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多层结构的横机织物及双针床横机编织多层织物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5517发布日期:2018-11-17 00:51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具多层结构的横机织物及双针床横机编织多层织物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横机编织领域,特别是涉及具多层结构的横机织物及双针床横机编织多层织物的方。

背景技术

电脑横机是现在机械针织织物常用的一种针织机械,常见编织的织物有毛衣、毛线织物、飞织鞋面、袜鞋面等,通过横机一体编织成型,即能够实现织物的不同花型纹路效果,还给产品生产制造带来很多便利,如节省生产步骤,降低制造难度等等,如飞织鞋面,袜鞋面就使得制鞋的生产工序简化掉了鞋面成型的几个步骤,带来了很多有益效果,目前横机针织的编织方法还在被持续的开发中。

现常见的横机多为包括前针床和后针床,即多为双针床编织,编织出来的织物最多为分离的两层,无法实现更多层的编织,如通过横机编织的袜鞋面,编织出来后是一只与袜子相似的结构,其编织时是将袜鞋面分为前片(鞋面面层)和后片(鞋面底层)分别由前针床和后针床编织端部编织连接而成,即编织时是前片、后片双层编织出来的,鞋面面层单层的,较薄,鞋面强度较差,质量难于提升,因此这种袜鞋面防寒效果差特别不适合于冬天的鞋子使用,为解决此问题,现在一些生产商将袜鞋面生产为类似两只袜子袜口端相连接的的双层筒状结构,然后再将一端嵌套入另一端内构成内外两只相似袜鞋面相嵌套形成双层袜鞋面结构,从而来增加厚度,这样内外两只袜鞋面之间的嵌套、连接还需要增加工序进行处理,较为麻烦,且其与鞋底粘合的鞋面底层也为双层,对于这种无需提升厚度要求的,那该结构造成了编织材料的浪费,另外,这种双针床横机无法更多层编织带来的问题这里就不一一例举。

现在市场上也有出现三针床、四针床的横机,其增加了针床能够实现了更多层的针织,但是这种更多针床的横机在现有双针床的横机上机械部件增加改进较多,如为实现更多层针织更换机械,那机械更换投入资金要非常大,另外,这种横机的编织工作也比较复杂,织物的电脑图样程序编制也比较复杂,在还没有亟需需求的情况下,目前多数的生产企业还是在双针床的横机上继续研究开发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多层结构的横机织物,该织物由横机一体编织成型为至少三层的结构。

具多层结构的横机织物,由横机一体编织成型,包括前面层和后面层,所述前面层与后面层之间可分离且边沿编织连接,所述前面层与后面层之间还包括有内层,所述内层构成前面层和/或后面层的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之间可分离且边沿编织连接,所述多层结构在横机编织时即成型。

所述横机织物构成立体袜鞋面,所述立体袜鞋面整体为所述多层结构。

所述横机织物构成立体袜鞋面,所述多层结构在立体袜鞋面上局部设置。

所述立体袜鞋面包括供足部穿入的穿入口和对应足部脚背的脚背区,所述穿入口和脚背区为所述多层结构,所述穿入口的多层结构为至少四层,所述脚背区的多层结构为至少两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针床横机编织多层织物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双针床横机实现编织出来双层以上的织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双针床横机编织多层织物的方法,所述多层织物包括外层和在外层内侧的内层,采用包括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机,其方法是编织时,所述外层分为对应前针床一侧的前面层和对应后针床一侧的后面层,所述内层在前面层与后面层之间,所述前面层、后面层和内层对应部分的各行分别采用至少一针编织隔两针空针的方式编织,且各层编织的针位相错开。

所述内层为一层或多层,内层的总层数为n,所述前面层、后面层及内层各层各行对应的空针针数至少为n+1。

所述内层为对应前面层一侧局部设置或布满设置的至少一层前内层,和/或,所述内层为对应后面层一侧局部设置或布满设置的至少一层后内层。

所述多层织物为立体袜鞋面,所述立体袜鞋面包括对应足部底面的脚底区和足部脚背的脚背区,所述脚底区包括所述后面层,所述脚背区包括所述前面层和前内层,所述前内层根据电脑制版程序设计的形状编织,其边沿与前面层编织连接。

所述多层织物为立体袜鞋面,所述立体袜鞋面包括穿入口段,所述穿入口段包括所述前面层、后面层、前内层及后内层,所述前面层和前内层在穿入口段编织方向的两端分别编织连接,所述后面层和后内层在穿入口段编织方向的两端分别编织连接,所述前面层和后面层在穿入口段各行两端分别编织连接,所述前内层和后内层在穿入口段各行两端分别编织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具多层结构的横机织物,其在横机编织时即成型至少3层可分离的织物结构,这是目前的横机织物中没有的结构,该结构可应用替换上述背景技术中双层袜鞋面的成型方式,相比可节省很多袜鞋面的成型工序,如相嵌套、定位定型等步骤,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立体成型效果更好,该结构也可应用于其他织物产品的横机编织。

上述双针床横机编织多层织物的方法,是通过对应的各层编织的针位相错开且各层间隔空针的针位供其他层编织针位的织针穿过,即对应的各层空出针位供织针穿过编织其他层,这样即能够实现通过横机编织三层以上的织物结构,三层结构的织物对应的为一针编织隔两针空针(下面简称为一隔二)的方式即可实现编织,当然根据所设计织物需要实现的效果,也可采用大于一隔二的针数的方式来编织,如采用一隔三的方式也可实现,这里说明一下各层编织针位的针数如果不同的话,那各层的空针针数也应对应增加才能够满足各层编织的针位相错开且各层间隔空针的针位供其他层编织针位的织针穿过,该方法可用于编织局部多层或全部多层的结构织物。

上述结构和方法编织出来的织物的多层结构可实现改变织物外观、可增加织物结构强度,提升织物质量,例如在立体袜鞋面上,整体为双层结构(编织时为四层),整体的结构强度即提升,也有利于保暖,因此可应用于冬天的鞋子上,这也解决了现有一体织物鞋面不能直接应用于较为需要保暖性能的鞋子上的问题,另外,对于这种鞋子鞋面可单不被鞋底包覆的鞋面部分为双层结构,减少对应鞋底的部分的纱线材料使用,不影响保暖效果和整体的结构强度,也可应用于其他功能性结构需要的编织,总之上述的结构和方法可在多用织物产品中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具多层结构的横机织物为立体袜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和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双针床横机编织的几种多层织物的横机制版图示。

图中:

前面层1;后面层2;内层3;前内层31;后内层32;

穿入口10;脚背区20;脚底区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具多层结构的横机织物,本发明中的横机织物以横机编织时的状态来定义多层的层数为至少三层的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在横机编织时即成型,即所编织的一体成型织物产品编织完成时就是所要产品的结构,其结构包括前面层1和后面层2,所述前面层1与后面层2之间可分离且边沿编织连接,所述前面层1与后面层2之间还包括有内层3,所述内层3构成前面层1和/或后面层2的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之间可分离且边沿编织连接,这里述内层3构成前面层1和/或后面层2的多层结构,是指内层3对应后面层2设置为后内层31,即使得后面层2为多层结构,或者对应前面层1设置为前内层32,即使得前面层2为多层结构,也可分别对应前面层1和后面层2设置,即使得前面层1和后面层2均为多层结构,如图中所示的,所述横机织物构成立体袜鞋面,为局部设置,所述多层结构在立体袜鞋面上为局部设置,如图中所示的,所述立体袜鞋面包括供足部穿入的穿入口10、对应足部脚背的脚背区20和对应足部脚底的脚底区30,所述穿入口10和脚背区20为所述多层结构,所述脚底区30为单层,所述穿入口20的多层结构为至少四层包括前面层1、后面层2和分别对应前面层1、后面层2的前内层31和后内层32,所述脚背区20的多层结构为至少两层包括面层1和对应前面层1的前内层31,该前内层31根据电脑制版程序设计的形状编织,其边沿与前面层1编织连接。

所述立体袜鞋面也可整体为所述多层结构,如立体袜鞋面整体为双层结构,图中未示出,这种编织完成呈现出来的状态即为背景技术中将袜鞋面生产为类似两只袜子袜口端相连接的双层筒状结构然后再将一端嵌套入另一端内构成内外两只相似袜鞋面相嵌套形成双层袜鞋面结构,但是背景技术中的这种结构需在编织完成后手动嵌套整理才能达到这个结构,操作较为麻烦,而本发明的则无需再人工操作,成型出来的结构效果也比背景技术中的结构效果好。

上述多层结构可根据所设计的织物产品结构用途、功能、部位、质感等因素来参考设置。

本发明公开的双针床横机编织多层织物的方法是这样的,所述多层织物包括外层和在外层内侧的内层3,采用下述的方法在电脑上编制织物设计的图样程序,选择包括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机,导入程序,在纱嘴上穿好纱线,准备完成开始根据程序进行编织至完成,其方法是编织时,所述外层分为对应前针床一侧的前面层1和对应后针床一侧的后面层2,所述内层3在前面层1与后面层3之间,所述前面层1、后面层2和内层3对应部分的各行分别采用至少一针编织隔两针空针(简称一隔二)的方式编织,且各层编织的针位相错开,该方法可用于编织局部多层或全部多层的结构织物,所述内层3可为一层或多层,如图1所示的为局部多层的结构,图2和图4所示的织物为3层、图3所示的为4层,各层的编织针位对应其他层的空针针位,各层的编织针位相错开,从而实现横机编织出来的织物即为分离的多层结构。上述方法在应用时,根据所设计织物需要实现的效果,也可采用大于一隔二的针数的方式来编织,如采用一隔三的方式也可实现,这里说明一下各层编织针位的针数如果不同的话,那各层的空针针数也应对应增加才能够满足各层编织的针位相错开且各层间隔空针的针位供其他层编织针位的织针穿过,因此可以得出,内层3的总层数为n,所述前面层1、后面层2及内层3各层各行对应的空针针数至少为n+1,如图2图示从下往上第一行为前针床编织(即前面层1),第二行为后针床编织(即后面层2),第三行为前床编织(即为前内层31),如此3行循环多次,编织时,是一行一行编织,从图示的下面一行一行往上,图中第三行的符号编织的是在前面层1和后面层2之间,其编织出来的效果第二行和第三行即如图1所示的脚背区的多层结构效果,同理类推,图3所示的即如图1穿入口段的多层效果。

如图1所示的立体袜鞋面,横机编织是从穿入口一端开始向另一端编织,所述前面层和前内层在穿入口段编织方向的两端分别编织连接,所述后面层和后内层在穿入口段编织方向的两端分别编织连接,所述前面层和后面层在穿入口段各行两端分别编织连接,所述前内层和后内层在穿入口段各行两端分别编织连接,在编织到脚背区的多层结构时前内层31的边沿与前面层1编织连接。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