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纤维或纤维网的轧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6119发布日期:2018-11-07 20:3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用于纤维或纤维网的轧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纤维或纤维网的轧液装置,属于纺织材料的液体去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轧水作为染色工艺中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用以对水洗后的纤维或纤维网等类似物进行挤压脱水。现有的轧水机主要包括一对上第二轧辊、一组上下输送带以及多个上下驱动辊,结合图1所示,上输送带3a套装于上驱动辊5a之间,下输送带4a套装于下驱动辊6a之间,上轧辊1a、第二轧辊2a分别位于上输送带3a和下输送带4a的回路中,并使两者之间预留出一定的纤维层7a通行空间。上下输送带做同步运动时,纤维层7a在上下输送带的夹持下前行。这种结构的轧液机使用方便,处理量大,然而由于纤维是通过上第二轧辊的中间切点实现挤压,压力主要集中在该中间切点处,而上下压辊两侧均为松开状态,因此,虽然纤维层7a中挤压出来的水大部分会落在下输送带4a上,并通过该下输送带4a上的网孔排出,但仍然会有部分水由于纤维层7a通过上第二轧辊后,由于不再受压而松开,残留的这部分水会重新被吸入到纤维层7a中,因此,实际脱水率并不高,这影响了纤维、纤维层以及类似物的整体脱水效果。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轧液工序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纤维或纤维网、可实现高效脱水、降低脱出水回吸的轧液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纤维或纤维网的轧液装置,包括轧辊和输送机构,

输送机构包括上输送单元和下输送单元,上输送单元与下输送单元配合,完成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的夹持输送;

轧辊包括上轧辊和下轧辊,且上、下轧辊中至少有一个为主动辊,所述上轧辊、下轧辊分别压紧上输送单元和下输送单元,以实现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中液体的挤出。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上输送单元和下输送单元均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辊、若干个托辊,以及张紧安装于驱动辊和托辊上的导带,上轧辊安装于上输送单元的导带回路中,下轧辊安装于下输送单元的导带回路中,上输送单元的导带与下输送单元的导带之间构成容纳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通行的空间,上下轧辊挤压导带,以实现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中液体的挤出。更优选的,所述两个输送单元的导带结构中,至少有一个设置有疏水通道,优选的,所述的疏水通道为漏孔、输水槽或吸湿带。导带上设置漏孔、输水槽、吸湿带或者网孔等结构作为疏水通道时,可方便水分等液体从挤压状态的纤维或纤维网上、下方分别溢出,提高水分等液体从纤维或纤维网上的脱出效率;或者,所述的导带设置为毛毡结构、类毛毡结构、特氟龙网或钢丝网,与疏水通道结构相比,毛毡或者类毛毡结构的导带可满足极小作用下,就能够加强轧液效果。

所述的上下两个轧辊中,至少有一个连接有加压机构,以增大两个轧辊之间的压力。优选的,所述的加压机构采用气缸(如气缸与大臂的配合,大臂安装于气缸与对应的轧辊之间,气缸驱动大臂升降,带动对应轧辊上下移动,两个轧辊间距改变,即实现施加在两个轧辊之间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上压力的改变)、电磁、机械或类似方式升降对应轧辊以实现两个轧辊之间压力的改变。

所述的上输送单元和/或下输送单元下方设置水槽,用于接纳纤维或纤维网挤落下来的水。更优选的,所述的水槽位于导带回路内。水槽的设置,避免了挤压造成的水四处乱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纤维或纤维网或类似物的二次污染,而将水槽设置于导带回路内,则是考虑了导带在该对应驱动辊之间回转运动时,原本处于挤压位置的会随着该回转运动移动到曾经挤压位置下方,这些挤落下来的水低落到导带上,会将原本挤出的水分等液体再次携带到挤压位置去,为避免该夹带造成的二次脱水,将水槽设置在导带回路内,避免了水滴落在挤压位置下方的导带上,提高了整个操作过程中的脱除率。

所述两个轧辊上下对应设置或错位设置。轧辊是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在导带之间完成挤压的主要部位,将两个轧辊设置为上下对应状态时,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经过两轧辊时,其上下表面分别受到两轧辊的挤压,水分等液体从上表面、下表面迅速脱出;将两个轧辊设置为错位状态时,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先经过一个轧辊,其在该轧辊相对导带之间完成第一次挤压,水分等液体从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中被挤出,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继续经过第二个轧辊,其在第二个轧辊相对导带之间完成第二次挤压,水分等液体从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中被挤出,如此经过一次或更多次的挤压,完成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中水分等液体的逐步脱出。

所述导带的回路中安装有张紧轮;该张紧轮优选安装在垂直导带的轴线上,并沿该轴线上下移动,以调节对应导带的回路张力。

所述导带的回路中设置有纠偏轮;纠偏轮优选设置在所在回路前段中。在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传送过程中,随着各辊轴的转动,容易出现偏移现象,为避免传送失误,在导带回路中设置纠偏轮,该纠偏轮优选设置在回路的前段中,靠前设置确保后续传送的准确性。

将两个输送机构中的驱动辊分别称为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轧辊分别称为第一轧辊、第二轧辊,那么,第一驱动辊、第一轧辊、第二驱动辊、第二轧辊可按照如下方式设置:

所述的第一驱动辊设置一对,该第一驱动辊外径较第一轧辊大,第一驱动辊对应的导带套装于该对第一驱动辊上,第一轧辊位于该导带靠近另一导带一侧的回路处。更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轧辊至少设置一个。第一驱动辊较第一轧辊外径大,一对第一驱动辊即可满足第一轧辊分布于其导带所在回路中,该结构操作方便,零部件少,控制更加稳定。

所述的第二驱动辊设置一对,该第二驱动辊外径较第二轧辊大,第二驱动辊对应的导带套装于该对第二驱动辊上,第二轧辊位于该导带靠近另一导带一侧的回路处。更优选的,所述的第二轧辊至少设置一个。第二驱动辊较第二轧辊外径大,一对第二驱动辊即可满足第二轧辊分布于其导带所在回路中,该结构操作方便,零部件少,控制更加稳定。

所述的第一驱动辊设置有多个(≥3个),第一驱动辊对应的导带套装于该多个第一驱动辊所形成的闭合路径上,第一轧辊位于该导带靠近另一导带一侧的回路处。更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轧辊至少设置一个。多个第一驱动辊可形成一个导带内空间相对较大的结构,当第一轧辊分布于该导带回路中时,无需考量第一驱动辊、第一轧辊的尺寸要求,操作更加灵活,替换性和普适性更好,控制更加稳定。

所述的第二驱动辊设置有多个(≥3个),第二驱动辊对应的导带套装于该多个第二驱动辊所形成的闭合路径上,第二轧辊位于该导带靠近另一导带一侧的回路处。更优选的,所述的第二轧辊至少设置一个。多个第二驱动辊可形成一个导带内空间相对较大的结构,当第二轧辊分布于该导带回路中时,无需考量第二驱动辊、第二轧辊的尺寸要求,操作更加灵活,替换性和普适性更好,控制更加稳定。

将本申请应用于纤维、纤维网或者类似物的水分等液体的脱出,两个导带经驱动辊驱动下做回转运动,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在两导带的相对运动下,受两者夹持并随之前行,当经过两轧辊时,通过两轧辊、轧辊与对应导带的相互配合实现水分等液体的一次脱出或多次逐步脱出。在这个过程中,纤维从进入两导带之间,始终处于挤压状态,即水分等液体的脱出不仅限于两轧辊接触的位置,还拓宽到不同轧辊与不同导带之间,避免了受压减弱造成的水分等液体回吸。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轧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第九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 第一轧辊;11. 第一轧辊一;12. 第一轧辊二;13. 第一轧辊三;14. 第一轧辊四;15. 上第一轧辊五;16. 大臂;2. 第二轧辊;21. 第二轧辊一;22. 第二轧辊二;23. 第二轧辊三;24. 第二轧辊四;25. 第二轧辊五;3.导带一;4.导带二;5. 第一驱动辊;51. 第一驱动辊一;52. 第一驱动辊二;53. 上纠偏辊;54. 上张紧辊;6. 第二驱动辊;61. 第二驱动辊一;62. 第二驱动辊二;63. 第二驱动辊三;64. 共托辊;65. 下纠偏辊;66. 下张紧辊;7. 纤维网;8. 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用于纤维或纤维网的轧液装置,包括两个轧辊和两个输送机构,两个轧辊中至少一个为主动辊;输送机构满足: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辊、若干个托辊以及张紧安装在驱动辊与托辊上的导带;两个导带之间设置有容纳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通行的空间,且构成该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的通行空间的两个导带该部分相互平行,两个轧辊分别安装在两个导带该通行空间所对应的位置。

具体到本案中,以轧液为例,结合图2,将两个输送机构中的驱动辊分别称为第一驱动辊5、第二驱动辊6,轧辊分别称为第一轧辊1、第二轧辊2,那么,导带一3导带二4导带一3套装于第一驱动辊5上,并由第一驱动辊5驱动其转动;导带二导带二4套装于第二驱动辊6上,并由第二驱动辊6驱动其转动;第一轧辊1位于导带一3回路中,第二轧辊2位于导带二4回路中,导带一3与导带二导带二4之间设置有容纳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通行的空间,且构成该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的通行空间的导带一部分与导带二部分相互平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2,第一驱动辊5设置一对,该第一驱动辊5外径较第一轧辊1大,导带一3套装于该对第一驱动辊5上,第一轧辊1位于导带一3靠近导带二4一侧的回路处。

为实现进一步的使用需求,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第一轧辊1至少设置一个,如图2、图3、图4,仅设置一个,如图5设置两个(即图5中的第一轧辊一11、第一轧辊二12),如图6所示设置三个(即图6中的第一轧辊一11、第一轧辊二12、第一轧辊三13),如图7所示设置五个(即图7中的第一轧辊一11、第一轧辊二12、第一轧辊三13、第一轧辊四14、第一轧辊五15),或者更多。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驱动辊5较第一轧辊1外径大,一对第一驱动辊5即可满足第一轧辊1分布于导带一3所在回路中,该结构操作方便,零部件少,控制更加稳定。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2,第二驱动辊6设置一对,该第二驱动辊6外径较第二轧辊2大,导带二导带二4套装于该对第二驱动辊6上,第二轧辊2位于导带二导带二4靠近导带一3一侧的回路处。

为实现进一步的使用需求,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第二轧辊2至少设置一个,如图2、图3、图4,仅设置一个,如图5设置两个(即图5中的第二轧辊一21、第二轧辊二22),如图6所示设置三个(即图6中的第二轧辊一21、第二轧辊二22、第二轧辊三23),如图7所示设置五个(即图7中的第二轧辊一21、第二轧辊二22、第二轧辊三23、第二轧辊四24、第二轧辊五25),或者更多。

在上述方案中,第二驱动辊6较第二轧辊2外径大,一对第二驱动辊6即可满足第二轧辊2分布于导带二导带二4所在回路中,该结构操作方便,零部件少,控制更加稳定。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2,第一驱动辊5设置一对,该第一驱动辊5外径较第一轧辊1大,导带一3套装于该对第一驱动辊5上,第一轧辊1位于导带一3靠近导带二导带二4一侧的回路处;第二驱动辊6设置一对,该第二驱动辊6外径较第二轧辊2大,导带二导带二4套装于该对第二驱动辊6上,第二轧辊2位于导带二导带二4靠近导带一3一侧的回路处。

为实现进一步的使用需求,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第一轧辊1至少设置一个,如图2、图3、图4,仅设置一个,如图5设置两个(即图5中的第一轧辊一11、第一轧辊二12),如图6所示设置三个(即图6中的第一轧辊一11、第一轧辊二12、第一轧辊三13),如图7所示设置五个(即图7中的第一轧辊一11、第一轧辊二12、第一轧辊三13、第一轧辊四14、第一轧辊五15),或者更多;同样的,第二轧辊2至少设置一个,如图2、图3、图4,仅设置一个,如图5设置两个(即图5中的第二轧辊一21、第二轧辊二22),如图6所示设置三个(即图6中的第二轧辊一21、第二轧辊二22、第二轧辊三23),如图7所示设置五个(即图7中的第二轧辊一21、第二轧辊二22、第二轧辊三23、第二轧辊四24、第二轧辊五25),或者更多。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驱动辊5较第一轧辊1外径大、第二驱动辊6较第二轧辊2外径大,一对第一驱动辊5即可满足第一轧辊1分布于导带一3所在回路中,一对第二驱动辊6即可满足第二轧辊2分布于导带二4所在回路中,该结构操作方便,零部件少,控制更加稳定。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3-图7,第一驱动辊5设置有多个(≥3个),导带一3套装于该多个第一驱动辊5所形成的闭合路径上,第一轧辊1位于导带一3靠近导带二4一侧的回路处。

为实现进一步的使用需求,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第一轧辊1至少设置一个,如图3、图4,第一轧辊1设置一个,如图5设置两个(即图5中的第一轧辊一11、第一轧辊二12),如图6所示设置三个(即图6中的第一轧辊一11、第一轧辊二12、第一轧辊三13),如图7所示设置五个(即图7中的第一轧辊一11、第一轧辊二12、第一轧辊三13、第一轧辊四14、第一轧辊五15),或者更多。

多个第一驱动辊5可形成一个导带内空间相对较大的结构,当第一轧辊1分布于该导带一3回路中时,无需考量第一驱动辊5、第一轧辊1的尺寸要求,操作更加灵活,替换性和普适性更好,控制更加稳定。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3-图7,第二驱动辊6设置有多个(≥3个,如图3所示设置有三个,即第二驱动辊一61、第二驱动辊二62、第二驱动辊三63;而图4-图7则设置两对,还可以诸如此类的设置更多),导带二4套装于该多个第二驱动辊6所形成的闭合路径上,第二轧辊2位于导带二4靠近导带一3一侧的回路处。

为实现进一步的使用需求,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第二轧辊2至少设置一个,如图2、图3、图4,仅设置一个,如图5设置两个(即图5中的第二轧辊一21、第二轧辊二22),如图6所示设置三个(即图6中的第二轧辊一21、第二轧辊二22、第二轧辊三23),如图7所示设置五个(即图7中的第二轧辊一21、第二轧辊二22、第二轧辊三23、第二轧辊四24、第二轧辊五25),或者更多。

多个第二驱动辊6可形成一个导带二4内空间相对较大的结构,当第二轧辊2分布于该导带二4回路中时,无需考量第二驱动辊6、第二轧辊2的尺寸要求,操作更加灵活,替换性和普适性更好,控制更加稳定。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3-图7,第一驱动辊5设置有多个,第二驱动辊6设置有多个(≥3个,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辊5设置两对,第二驱动辊6设置有三个,即第二驱动辊一61、第二驱动辊二62、第二驱动辊三63;而图4-图7则设置两对,还可以诸如此类的设置更多),导带一3套装于该多个第一驱动辊5所形成的闭合路径上,第一轧辊1位于导带一3靠近导带二4一侧的回路处,导带二4套装于该多个第二驱动辊6所形成的闭合路径上,第二轧辊2位于导带二4靠近导带一3一侧的回路处。

为实现进一步的使用需求,上述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第一轧辊1至少设置一个,第二轧辊2至少设置一个,如图3、图4,第一轧辊1设置一个,如图5设置两个(即图5中的第一轧辊一11、第一轧辊二12、第二轧辊一21、第二轧辊二22),如图6所示设置三个(即图6中的第一轧辊一11、第一轧辊二12、第一轧辊三13、第二轧辊一21、第二轧辊二22、第二轧辊三23),如图7所示设置五个(即图7中的第一轧辊一11、第一轧辊二12、第一轧辊三13、第一轧辊四14、第一轧辊五15、第二轧辊一21、第二轧辊二22、第二轧辊三23、第二轧辊四24、第二轧辊五25),或者更多。

多个第一驱动辊5、第二驱动辊6可形成一个导带一3、导带二4内空间均相对较大的结构,当第一轧辊1分布于该导带一3回路中、第二轧辊2分布于该导带二4回路中时,无需考量第一驱动辊5与第一轧辊1、第二驱动辊6与第二轧辊2的尺寸要求,操作更加灵活,替换性和普适性更好,控制更加稳定。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8,导带的回路中安装有张紧轮,即图8中的上张紧轮54、下张紧轮66;该张紧轮优选安装在垂直导带的轴线上,并沿该轴线中张紧轮上标注的箭头方向做上下移动,以调节对应导带的回路张力。其中下张紧轮66可如图8、图10所示安装在中部,也可如图9所示设置在最下端位置。

导带的回路中设置有纠偏轮,即图8、图9、图10中的上纠偏轮53、下纠偏轮65;纠偏轮优选设置在所在回路前段中。在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传送过程中,随着各辊轴的转动,容易出现偏移现象,为避免传送失误,在导带回路中设置纠偏轮,该纠偏轮优选设置在回路的前段中,靠前设置确保后续传送的准确性。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两个轧辊中,至少有一个连接有加压机构,以增大两个轧辊之间的压力。

优选的,加压机构采用气缸(如图10中,气缸(图中未显示)与大臂16的配合,大臂16安装于气缸与对应的第一轧辊1之间,气缸驱动大臂16升降,带动该第一轧辊1上下移动,两个轧辊间距改变,即实现施加在两个轧辊之间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上压力的改变)、电磁、机械或类似方式升降对应轧辊以实现两个轧辊之间压力的改变。

上述各方案中,还可在导带二4的下方设置水槽8,用于接纳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挤落下来的水。更优选的,该水槽8设置位于导带二4回路内。水槽8的设置,避免了挤压造成的水四处乱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纤维或纤维网或类似物的二次污染,而将水槽8设置于导带二4回路内,则是考虑了导带二4在第二驱动辊6回转运动时,原本处于挤压位置的会随着该回转运动移动到曾经挤压位置下方,这些挤落下来的水低落到导带二4上,会将原本挤出的水分等液体再次携带到挤压位置去,为避免该夹带造成的二次脱水,将水槽设置在网带回路内,避免了水滴落在挤压位置下方的导带二4上,提高了整个操作过程中的脱除率。

上述各方案中,导带一3和/或导带二4仅作为传输使用,也可以将导带一3和/或导带二4设置有由网孔、漏孔、输水槽或吸湿带形成的疏水机构。导带一3与导带二4配合实现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的夹持输送,其上设置疏水机构时,可方便水分等液体从挤压状态的纤维或纤维网上、下方分别溢出,提高水分等液体从纤维或纤维网上的脱出效率。根据使用的需求,导带一3和/或导带二4还可以选择第二种方案:导带一3和/或导带二4选用毛毡结构、类毛毡结构、特氟龙网或钢丝网,在极小作用力下就能够加强轧液效果。

上述各方案中,第一轧辊1与第二轧辊2上下对应设置或错位设置。第一轧辊1与第二轧辊2是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在导带与网带之间完成挤压的主要部位,将第一轧辊1与第二轧辊2如图2-图7设置为上下对应状态时,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经过第一轧辊1与第二轧辊2时,其上下表面分别受到第一轧辊1、第二轧辊2的挤压,水分等液体从上表面、下表面迅速脱出;将第一轧辊1、第二轧辊2设置为错位状态时,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先经过第一轧辊1/第二轧辊2,其在第一轧辊1/第二轧辊2相对导带二4/导带一3之间完成第一次挤压,水分等液体从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中被挤出,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继续经过第二轧辊2/第一轧辊1,其在第二轧辊2/第一轧辊1相对导带一3/导带二4之间完成第二次挤压,水分等液体从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中被挤出,如此经过一次或更多次的挤压,完成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中水分等液体的逐步脱出。

将本申请应用于纤维、纤维网或者类似物的水分等液体脱出,导带一3经第一驱动辊5驱动下做回转运动,导带二4在第二驱动辊6驱动下做回转运动,纤维、纤维网或类似物在导带一3、导带二4的相对运动下,受两者夹持并随之前行,当经过第一轧辊1、第二轧辊2时,通过第一轧辊1与第二轧辊2、第一轧辊1与导带二4或者第二轧辊2与导带一3的相互配合实现水分等液体的一次脱出或多次逐步脱出。在这个过程中,纤维从进入导带一3与导带二4之间,始终处于挤压状态,即水分等液体的脱出不仅限于第一轧辊1与第二轧辊2接触的位置,还拓宽到第一轧辊1与导带二4、第二轧辊2与导带一3之间,避免了受压减弱造成的水分等液体回吸。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发明创造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创造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