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纱线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25422发布日期:2018-08-21 18:06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织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纱线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纱线是一种纺织品,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分为短纤维纱,连续长丝等。毛纱及毛线一般用于纺织羊毛衫、毛裤、毛背心、围巾、帽子及手套和编织各种春秋季节服饰用品,除保暖外还有装饰作用。

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混纺纱线的生产方法【申请号:200620140605.1;公开号:cn106906546a】。这种混纺纱线的生产方法,所述混纺纱线的成分包括百草丝麻纤维、三友彩色纤维和棉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百草丝麻纤维和三友彩色纤维排包混合后喂入抓棉机,经开清棉工序、梳棉工序制成混合生条;(a)预处理:将百草丝麻纤维和三友彩色纤维混合,人工扯松包纤维,按重量百分比加入2%-3%的抗静电剂,堆仓养生12小时以上,保持环境湿度大于或者等于60%,避免造成缠绕胶圈、胶辊、罗拉,防粘堵,使纤维顺利转移;(b)开清棉工序:采用开清棉工序制得棉卷,开清棉工序中,抓棉机打手刀片伸出肋条距离为7-7.5mm,小车每次下降距离为1.5-2mm,豪猪开松机打手速度为400-450r/min,成卷机综合打手速度为850-900r/min,棉卷罗拉转速为9-10r/min,棉卷定量为380-400g/m,棉卷长度为30-32m;(c)梳棉工序:采用梳棉工序制得混合生条,梳棉工序中,锡林速度为320-350r/min,刺辊速度为800-850r/min,道夫速度为18-20r/min,锡林-盖板隔距为0.25、0.25、0.23、0.23、0.25mm,给棉板-刺辊隔距0.3-0.35mm,刺辊-锡林隔距0.28-0.3mm,锡林-道夫隔距0.13-0.15mm,混合生条定量为16-20g/5m;(2)将棉纤维经清梳联工序、精梳工序制成棉精梳条;(d)清梳联工序:采用清梳联工序制得棉生条,清梳联工序中,抓棉机打手刀片伸出肋条距离为5-6mm,小车每次下降距离为1.5-2mm,梳针滚筒转速为520-560r/min,下棉箱厚度为78-82mm,锡林速度为350-400r/min,刺辊速度为800-850r/min,道夫速度为20-24r/min,大压辊出条速度为65-75m/min,小压辊出条速度为70-80m/min,生条定量为16-20g/5m;(e)精梳工序:采用精梳工序制得棉精梳条,精梳工序中,落棉率为16-18%,落棉隔距为9-12mm,喂给长度为4.5-5mm,顶梳刺入深度为0.5mm,采用后退给棉方式,棉精梳条定量为16-20g/5m;(3)将混合生条和棉精梳条经三道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制得混纺纱线;(f)三道并条工序:采用三道并条工序将混合生条和棉精梳条制得混合熟条,第一道并条工序中,前罗拉线速度为160-180m/min,6根生条并合,罗拉隔距为8mm、6mm、14mm,总牵伸倍数5.33-6.67倍,后区牵伸倍数1.64倍,头道并条定量18g/5m,喇叭口直径2.8mm;第二道并条工序中,前罗拉线速度为160-180m/min,8根头道并条并合,罗拉隔距为8mm、6mm、14mm,总牵伸倍数为8.47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4倍,二道并条定量为17g/5m,喇叭口直径为2.8mm;第三道并条工序中,前罗拉线速度为150-160m/min,8根二道并条并合,罗拉隔距为8mm、6mm、14mm,总牵伸倍数为8.50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23倍,混合熟条定量为16g/5m,喇叭口直径2.8mm;(g)粗纱工序:采用粗纱工序制得粗纱,粗纱工序中,定量为3-4g/10m,前罗拉转速为150-160r/min,锭翼转速为500-600r/min,罗拉隔距为28mm、34mm,后区牵伸倍数为1.28倍,总牵伸倍数为8-10.67倍,前胶辊压力为220n,钳口隔距为5.5-6.0mm,喇叭口直径为8-8.5mm,捻系数为80-90;(h)细纱工序:采用细纱工序制得百草丝麻纤维/三友彩色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线,细纱工序中,采用四罗拉网格圈式紧密纺环锭细纱机,成纱捻系数为350-380,罗拉隔距为18mm、43mm,锭速为9000-11000r/min,钳口隔距为2.5mm,选用低弹抗绕胶辊,配置自润滑钢领,摇架压力为240n/双锭、160n/双锭、200n/双锭,集聚负压为1800pa-2100pa。

该专利中公开的生产方法虽然可使纱线质量更优,但是,该生产方法的步骤过于繁杂,需要花费大量的生产时间,生产速度慢,因此,设计出一种多功能纱线的生产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功能纱线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具有生产快速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纱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外购市场上现有的纱线,并对其进行检验;

b、通过除尘设备将纱线表面的灰尘除去;

c、按重量份数,称取原料:纳米玉石微粒4-12份、壳聚糖2.5-6.5份、柠檬酸6-9份、抗紫外线剂0.2-0.5份、抗菌剂0.5-1.2份、柔软剂1.2-2.6份、交联剂0.6-1.5份和水50-70份;

d、将步骤c中的各原料放入到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制得料液;

e、通过处理装置将料液喷涂在纱线表面,喷涂速度为12-20m/min;

f、将喷涂后的纱线进行打卷,即可得到多功能纱线。

所述纱线为涤纶纱线或氨纶纱线。

所述抗菌剂为银离子抗菌剂。

所述搅拌速度为250-350rpm。

所述搅拌时间为6-18min。

所述处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工作箱,工作箱左侧面具有输入口,工作箱右侧面具有输出口,工作箱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滑动块,滑动块的左侧面通过伸缩结构与滑槽内壁的左侧面相连,滑动块上固定有移动板,移动板的右侧面设置有把手,工作箱的右侧面对应移动板右侧的位置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位于输出口的正下方,工作箱右侧面对应通孔的位置设置有盖板,移动板上还设置有用于纱线输送的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导入辊、导出辊、支架、主输送辊和从输送辊,导入辊水平设置在移动板左端上,导出辊水平设置在移动板右端上,支架固定在移动板上,且支架靠近导出辊,主输送辊与从输送辊分别水平设置在支架上,主输送辊位于从输送辊的正上方,且主输送辊与从输送辊之间具有供纱线通过的间隙,主输送辊端部还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结构相连;工作箱内设置有用于料液喷涂的喷涂机构,喷涂机构包括喷头、输送泵和储料箱,喷头设置在工作箱内,喷头与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移动结构相连,且喷头靠近输入口,喷头的出料口朝下,喷头的进料口通过送料管和储料箱相连通,储料箱固定在底板上,输送泵设置在送料管上;工作箱内还设有用于料液烘干的烘干机构,烘干机构包括电加热管、导风叶片、步进电机和安装杆,安装杆固定在工作箱内,且安装杆靠近输出口,步进电机固定在安装杆上,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倾斜向下,导风叶片固定在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端部,电加热管固定在安装杆中部。

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导入辊将纱线从输入口导入到工作箱内,通过动力结构带动主输送辊端间歇性转动,主输送辊端带动从输送辊间歇性转动,实现纱线的间歇性输送,通过移动结构带动喷头上下移动,将喷头调节到所需位置,控制输送泵间歇性工作,通过送料管将储料箱中料液输送到喷头处,并喷涂到纱线表面;控制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导风叶片转动,导风叶片将电加热管加热后的空气输送到喷涂后的纱线处,将纱线烘干,通过导出辊将纱线从输出口导出到工作箱外,处理快速。

所述从输送辊上还开设有若干用于纱线限位的环形限位槽。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环形限位槽可对纱线输送时进行限位。

所述环形限位槽的截面呈半环形。

所述动力结构包括伺服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伺服电机固定在支架上,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水平设置,主动轮固定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从动轮固定在主输送辊端部,皮带套设在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

当需要使主输送辊转动时,控制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主输送辊转动。

所述移动结构包括支撑架、推杆电机、导杆和导套,支撑架固定在工作箱上,导杆竖直固定在支撑架上,导套设置在导杆上,推杆电机固定在支撑架上,推杆电机的推杆竖直向下,推杆电机的推杆端部与导套相连,喷头通过连接杆和导套相连。

当需要使喷头上下移动时,控制推杆电机的推杆上下移动,推杆电机的推杆带动导套沿着导杆上下移动,导套带动连接杆上下移动,连接杆带动喷头上下移动,从而可使喷头上下移动。

所述导杆上下端固定有限位块。

所述导杆上还具有刻线。

所述伸缩结构包括伸缩杆,伸缩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一,弹簧一的左端和伸缩杆的左端均与滑槽内壁的左侧面相连,弹簧一的右端和伸缩杆的右端均与滑动块的左侧面相连。

采用以上结构,在弹簧一的作用下,可使滑动块实现自动复位。

所述底板上固定有控制器,输送泵和伺服电机通过线路均与该控制器相连。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控制器可控制输送泵和伺服电机间歇性工作,控制方便。

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能对储料箱辅助搅拌的搅拌结构,搅拌结构包括升降活塞板、弹簧二、若干搅拌片、补气管、单向阀和电磁阀,升降活塞板设置在储料箱内,且升降活塞板将储料箱内部分隔成上调节腔和下储料腔,弹簧二的上端和升降活塞板相连,弹簧二的下端和储料箱底部相连,若干搅拌片分别固定在弹簧二上,且搅拌片呈水平分布,补气管一端和储料箱底部相连通,补气管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单向阀和电磁阀分别设置在补气管上,电磁阀通过线路与该控制器相连。

采用以上结构,由于输送泵为间歇性工作,输送泵工作时,将储料箱的下储料腔中的料液逐渐抽走,下储料腔中的气压逐渐减小,升降活塞板向下移动,弹簧二被压缩,搅拌片向下移动;而输送泵停止工作时,控制电磁阀打开,外界的空气通过补气管进入到储料箱的下储料腔中,气流对下储料腔中的料液进行冲击搅拌,气流也使搅拌片来回摆动,同时,随着下储料腔中的气压逐渐增大,升降活塞板向上移动,弹簧二复位,搅拌片向上移动,从而在搅拌片上下移动和气流的反复冲击下,可对储料箱中的料液进行辅助搅拌,无需额外的动力源,搅拌效果好。

所述搅拌结构还包括弹性的保护片,升降活塞板上具有调压孔,保护片设置在升降活塞板上,且保护片将调压孔封闭住。

采用以上结构,输送泵工作时,下储料腔中的气压过小后,保护片产生向下变形,从而可对输送泵进行保护。

所述工作箱内还具有阻挡板,且阻挡板位于喷头和导风叶片两者之间。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阻挡片可对喷头和导风叶片两者之间实现有效阻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多功能纱线的生产方法具有该优点:通过外购、除尘、配料和喷涂等步骤,就可实现多功能纱线的生产,大大缩短了生产所需的步骤和时间,生产快速。

附图说明

图1是处理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处理装置中输送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处理装置中搅拌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底板;2、工作箱;2a、滑槽;2b、通孔;2c、输出口;2d、输入口;3、伸缩杆;4、弹簧一;5、滑动块;6、移动板;7、把手;8、控制器;9、导出辊;11、盖板;12、安装杆;13、电加热管;14、步进电机;15、导风叶片;16、阻挡板;17、导杆;18、导套;19、支撑架;21、推杆电机;22、连接杆;23、喷头;24、导入辊;25、支架;26、从输送辊;26a、环形限位槽;27、伺服电机;28、主动轮;29、皮带;31、从动轮;32、主输送辊;33、储料箱;34、补气管;35、电磁阀;36、单向阀;37、输送泵;38、送料管;39、弹簧二;41、搅拌片;42、升降活塞板;42a、调压孔;43、保护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多功能纱线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外购市场上现有的纱线,并对其进行检验;

b、通过除尘设备将纱线表面的灰尘除去;

c、按重量份数,称取原料:纳米玉石微粒4-12份、壳聚糖2.5-6.5份、柠檬酸6-9份、抗紫外线剂0.2-0.5份、抗菌剂0.5-1.2份、柔软剂1.2-2.6份、交联剂0.6-1.5份和水50-70份;在本实施例中,按重量份数,称取原料:纳米玉石微粒8份、壳聚糖4.2份、柠檬酸7份、抗紫外线剂0.3份、抗菌剂0.9份、柔软剂1.9份、交联剂0.8份和水60份;抗紫外线剂、柔软剂和交联剂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助剂;

d、将步骤c中的各原料放入到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制得料液;

e、通过处理装置将料液喷涂在纱线表面,喷涂速度为12-20m/min;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处理装置将料液喷涂在纱线表面,喷涂速度为16m/min;

f、将喷涂后的纱线进行打卷,即可得到多功能纱线。

纱线为涤纶纱线或氨纶纱线;在本实施例中,纱线为涤纶纱线。

抗菌剂为银离子抗菌剂。

搅拌速度为250-350rpm;在本实施例中,搅拌速度为280rpm。

搅拌时间为6-18min;在本实施例中,搅拌时间为13min。

如图1-图3所示,处理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上固定有工作箱2,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有工作箱2;工作箱2左侧面具有输入口2d,工作箱2右侧面具有输出口2c,工作箱2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2a,滑槽2a内设置有滑动块5,滑动块5的左侧面通过伸缩结构与滑槽2a内壁的左侧面相连,滑动块5上固定有移动板6,在本实施例中,滑动块5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有移动板6;移动板6的右侧面设置有把手7,工作箱2的右侧面对应移动板6右侧的位置开设有通孔2b,且通孔2b位于输出口2c的正下方,工作箱2右侧面对应通孔2b的位置设置有盖板11,移动板6上还设置有用于纱线输送的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导入辊24、导出辊9、支架25、主输送辊32和从输送辊26,导入辊24水平设置在移动板6左端上,导出辊9水平设置在移动板6右端上,支架25固定在移动板6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架25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移动板6上;且支架25靠近导出辊9,主输送辊32与从输送辊26分别水平设置在支架25上,主输送辊32位于从输送辊26的正上方,且主输送辊32与从输送辊26之间具有供纱线通过的间隙,主输送辊32端部还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结构相连;工作箱2内设置有用于料液喷涂的喷涂机构,喷涂机构包括喷头23、输送泵37和储料箱33,喷头23设置在工作箱2内,喷头23与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移动结构相连,且喷头23靠近输入口2d,喷头23的出料口朝下,喷头23的进料口通过送料管38和储料箱33相连通,储料箱33固定在底板1上,在本实施例中,储料箱33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底板1上;输送泵37设置在送料管38上;工作箱2内还设有用于料液烘干的烘干机构,烘干机构包括电加热管13、导风叶片15、步进电机14和安装杆12,安装杆12固定在工作箱2内,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杆1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工作箱2内;且安装杆12靠近输出口2c,步进电机14固定在安装杆12上,在本实施例中,步进电机14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杆12上;步进电机14的输出轴倾斜向下,导风叶片15固定在步进电机14的输出轴端部,在本实施例中,导风叶片15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步进电机14的输出轴端部,电加热管13固定在安装杆12中部。

从输送辊26上还开设有若干用于纱线限位的环形限位槽26a;采用该结构,通过环形限位槽26a可对纱线输送时进行限位。

环形限位槽26a的截面呈半环形。

动力结构包括伺服电机27、主动轮28、从动轮31和皮带29,伺服电机27固定在支架25上,在本实施例中,伺服电机27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架25上;伺服电机27的输出轴水平设置,主动轮28固定在伺服电机27的输出轴端部,从动轮31固定在主输送辊32端部,皮带29套设在主动轮28与从动轮31之间。

移动结构包括支撑架19、推杆电机21、导杆17和导套18,支撑架19固定在工作箱2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9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工作箱2上;导杆17竖直固定在支撑架19上,导套18设置在导杆17上,推杆电机21固定在支撑架19上,推杆电机21的推杆竖直向下,推杆电机21的推杆端部与导套18相连,喷头23通过连接杆22和导套18相连。

导杆17上下端固定有限位块。

导杆17上还具有刻线。

伸缩结构包括伸缩杆3,伸缩杆3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一4,弹簧一4的左端和伸缩杆3的左端均与滑槽2a内壁的左侧面相连,弹簧一4的右端和伸缩杆3的右端均与滑动块5的左侧面相连;采用该结构,在弹簧一4的作用下,可使滑动块5实现自动复位。

底板1上固定有控制器8,输送泵37和伺服电机27通过线路均与该控制器8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8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单片机,单片机控制泵、电机和电磁阀35的程序为现有,其程序不需要重新编辑;采用该结构,通过控制器8可控制输送泵37和伺服电机27间歇性工作,控制方便。

底板1上还设置有能对储料箱33辅助搅拌的搅拌结构,搅拌结构包括升降活塞板42、弹簧二39、若干搅拌片41、补气管34、单向阀36和电磁阀35,升降活塞板42设置在储料箱33内,且升降活塞板42将储料箱33内部分隔成上调节腔和下储料腔,弹簧二39的上端和升降活塞板42相连,弹簧二39的下端和储料箱33底部相连,若干搅拌片41分别固定在弹簧二39上,在本实施例中,搅拌片41的数量为八个;且搅拌片41呈水平分布,补气管34一端和储料箱33底部相连通,补气管34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单向阀36和电磁阀35分别设置在补气管34上,电磁阀35通过线路与该控制器8相连。

搅拌结构还包括弹性的保护片43,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片43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产品;升降活塞板42上具有调压孔42a,保护片43设置在升降活塞板42上,且保护片43将调压孔42a封闭住;采用该结构,输送泵37工作时,下储料腔中的气压过小后,保护片43产生向下变形,从而可对输送泵37进行保护。

工作箱2内还具有阻挡板16,且阻挡板16位于喷头23和导风叶片15两者之间;采用该结构,通过阻挡片可对喷头23和导风叶片15两者之间实现有效阻挡。

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导入辊24将纱线从输入口2d导入到工作箱2内,控制伺服电机27的输出轴间歇性转动,伺服电机27的输出轴带动主动轮28间歇性转动,主动轮28通过皮带29带动从动轮31间歇性转动,从动轮31带动主输送辊32间歇性转动,实现纱线的间歇性输送;控制推杆电机21的推杆上下移动,推杆电机21的推杆带动导套18沿着导杆17上下移动,导套18带动连接杆22上下移动,连接杆22带动喷头23上下移动,将喷头23调节到所需位置;控制输送泵37间歇性工作,通过送料管38将储料箱33中料液输送到喷头23处,并喷涂到纱线表面;控制步进电机14的输出轴转动,步进电机14的输出轴带动导风叶片15转动,导风叶片15将电加热管13加热后的空气输送到喷涂后的纱线处,将纱线烘干;通过导出辊9将纱线从输出口2c导出到工作箱2外,处理快速。

由于输送泵37为间歇性工作,输送泵37工作时,将储料箱33的下储料腔中的料液逐渐抽走,下储料腔中的气压逐渐减小,升降活塞板42向下移动,弹簧二39被压缩,搅拌片41向下移动;而输送泵37停止工作时,控制电磁阀35打开,外界的空气通过补气管34进入到储料箱33的下储料腔中,气流对下储料腔中的料液进行冲击搅拌,气流也使搅拌片41来回摆动,同时,随着下储料腔中的气压逐渐增大,升降活塞板42向上移动,弹簧二39复位,搅拌片41向上移动,从而在搅拌片41上下移动和气流的反复冲击下,可对储料箱33中的料液进行辅助搅拌,无需额外的动力源,搅拌效果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