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退煮漂联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6884发布日期:2018-07-11 01:2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印染之前对纺织物进行退浆、煮练、漂洗预处理的设备。



背景技术:

退煮漂联合机适用于棉、涤、麻及混纺织物进行平幅连续式退浆、煮练、漂洗,使织物具有良好的毛效、白度等,为产品后道工序中的染色、印花的质量提供保证。全机由三个单元联合机组成,即轧洗机、煮练箱和水洗箱。

现有的退煮漂联合机仅能同时处理一匹纺织物,效率低下能效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头退煮漂联合机,能够同时处理两匹平行的纺织物。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头退煮漂联合机,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若干水洗箱、若干煮练箱、若干轧洗机,所述煮练箱箱体分左右两个独立的空间以供两匹纺织物同时处理。纺织物在水洗箱和轧洗机上均是两匹重叠在一起处理。

作为一种改进,包括10组水洗箱、2个煮练箱、1组轧洗机,并按照以下次序排列:水洗箱-水洗箱-水洗箱-煮练箱-水洗箱-水洗箱-水洗箱- 水洗箱-轧洗机-煮练箱-水洗箱-水洗箱-水洗箱。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煮练箱包括用于承装煮练液的箱体,所述箱体包括上部的直段和下部的弧形段,箱体上部开口为进料口,下部开口为出料口;所述箱体内部正中设置有竖直的隔板将箱体内腔分隔为左右独立的空间;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进布装置,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出布装置;所述箱体直段内布置有若干蒸汽喷嘴,所述蒸汽喷嘴与蒸汽发生器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水箱以及设置在水箱底部的加热装置,所述水箱为封闭式,其顶部设置有与水箱连通的蒸汽出口管;还包括一个预加热水箱,所述预加热水箱套于蒸汽出口管上,并与水箱进水管相通;所述预加热水箱内设置有若干横向贯穿蒸汽出口管的热管。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预加热水箱上设置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设置在预加热箱内的水位感应装置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水洗箱包括箱体,箱体内从前至后设置有若干平行的槽轮;所述槽轮上开有用于缠绕纺织物的凹槽;槽轮下方设置有钢辊;还包括若干用于将纺织物分隔的分布桩;所述槽轮与钢辊之间缠绕有导带,导带一端缠绕于槽轮的凹槽内另一端缠绕于钢辊上,使得导带绕槽轮与钢辊循环滚动;还包括设置在槽轮与钢辊之间的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包括与槽轮和钢辊平行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套有若干用于击打导带的凸轮;所述转轴由套于槽轮或者钢辊上的皮带带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凸轮为椭圆形;所述凸轮与转轴的连接点不在其正中。

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设置在箱体进出口的导布辊,所述导布辊与槽轮和钢辊平行;所述导布辊的轴心与钢辊的轴心在同一平面上。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煮练箱和水洗箱之后均设置有张紧力调节装置;所述张紧力调节装置包括左右两组分别用于调整两匹纺织物张紧力的张紧辊轮组;所述张紧辊轮组包括若干相互平行且不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辊轮;所述每组张紧辊轮组均有独立的电机带动;还包括分别用于测量两匹纺织物张紧力的张紧力检测装置,所述张紧力检测装置包括压于纺织物表面上的滚轮以及用于支撑滚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延伸至套筒内;所述套筒内装有弹簧;弹簧一端与连接杆接触,另一端与压力传感器接触;还包括与压力传感器以及驱动辊轮的电机连接的控制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张紧辊轮组包括三个辊轮,其中两个辊轮位于同一水平面,另外一个辊轮的位置低于另外两个辊轮,并且位于这两个辊轮的垂直平分线上。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弹簧之间设置有压力传递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双头退煮漂联合机,可同时处理两匹平行的纺织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排列示意图。

图2为煮练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水洗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张紧力调节装置的正视图。

图5为张紧力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张紧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纺织物、2煮练箱、3张紧力调节装置、4水洗箱、5轧洗机。

21箱体、22进布装置、23出布装置、24张紧装置、25蒸汽喷嘴、 26水箱、27加热装置、28蒸汽出口管、29预加热水箱、210热管、211 进水管、212补水管。

31辊轮、32张紧力检测装置、33滚轮、34连接杆、35压力传感器、 36压力传递块、37弹簧、38套筒。

42箱体、43槽轮、44钢辊、45导带、46转轴、47凸轮、48导布辊、49皮带、410分布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若干水洗箱4、若干煮练箱2、若干轧洗机5,所述煮练箱2箱体21分左右两个独立的空间以供两匹纺织物同时处理。纺织物在水洗箱4和轧洗机5上均是两匹重叠在一起处理。

具体包括包括10组水洗箱、2个煮练箱、1组轧洗机,并按照以下次序排列:水洗箱-水洗箱-水洗箱-煮练箱-水洗箱-水洗箱-水洗箱-水洗箱- 轧洗机-煮练箱-水洗箱-水洗箱-水洗箱。煮练箱2包括用于承装煮练液的箱体21,所述箱体21包括上部的直段和下部的弧形段,箱体上部开口为进料口,下部开口为出料口;所述箱体21内部正中设置有竖直的隔板将箱体21内腔分隔为左右独立的空间;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进布装置22,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出布装置23;所述箱体21直段内布置有若干蒸汽喷嘴25,所述蒸汽喷嘴25与蒸汽发生器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水箱26 以及设置在水箱26底部的加热装置27,所述水箱26为封闭式,其顶部设置有与水箱26连通的蒸汽出口管28;蒸汽出口管28与蒸汽喷嘴25连接。还包括一个预加热水箱29,所述预加热水箱29套于蒸汽出口管28 上,并与水箱26进水管211相通;所述预加热水箱29内设置有若干横向贯穿蒸汽出口管28的热管210。

出料口处位于出布装置23后方设置有布料张紧装置24。用于提高纺织物的张紧力。张紧装置24包括若干相互平行且不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辊轮。进布装置22和出布装置23包括平行设置的左右两个辊轮,所述左右两个辊轮的自转方向相对。水箱26进水管211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设置在水箱26内的水位感应装置连接,用以自动控制水箱进水。预加热箱29上设置有补水管212,所述补水管212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设置在预加热箱内的水位感应装置连接,用以自动控制预加热箱自动补水。

箱体21直段用于饱和蒸汽对纺织物进行加热,弧形段用于盛放煮练液。纺织物在进布装置22的牵引下进入箱体21,并依靠自身重力垂入煮练液中进行煮练。

水洗箱4包括箱体42,箱体42内从前至后设置有若干平行的槽轮43;所述槽轮43上开有用于缠绕纺织物1的凹槽;槽轮43下方设置有钢辊44;还包括若干用于将纺织物1分隔的分布桩410;所述槽轮42与钢辊44之间缠绕有导4带5,导带45一端缠绕于槽轮43的凹槽内另一端缠绕于钢辊44上,使得导带45绕槽轮43与钢辊44循环滚动;还包括设置在槽轮 43与钢辊44之间的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包括与槽轮43和钢辊44平行的转轴46,所述转轴46上固定套有若干用于击打导带45的凸轮47;所述转轴46由套于槽轮43或者钢辊44上的皮带49带动。

所述凸轮47为椭圆形。圆滑的弧形边缘用于与导带45接触,避免划伤导带45,影响导带45的使用寿命。所述凸轮47与转轴46的连接点不在其正中。提高导带45振动的幅度,从而提高防打结效果。所述若干凸轮47方向不一致。使得转轴46旋转一圈时,若干凸轮47能多次不断的击打导带45从而产生高频的振动。还包括设置在箱体42进出口的导布辊 48,所述导布辊48与槽轮43和钢辊44平行。导布辊48用于多次改变纺织物的走向,以增加其在箱体42中的行程从而提高漂洗效果。所述导布辊48的轴心与钢辊44的轴心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导带45为橡胶制作。橡胶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经过振动后会产生多次余震,提高防打结的效果。

工作的时候,纺织物1依次绕过导布辊48、槽轮43、钢辊44,槽轮 43转动的时候带动转轴46,使得转轴46上的凸轮47不断的击打导带45。纺织物1铺设在导带45上方,导带45的振动传递到纺织物1上,避免其打结。

煮练箱2和水洗箱4之后均设置有张紧力调节装3置;所述张紧力调节装置3包括左右两组分别用于调整两匹纺织物张紧力的张紧辊轮组;所述张紧辊轮组包括若干相互平行且不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辊轮31;所述每组张紧辊轮组均有独立的电机带动;还包括分别用于测量两匹纺织物张紧力的张紧力检测装置32,所述张紧力检测装置32包括压于纺织物1表面上的滚轮33以及用于支撑滚轮33的连接杆34;所述连接杆34延伸至套筒38内;所述套筒38内装有弹簧37;弹簧37一端与连接杆34接触,另一端与压力传感器35接触;还包括与压力传感器35以及驱动辊轮31 的电机连接的控制器。

所述张紧辊轮组包括三个辊轮31,其中两个辊轮31位于同一水平面,另外一个辊轮31的位置低于另外两个辊轮31,并且位于这两个辊轮31 的垂直平分线上。还包括机架,所述张紧辊轮组以及张紧力检测装置32 均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压力传感器35与弹簧37之间设置有压力传递块 26。所述张紧力检测装置32为4个,每两个为一组用于测试一匹纺织物 1的张紧力。通过两个张紧力检测装置32的均值来确定纺织物1上的张紧力,使得测量更加的准确。同组的张紧力检测装置32分别设置在辊轮 31的两边。

工作的时候,两匹纺织物1分别绕过三个辊轮31。张紧力检测装置32上的滚轮33压于纺织物1表面,用于向控制器反馈纺织物1上所负载的张紧力。当控制器对比到两边纺织物1上的张紧力不一致是,就以张紧力1大的一边为基准,调节另一边辊轮31的转速,使得两边重新一致。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