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功能小型模板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4977发布日期:2018-10-23 15:5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技术,具体是一种同时个有普通平缝机和模板机两种功能的小型模板缝纫机。



背景技术:

模板缝纫机因其自动、高效、智能待优点深受服装加工企业的喜爱,但目前的模板机一般工作台面较大,机头放置在工作台面的中间位置,在工作台面上设置模板的驱动机构,并且服装加工涉及很多工序,并不是所有的工序都能通过模板机来完成,有些工序还需要人工来完成,这样又需要购置普通电脑平缝机,由于体积大造价高,这些对小微的服装加工企业或个体加工企业是难以承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代一种双功能小型模板缝纫机,既具备了模板机的功能,同时还能作为一台普通的电脑平缝机来使用,两者互不干扰,本实用新型具有功能多样、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功能小型模板缝纫机,包括机架、工作台板、模板驱动机构和缝纫机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工作台板靠前侧偏右侧的位置上开设有机头安装口,所述的缝纫机头安装在机头安装口处,所述的模板驱动机构设置在工作台板位于缝纫机头后侧偏左的位置上。

所述的机架顶部对应工作台板机头安装口的位置处设置有油盘,所述的缝纫机头铰接在工作台板的机头安装口处,并且缝纫机头的工作台面与工作台板齐平,工作台面以下部分容置于油盘。

所述的工作台面前边沿到工作台板前侧边沿的距离小于50cm。

所述模板驱动机构固定在安装位上,在工作台板上对应安装位的位置处开设有双条前后方向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纵向导向槽。

所述的模板驱动机构包括纵向驱动机构和横向驱动机构,所述的纵向驱动机构固定在安装位上,横向驱动机构设置在工作台板上方,纵向驱动机构通过驱动块穿过纵向导向槽与横向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的纵向驱动机构包括纵向导轨、滑块、连接板、纵向驱动电机和纵向传动机构,所述的纵向导轨顶部的中间设置纵向凹槽,纵向导轨的两侧设置有纵向导槽,滑块设置在纵向导槽处,连接板横跨在纵向导轨的上方,连接板的两端与滑块连接在一起,纵向驱动电机设置在纵向导轨的底部,纵向传动机构通过同步带将连接板和纵向驱动电机相联接,纵向驱动电机带动连接板沿纵向导槽方向前后平移,所述的驱动块设置在连接板的顶部。

所述的纵向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纵向凹槽两端的导向轮,在纵向凹槽底部中段的开设有两个导向孔,两个导向孔下侧均设置有张紧轮,两个张紧轮之间设置驱动轮,驱动轮连接在纵向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在所述的连接板的底部对应纵向凹槽位置设置夹紧块,有一同步带绕过导向轮和张紧轮将驱动轮和夹紧块连接。

所述的横向驱动机构包括横向导轨、活动板、横向驱动电机和横向传动机构,所述的横向导轨上开设前导向槽和后导向槽,前导向槽的前侧壁开口设置,活动板设置在前导向槽的开口处,活动板后侧设置凸起部,凸起部上设置上下两组导轮,上下导轮分别与前导向槽顶部和底部的导轨配合,在所述的活动板前侧设置有模板压紧装置;所述的横向传动机构也包括导向轮、张紧轮和驱动轮,导向轮设置在前、后导向槽的两端,张紧轮和驱动轮设置在横向导轨后部外侧壁中部,后导向槽的后侧对应张紧轮的位置也开设有导向孔,驱动轮连接在横向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的横向驱动电机固定在横向导轨后侧。

所述的缝纫机头包括底座、机身和机头,所述的底座铰接在机头安装口处,底座顶面形成工作台,所述的机头上设置有机针机构、中压脚机构和大压脚机构,机身内设置有缝纫机的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机针机构和中压脚机构运动。

所述的大压脚机构包括大压脚和大压脚升降机构,所述的大压脚通过升降杆与大压脚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的大压脚升降机构设置在机头的端盖内。

所述的中压脚机构包括中压脚和中压脚升降杆,所述的中压脚升降杆通过连杆与中压脚提升机构连接;所述的中压脚提升机构包括中压脚驱动电机、传动轴、摆臂和驱动连杆,所述的中压脚驱动电机与缝纫机头的主电机一起设置机身的右侧的腔体内,中压脚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摆臂,第一摆臂通过驱动连杆连接第二摆臂,第二摆臂固定在传动轴右端部,传动轴与缝纫机的主轴平行设置,传动轴的左端部通过第三摆臂和连杆与中压脚升降杆连接。

所述的中压脚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中压脚驱动电机与缝纫机的控制器电连接,中压脚驱动电机设置在机头右侧的腔体。

本实用新型将模板驱动机构布置在缝纫机头的后侧,而非缝纫机头的下方,同时将缝纫机头前置并偏右,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左侧和后侧留出更多空间供模板移动,另一方可以通过模板驱动机构将模板压紧装置移至远离缝纫机头,缝纫机头前置使得缝纫机头到工作台板前侧距离与普通电脑平缝纫类似,适合人工操作,而模板驱动机构后置在缝纫机头后侧为工人操作留出足够的空间,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既可当作模板机合用,同时又是一台普通的电脑平缝机,具有一机两用的双功能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架上安装有纵向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机架和工作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纵向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纵向驱动机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纵向驱动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横向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横向驱动机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横向驱动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横向导轨和活动板配合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缝纫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缝纫机头部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压脚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大压脚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大压脚提升机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7所示,一种双功能小型模板缝纫机,包括机架1、工作台板2、模板驱动机构3和缝纫机头5,在所述的工作台板2靠前侧偏右侧的位置上开设有机头安装口21,所述的缝纫机头5安装在机头安装口21处,所述的模板驱动机构3设置在工作台板位于缝纫机头5后侧偏左的位置上。

所述的机架1顶部对应工作台板2机头安装口21的位置处设置有油盘11,所述的缝纫机头5铰接在工作台板2的机头安装口21处,并且缝纫机头5的工作台面41与工作台板2齐平,工作台面以下部分容置于油盘11。

所述的工作台面51前边沿到工作台板2前侧边沿的距离小于50cm。

在机架顶部位于油盘11后侧设置有模板驱动机构的安装位12,所述模板驱动机构3固定在安装位12上,在工作台板2上对应安装位的位置处开设有双条前后方向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纵向导向槽22。

本实用新型将模板驱动机构布置在缝纫机头的后侧,而非缝纫机头的下方,同时将缝纫机头前置并偏右,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左侧和后侧留出更多空间供模板移动,另一方可以通过模板驱动机构将模板压紧装置移至远离缝纫机头,缝纫机头前置使得缝纫机头到工作台板前侧距离与普通电脑平缝纫类似,适合人工操作,而模板驱动机构后置在缝纫机头后侧为工人操作留出足够的空间,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既可当作模板机合用,同时又是一台普通的电脑平缝机,具有一机两用的双功能特点。

所述的模板驱动机构3包括纵向驱动机构31和横向驱动机构,所述的纵向驱动机构31固定在安装位12上,横向驱动机构设置在工作台板2上方,纵向驱动机构31通过驱动块310穿过纵向导向槽22与横向驱动机构32连接。

所述的纵向驱动机31构包括纵向导轨311、滑块312、连接板313、纵向驱动电机314和纵向传动机构,所述的纵向导轨311顶部的中间设置纵向凹槽315,纵向导轨311的两侧设置有纵向导槽316,滑块312设置在纵向导槽316处,连接板313横跨在纵向导轨311的上方,连接板313的两端与滑块312连接在一起,纵向驱动电机314设置在纵向导轨311的底部,纵向传动机构通过同步带将连接板313和纵向驱动电机314相联接,纵向驱动电机314带动连接板313沿纵向导槽316方向前后平移,所述的驱动块310设置在连接板313的顶部。

所述的纵向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纵向凹槽315两端的导向轮317,在纵向凹槽315底部的中间开设有两个导向孔,两个导向孔下侧均设置有张紧轮318,两个张紧轮318之间设置驱动轮319,驱动轮319连接在纵向驱动电机314的输出端,在所述的连接板313的底部对应纵向凹槽315位置设置夹紧块320,有一同步带绕过导向轮317和张紧轮318将驱动轮319和夹紧块320连接。

所述的横向驱动机构包括横向导轨321、活动板322、横向驱动电机323和横向传动机构,所述的横向导轨321上开设前导向槽324和后导向槽325,前导向槽324的前侧壁开口设置,活动板322设置在前导向槽324的开口处,活动板322后侧设置凸起部326,凸起部326上设置上下两个导轮327,上下导轮327分别与前导向槽324顶部和底部的导轨配合,在所述的活动板322前侧设置有模板压紧装置328;所述的横向传动机构也包括导向轮317、张紧轮318和驱动轮319,导向轮317设置在前、后导向槽的两端,张紧轮318和驱动轮319设置在横向导轨321后部外侧壁中部,后导向槽325的后侧对应张紧轮318的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驱动轮319连接在横向驱动电机323的输出端;所述的横向驱动电机323固定在横向导轨321后侧。

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和横向驱动机构,驱动电机设置在中间,由于同步带在使用一段时候后会出现拉伸现象,现有驱动电机偏置的结构由于驱动电机到滑块或活动板同步带两侧的长度不同,同步带拉伸后会造成正转和反转的误差相差较大,从而造成模板缝纫机的精度下降;为至本实用新型采用驱动电机中置结构,这个驱动电机从两侧至滑块或活动板长度相差不大,从而大大降低了传动误差,从而确保模板驱动机的精度。

所述的缝纫机头5包括底座52、机身53和机头55,所述的底座52铰接在机头安装口21处,底座52顶面形成工作台51,所述的机头55上设置有机针机构、中压脚机构和大压脚机构,机身内设置有缝纫机的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机针机构和中压脚机构运动。

所述的中压脚机构包括中压脚71和中压脚升降杆72,所述的中压脚升降杆72通过连杆73与中压脚提升机构连接;所述的中压脚提升机构包括中压脚驱动电机75、传动轴76、摆臂和驱动连杆77,所述的中压脚驱动电机75与缝纫机头5的主电机一起设置在机身53的右侧的腔体内,中压脚驱动电机75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摆臂78,第一摆臂78通过驱动连杆77连接第二摆臂79,第二摆臂79固定在传动轴76右端部,传动轴76与缝纫机的主轴平行设置,传动轴76的左端部通过第三摆臂80和连杆73与中压脚升降杆72连接。

所述的中压脚驱动电机75为伺服电机,中压脚驱动电机75与缝纫机的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三个特点是中压脚提升机构通过伺报电机驱动,伺服电机可通过控制器对程度进行适当调节,即可实现中压脚上抬高度的调节;同时中压脚在平时运行时,也可根据加工工件厚度和材料特点,通过控制器自由调节工作频率和运动幅度,相对于现有的通过采用直线驱动器驱动的方便,不但可以调节中压脚的抬升高度,还可以调节中压脚工作频率和运动幅度,而这些调节只需对伺服电机控制器进行调节即可,非常方便。

所述的大压脚机构包括大压脚61和大压脚升降机构63,所述的大压脚61通过升降杆62与大压脚升降机构63连接,所述的大压脚升降机构63设置在机头55的端盖56内。

所述的大压脚升降机构63为升降气缸,在端盖56顶部设置有气缸固定座57,升降气缸通过螺丝固定在气缸固定座57上,所述的升降杆62的上端与升降气缸驱动杆的下端固连,在升降杆62或驱动杆上设置有上限定块和下限位块。

在所述的升降杆62上还套设有升降滑块65,在端盖56内壁固定有与升降滑块65配合的导向块66,导向块66上开设有上下方向的升降导向槽,升降滑块65可沿着升降导向槽上下滑动。

本实用新型第四个特点是将大压脚的提升机构设置到机头的端盖上,安装时先将大压脚的提升机构安装在端盖上,然后将端盖安装到机头上,再后将大压脚固定在升降杆的下端即可,具有安装和拆卸方便,同时将机头内部的有限的空间用作安装其它机构,使得缝纫机的结构更加紧凑,功能更加多样;同时本实用新型兼具普通平缝机的功能,作为普通平缝机使用时需要将大压脚拆除,本实用新型的大压脚的设置结构便于大压脚的拆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