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切线吹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5291发布日期:2018-06-05 22:07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机切线吹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缝纫机切线吹气结构。



背景技术:

隐藏式侧切刀目前是缝纫机,特别是包缝机的剪线发展方向,它具有安全,不伤布,易于实现短线头的特点。隐藏式侧切刀上设置有吸气管路,吸气管路与负压装置连接将线头吸入进行剪线。但单凭隐藏式侧切刀的吸风压力不能达到前后线头短和剪线成功率高的效果。故市场上常见的方式是在压脚上加上压脚尾片,来提升隐藏式侧切刀的剪线效果。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315987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包缝机压脚尾片的切线吹气结构。

目前市场上已经成功应用的压脚尾片虽然能提升一定效果(例如:不加压脚尾片剪线成功为60%左右,前剪线辫长度为10mm左右,加压脚尾片后剪线成功为80%左右,前剪线辫长度为7mm左右)但是效果不是特别明显。经试验分析得出,最主要是压脚尾片出气口角度的影响。目前压脚尾片的出气口角度与隐藏式侧切刀平面相垂直,故压脚尾片的吹气方向和隐藏式侧切刀的吸气方向成90度,无法有效地叠加风力的效果。虽然压脚尾片的吹气能将线辫送入隐藏式侧切刀吸风口内,但无法很好地到达刃口,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不能达到线辫小于5mm的目标值。而大于5mm的线辫在缝纫之后还需要再人工再进行剪线辫工序,导致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剪后线头短、剪线效率高的缝纫机切线吹气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缝纫机切线吹气结构,包括有隐藏式侧切刀、压脚尾片、压脚,所述压脚尾片上设置有气管接头及1-3个平行设置的吹气管路,吹气管路的出风端为出风口,出风口与隐藏式侧切刀上吸气管路的吸气口位置相对应,气管接头与吹气管路连通,以吹气管路轴线上的点为原点、以压脚尾片的左右方向为X轴、以压脚尾片的前后方向为Z轴建立三维坐标系,所述吹气管路的轴线与三维坐标系的X轴之间的夹角为10-50°,所述吹气管路的轴线位于X、Z坐标的第四象限,所述吹气管路的轴线与三维坐标系的Y轴之间的夹角为40-80°,所述吹气管路的轴线位于X、Y坐标的第三象限。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切线吹气结构中,所述出风口至隐藏式侧切刀之间的距离为5-15mm。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切线吹气结构中,所述吹气管路设置有一个。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切线吹气结构中,所述吹气管路的直径为0.5-4mm。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切线吹气结构中,所述压脚尾片上设置有能调节压脚尾片在压脚上位置的调节孔,螺钉穿过调节孔将压脚尾片固定在压脚上。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切线吹气结构中,所述压脚尾片通过调节孔相对于压脚前后移动的距离为0.2-1.5mm。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切线吹气结构中,所述压脚尾片的前端设置在压脚上、后端悬空设置,压脚尾片的悬空部分向上形成有防压布凹台。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切线吹气结构中,所述防压布凹台的底平面至压脚尾片的底平面的距离为0.5-2mm。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切线吹气结构中,所述压脚尾片的底平面向下设置有防转凸台,防转凸台沿左右方向设置,防转凸台位于压脚的后侧。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在剪后线辫更加短,实现真正的短线辫,在缝纫完成后无需再进行人工剪线辫,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吹气管路的直径的限定,可以使噪音与风力相匹配,在保证风力的情况下,噪音在合理的范围内。

3、本实用新型在压脚尾片上设置防压布凹台,在布料脱离压脚时,使得布料能够轻松脱离压脚尾片,有效地解决了布料被紧压在针板上的现象,提高了缝制效率与线头剪切精度;

4、本实用新型能适应于不同厚度的布料,特别是厚料布料,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压脚尾片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压脚尾片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压脚尾片与隐藏式侧切刀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压脚尾片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压脚尾片的右视图。

图中:1、隐藏式侧切刀;2、压脚尾片;3、压脚;4、气管接头;5、吹气管路;6、出风口;7、吸气口;8、调节孔;9、吸风范围;10、防压布凹台;11、针板;12、送布牙;13、防转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6:

一种缝纫机切线吹气结构,包括有隐藏式侧切刀1、压脚尾片2、压脚3,所述压脚尾片2上设置有气管接头4及1-3个平行设置的吹气管路5,吹气管路5的出风端为出风口6,出风口6与隐藏式侧切刀1上吸气管路的吸气口7位置相对应,气管接头4与吹气管路5连通,以吹气管路5轴线上的点为原点、以压脚尾片2的左右方向为X轴、以压脚尾片2的前后方向为Z轴建立三维坐标系,所述吹气管路5的轴线与三维坐标系的X轴之间的夹角α为10-50°,所述吹气管路5的轴线位于X、Z坐标的第四象限,所述吹气管路5的轴线与三维坐标系的Y轴之间的夹角β为40-80°,所述吹气管路5的轴线位于X、Y坐标的第三象限。本实用新型的夹角α、夹角β均可以在相应的范围内任意取值。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6至隐藏式侧切刀1之间的距离为5-15mm。距离一般是出风口6的中心至隐藏式侧切刀1之间的距离,可以在上述范围内任意取值。距离太小,不能吹到线辫,距离太大,风力会发散,无法形成一股力,将线辫吹入隐藏式侧切刀1的吸气口7内。

进一步地,1-3个吹气管路5共同作用使吹气的风力落在吸风范围内。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吹气管路5为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吹气管路5的直径为0.5-4mm。直径大小,风力不够,直径太大,噪音过大。本实用新型的直径范围可以使噪音与风力相匹配,在保证一定的风力的情况下,噪音在合理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剪后线辫更加短,实现真正的短线辫,可以达到剪后的线辫小于5mm的目标值,在缝纫之后无需再进行人工剪线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剪线效果好。

为了适当调节吹气角度,本实用新型在压脚尾片2上设置有调节孔8,该调节孔可以是条形孔也可以是圆形孔,条形孔横向设置,压脚尾片2通过螺钉穿过调节孔安装在压脚3上。通过调节吹气角度可以使压脚尾片2吹出的气更好地落在隐藏式侧切刀1的吸风范围9内。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脚尾片2的前端设置在压脚3上、后端悬空设置,压脚尾片2的悬空部分向上形成有防压布凹台10。

缝纫机在进行缝制工作时,送布牙12做椭圆运动,并周期性地跟压脚3保持接触。送布牙12的有效范围在压脚3的下方,无法与压脚尾片2的防压布凹台10产生接触。在使用时,所述气管接头4与正压装置连接;所述隐藏式侧切刀1的吸气管路与负压装置连接。正压装置吹气,负压装置吸气。正压装置将线头吹入吸气口7,并由隐藏式侧切刀1进行切线并回收。

当布料进入压脚3后,在送布牙12和压脚3的共同作用下,布料向前移动,当布料脱离压脚和送布牙12时,由于防压布凹台10的存在,布料能轻松地脱离压脚尾片2,剪线顺利进行。

防压布凹台10可以使本实用新型用于加工不同厚度的布料,特别是厚料布料,适用范围广。在布料脱离压脚3时,使得布料能够轻松脱离压脚尾片2,有效地解决了布料被紧压在针板11上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上述的调节孔8来微调压脚尾片2相对于压脚3的前后移动,调节距离为0.2-1.5mm。具体的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上述范围内任意取值。

具体地,所述防压布凹台10的底平面至压脚尾片2的底平面的距离H为0.5-2mm。具体的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上述范围内任意取值。

为了使装配更加方便,所述压脚尾片2的底平面向下设置有防转凸台13,防转凸台13沿左右方向设置,防转凸台13位于压脚3的后侧。防转凸台13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压脚尾片2的宽度。通过防转凸台13,本实用新型可以靠一颗螺钉就能将压脚尾片2固定在压脚3上。

当然,也可以不选用防转凸台13的结构,直接用两颗螺钉将压脚尾片2固定在压脚3上。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