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光机用多功能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8125发布日期:2018-08-21 19:0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轧光机用多功能辊。



背景技术:

轧光机由若干只表面光滑的硬辊和软辊组成。硬辊为金属辊,表面经过高度抛光或刻有密集的平行斜线,常附有加热装置;软辊为纤维辊或聚酰胺塑料辊。轧光又主要分为普通轧光与摩擦轧光等,而通常不同的轧光方式必须需要使用不同的机械设备,这在很多情况下会大大的提高设备成本,造成不便,同时还很可能应为一台设备的损坏而无法利用其它轧光机进行替代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轧光机用多功能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轧光机用多功能辊,包括连接于外部动力设置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外部花键连接有内辊圈,所述内辊圈外部花键连接有两个金属圈,两个所述金属圈外部花键连接有外辊圈;

两个所述金属圈之间设有电磁加热圈,所述电磁加热圈内环绕设置有线圈,且所述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金属圈上,两个所述金属圈的外端面上分别连接有电刷,两个电刷分别连接于外部电源。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中心轴包括左转轴与右转轴,所述左转轴的右端外侧与所述内辊圈花键连接,所述右转轴的左端外侧与所述内辊圈花键连接,且所述左转轴与所述右转轴之间留有空腔。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空腔的轴向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电磁加热圈的轴向长度。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内辊圈为高强度陶瓷。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外辊圈的内壁上设置有绝缘涂层。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外辊圈的材质为金属、尼龙、橡胶或羊毛纤维。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内辊圈的两侧端面以及所述外辊圈的两侧端面上均设置有若干螺孔,所述左转轴与所述右转轴上均套设有固定圈盖,所述固定圈盖上对应所述螺孔设置有若干沉头螺丝,所述固定圈盖通过所述沉头螺丝固定设置于所述内辊圈与外辊圈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固定圈盖上设置有电刷固定孔,所述电刷固定孔内固定设置有所述电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轧光机用多功能棍,不仅可以方便便捷的安装在轧光机上,还能够通过更换不同种材质的外辊圈来简单便捷的实现不同种轧光辊的的更换,例如更换尼龙材质的外辊圈即可将多功能辊替换成软辊使用,更换金属材质的外辊圈即可将多功能辊替换成硬辊使用;同时所述电磁加热圈的设置,还能够在使用硬辊时为其提供热量,进行加热轧压,可以实现一机多用,大大减少生产成本,并可有效避免一台机械设备损坏时,可以使用另一台机械设备进行简单的外辊圈的更换,即可解决问题,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稳定,干净卫生,制造及使用成本低,能够通过更换配件实现硬辊与软辊之间的无缝变换的特点,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可广泛用于纺织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上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上B区域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心轴、2.内辊圈、3.电磁加热圈、4.金属圈、5.外辊圈、6.螺孔、7.固定圈盖、11.左转轴、12.右转轴、13.空腔、31.线圈、41.电刷、71.沉头螺丝、72.电刷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轧光机用多功能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包括连接于外部动力设置的中心轴1,所述中心轴1外部花键连接有内辊圈2,所述内辊圈2外部花键连接有两个金属圈4,两个所述金属圈4外部花键连接有外辊圈5,通过更换不同种材质的外辊圈5来简单便捷的实现不同种轧光辊的的更换,例如更换尼龙材质的外辊圈5即可将多功能辊替换成软辊使用,更换金属材质的外辊圈5即可将多功能辊替换成硬辊使用;

两个所述金属圈4之间设有电磁加热圈3,所述电磁加热圈3内环绕设置有线圈31,且所述线圈3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金属圈4上,两个所述金属圈4的外端面上分别连接有电刷41,两个电刷41分别连接于外部电源,所述电磁加热圈3的设置,还能够在使用硬辊时为其提供热量,进行加热轧压,且利用电磁加热,避免了传统的热油加热方式容易产生泄露,对织物产生污损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内辊圈2为高强度陶瓷,在能够不受电磁影响的同时,还能够起到绝缘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外辊圈5的内壁上设置有绝缘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外辊圈5的材质为金属、尼龙、橡胶或羊毛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内辊圈2的两侧端面以及所述外辊圈5的两侧端面上均设置有若干螺孔6,所述左转轴11与所述右转轴12上均套设有固定圈盖7,所述固定圈盖7上对应所述螺孔6设置有若干沉头螺丝71,所述固定圈盖7通过所述沉头螺丝71固定设置于所述内辊圈2与外辊圈5上;所述固定圈盖7的设置,不仅仅是整体结构更加的稳定,还能够使整体外观更加美观,同时外壁平滑整洁,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对织物产生不利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圈盖7上设置有电刷固定孔72,所述电刷固定孔72内固定设置有所述电刷41。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中心轴1包括左转轴11与右转轴12,所述左转轴11的右端外侧与所述内辊圈2花键连接,所述右转轴12的左端外侧与所述内辊圈2花键连接,且所述左转轴11与所述右转轴12之间留有空腔13;所述空腔13的设置避免了电磁加热圈3在通电后对于中心轴1的电磁感应加热,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以及内部产生的无益的热量。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13的轴向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电磁加热圈3的轴向长度;进一步避免资源的浪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