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送带剪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72215发布日期:2019-03-08 23:2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送带剪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的配套设备,特别是一种自动送带剪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于缝制织物或皮革的机器,缝出的线迹相较于人工缝制更加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随着缝纫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或者工业生产中的推广,缝纫机的配套设备也在逐渐发展。目前,一些服装产品,如泳裤,需要在腰部缝制一圈弹性带以能够针对不同穿着者的腰围尺寸调节松紧度,在缝制时通过人工手动抽拉输送弹性带,在缝制一圈结束后,也是人工手动剪断弹性带,这不仅是个费力的工作,而且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的自动送带剪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送带剪断装置,包括机架、送带滚轮组和步进电机,所述机架的右侧设置有电机座,所述步进电机横向安装在电机座上,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主动带轮,所述机架的左侧设置有固定轮座,所述机架的左侧横向穿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中部套设有与固定轮座相对的活动轮座,所述固定轴的右端套设有使活动轮座下部抵靠在固定轮座下部的扭簧,所述送带滚轮组包含平行设置的大滚轮和小滚轮,所述大滚轮的中心轴右端通过轴承横向穿设于固定轮座的中部且连接有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通过同步皮带与从动带轮连接,所述小滚轮的中心轴右端通过轴承横向穿设在活动轮座的下部,所述小滚轮在扭簧的作用下与大滚轮接触配合,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刀台,所述刀台的左端部开设有供弹性带穿过的长方形槽孔,所述长方形槽孔位于送带滚轮组的正下方,所述刀台的左端部底侧安装有剪刀。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轴的左端套设有左右两个挡带环,所述挡带环通过螺钉锁紧固定于固定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轮座的上部固定穿设有导带轴,所述导带轴位于固定轴的上方且与固定轴相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轮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呈倒l形的导带架,所述导带架的横板上开设有呈长条形的过带孔,所述导带架的横板上套设有左右两个塑胶挡带圈。

进一步的,所述大滚轮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凸层,所述小滚轮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凹凸层相嵌配合的第二凹凸层。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容纳腔,所述主动带轮、同步带和从动带轮位于容纳腔内,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用于密封容纳腔的封盖。

进一步的,所述剪刀包含固定刀片和活动刀片,所述固定刀片固定在刀台的左端部底侧,所述活动刀片的中部铰接在固定刀片的中部底侧,所述固定刀片的右端部底侧铰接有杠杆,所述杠杆的短臂端与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活动刀片的后端铰接,所述杠杆的长臂端与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铰接,所述刀台的右端部设置有气缸座,所述气缸固定安装在气缸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刀台的右端部底侧固定安装有一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左端部底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在缝纫机头上的弹性夹,所述定位板的右端部开设有用于固定在缝纫机头上的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刀台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用于挡住剪刀左端的l形保护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刀台内设置有气道,所述固定刀片上开设有开口向下的气孔,所述气孔与气道的出口相连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送带剪断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自动送带剪断装置固定在缝纫机的前端;

(2)将弹性带的端头依次穿过导带架、导带轴、固定轴、送带滚轮组和刀台后由气道吹气引到缝纫机的压脚下;

(3)将需要缝制弹性带的服装放置在缝纫机的压脚下后,启动自动送带剪断装置;

(4)步进电机启动后,主动带轮通过同步皮带带动从动带轮转动,接着从动带轮带动大滚轮转动,大滚轮牵引着小滚轮转动,通过大滚轮和小滚轮的配合向缝纫机压脚处输送弹性带;

(5)当服装上缝制好弹性带后,由气缸驱动活动刀片转动,活动刀片和固定刀片配合剪断弹性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自动送带剪断装置结构简单,由步进电机驱动送带滚轮组运转,通过大滚轮和小滚轮相互配合夹紧输送弹性带,由导带架和固定轴以及导带轴定位弹性带的输送位置以防止弹性带跑偏,并同时张紧弹性带,从而实现弹性带的自动输送,随后通过刀台上的剪刀自动剪断从上方传输过来的弹性带,自动化的送带和断带使服装产品的生产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剪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进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机架;2、送带滚轮组;3、步进电机;4、电机座;5、主动带轮;6、固定轮座;7、固定轴;8、活动轮座;9、扭簧;10、大滚轮;11、小滚轮;12、从动带轮;13、同步皮带;14、挡带环;15、导带轴;16、导带架;17、过带孔;18、塑胶挡带圈;19、第一凹凸层;20、第二凹凸层;21、容纳腔;22、封盖;23、电机盖;24、刀台;25、长方形槽孔;26、剪刀;27、固定刀片;28、活动刀片;29、杠杆;30、连杆;31、气缸;32、气缸座;33、定位板;34、弹性夹;35、安装孔;36、保护挡板;37、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3所示,一种自动送带剪断装置,包括机架1、送带滚轮组2和步进电机3,所述机架1的右侧设置有电机座4,所述步进电机3横向安装在电机座4上,所述步进电机4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主动带轮5,所述机架1的左侧设置有固定轮座6,所述机架1的左侧横向穿设有固定轴7,所述固定轴7的中部套设有与固定轮座6相对的活动轮座8,所述固定轴7的右端套设有使活动轮座8下部抵靠在固定轮座6下部的扭簧9,所述送带滚轮组2包含平行设置的大滚轮10和小滚轮11,所述大滚轮10的中心轴右端通过轴承横向穿设于固定轮座6的中部且连接有从动带轮12,所述主动带轮5通过同步皮带13与从动带轮12连接,所述小滚轮11的中心轴右端通过轴承横向穿设在活动轮座6的下部,所述小滚轮11在扭簧9的作用下与大滚轮10接触配合,所述机架1的底部设置有刀台24,所述刀台24的左端部开设有供弹性带穿过的长方形槽孔25,所述长方形槽孔25位于送带滚轮组2的正下方,所述刀台24的左端部底侧安装有剪刀26,该自动送带剪断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输送和剪断弹性带,提高了服装产品缝制的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轴7的左端套设有左右两个挡带环14,所述挡带环14通过螺钉锁紧固定于固定轴7上,通过固定弹性带的输送位置,防止弹性带跑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轮座6的上部固定穿设有导带轴15,所述导带轴15位于固定轴7的上方且与固定轴7相平行,保持弹性带输送过程中的张紧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轮座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呈倒l形的导带架16,所述导带架16的横板上开设有呈长条形的过带孔17,所述导带架16的横板上套设有左右两个塑胶挡带圈18,通过固定弹性带的输送位置,防止弹性带跑偏,并保持弹性带的张紧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大滚轮10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凸层19,所述小滚轮11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凹凸层19相嵌配合的第二凹凸层20,通过大滚轮10和小滚轮11之间的相互配合输送弹性带,当弹性带过长时可以通过步进电机3反转,通过大滚轮10反转退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容纳腔21,所述主动带轮5、同步带13和从动带轮12位于容纳腔21内,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用于密封容纳腔21的封盖22和密封电机的电机盖23,电机盖23可以防止灰尘和碎屑污染电机,延长了使用寿命,封盖22可以保证主动带轮5、同步带13和从动带轮12清洁干净,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剪刀26包含固定刀片27和活动刀片28,所述固定刀片27固定在刀台24的左端部底侧,所述活动刀片28的中部铰接在固定刀片27的中部底侧,所述固定刀片27的右端部底侧铰接有杠杆29,所述杠杆29的短臂端与一连杆30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30的另一端与活动刀片28的后端铰接,所述杠杆29的长臂端与一气缸31的活塞杆端铰接,所述刀台24的右端部设置有气缸座32,所述气缸31固定安装在气缸座32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刀台24的右端部底侧固定安装有一定位板33,所述定位板33的左端部底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在缝纫机头上的弹性夹34,所述定位板33的右端部开设有用于固定在缝纫机头上的安装孔35,使该自动送带剪断装置方便安装于缝纫机头上,也方便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刀台24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用于挡住剪刀26左端的l形保护挡板36,防止操作人员的手部被剪刀26前端的尖锐部划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刀台24内设置有气道,所述固定刀片27上开设有开口向下的气孔37,所述气孔37与气道的出口相连通,通过气孔37出来的吹气引导弹性带进入下方的压脚进带斗内,防止弹性带往外跑。

请参照图1~3,一种自动送带剪断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自动送带剪断装置固定在缝纫机的前端;

(2)将弹性带的端头依次穿过导带架16、导带轴15、固定轴7、送带滚轮组2和刀台24后由气道吹气引到缝纫机的压脚下;

(3)将需要缝制弹性带的服装放置在缝纫机的压脚下后,启动自动送带剪断装置;

(4)步进电机3启动后,主动带轮5通过同步皮带13带动从动带轮12转动,接着从动带轮12带动大滚轮10转动,大滚轮10牵引着小滚轮11转动,通过大滚轮10和小滚轮11的配合向缝纫机压脚处输送弹性带;

(5)当服装上缝制好弹性带后,由气缸31驱动活动刀片28转动,活动刀片28和固定刀片27配合剪断弹性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任何简单的修改、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