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梭轮圆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8574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无梭轮圆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机领域,尤其是一种无梭轮圆织机。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620688382.6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织机,包括主机、送经系统、收卷装置、机架,所述主机包括电机、传动系统、经丝开交机构和引纬机构,所述引纬机构包括上门圈、下门圈、连接柱、梭子和推进器;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单向轮组件,输出轴经单向轮组件和传动系统的皮带配合单向传动。圆织机的梭子的结构可从中国专利申请号:CN 201110341253.1的发明公开的一种塑料圆织机的扁丝圆织机梭子获得了解;传统的圆织机存在梭子运动时,梭轮与上门圈和下门圈之间摩擦阻力较大且易产生振动噪音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梭子运动时摩擦阻力较小且不易产生振动噪音的无梭轮圆织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的圆织机存在梭子运动时,梭轮与上门圈和下门圈之间摩擦阻力较大且易产生振动噪音的不足,提供一种梭子运动时摩擦阻力较小且不易产生振动噪音的无梭轮圆织机。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梭轮圆织机,包括:机架,设有驱动装置和引纬机构的主机,送经系统,收卷装置;引纬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上门圈和下门圈,至少一个设有底面为圆弧形的梭体的梭子,推进器;所述的引纬机构还包括:若干个设于梭体底面外侧且两端分别与上门圈和下门圈一一对应枢接的立辊,若干个分别与上门圈枢接且侧围与梭体上侧端接触的上定位轮,若干个分别与下门圈枢接且侧围与梭体下侧端接触的下定位轮。所述的无梭轮圆织机使用时,驱动装置经推进器推动梭子做圆周运动;梭体上侧端与上定位轮侧围接触,梭体下侧端与下定位轮侧围接触,立辊设于梭体底面外侧,梭体与上门圈和下门圈不直接接触,减少了梭子运动时的摩擦阻力且使梭子运动平稳;该无梭轮圆织机梭子运动时摩擦阻力较小且不易产生振动噪音。

作为优选,所述的立辊沿上门圈轴线圆周分布;立辊的侧围设有环槽;梭体的底面设有:宽度与环槽匹配且插入环槽中的定位条,两个对称设于定位条两侧且分别与立辊侧围接触的减振条。定位条插入环槽中,减振条与立辊侧围接触使梭子运动更平稳。

作为优选,所述的梭体的底面设有两个对称设于定位条两侧的凹槽;减振条设有一一对应镶嵌在凹槽中的凸条。凸条镶嵌在凹槽中,提高减振条与梭体的底面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梭子包括:与梭体前部连接的前支架,与梭体后部连接的后支架,两端与前支架和后支架一一对应枢接且包裹有纬丝包的导丝架,外端与前支架铰接的梭臂,与梭臂内端枢接的导丝轮,一端与后支架铰接的外螺杆,一端与梭臂铰接的内螺杆,两端各设有一个螺孔的调整杆;外螺杆的螺纹旋向与内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反;调整杆的一个螺孔的螺纹旋向与外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同且与外螺杆螺纹连接;调整杆的另一个螺孔的螺纹旋向与内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同且与内螺杆螺纹连接。梭子结构简单实用;旋转调整杆能调整梭臂和导丝轮的位置,从而根据需要调整织物的规格圆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与机架连接的电机,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主动带轮,与机架枢接的驱动轴,与驱动轴下端连接的从动带轮,分别与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传动连接的传动带;推进器包括:与驱动轴上端连接的推进盘,个数与梭子个数相同且与梭子一一对应的推进组件;推进组件包括:内端与推进盘连接的推进杆,设于推进杆外端的后磁钢,设于梭体后端且与后磁钢相对的前磁钢;前磁钢与后磁钢的同名磁极相对。前磁钢与后磁钢的同名磁极相对,梭子运动时推进杆不与梭体后端接触,梭子是在后磁钢对前磁钢的排斥力推动下运动,减振降噪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梭体底面设有减振孔组。减振孔组利于降低噪音且减轻梭体重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无梭轮圆织机梭子运动时摩擦阻力较小且不易产生振动噪音。定位条插入环槽中,减振条与立辊侧围接触使梭子运动更平稳。凸条镶嵌在凹槽中,提高减振条与梭体的底面的连接强度。梭子结构简单实用;旋转调整杆能调整梭臂和导丝轮的位置,从而根据需要调整织物的规格圆直径。前磁钢与后磁钢的同名磁极相对,梭子运动时推进杆不与梭体后端接触,梭子是在后磁钢对前磁钢的排斥力推动下运动,减振降噪效果更好。减振孔组利于降低噪音且减轻梭体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向视图。

图中:机架1、送经系统2、收卷装置3、上门圈4、下门圈5、梭体6、梭子7、立辊8、上定位轮9、下定位轮10、环槽11、定位条12、减振条13、凹槽14、凸条15、前支架16、后支架17、纬丝包18、导丝架19、梭臂20、导丝轮21、外螺杆22、内螺杆23、螺孔24、调整杆25、电机26、主动带轮27、驱动轴28、从动带轮29、传动带30、推进盘31、推进杆32、后磁钢33、前磁钢34、减振孔组35、主机3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一种无梭轮圆织机,包括:机架1,设有驱动装置和引纬机构的主机36,送经系统2,收卷装置3;引纬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上门圈4和下门圈5,六个设有底面为圆弧形的梭体6的梭子7,推进器,三十六个设于梭体6底面外侧且两端分别与上门圈4和下门圈5一一对应通过轴承枢接的立辊8,三十六个分别与上门圈4通过轴承枢接且侧围与梭体6上侧端接触的上定位轮9,三十六个分别与下门圈5通过轴承枢接且侧围与梭体6下侧端接触的下定位轮10。

所述的立辊8沿上门圈4轴线圆周分布;立辊8的侧围设有环槽11;梭体6的底面设有:宽度与环槽11间隙配合且插入环槽11中的定位条12,两个对称设于定位条12两侧且分别与立辊8侧围接触的减振条13。定位条12的材料为聚氨酯;减振条13的材料为聚氨酯;

所述的梭体6的底面设有两个对称设于定位条12两侧的凹槽14;减振条13设有一一对应镶嵌在凹槽14中的凸条15。凸条15与减振条13一体构成。

所述的梭子7包括:与梭体6前部螺钉连接的前支架16,与梭体6后部螺钉连接的后支架17,两端与前支架16和后支架17一一对应通过轴承枢接且包裹有纬丝包18的导丝架19,外端与前支架16通过铰接轴铰接的梭臂20,与梭臂20内端通过轴承枢接的导丝轮21,一端与后支架17通过铰接轴铰接的外螺杆22,一端与梭臂20通过铰接轴铰接的内螺杆23,两端各设有一个螺孔24的调整杆25;外螺杆22的螺纹旋向与内螺杆23的螺纹旋向相反;调整杆25的一个螺孔24的螺纹旋向与外螺杆22的螺纹旋向相同且与外螺杆22螺纹连接;调整杆25的另一个螺孔24的螺纹旋向与内螺杆23的螺纹旋向相同且与内螺杆23螺纹连接。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与机架1连接的电机26,与电机26的输出轴键连接的主动带轮27,与机架1通过轴承枢接的驱动轴28,与驱动轴28下端键连接的从动带轮29,分别与主动带轮27和从动带轮29传动连接的传动带30;推进器包括:与驱动轴28上端键连接的推进盘31,个数与梭子7个数相同且与梭子7一一对应的推进组件;推进组件包括:内端与推进盘31螺钉连接的推进杆32,设于推进杆32外端的后磁钢33,设于梭体6后端且与后磁钢33相对的前磁钢34;前磁钢34与后磁钢33的同名磁极相对。

所述的梭体6底面设有减振孔组35。

所述的无梭轮圆织机使用时,驱动装置的电机26经主动带轮27、传动带30、从动带轮29、驱动轴28、推进盘31带动推进杆32和后磁钢33沿推进盘31轴线转动,在后磁钢33对前磁钢34的排斥力作用下,梭子7沿推进盘31轴线做圆周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无梭轮圆织机梭子运动时摩擦阻力较小且不易产生振动噪音。定位条插入环槽中,减振条与立辊侧围接触使梭子运动更平稳。凸条镶嵌在凹槽中,提高减振条与梭体的底面的连接强度。梭子结构简单实用;旋转调整杆能调整梭臂和导丝轮的位置,从而根据需要调整织物的规格圆直径。前磁钢与后磁钢的同名磁极相对,梭子运动时推进杆不与梭体后端接触,梭子是在后磁钢对前磁钢的排斥力推动下运动,减振降噪效果更好。减振孔组利于降低噪音且减轻梭体重量。

本实用新型可改变为多种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改变不认为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有这样的对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