备,包括左右方向设置的滑轨和滑动连接在滑轨上的导纱器,所述滑轨的两端设有导纱器限位块,导纱器位于两个导纱器限位块之间,所述导纱器的上部设有可左右移动的驱动杆,所述导纱器包括本体,本体的上端开设有导纱豁口,导纱豁口的中部成型有开关槽和两个防滑孔,两个防滑孔分别位于开关槽的左侧和右侧,所述驱动杆包括驱动套管和弹性连接在驱动套管内的插件,插件的下端伸出端插入左侧的防滑孔内,所述防滑孔内设有顶升平台,所述顶升平台设有顶升装置,所述开关槽内铰接有切换开关,所述本体的内部设有导纱器固定装置。

所述导纱器还包括固定在本体下方的连接臂,连接臂的下端连接有喂纱口;

所述本体的中部成型有左右方向的矩形槽,矩形槽的两侧上端各成型有T型槽,矩形槽的上方成型有两个导向孔和两个压杆孔,防滑孔通过导向孔与矩形槽相通,所述开关槽通过压杆孔与矩形槽相通。

所述顶升平台包括顶板,顶板的下端固定有导向杆,所述顶板置于防滑孔内,所述导向杆活动插套在导向孔内。

所述顶升装置有两套,一套与左侧的顶升平台连接,另一套与右 侧的顶升平台连接;所述的两套顶升装置安装在矩形槽内且对称设置。

所述顶升装置包括位于导向杆正下方的推块,推块的外侧上端固定有T型导向部,T型导向部插套在T型槽内,所述推块成型有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高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通过斜面连接;导向杆的下端压靠在第二平面上。

所述两个顶升装置的推块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所述左侧的推块的左端伸出矩形槽,所述右侧的推块的右端伸出矩形槽。

所述导纱器固定装置包括置于矩形槽内的两根杠杆,两根杠杆分别铰接在第一轴的前后两端,第一轴固定在本体上,所述两根杠杆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杠杆的一端固定有斜板,斜板的上端固定有铰接轴,所述杠杆的另一端上设有压杆,压杆套接在压杆孔内,压杆的上端位于开关槽内且位于切换开关的下方,压杆的下端压靠在杠杆上;所述导纱器固定装置还包括两个杠杆上方的中心对称设置的拉板,拉板的一端铰接在本体上,另一端伸出本体,所述拉板的外端成型有三角挂钩,拉板的下端固定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弹簧座上,弹簧座固定在矩形槽的下底面上,所述拉板的下底面压靠在挡块上,挡块固定在矩形槽内,所述拉板的内侧成型有腰型槽,铰接轴插套在腰型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它能有效地防止驱动杆在导纱器平移时脱离导纱器,避免了导纱器动力中断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隐去导纱器、滑轨、连接杆、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导纱设备,包括左右方向设置的滑轨11和滑动连接在滑轨11上的导纱器2,所述滑轨11的两端设有导纱器限位块12,导纱器2位于两个导纱器限位块12之间,所述导纱器2的上部设有可左右移动的驱动杆3,所述导纱器2包括本体21,本体21的上端开设有导纱豁口211,导纱豁口211的中部成型有开关槽212和两个防滑孔213,两个防滑孔213分别位于开关槽212的左侧和右侧,所述驱动杆3包括驱动套管31和弹性连接在驱动套管31内的插件32,插件32的下端伸出端插入左侧的防滑孔213内,所述防滑孔213内设有顶升平台4,所述顶升平台4设有顶升装置5,所述开关槽212内铰接有切换开关6,所述本体21的内部设有导纱器固定装置7。

更进一步地说,所述导纱器2还包括固定在本体21下方的连接臂22,连接臂22的下端连接有喂纱口23;

所述本体21的中部成型有左右方向的矩形槽216,矩形槽216的两侧上端各成型有T型槽214,矩形槽216的上方成型有两个导向孔215和两个压杆孔217,防滑孔213通过导向孔215与矩形槽216 相通,所述开关槽212通过压杆孔217与矩形槽216相通。

更进一步地说,所述顶升平台4包括顶板41,顶板41的下端固定有导向杆42,所述顶板41置于防滑孔213内,所述导向杆42活动插套在导向孔215内。

更进一步地说,所述顶升装置5有两套,一套与左侧的顶升平台4连接,另一套与右侧的顶升平台4连接;所述的两套顶升装置5安装在矩形槽216内且对称设置。

更进一步地说,所述顶升装置5包括位于导向杆42正下方的推块51,推块51的外侧上端固定有T型导向部52,T型导向部52插套在T型槽214内,所述推块51成型有第一平面511和第二平面512,所述第一平面511高于第二平面512,所述第一平面511和第二平面512之间通过斜面513连接;导向杆42的下端压靠在第二平面512上。

所述两个顶升装置5的推块51之间通过连接杆50固定连接;

所述左侧的推块51的左端伸出矩形槽216,所述右侧的推块51的右端伸出矩形槽216。

更进一步地说,所述导纱器固定装置7包括置于矩形槽216内的两根杠杆71,两根杠杆71分别铰接在第一轴72的前后两端,第一轴72固定在本体21上,所述两根杠杆71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杠杆71的一端固定有斜板711,斜板711的上端固定有铰接轴712,所述杠杆71的另一端上设有压杆73,压杆73套接在压杆孔217内,压杆73的上端位于开关槽212内且位于切换开关6的下方,压杆73的 下端压靠在杠杆71上;所述导纱器固定装置7还包括两个杠杆71上方的中心对称设置的拉板74,拉板74的一端铰接在本体21上,另一端伸出本体21,所述拉板74的外端成型有三角挂钩741,拉板74的下端固定有弹簧75,弹簧75的另一端固定在弹簧座76上,弹簧座76固定在矩形槽216的下底面上,所述拉板74的下底面压靠在挡块77上,挡块77固定在矩形槽216内,所述拉板74的内侧成型有腰型槽742,铰接轴712插套在腰型槽742内。

工作原理:如图1状态所示,驱动杆3驱动导纱器2左移,当左侧的推块51碰到左侧的导纱器限位块12,左侧的推块51右移使左侧的导向杆42由第二平台512移到第一平台511上,左侧导向杆42上移,左侧的顶板41将插件32顶离防滑孔213,插件沿导纱豁口211的左侧斜面滑出,同时的,左侧的三角挂钩741的外侧斜面压靠在左侧的导纱器限位块12上,左端的拉板74的左侧向上翘起,最后左侧的三角挂钩741扣在左侧的导纱器限位块12上,从而防止导纱器2滑动;当驱动杆3右移时,进入导纱豁口211,然后推动切换开关6的右端向下移动,切换开关6将右侧的压杆73压下去,通过后侧的杠杆71的作用,左侧的拉板74的外端翘起,三角挂钩741脱离脱离左侧的导纱器限位块12,然后插件32进入右侧的防滑孔213,插件插入防滑孔213可以避免插件32滑出导纱器2,当右侧的推块51靠近右侧的导纱器限位块12时,同样原理,右侧的推块51驱使右侧的顶升平台4上移,右侧的顶升平台4将插件32顶离右侧的防滑孔213,然后插件32沿导纱豁口211右侧的斜面滑出导纱器;同时的右侧的 拉板74的三角挂钩741扣住右侧的导纱器限位块12。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