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衣机前控板及全自动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1676发布日期:2018-08-31 20:2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洗衣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洗衣机前控板、以及全自动洗衣机。



背景技术:

目前,洗衣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洗衣机除了满足基本的洗涤衣物的功能以外,外观结构的新颖、美观更能吸引消费者,也成为各洗衣机生产厂家致力研究的方向。

对于全自动洗衣机,在箱体上设置有控制盘座,在控制盘座的顶面或前面上设有前控板,在前控板上固定有显示屏;为了避免水渗入到显示屏等电气件上,在显示板周圈布置密封条,但鉴于批量生产的概率问题,还是会有密封不良的情况;并且在水到达密封条后,会一直和密封条接触,长时间的接触可能出现水进入到电气件;尤其是对于竖向设置的前控板,前控板和盘座配合位置是主要外观面,配合间隙非常小,此位置经常会接触到水,尤其是添加了洗涤剂的水会更容易由于虹吸效果进入到配合间隙处,并渗入到内部的电气件上,造成安全事故,因而虹吸水流仅仅通过密封条等手段不能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洗衣机前控板,提高前控板的防水性,增加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洗衣机前控板,在所述洗衣机控制盘座的前端设有后凹的容纳槽,所述前控板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在所述前控板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下凹的引流槽,在所述前控板上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引流槽内的水导出的导水槽。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槽为中间高左右两端低的弧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导水槽设在所述前控板的后侧,在所述引流槽的低端设有向后延伸、且与所述导水槽连接的转向槽。

进一步的,在所述前控板的后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引流槽左右两端连通的两个导水槽。

进一步的,在所述前控板上固定有显示屏,所述导水槽上下方向设置,所述导水槽的下端口低于所述显示屏的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导水槽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侧边、且距离所述显示屏具有一定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前控板嵌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前控板的前端面与所述容纳槽的上前端沿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前控板的下端覆盖所述容纳槽的下前端沿。

进一步的,所述前控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后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容纳槽也具有向侧壁延伸的延伸槽,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延伸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部的外端面与所述控制盘座的左右侧壁的外端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部为弧形结构。

基于上述的洗衣机前控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前控板的全自动洗衣机,提高前控板的防水性,增加安全性。

一种全自动洗衣机,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上的控制盘座,在所述控制盘座上设有上述的前控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洗衣机前控板,通过在所述前控板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下凹的引流槽,这样在有水进入前控板与控制盘座之间的间隙时,会流入引流槽内,避免从前控板的上端直接到达其后侧;并通过设置用于将所述引流槽内的水导出的导水槽,使得到达引流槽后的水,能够流入导水槽中并导出,避免了引流槽内水的集聚增多;此时即使在前控板与控制盘座之间的间隙发生虹吸现象,虹吸的水流也是流入引流槽,并进而经导水槽导出,不会到达控制盘座内的电气件上,增加了前控板处的防水性能,提高了安全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洗衣机前控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控制盘座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控制盘座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前控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控制盘座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箱体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前”、“后”、“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洗衣机在正常使用时,相对于使用者来说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阅图1-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洗衣机前控板的一个实施例,全自动洗衣机包括箱体1,在箱体1内套装设有外筒和内筒,在箱体1的顶部设有的控制盘座2,在控制盘座2上开设有衣物投入口21,在控制盘座2上铰接有可开闭衣物投入口21的上盖3,在控制盘座2的前侧设有前控板4。这样前控板不占用控制盘座2上的顶部空间,有利于控制盘座2顶部的衣物投入口21的设计,并通过前置显示,有利于增加客户的体验。在控制盘座2的前端设有后凹的容纳槽22,前控板4位于容纳槽22内,前控板4形成洗衣机上部的前端面。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前控板4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下凹的引流槽41,在前控板4的后侧还设有导水槽42,导水槽42用于将引流槽41内的水导出。通过设置引流槽41,这样在有水进入前控板4与控制盘座2之间的间隙时,会流入引流槽41内,避免从前控板4的上端直接到达前控板4的后侧;并通过设置导水槽42,使得到达引流槽41后的水,能够流入导水槽42中并导出,避免了引流槽41内水的集聚增多;此时即使在前控板4与控制盘座2之间的间隙发生虹吸现象,虹吸的水流也是流入引流槽41,并进而经导水槽42导出,不会到达控制盘座2内的电气件上,增加了前控板4处的防水性能,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为了促进水在引流槽41内的流动,设置引流槽41的底面为倾斜面,并在引流槽41的低端设有向后延伸的转向槽43,转向槽43的后端与导水槽42连接,使得引流槽41内的水流经转向槽43到达导水槽42;导水槽42为上下方向设置,在前控板4的后侧中部固定有显示屏5,因而导水槽42的设置应避开显示屏5,优选设置在显示屏5的左侧或右侧。

具体的,引流槽41设置为中间高左右两端低的弧形槽,这样流入引流槽41后的水流向左右两端流,这就需要设置左右两个导水槽42,分别与引流槽41的左右两端连通;这样形成了两个流路,有利于缩短水流在引流槽41内的流动距离,提高水流的导出速度。

本实施例中,导水槽42位于显示屏5的左右两侧,且导水槽42距离显示屏5具有一定的距离,这样有利于导水槽42的位置设置;并设置导水槽42的下端口低于显示屏5的下端,这样水从导水槽42的下端流出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继续向后流动,不会到达显示屏5等电气件上,有利于保证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所示,前控板4嵌入容纳槽22内,前控板4的前端面与容纳槽22的上前端沿平齐,也就是容纳槽22的上前端沿位于前控板4的上方,渗入的水流就是通过容纳槽22的上前端沿与前控板4之间的间隙进入。通过设置前控板4的前端面与容纳槽22的上前端沿平齐,有利于增加外观的美观性,以及减少水的渗入。前控板4的下端覆盖容纳槽22的下前端沿,也就是在外观面上前控板4与箱体1的顶端邻接。

本实施例中,在前控板4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后延伸形成延伸部44,容纳槽22也具有向侧壁延伸的延伸槽221,延伸部44位于延伸槽221内。这样使得前控板4与控制盘座2装配后的左右两侧的间隙,位于控制盘座2的左右侧面,增加前端面的美观性;以及进一步降低了从前控板4侧面与控制盘座2之间的间隙渗水、并达到显示板5的可能性,有利于增加安全性。优选的,延伸部44的外端面与控制盘座2的左右侧壁24的外端面平齐。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前控板4的下端覆盖容纳槽22的下前端沿,前控板4位于箱体1的前板11的上方,使得前控板4与前板11直接邻接,有利于增加外观的美观性;在前控板4和前板11之间设有相匹配的限位结构,保证了前控板4下端与前板11的平齐,有利于提高前控板4与前板11之间固定的牢固性,以及避免出现前控板4与前板11之间间隙过大等质量缺陷。

本实施例中,参将图7-图11所示,限位结构包括设在前控板4上向下伸出的限位块45、以及开设在前板11上与限位块45相匹配的限位孔111;在前控板4安装后,前控板4固定在控制盘座2上的凹槽22内,限位块45位于限位孔111内,通过限位块45和限位孔111相配合,用于限定在水平面内的前后左右的移动自由度,也就是尽量避免了出现前控板4和前板11的相互错开,使得配合间隙变大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还包括在前板11的上端设有折弯向内延伸的折边112、以及沿折边112向上折弯延伸的限位边113,前控板4的下端位于折边112和限位边113形成的槽口内。这样通过设置折边112,限定了前控板4向下移动的自由度;设置限位边113挡止前控板4,限定了前控板4向后移动的自由度,保证了前控板4的下端不能向后错开;同时折边112和限位边113还起到了防水作用,避免水从前控板4和前板11之间的间隙渗入;这样限位块45和限位孔111主要用于限定前控板4防止向前错开就可,在中部设置限位块45和限位孔111,就可以起到限定作用;优选的,在前控板4的下端中部间隔设有两个限位块45,在前板11的顶部对应设有两个限位孔111。

本实施例中,限位块45设置在前控板4的后侧面上,这样在前控板4安装后,从前控板4与前板11之间的间隙处基本不能看到限位块45,避免了设置限位块45对洗衣机外观产生影响,有利于增加外观的美观。在限位边113的上端设有向后的翻边114,限位孔111开设在翻边112和限位边113上,限位孔111的下端与折边112相邻接,这样限位孔111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较大的距离,也就是在前控板4安装时,限位块45可以将限位孔111内具有一定的移动空间,有利于前控板4的安装固定。

本实施例中,限位块45具有向下凸出前控板的且与限位孔111相匹配的长方体形限位主体、以及沿限位主体的下端向下延伸并向中心线靠近的引导部,其中,引导部的外端面是由弧面和斜面围成的;通过设置引导部有利于前控板4的安装,提高安装速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