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作衬衣贴边的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8485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作衬衣贴边的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作衬衣贴边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舒适度以及美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衣服上添加装饰带或者贴边可以使衣服呈现出更好的观赏效果,提高服饰的美感。尤其是对于上班族而言,衬衣应被当作经典服饰,一年四季都可以穿,各种场合都能应对,是许多商务场合的必备服饰,而应用于衬衣上的贴边在保证扣子以及扣眼能够稳定安装的同时还对衬衣的平整度起到良好的作用。

但在传统的衬衣贴边的制作过程中,一般采用利用窄布条进行多次缝制成贴边状后,再将贴边熨烫后和衬衣本体缝合到一起,整个贴边制作工序繁多,且在后期的缝合过程中对贴边和衬衣本体的位置难以做到精准控制,很容易出现贴边的歪斜,造成了返工或报废的现象,同时贴边单独制作不利于省工减料,对布料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耗费了大量工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制作衬衣贴边的缝纫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贴边制作工序繁多、且贴边与衬衣缝合位置容易歪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制作衬衣贴边的缝纫机,包括机体、设置于机体上方的机头以及设置于机头下方的折边压脚和设置于折边压脚下方的限位压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压脚包括压脚和设置于压脚前端且远离限位压脚板一侧的折弯件,所述限位压脚板前端设有位于折弯件前方且与折弯件对应的限位架,所述折弯件前端靠近限位架的一侧设有外伸端,所述限位架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第二竖向连接部和第二横向连接部,所述第二横向连接部的底面高于所述外伸端的顶面,所述外伸端的外端面与第二竖向连接部的内侧面之间具有间隙。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折弯件包括用于使外伸部的后端面向前突出于压脚的前伸部和设置于前伸部前端下部的外伸部,所述外伸部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第一横向连接部、第一竖向连接部和所述外伸端,所述第一横向连接部的上表面与前伸部前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伸端的内端通过第一竖向连接部与第一横向连接部的外端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限位架的后端面向前突出于外伸端的前端面。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限位压脚板包括设置于机体上表面且位于折边压脚下方的板体和所述限位架,所述板体上设有与机体相连的安装孔,所述板体中部设有平行的两个用于使送布牙露出的长槽。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外伸端的外端为曲面形。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二横向连接部的外端为曲面形。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外伸端的下底面与所述压脚的下底面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作业人员可以将贴边的制作、熨烫以及贴边和衬衣的缝合统一到一个工序上,且通过限位压脚板的限位架和折弯压脚的外伸部共同作用,有效的将贴边制作以及贴边和衣物的缝合结合为一体,同时保证缝线距离衣服边沿距离的一致性,进而实现贴边与衬衣的稳定贴合,避免出现缝合位置的误差,省去贴边熨烫的工序,最终一次熨烫即可成型,保证了衬衣的整体美观,同时此种加工形式能够避免单独制作贴边造成的原料浪费,节省了大量布料,具有良好的使用性和广泛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制作衬衣贴边的缝纫机的折边压脚和限位压脚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限位压脚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的A向视图。

图中:100、折弯压脚;110、压脚;120、折弯件;130、前伸部;140、外伸部;141、第一横向连接部;142、第一竖向连接部;143、外伸端;200、限位压脚板;210、板体;220、限位架;221、第二竖向连接部;222、第二横向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制作衬衣贴边的缝纫机,包括机体、设置于机体上方的机头以及设置于机头下方的折边压脚100和设置于折边压脚100下方的限位压脚板200,折边压脚100包括压脚110和设置于压脚110前端且远离限位压脚板200一侧的折弯件120,限位压脚板200前端设有位于折弯件120前方且与折弯件120对应的限位架220,折弯件120前端靠近限位架220的一侧设有外伸端143,限位架220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第二竖向连接部221和第二横向连接部222,第二横向连接部222的底面高于外伸端143的顶面,外伸端143的外端面与第二竖向连接部221的内侧面之间具有间隙。通过采用压脚110上的外伸端143和限位压脚板200上的限位架220共同作用,实现对布料的S形折弯,经过三次操作后,实现衬衣贴边的成型,代替了先制作贴边然后在缝合贴边的繁琐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上述描述中的前端指的是压脚110远离压脚110与机头连接处的一侧,后端指的是压脚110靠近压脚110与机头连接处的一侧。第二竖向连接部221对布料折弯后的边沿进行有效限定,保证了贴边的缝线距离贴边最边部的距离保持一致,第二横向连接部222在对布料进行有效的折弯,通过一次缝合,实现两个不同方向的折弯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外伸部和限位架22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保持二者之间形成的空隙便于实现布料的S形折弯即可,该结构简单,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作业人员可以将贴边的制作、熨烫以及贴边和衬衣的缝合统一到一个工序上,且通过该结构形式的压脚可以保证贴边本身以及其与衬衣缝合过程中线的平直顺滑,避免出现缝合位置的误差,进而保证衬衣的整体美观,同时此种加工形式能够避免单独制作贴边造成的原料浪费,节省了大量布料,具有良好的使用性和广泛的推广价值。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1至图4所示,折弯件120包括用于使外伸部140的后端面向前突出于压脚110的前伸部130和设置于前伸部130前端下部的外伸部140,外伸部140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第一横向连接部141、第一竖向连接部142和外伸端143,第一横向连接部141的上表面与前伸部130前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外伸端143的内端通过第一竖向连接部142与第一横向连接部141的外端连接。设置于前伸部130的下方的外伸部140主要实现压脚110向限位架220一侧的伸出,便于配合限位架220进行布料的折弯,外伸部140位于下方,限位架220的第二横向连接部222位于上方,二者从上下两个角度对布料进行不同方向的折弯,便于实现布料的S形缝合,保证实现贴边的折弯效果,使衬衣整体保证具有舒展美观的效果。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1至图2所示,限位架220的后端面向前突出于外伸端143的前端面。限位架220和外伸端143在空间上相互错开,便于操作人员对布料进行两个不同方向的折弯时的整理,降低了工作难度,提高了整理平整的效率。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1至图4所示,限位压脚板200包括设置于机体上表面且位于折边压脚100下方的板体210和限位架220,板体210上设有与机体相连的安装孔,板体210中部设有平行的两个用于使送布牙露出的长槽。限位压脚板200设置于压脚100的下方,长槽的设置用于使送布牙露出缝纫机机体的上表面,对布料进行有效的推送,限位架220稳定的设置于板体210的前端,配合压脚110的外伸部140进行布料的折弯,避免了贴边制作和缝合的繁琐,通过直接在该缝纫机上即可完成以前多个工序完成的工作。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4所示,外伸端143的外端为曲面形。外伸端143的外端用于对布料进行折弯,在使用过程中直接和布料接触,为了降低对布料的磨损,采用曲面形,同时也可以减小阻力,保证缝合的动作平滑顺畅。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4所示,第二横向连接部222的外端为曲面形。第二横向连接部222的曲面形设计也是为了避免对布料的划伤,作用同上述外伸端143的作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1所示,外伸端143的下底面与压脚110的下底面重合。外伸端143在进行布料的导向过程中,通过其下底面对布料进行有效的压实,保证布料在进行折弯后的整体舒展性,压脚110的下底面也用于对布料的压实,所以对于同一布料而言厚度相同,所以在压实过程中应该保证二者的下底面具有相同的高度,以便于布料在整个板体210的上表面上具有良好的平整度,保证贴边以及衬衫的整体平整度。

使用过程:

在衬衣的前面竖向边缘部进行贴边的制作时,直接采用衬衣上提前预留尺寸的布进行一次S型缝合,因为折弯压脚的外伸端143和限位架220的第二横向连接部222共同作用,能够使布料呈现出S折弯后缝合的效果,本装置通过对衬衣边缘部S折弯后形成的贴边一侧的缝合以及贴边另一侧缝合,实现衬衣贴边的制作完成,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序的繁琐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作业人员可以将贴边的制作、熨烫以及贴边和衬衣的缝合统一到一个工序上,且通过限位压脚板的限位架和折弯压脚的外伸部共同作用,有效的将贴边制作以及贴边和衣物的缝合结合为一体,同时保证缝线距离衣服边沿距离的一致性,进而实现贴边与衬衣的稳定贴合,避免出现缝合位置的误差,省去贴边熨烫的工序,最终一次熨烫即可成型,保证了衬衣的整体美观,同时此种加工形式能够避免单独制作贴边造成的原料浪费,节省了大量布料,具有良好的使用性和广泛的推广价值。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