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刺双面提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3124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刺双面提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刺双面提花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刺加工时,纤维网受到不同方向高压水射流穿插的作用,纤维产生位移、穿插、缠结和抱合,从而使纤维网得到加固,制成水刺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的布面外观主要取决于托持网帘的形状、规格。从布面外观分类,水刺无纺布主要有平纹、网孔、提花等几种布面效果。

CN201220706770.4公开一种提花水刺无纺布,包括多层贴设在一起的混合纤维层,上述多层混合纤维层通过水刺而结合在一起形成水刺无纺布,且此水刺无纺布的外表面上通过提花形成有提花纹。该实用新型的提花水刺无纺布,通过提花制成提花纹,提花时使高压水柱穿过雕刻好花纹图案的提花网喷射在混合纤维层的外表面上,从而形成提花纹。与传统印染而成的印花水刺无纺布相比,该实用新型由于提花工艺的特性,所制成的提花水刺无纺布其图案明显、有凸凹感、立体视觉好、手感柔软、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而且因零化工原料成分,不污染环境,具有环保的效果。

CN201510118209.2公开了一种提花鼓罩,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固定设置的不锈钢支撑罩、镍网、网罩,不锈钢支撑罩上均布有数个直径为4mm的通孔一,镍网上开设有数个不规则微孔,网罩上均布有数个通孔二。通过该实用新型提花鼓罩生产出来的水刺无纺布开孔清晰度好、无接头、不易起毛,且本实用新型提花鼓罩比环形网带寿命长。

目前,由于水刺生产线上设备的限制,现有的提花水刺无纺布均为单面提花,即只有布面的一侧具有花纹效果,另一侧布面平整,没有花纹效果。因此,这种普通提花水刺布立体感不强,影响清洁擦拭效果,无法满足市场中高端客户对双布面提花效果的需求。

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CN200910098493.6公开了一种用于双面提花无纺布及双面提花无纺布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它包括无纺布单面提花成型装置,所述无纺布单面提花成型生产线中的提花鼓为双鼓并列且并列双鼓的鼓面相对;所述双鼓鼓面呈开槽结构且双鼓鼓面上的凹凸花型交叉排列;所述双鼓为空心双鼓且空心双鼓腔内分别设有水刺头,水刺头的水刺方向相对;所述双鼓鼓面上的开槽部分是作为水流喷射至对面提花鼓的条形通道。优点:一是实现了在无纺布双面水刺提花的目的;二是水刺双面提花工艺简单、效率高,并且水刺提花所采用的水源实现了循环回收利用的目的。

但是由于该方法所形成的无纺材料提花凸起部分必须交叉排列,即正面的区域有提花凸起时,对应的反面一定为非提花区域,此时花型受限,丰富和美观程度不足。另外,该技术中的相对水针容易受到彼此的干扰,影响产品解缠效率,增加能耗。综上原因,导致到目前一直未能实现真正的大规模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刺双面提花装置。本实用新型利用专用书水刺双面提花装置,采用高压水流在对纤维网进行加固的同时,能够使布面产生双面花纹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水刺双面提花装置结构紧凑、操作简单,适合水刺非织造布高速生产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刺双面提花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托网机构、预湿水刺头、提花模板机构、水刺转鼓系统、分离导辊和抽吸辊筒。

所述托网机构设于机架底部,包括托网帘和若干导布辊,所述托网帘套于所述导布辊上形成循环回路。

所述预湿水刺头设于托网帘下方且向上设置。

所述水刺转鼓系统设于托网机构上方,包括加固圆鼓、至少两个正面水刺头、提花圆鼓和至少两个反面水刺头;所述加固圆鼓位于预湿水刺头上方,所述提花圆鼓位于加固圆鼓后一工位且转向与加固圆鼓相反;所述正面水刺头、反面水刺头固定于机架上且分别朝向加固圆鼓、提花圆鼓;提花圆鼓表面设有用于提花的凹腔结构。

所述提花模板机构包括提花模板和若干导辊,所述导辊固定于机架上,提花模板套于导辊、加固圆鼓、提花圆鼓表面形成循环回路;提花模板随加固圆鼓和提花圆鼓同步环绕转动。

所述分离导辊和抽吸辊筒先后设于提花圆鼓后续工位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1)纤维网经托网帘输送至托网帘与提花模板之间,经过预湿后,贴在提花模板上随加固圆鼓的转动而前进,提花模板贴于加固圆鼓表面,纤维网贴于提花模板表面。

2)贴于提花模板上的纤维网在朝向加固圆鼓外侧的正面水刺头的作用下,纤维网内部的纤维相互缠结;同时,蓬松的纤维网在高压水流冲击下变薄,纤维网正面紧贴在提花模板上,提花模板的提花网嵌于纤维网中,使提花网上的凹凸花纹反映到纤维网正面。

3)离开加固圆鼓后,纤维网进入与加固圆鼓反向旋转的提花圆鼓,纤维网贴在提花圆鼓上随其转动,纤维网贴于提花圆鼓表面,提花模板贴于纤维网表面。

4)贴于提花圆鼓上的纤维网在朝向提花圆鼓外侧的反面水刺头的作用下,高压水流穿过提花网对纤维网进行冲击,使纤维网内部的纤维相互缠结;同时,蓬松的纤维网在高压水流冲击下变薄,纤维网反面紧贴在提花圆鼓上,经水刺作用后的纤维网部分嵌入提花圆鼓的凹腔中,使套网上的凹凸花纹反映到纤维网反面;而由于提花模板的提花网对高压水流产生部分遮挡,从而对已形成的正面提花纹路进行保护;纤维网的正、反两面均形成凹凸型提花纹路。

5)经过正、反两面提花水刺后的纤维网在分离导辊的作用下与提花模板分离,经抽吸辊筒真空抽吸后,去除纤维网中的水分,最后进入烘干机进行干燥,经卷绕后制成双面提花水刺无纺布。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双面提花的无纺布以及能够真正实现无纺布双面提花的加工装置。本实用新型独创性地开发出了一种能够真正实现双面提花的无纺布加工装置,该装置设有水刺转鼓系统,巧妙地通过加固圆鼓、提花圆鼓的反向转动设置以及与提花模板之间的配合,在加固圆鼓阶段实现无纺布的正面提花,在提花圆鼓阶段实现无纺布的反面提花。其中,在加固圆鼓阶段,无纺布设于提花模板外侧,提花模板能够对无纺布正面进行提花。而在提花圆鼓阶段,提花模板设于无纺布外侧,对无纺布正面已经提花的部分进行保护,防止水刺作用的破坏。

此外,预湿水刺头的设置,能够使纤维网在进入水刺前进行预湿,排除纤维网中的空气,减小纤维网的厚度,以便于后续提花工序的进行。

作为优选,所述提花模板包括提花网和固定于提花网两侧的复合传动带。

复合传动带的设置,能够避免提花网在张力的作用下变形甚至拉断,保证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提花网为闭环结构的柔性网状物。

作为优选,所述提花网为单丝直径≤1.2mm的聚酯编织网、单丝直径≤1mm的金属编织网或经过镂空、雕刻的涂布网。

作为优选,所述提花转鼓的表面为具有凹腔结构的刚性圆网,所述刚性圆网材质为不锈钢、镍、聚酯塑料或其组合;所述加固圆鼓包括圆筒状的支撑网和套于所述支撑网表面的套网,所述套网为60~80目经纬编织的钢丝网、聚酯网或经纬向分别由聚酯、钢丝编织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加固圆鼓上的套网经过镀镍处理。

镀镍处理后能够提高套网的表面光滑度,以减少纤维网在高压水针的作用下粘连在钢丝网难以清理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托网机构还包括纠偏辊,所述托网帘套于所述导布辊和纠偏辊上形成循环回路。

纠偏辊的设置,能够及时对托网机构的位置进行调整。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纤维网反面的提花效果及纤维缠结牢固,提花圆鼓阶段的水刺压力应高于加固圆鼓阶段的水刺压力。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提花模板与水刺转鼓系统相互配合的设计,使纤维网在通过高压水流使纤维网中的纤维相互缠结的同时,在纤维网正、反两面形成提花纹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生产双面提花水刺无纺布的技术问题。

(2)本水刺双面提花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操作简单、运行方便,适合水刺无纺布高速生产的要求。

(3)采用实用新型生产的双面提花水刺布,其布面正反两面均有凹凸花纹、图案清晰、立体效果好,同时产品手感柔软、吸液性好,产品中无添加化学品,生产过程不污染环境,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刺双面提花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刺双面提花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刺双面提花装置中加固圆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刺双面提花装置中无纺布反面提花工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刺双面提花装置中提花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机架1、预湿水刺头2、分离导辊3、抽吸辊筒4、托网帘5、导布辊6、加固圆鼓7、正面水刺头8、提花圆鼓9、反面水刺头10、凹腔结构11、提花模板12、导辊13、提花网14、复合传动带15、支撑网16、套网17、纠偏辊18、纤维网19、水针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水刺双面提花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托网机构、预湿水刺头2、提花模板机构、水刺转鼓系统、分离导辊3和抽吸辊筒4。

所述托网机构设于机架底部,包括托网帘5、两个导布辊6和纠偏辊18,所述托网帘套于所述导布辊和纠偏辊上形成循环回路。

所述预湿水刺头设于托网帘下方且向上设置。

所述水刺转鼓系统设于托网机构上方,包括加固圆鼓7、两个正面水刺头8、提花圆鼓9和至三个反面水刺头10。所述加固圆鼓位于预湿水刺头上方,所述提花圆鼓位于加固圆鼓后一工位且转向与加固圆鼓相反;所述正面水刺头、反面水刺头固定于机架上且分别朝向加固圆鼓、提花圆鼓;提花圆鼓表面设有用于提花的凹腔结构11。其中,所述提花转鼓的表面为具有凹腔结构的刚性圆网,所述刚性圆网材质为不锈钢;如图3所示,所述加固圆鼓包括圆筒状的支撑网16和套于所述支撑网表面的套网17,所述套网为70目经纬编织的镀镍钢丝网。

所述提花模板机构包括提花模板12和四个导辊13,所述导辊固定于机架上,提花模板套于导辊、加固圆鼓、提花圆鼓表面形成循环回路。提花模板随加固圆鼓和提花圆鼓同步环绕转动。如图5所示,所述提花模板包括提花网14和固定于提花网两侧的复合传动带15。所述提花网为单丝直径1.2mm的聚酯编织网。

所述分离导辊和抽吸辊筒先后设于提花圆鼓后续工位上。

所述水刺双面提花装置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纤维网19经托网帘输送至托网帘与提花模板之间,经过预湿后,贴在提花模板上随加固圆鼓的转动而前进,提花模板贴于加固圆鼓表面,纤维网贴于提花模板表面。

2)贴于提花模板上的纤维网在朝向加固圆鼓外侧的正面水刺头的作用下,纤维网内部的纤维相互缠结;同时,蓬松的纤维网在高压水流冲击下变薄,纤维网正面紧贴在提花模板上,提花模板的提花网嵌于纤维网中,使提花网上的凹凸花纹反映到纤维网正面。

3)离开加固圆鼓后,纤维网进入与加固圆鼓反向旋转的提花圆鼓,纤维网贴在提花圆鼓上随其转动,纤维网贴于提花圆鼓表面,提花模板贴于纤维网表面。

4)贴于提花圆鼓上的纤维网在朝向提花圆鼓外侧的反面水刺头的作用下,高压水流穿过提花网对纤维网进行冲击,使纤维网内部的纤维相互缠结;同时,如图4所示,蓬松的纤维网在高压水流冲击下变薄,纤维网反面紧贴在提花圆鼓上,经水针20作用后的纤维网部分嵌入提花圆鼓的凹腔中,使套网上的凹凸花纹反映到纤维网反面;而由于提花模板的提花网对高压水流产生部分遮挡,从而对已形成的正面提花纹路进行保护;纤维网的正、反两面均形成凹凸型提花纹路。其中,提花圆鼓阶段的水刺压力应高于加固圆鼓阶段的水刺压力。

5)经过正、反两面提花水刺后的纤维网在分离导辊的作用下与提花模板分离,经抽吸辊筒真空抽吸后,去除纤维网中的水分,最后进入烘干机进行干燥,经卷绕后制成双面提花水刺无纺布。

实施例2

一种水刺双面提花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托网机构、预湿水刺头2、提花模板机构、水刺转鼓系统、分离导辊3和抽吸辊筒4。

所述托网机构设于机架底部,包括托网帘5、两个导布辊6和纠偏辊18,所述托网帘套于所述导布辊和纠偏辊上形成循环回路。

所述预湿水刺头设于托网帘下方且向上设置。

所述水刺转鼓系统设于托网机构上方,包括加固圆鼓7、两个正面水刺头8、提花圆鼓9和三个反面水刺头10。所述加固圆鼓位于预湿水刺头上方,所述提花圆鼓位于加固圆鼓后一工位且转向与加固圆鼓相反;所述正面水刺头、反面水刺头固定于机架上且分别朝向加固圆鼓、提花圆鼓;提花圆鼓表面设有用于提花的凹腔结构11。其中,所述提花转鼓的表面为具有凹腔结构的刚性圆网,所述刚性圆网材质为镍;所述加固圆鼓包括圆筒状的支撑网16和套于所述支撑网表面的套网17,所述套网为60目经纬编织的聚酯网。

所述提花模板机构包括提花模板12和四个导辊13,所述导辊固定于机架上,提花模板套于导辊、加固圆鼓、提花圆鼓表面形成循环回路。提花模板随加固圆鼓和提花圆鼓同步环绕转动。如图1所示,所述提花模板包括提花网14和固定于提花网两侧的复合传动带15。所述提花网为单丝直径1mm的经过镂空的涂布网。

所述分离导辊和抽吸辊筒先后设于提花圆鼓后续工位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用原料、设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用原料、设备;本实用新型中所用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