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浸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2831发布日期:2019-04-03 04:06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纱线浸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纱线浸胶设备。



背景技术:

纱线是一种纺织品,是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而成的具有一定细度的产品,常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现有的纱线浸胶方式是纱线通过浸胶池上胶后通过一对挤压辊来挤出多余的胶液,该方式的缺点:一是通过辊轮加压对纱线本身造成损害,二是在浸胶过程中长时间运转使得胶液在辊轮积累过多,从而造成胶液在纱线上涂胶不均匀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上胶更加均匀的纱线浸胶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纱线浸胶设备,包括

浸胶池,用于容纳纱线用胶水;

导线轮,设置在浸胶池上方;

浸胶辊,设置在浸胶池内;

分线梳,设置在浸胶池上方;

第一罗拉和第二罗拉;

第一刮板,设置在第一罗拉一侧,用于刮除第一罗拉上的残胶;

第二刮板,设置在第二罗拉一侧,用于刮除第二罗拉上的残胶;

纱线依次经过导线轮、浸胶辊、分线梳、第一罗拉和第二罗拉后完成浸胶。

优选地,本发明的纱线浸胶设备,第一刮板与第一罗拉形成35-50°的角度,第二刮板与第二罗拉形成10-20°的角度

优选地,本发明的纱线浸胶设备,纱线经过导线轮、浸胶辊后以与垂直面呈30-50°的夹角进入浸胶池内,在浸胶池内浸胶,纱线经过浸胶辊和第一罗拉后以与垂直面平行的角度退出浸胶池。

优选地,本发明的纱线浸胶设备,第一罗拉的直径为30-50cm,第二罗拉的直径为第一罗拉直径的1.25-1.5倍,纱线与第一罗拉的接触面为四分之一个圆,纱线与第二罗拉的接触面为八分之一个圆。

优选地,本发明的纱线浸胶设备,还包括回流板,设置在第一罗拉和第二罗拉,底部与浸胶池连通,用于收集从第一罗拉和第二罗拉上刮下的残胶,并将残胶导入浸胶池中。

优选地,本发明的纱线浸胶设备,所述分线梳与第一罗拉之间设置有凸轮,所述凸轮转动一圈时能够对纱线进行两次接触并使纱线振动。

优选地,本发明的纱线浸胶设备,所述凸轮的纵截面为椭圆。

优选地,本发明的纱线浸胶设备,所述凸轮的长轴为短轴的2倍,且凸轮与纱线刚接触时,凸轮与纱线的接触点到椭圆中心的连线与椭圆长轴的夹角β为π/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纱线浸胶设备,纱线通过导线轮、浸胶辊的导向作用进入浸胶池内,在浸胶池内进行浸胶,纱线出浸胶池后再通过分线梳完成浸胶预处理一部分胶液,纱线再穿过两根罗拉使得纱线表面自由均匀涂上浸胶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纱线浸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浸胶池;

2导线轮;

3浸胶辊;

4分线梳;

5第一罗拉;

6第二罗拉;

7第一刮板;

8第二刮板;

9回流板;

10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纱线浸胶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

浸胶池1,用于容纳纱线用胶水;

导线轮2,设置在浸胶池1上方;

浸胶辊3,设置在浸胶池1内;

分线梳4,设置在浸胶池1上方;

第一罗拉5和第二罗拉6;

第一刮板7,设置在第一罗拉5一侧,用于刮除第一罗拉5上的残胶,第一刮板7与第一罗拉5形成35-50°的角度;

第二刮板8,设置在第二罗拉6一侧,用于刮除第二罗拉6上的残胶,第二刮板8与第二罗拉6形成10-20°的角度;

纱线依次经过导线轮2、浸胶辊3、分线梳4、第一罗拉5和第二罗拉6后完成浸胶。

进一步地,纱线经过导线轮2、浸胶辊3后以与垂直面呈30-50°(α)的夹角进入浸胶池1内,在浸胶池1内浸胶,纱线经过浸胶辊3和第一罗拉5后以与垂直面平行的角度退出浸胶池1。

进一步地,第一罗拉5的直径为30-50cm,第二罗拉6的直径为第一罗拉5直径的1.25-1.5倍,纱线与第一罗拉5的接触面为四分之一个圆,纱线与第二罗拉6的接触面为八分之一个圆。通过两个较大直径的罗拉,使纱线表面的胶水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还包括回流板9,设置在第一罗拉5和第二罗拉6,底部与浸胶池1连通,用于收集从第一罗拉5和第二罗拉6上刮下的残胶,并将残胶导入浸胶池1中。

所述分线梳4与第一罗拉5之间设置有凸轮10,所述凸轮10转动一圈时能够对纱线进行两次接触并使纱线振动,从而使浸胶池1内的纱线部分也发生振动,从而使纱线搅动,从而使纱线上胶水的涂覆更为均匀。

凸轮10优选为椭圆形,所述凸轮10的长轴为短轴的2倍,且凸轮10与纱线刚接触时,凸轮10与纱线的接触点到椭圆中心的连线与椭圆长轴的夹角β为π/6。

本实施例的纱线浸胶设备,纱线通过浸胶池浸渍浸胶液后由可移动的分线梳4预处理一部分胶液,纱线穿过两根罗拉使得纱线表面自由均匀涂上浸胶液,由于未进行挤压,因此罗拉上会残留大量浸渍液,因此需要两个刮板(橡胶材质)分别对罗拉上的胶液进行擦拭,刮胶器上的胶液通过两端回流板落入下端板面回流到浸胶池进行回收利用。

以上述依据本申请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申请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申请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