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验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2604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验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验针机。



背景技术:

厂家生产出的布匹在打包之前按客户要求需要经过断针检测。验针机的工作原理是:首先有上下探头接收并处理信号,在通过强磁场感应和光电仪扫描感应,然后有强电集成块、灵敏度控制集成块、信号接收集成块和信号输出集成块来完成检测工作。当通过验针机的商品有断针或含有铁金属之类的物质时,验针机是不允通过的,检测到含铁金属时验针机就会自动报警,并且停止输送轴,从与让检验员根据断针信号指示灯的位置找到商品断针之所在,反之如没有检测到金属的商品就可以通过检针机通道,通过验针机断针检测合格的布匹则可以打包了。

而现实情况中,由于布匹的宽度较大,即使有指示灯指示出断针的位置区间,但该位置区间并不是精确指示出断针的具体位置,检验员无法立刻找到残留的断针或金属,且整匹布又不能进行分割,整个检验过程被迫暂时中断,这样无疑降低了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标识出断针区间,使检测过程无需长时间中断的验针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验针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传送平台,所述传送平台上端设有检验门,所述检验门内设有用于检验的检测组件,所述传送平台的下方设有驱动机构,所述检验门顶部两侧各设有一标识装置,所述标识装置包括滑轨、滑动连接在滑轨上的标识装置主体、喷剂储存罐和与所述喷剂储存罐相连接的泵体,所述喷剂储存罐内设有喷剂,所述滑轨固定于所述检验门顶部,所述标识装置主体包括由上至下安装在标识装置主体上的驱动电机和喷嘴,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延伸出所述标识装置主体并固定有驱动齿轮,所述检验门对应于所述驱动齿轮的位置上固定有齿条,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喷嘴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泵体相连接。

具体地,所述喷剂为低强度瞬干胶。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平台为加长传送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平台输出方向的一端还设有暂停按钮。

具体地,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喷涂低强度瞬干胶的方式来对含有残留断针或金属的布匹进行区间标识,工人于检验门后端进行去除,使检测过程无需长时间中断,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低强度瞬干胶会在布匹的表面快速干化,便于撕去,也不会对布匹表面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验针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传送平台2,所述传送平台2上端设有检验门3,所述检验门3内设有用于检验的检测组件,所述传送平台2的下方设有驱动机构4,所述检验门3顶部两侧各设有一标识装置5,所述标识装置5包括滑轨6、滑动连接在滑轨6上的标识装置主体7、喷剂储存罐8和与所述喷剂储存罐8相连接的泵体9,所述喷剂储存罐8内设有喷剂,所述滑轨6固定于所述检验门3顶部,所述标识装置主体7包括由上至下安装在标识装置主体7上的驱动电机10和喷嘴11,所述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延伸出所述标识装置主体7并固定有驱动齿轮12,所述检验门3对应于所述驱动齿轮12的位置上固定有齿条13,所述驱动齿轮12和所述齿条13相啮合,所述喷嘴11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泵体9相连接。

具体地,所述喷剂为低强度瞬干胶。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平台2为加长传送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平台2输出方向的一端还设有暂停按钮14。

具体地,所述驱动电机10为步进电机。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检验门检测到残留的断针或金属,本实用新型同现有设备一样暂停工作,此时,标识装置主体在步进电机驱动下在断针的位置区间上移动并喷射两道低强度瞬干胶,喷涂完成设备恢复运转,工人于检测门的后端检查被标识区间,去除残留的断针或金属,并撕掉已经干化的低强度瞬干胶,如发生意外情况来不及找到残留断针或金属,工人也可按下暂停按钮使本实用新型暂停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