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温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71907发布日期:2018-11-24 13:2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温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衣着的要求逐渐趋向多样化、多功能化,蓄热保温的面料织物是重点开发的产品之一。由于服装的热传递基本上可分为两种:显热传递,即人体温度和外界环境存在差异可产生的热量传递,它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辐射完成;潜热传递,即由于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蒸汽浓度差而产生的湿热传递,它主要通过蒸发和排汗来完成。随着服装的时装化,仅通过增加或降低织物厚度来维持人体适宜的温度,不但麻烦而且困难,也不美观。因此,90年代以来,新型保温调温纤维和织物的开发研制骤然兴起。各种新型的保温调温纺织品相继问世,例如,远红外纤维、降温织物、在原丝液中添加特殊的陶瓷粉末或涂层法将陶瓷粉末涂布在织物上。

传统的保温衣物主要是通过绝热方法避免皮肤温度降低过多,而绝热效果主要取决于织物的厚度和密度。厚度越大、密度越小绝热效果越好,因为滞留在织物内部的静止空气多而空气的热传导率极小,然而,传统织物的保温效果受限于外界压缩和水分的影响。

蓄热调温纺织品是一种通过纺织品表面或纤维内含有的相变物质遇冷、热后发生固-液可逆相变而吸收、放出热量,从而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新型高技术纺织品。这类纺织品能够根据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内可自由调节纺织品内部温度,即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可以储存能量,使纺织品内部温度升高相对较低;当外界环境温度下降时,可以释放能量,使纺织品内部温度降低相对较少,做成服装后比常规纺织品更具有舒适性。蓄热调温纺织品研制所使用的相变物质的相交温度通常在0~50℃。利用相变物质的吸放热特性将其加工到纺织材料上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调温面料蓄热调温能力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调温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调温面料,包括粘合剂、柔软剂、增稠剂,还包括整理表面活性剂、调温添加剂、纺丝基料;

所述整理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按质量比2~4:3~5:1~3加入六甲基二硅氧烷混合,得混合物,再加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质量3~5%的四甲基氢氧化铵,通入氮气保护,于105~110℃搅拌混合,升温至120~130℃保温,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得减压蒸馏物;

(2)取减压蒸馏物按质量比5~8:2~4加入葡萄糖酸内酯搅拌混合,得搅拌混合物,取搅拌混合物按质量比1~3:8~10加入甲醇,于60~70℃搅拌混合,抽滤,取抽滤液旋转蒸发,即得整理表面活性剂。

所述调温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硬脂酸丁酯按质量比2~4:3~5加入正十八烷混合,得混合物a,取混合物a按质量比25~35:5~9加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于40~50℃搅拌混合,得搅拌混合物,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按质量比1~3:100~150加入去离子水混合,得混合液;

s2.按质量份数计,取5~7份搅拌混合物、20~30份混合液、1~3份op-10、0.5~1.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于50~70℃搅拌混合,于7000r/min乳化,得乳化液,取乳化液按质量比200~300:3~8加入三乙胺水溶液,于35~45℃搅拌混合,再升温至60~70℃保温,冷却至室温,即得调温添加剂。

所述纺丝基料为:取peg-4000按质量比2~6:8~12加入聚酰胺6混合,得混合物a,取混合物a按质量比1~3:8~10加入质量分数为98%的甲酸,于25~30℃搅拌混合,于电压30kv、喷嘴到收集装置距离13cm、纺丝液流速0.1ml/h、喷嘴口径0.9mm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即得纺丝基料。

所述柔软剂:取脂肪酸二乙醇酰胺按质量比4~7:2~4加入季戊四醇脂肪酸酯混合,即得。

所述增稠剂: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按质量比3~5:1~3加入聚丙烯酰胺混合,即得。

所述粘合剂为:羧甲基纤维素按质量比2~3:3~5加入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混合,即得。

一种调温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质量份数计,取8~15份整理表面活性剂、40~50份调温添加剂、1~3份粘合剂、2~4份柔软剂、1~3份增稠剂、100~200份水混合20~30min,得混合液,取混合液涂布于纺丝基料表面,于65~70℃干燥,再于140~150℃焙烘5~8min,取烘焙物经水洗,干燥,即得调温面料。

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等为原料,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得到中间体氨基硅油,因其具有热稳定性好、表面张力低、柔软等等优异性能,将其作为基体再加入葡萄糖酸内酯进行改性,得到整理表面活性剂,引入的葡萄糖酰胺基上存在多个羟基,与水分子通过强的氢键结合,使得亲水性增强,对调温面料表面整理,可以使得调温活性物在面料表面润湿铺展,增强与纺丝基料的结合,同时提高调温面料的表面性能,提高面料的柔软性和热稳定性;

(2)本发明加入聚乙二醇-4000、聚酰胺6为原料,将聚酰胺6作为为高分子载体,通过共混静电纺丝方法将聚乙二醇-4000引入,聚乙二醇-4000在常温下可由无定形到结晶的转变获得相变焓,并以潜热的形式吸收、储存、释放,为调温添加剂提供储温调温的场所,得到的纺丝由于聚酰胺6分子中的n-h或co与聚乙二醇中的c-o或o-h之间形成氢键结合,可以增强与其他调温活性剂的相容性;

(3)本发明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为调温树脂壁材,硬脂酸丁酯、正十八烷为芯材制备相变微囊,添加至纺丝基料中,由于相变微胶囊的相变作用,在升温过程中吸收热量,使整理后纺丝基料的升温过程被延缓,进行温度缓冲,使得面料不会因突变的外界温度而影响人体微环境的舒适度,同时由于相变微胶囊的热焓值较高,其对温度的调节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升温过程中可以吸收储存更多的热量,使其具有储热调温的性能,当环境温度高于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时,相变材料吸收并存储热量从而降低外界温度,反之,释放热量,提高环境温度,具有较好的调温性能,其微囊结构,使得热量交换稳定,具有耐久性的调温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整理表面活性剂:(1)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按质量比2~4:3~5:1~3加入六甲基二硅氧烷混合,得混合物,再加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质量3~5%的四甲基氢氧化铵,通入氮气保护,于105~110℃搅拌混合2~4h,升温至120~130℃保温1~2h,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得减压蒸馏物;

(2)取减压蒸馏物按质量比5~8:2~4加入葡萄糖酸内酯,搅拌混合20~40min,得搅拌混合物,取搅拌混合物按质量比1~3:8~10加入甲醇,于60~70℃搅拌混合10~12h,抽滤,取抽滤液旋转蒸发,即得整理表面活性剂。

调温添加剂:s1.取硬脂酸丁酯按质量比2~4:3~5加入正十八烷混合20~30min,得混合物a,取混合物a按质量比25~35:5~9加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于40~50℃搅拌混合20~30min,得搅拌混合物,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按质量比1~3:100~150加入去离子水混合10~20min,得混合液;

s2.按质量份数计,取5~7份搅拌混合物、20~30份混合液、1~3份op-10、0.5~1.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于50~70℃搅拌混合30~50min,于7000r/min乳化5~10min,得乳化液,取乳化液按质量比200~300:3~8加入质量分数为35%的三乙胺水溶液,于35~45℃搅拌混合2~4h,再升温至60~70℃保温1~3h,冷却至室温,即得调温添加剂。

纺丝基料:取peg-4000按质量比2~6:8~12加入聚酰胺6混合,得混合物a,取混合物a按质量比1~3:8~10加入质量分数为98%的甲酸,于25~30℃搅拌混合40~60min,于电压30kv、喷嘴到收集装置距离13cm、纺丝液流速0.1ml/h、喷嘴口径0.9mm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即得纺丝基料。

柔软剂:取脂肪酸二乙醇酰胺按质量比4~7:2~4加入季戊四醇脂肪酸酯混合,即得。

增稠剂: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按质量比3~5:1~3加入聚丙烯酰胺混合,即得。

粘合剂为:羧甲基纤维素按质量比2~3:3~5加入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混合,即得。

一种调温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质量份数计,取8~15份整理表面活性剂、40~50份调温添加剂、1~3份粘合剂、2~4份柔软剂、1~3份增稠剂、100~200份水混合20~30min,得混合液,取混合液涂布于纺丝基料表面,于65~70℃干燥,再于140~150℃焙烘5~8min,取烘焙物经水洗,干燥,即得调温面料。

实施例1

整理表面活性剂:(1)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按质量比2:3:1加入六甲基二硅氧烷混合,得混合物,再加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质量3%的四甲基氢氧化铵,通入氮气保护,于105℃搅拌混合2h,升温至120℃保温1h,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得减压蒸馏物;

(2)取减压蒸馏物按质量比5:2加入葡萄糖酸内酯,搅拌混合20min,得搅拌混合物,取搅拌混合物按质量比1:8加入甲醇,于60℃搅拌混合10h,抽滤,取抽滤液旋转蒸发,即得整理表面活性剂。

调温添加剂:s1.取硬脂酸丁酯按质量比2:3加入正十八烷混合20min,得混合物a,取混合物a按质量比25:5加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于40℃搅拌混合20min,得搅拌混合物,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按质量比1:100加入去离子水混合10min,得混合液;

s2.按质量份数计,取5份搅拌混合物、20份混合液、1份op-10、0.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于50℃搅拌混合30min,于7000r/min乳化5min,得乳化液,取乳化液按质量比200:3加入质量分数为35%的三乙胺水溶液,于35℃搅拌混合2h,再升温至60℃保温1h,冷却至室温,即得调温添加剂。

纺丝基料:取peg-4000按质量比2:8加入聚酰胺6混合,得混合物a,取混合物a按质量比1:8加入质量分数为98%的甲酸,于25℃搅拌混合40min,于电压30kv、喷嘴到收集装置距离13cm、纺丝液流速0.1ml/h、喷嘴口径0.9mm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即得纺丝基料。

柔软剂:取脂肪酸二乙醇酰胺按质量比4:2加入季戊四醇脂肪酸酯混合,即得。

增稠剂: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按质量比3:1加入聚丙烯酰胺混合,即得。

粘合剂为:羧甲基纤维素按质量比2:3加入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混合,即得。

一种调温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质量份数计,取8份整理表面活性剂、40份调温添加剂、1份粘合剂、2份柔软剂、1份增稠剂、100份水混合20min,得混合液,取混合液涂布于纺丝基料表面,于65℃干燥,再于140℃焙烘5min,取烘焙物经水洗,干燥,即得调温面料。

实施例2

整理表面活性剂:(1)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按质量比3:4:2加入六甲基二硅氧烷混合,得混合物,再加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质量4%的四甲基氢氧化铵,通入氮气保护,于108℃搅拌混合3h,升温至125℃保温1.5h,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得减压蒸馏物;

(2)取减压蒸馏物按质量比6:3加入葡萄糖酸内酯,搅拌混合30min,得搅拌混合物,取搅拌混合物按质量比2:9加入甲醇,于65℃搅拌混合11h,抽滤,取抽滤液旋转蒸发,即得整理表面活性剂。

调温添加剂:s1.取硬脂酸丁酯按质量比3:4加入正十八烷混合25min,得混合物a,取混合物a按质量比30:7加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于45℃搅拌混合25min,得搅拌混合物,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按质量比2:125加入去离子水混合15min,得混合液;

s2.按质量份数计,取6份搅拌混合物、25份混合液、2份op-10、1份十二烷基硫酸钠,于60℃搅拌混合40min,于7000r/min乳化8min,得乳化液,取乳化液按质量比250:5加入质量分数为35%的三乙胺水溶液,于40℃搅拌混合3h,再升温至65℃保温2h,冷却至室温,即得调温添加剂。

纺丝基料:取peg-4000按质量比4:10加入聚酰胺6混合,得混合物a,取混合物a按质量比2:9加入质量分数为98%的甲酸,于28℃搅拌混合50min,于电压30kv、喷嘴到收集装置距离13cm、纺丝液流速0.1ml/h、喷嘴口径0.9mm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即得纺丝基料。

柔软剂:取脂肪酸二乙醇酰胺按质量比5:3加入季戊四醇脂肪酸酯混合,即得。

增稠剂: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按质量比4:2加入聚丙烯酰胺混合,即得。

粘合剂为:羧甲基纤维素按质量比2.5:4加入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混合,即得。

一种调温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质量份数计,取10份整理表面活性剂、45份调温添加剂、2份粘合剂、3份柔软剂、2份增稠剂、150份水混合25min,得混合液,取混合液涂布于纺丝基料表面,于68℃干燥,再于145℃焙烘6min,取烘焙物经水洗,干燥,即得调温面料。

实施例3

整理表面活性剂:(1)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按质量比4:5:3加入六甲基二硅氧烷混合,得混合物,再加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质量5%的四甲基氢氧化铵,通入氮气保护,于110℃搅拌混合4h,升温至130℃保温2h,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得减压蒸馏物;

(2)取减压蒸馏物按质量比8:4加入葡萄糖酸内酯,搅拌混合40min,得搅拌混合物,取搅拌混合物按质量比3:10加入甲醇,于70℃搅拌混合12h,抽滤,取抽滤液旋转蒸发,即得整理表面活性剂。

调温添加剂:s1.取硬脂酸丁酯按质量比4:5加入正十八烷混合30min,得混合物a,取混合物a按质量比35:9加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于50℃搅拌混合30min,得搅拌混合物,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按质量比3:150加入去离子水混合20min,得混合液;

s2.按质量份数计,取7份搅拌混合物、30份混合液、3份op-10、1.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于70℃搅拌混合50min,于7000r/min乳化10min,得乳化液,取乳化液按质量比300:8加入质量分数为35%的三乙胺水溶液,于45℃搅拌混合4h,再升温至70℃保温3h,冷却至室温,即得调温添加剂。

纺丝基料:取peg-4000按质量比6:12加入聚酰胺6混合,得混合物a,取混合物a按质量比3:10加入质量分数为98%的甲酸,于30℃搅拌混合60min,于电压30kv、喷嘴到收集装置距离13cm、纺丝液流速0.1ml/h、喷嘴口径0.9mm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即得纺丝基料。

柔软剂:取脂肪酸二乙醇酰胺按质量比7:4加入季戊四醇脂肪酸酯混合,即得。

增稠剂: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按质量比5:3加入聚丙烯酰胺混合,即得。

粘合剂为:羧甲基纤维素按质量比3:5加入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混合,即得。

一种调温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质量份数计,取15份整理表面活性剂、50份调温添加剂、3份粘合剂、4份柔软剂、3份增稠剂、200份水混合30min,得混合液,取混合液涂布于纺丝基料表面,于70℃干燥,再于150℃焙烘8min,取烘焙物经水洗,干燥,即得调温面料。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缺少整理表面活性剂。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缺少调温添加剂。

对比例3:常州市某纺织公司生产的调温面料。

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进行温度测试(室温为18℃),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综合上述,本发明的调温面料能较好的储热调温,值得推广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