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针刺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余料收集的针刺机。
背景技术:
针刺机是利用具有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的截面,且在棱边上带有刺钩的刺针对纤维网反复进行穿刺。由交叉成网或气流成网机下机的纤网,在喂入针刺机时十分蓬松,只是由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抱合力而产生一定的强力,但强力很差,当多枚刺针刺入纤网时,刺针上的刺钩就会带动纤网表面及次表面的纤维,由纤网的平面方向向纤网的垂直方向运动,使纤维产生上下移位,而产生上下移位的纤维对纤网就产生一定挤压,使纤网中纤维靠拢而被压缩,在给纤维进行针刺的时候,其针刺往往都是带着刺钩的,在上下针刺时刺钩将带随着些许纤维飞起,如果没有收集,将会造成浪费收集可用回收利用,减少生产的成本,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余料收集的针刺机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不具有余料收集,不具有安全报警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余料收集的针刺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不具有余料收集,不具有安全报警的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余料收集的针刺机,包括工作底座、支撑板、机箱、圆辊、针刺、控制箱、电源线、第一电机、偏心轮机构、收集箱、风机、连接管、内管、吸口、红外线传感器、报警器、处理器和分管,所述机箱左右两端通过支撑板安装在工作底座上端,所述机箱底部设置有圆辊,所述圆辊安装有针刺,所述机箱前端中部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右端设置有电源线,所述机箱顶端左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机箱内部左端设置有偏心轮机构,所述第一电机通过偏心轮机构与圆辊左端进行插接,所述机箱顶端右部安装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右端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由壳体、第二电机和叶片组成,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壳体内部右端,所述第二电机左端通过输出轴与叶片进行插接,所述收集箱左端与连接管进行粘接,所述内管设置在机箱内部,所述连接管底部与内管顶部进行粘接,所述内管底部设置有分管,所述分管底部连接吸口,所述支撑板内侧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所述机箱前端右侧设置有报警器,所述控制箱内侧底部设置有处理器,所述控制箱与电源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与控制箱电连接,所述控制箱与红外线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报警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左端安装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通口直径为0.1cm。
进一步的,所述吸口呈喇叭状。
进一步的,所述吸口与分管均设置有三个。
进一步的,所述吸口距离工作底座上端表面为50cm。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均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支撑板两侧,并且两个红外线传感器呈上下进行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分管由PC塑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为SEP-416型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余料收集的针刺机,通过在机箱顶端左侧设置了收集箱,其收集箱右端安装了风机,通过风机的工作产生吸力,将针刺时带飞的余料吸入到收集箱内部,从而用于后续的回收利用,可减少生产的成本,同时其内管底部设置了三个分管和吸口,从而增大了吸收余料的面积,防止余料遗漏至地上,不易清理,通过在支撑板内侧安装了红外线传感器,其检测的数据将会由处理器进行处理,在进行针刺工作时,可用于检测人体是否经过,检测到人体经过时,处理器会发送信号至报警器,使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从而进行警示作用,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底座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中:工作底座-1、支撑板-2、机箱-3、圆辊-4、针刺-5、控制箱-6、电源线-7、第一电机-8、偏心轮机构-9、收集箱-10、风机-11、连接管-12、内管-13、吸口-14、红外线传感器-15、报警器-16、处理器-17、壳体-111、第二电机-112、叶片-113、过滤网-114、分管-13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一种余料收集的针刺机,包括工作底座1、支撑板2、机箱3、圆辊4、针刺5、控制箱6、电源线7、第一电机8、偏心轮机构9、收集箱10、风机11、连接管12、内管13、吸口14、红外线传感器15、报警器16、处理器17和分管131,机箱3左右两端通过支撑板2安装在工作底座1上端,机箱1底部设置有圆辊4,圆辊4安装有针刺5,机箱1前端中部设置有控制箱6,控制箱6右端设置有电源线7,机箱1顶端左部安装有第一电机8,机箱1内部左端设置有偏心轮机构9,第一电机8通过偏心轮机构9与圆辊4左端进行插接,机箱1顶端右部安装有收集箱10,收集箱10右端设置有风机11,风机11由壳体111、第二电机112和叶片113组成,第二电机112设置在壳体111内部右端,第二电机112左端通过输出轴与叶片113进行插接,收集箱10左端与连接管12进行粘接,内管13设置在机箱1内部,连接管12底部与内管13顶部进行粘接,内管13底部设置有分管131,分管131底部连接吸口14,支撑板2内侧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15,机箱3前端右侧设置有报警器16,控制箱6内侧底部设置有处理器17,控制箱6与电源线7电连接,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112均与控制箱6电连接,控制箱6与红外线传感器15电连接,红外线传感器15与处理器17电连接,处理器17与报警器16电连接。
其中,所述风机11左端安装有过滤网114,防止风机11内吸入纤维的余料,造成卡壳的问题。
其中,所述过滤网114通口直径为0.1cm,其可通过空气,阻隔纤维余料。
其中,所述吸口14呈喇叭状,其吸收的面积大,便于吸收更多的余料。
其中,所述吸口14与分管131均设置有三个,工作底座1上端从左至右均可达到一定的吸力,进行收集余料。
其中,所述吸口14距离工作底座1上端表面为50cm,从而不会将工作原料进行吸取,只能将余料吸收。
其中,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均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支撑板2两侧,并且两个红外线传感器15呈上下进行对应,可通过从上下进行感应识别,增加安全性。
其中,所述过滤网114由不锈钢材质制成,其材质耐腐蚀不易生锈,价格便宜,降低生产成本。
其中,所述分管131由PC塑料制成,其材质强度高,制成产品使用寿命长。
其中,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为SEP-416型号,其灵敏度高,检测数据更为精确。
本专利所述的:分管131为PC塑料,它的学名是聚碳酸酯,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目前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得了工业化生产。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聚碳酸酯是日常常见的一种材料。由于其无色透明和优异的抗冲击性,日常常见的应用有光碟,眼镜片,水瓶,防弹玻璃,护目镜、银行防子弹之玻璃、车头灯等等、动物笼子宠物笼子等。
工作原理:首先将电源线7连接外部电源,为控制箱6内部储蓄电源为设备进行供电,通过控制箱6控制第一电机8动作,从而带动偏心轮机构9上的偏心轮,从而使偏心轮带动连接杆使圆辊4进行上下运动,由圆辊4带动针刺5进行上下运动,对纤维原料进行针刺,从而使纤维原料进行压缩,使其能够用于后续的加工利用,在进行针刺工作时,控制箱6开启第二电机112启动,由第二电机112工作带动叶片113转动,从而使风机11产生吸力,将余料吸收入至收集箱10内进行收集,其由连接管12连接机箱1内部内管13,由吸口14将余料吸取,通过在内管13,底部设置了三个分管131和三个吸口14,从而可从工作底座1从左至右进行吸收余料,增大了吸收余料的面积,从而保证收集的更为彻底,通过在两侧的支撑板2内侧安装了红外线传感器15,可在功针刺工作时开启红外线传感器15进行检测,数据将由处理器17进行处理,当检测到人体经过时,将会发送信号至报警器16,使报警器16发出声光报警,从而进行警示作用,该余料收集的针刺机,通过在机箱3顶端左侧设置了收集箱10,其收集箱10右端安装了风机11,通过风机11的工作产生吸力,将针刺时带飞的余料吸入到收集箱10内部,从而用于后续的回收利用,可减少生产的成本,同时其内管13底部设置了三个分管131吸口14,从而增大了吸收余料的面积,防止余料遗漏至地上,不易清理,过滤网114其通孔直径为0.1cm,用于风力的吸取,同时阻隔纤维原料被吸入风机11内,防止损坏风机1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