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织的引纬扁平丝线捻度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8133发布日期:2018-12-14 22:43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织的引纬扁平丝线捻度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捻度释放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平织的引纬扁平丝线捻度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所有织布机,包括有梭织机或无梭织机其引纬系统都采用储纬器、预管梭子及筒子纱直接引纬,这种引纬方式所织成的布,它的单根纬纱都存有捻率,对于圆线纱织物其影响不易看出,但对扁平纱织物其缺陷则十分明显,单根扁平纱线在织物中无法达到统一的扁平效果,对于纺织高档扁平丝线织物现有的织布机都不能满足织造要求,其主要原因是现有织机的引纬系统不具备消除扁平纱线捻度的功能,例如申请号为CN200920039970.7的专利,包括机架、纱筒座、纱筒、电磁离合制动器、润湿槽、挤压轧辊组、齿轮传动组、引线辊、涨力器、电机和电器控制箱,该专利在将扁平丝线平整的输送丝线的同时,线筒无法进行转动,导致胶辊顶端的丝线转动紧绷会出现丝线紧绷损坏的情况出现,大大影响了纺织出成品的质量,同时工作人员也无法轻松快速的更换线筒的操作,并且当工作人员放置丝线时,需要将丝线插入到胶辊之间,工作人员操作起来极其的费时费力,并且工作人员无法根据丝线的尺寸调节压紧力度的操作,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织的引纬扁平丝线捻度释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织的引纬扁平丝线捻度释放装置,包括主体和挡板,所述主体的内部顶端中间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端中间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顶端中间焊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通过第一轴承与挡板相连,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第一转轴相连,且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挡板相连,所述第一支架的内部中间设有支柱,所述主体的内部底端右侧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胶辊,所述第一胶辊的左侧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内部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二胶辊,所述第二支架的左侧设有螺柱,所述螺柱通过第二轴承与第二支架相连,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螺柱相连,且第二轴承的外圈与第二支架相连,所述主体的左侧设有摇杆,所述螺柱贯穿主体与摇杆焊接相连,且螺柱与主体螺纹相连,所述摇杆的左侧底端焊接有把手,所述支柱贯穿第一支架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柱的右侧焊接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通过拉伸弹簧与第一支架相连,所述第二转轴通过第三轴承与主体相连,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与第二转轴相连,且第三轴承的外圈与主体相连,所述第三转轴通过第四轴承与第二支架相连,所述第四轴承的内圈与第三转轴相连,且第四轴承的外圈与第二支架相连,所述第二支架的上向两端均焊接有滑块,所述主体的内部上下两端左侧均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卡接。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内部底端右侧设有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的内部设有转轮,所述转轮通过销轴与第三支架相连,所述第三支架的底端中间设有拉杆,所述主体的底端右侧设有第二垫片,所述拉杆贯穿主体与第二垫片焊接相连,所述第二垫片通过压缩弹簧与主体相连。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把手的外壁套接有橡胶圈。

优选的,所述支柱的右侧焊接有拉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平织的引纬扁平丝线捻度释放装置,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一转轴的配合,能够在上料的同时使第一支架带动线筒进行转动将丝线的捻度进行释放,避免丝线的捻度过大导致丝线紧绷损坏,影响纺织出成品的质量,通过支柱和第一支架的配合,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轻松便捷的更换线筒的操作,通过螺柱和摇杆的配合,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调节第二胶辊左右进行移动,方便工作人员将扁平丝线固定在第一胶辊和第二胶辊之间进行夹紧,同时也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根据扁平丝线的尺寸调节压紧的力度,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支架、第一转轴和第一转轴右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螺柱、第二轴承和第二支架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第一支架,3、挡板,4、第一轴承,5、第一转轴, 6、支柱,7、第二转轴,8、第一胶辊,9、第二胶辊,10、第三转轴,11、第二支架,12、第二轴承,13、把手,14、摇杆,15、螺柱,16、第一垫片, 17、拉伸弹簧,18、滑槽,19、滑块,20、第三轴承,21、第四轴承,22、橡胶圈,23、万向轮,24、拉环,25、转轮,26、销轴,27、第三支架,28、拉杆,29、第二垫片,30、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平织的引纬扁平丝线捻度释放装置,包括主体1和挡板3,主体1的内部顶端中间安装有挡板3,主体1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万向轮23,万向轮23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将主体1进行搬运运输,挡板3的底端中间设有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的顶端中间焊接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通过第一轴承4与挡板3相连,第一轴承4 的内圈与第一转轴5相连,且第一轴承4的外圈与挡板3相连,第一支架2 能够通过第一转轴5绕第一轴承4进行转动,第一支架2的内部中间设有支柱6,主体1的内部底端右侧设有第二转轴7,第二转轴7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胶辊8,第一胶辊8能够通过第二转轴7进行转动,第一胶辊8的左侧设有第二支架11,第二支架11的内部设有第三转轴10,第三转轴10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二胶辊9,第二胶辊9能够通过第三轴承10进行转动,第二支架 11的左侧设有螺柱15,螺柱15通过第二轴承12与第二支架11相连,第二轴承12的内圈与螺柱15相连,且第二轴承12的外圈与第二支架11相连,螺柱15能够绕第二轴承12进行转动,主体1的左侧设有摇杆14,螺柱15贯穿主体1与摇杆14焊接相连,且螺柱15与主体1螺纹相连,螺柱15转动能够卡住主体1并带动第二支架11左右进行移动,摇杆14的左侧底端焊接有把手13,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把手13带动摇杆14进行转动,把手13的外壁套接有橡胶圈22,橡胶圈22能够方便工作人员用手握住把手13,支柱6贯穿第一支架2的左右两侧,支柱6的右侧焊接有第一垫片16,第一垫片16通过拉伸弹簧17与第一支架2相连,在拉伸弹簧17的拉力下能够通过第一垫片 16带动支柱6向左进行移动,工作人员能够将线筒套在支柱6的外壁上,支柱6的右侧焊接有拉环24,拉环24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拉动第一垫片16,第二转轴7通过第三轴承20与主体1相连,第三轴承20的内圈与第二转轴7 相连,且第三轴承20的外圈与主体1相连,第二转轴7能够绕第三轴承20 进行转动,能够绕第三转轴10通过第四轴承21与第二支架11相连,第四轴承21的内圈与第三转轴10相连,且第四轴承21的外圈与第二支架11相连,第三转轴10能够绕第四轴承21进行转动,第二支架11的上向两端均焊接有滑块19,主体1的内部上下两端左侧均设有滑槽18,滑块19与滑槽18滑动卡接,第二支架11能够通过滑块19沿着滑槽18左右进行移动,主体1的内部底端右侧设有第三支架27,第三支架27的内部设有转轮25,转轮25通过销轴26与第三支架27相连,转轮25能够绕销轴26进行转动,第三支架27 的底端中间设有拉杆28,主体1的底端右侧设有第二垫片29,拉杆28贯穿主体1与第二垫片29焊接相连,第二垫片29通过压缩弹簧30与主体1相连,工作人员可以将丝线穿过转轮25的底端连接到纺织设备上,然后在压缩弹簧 30的压力下通过第二垫片29带动拉杆28向下进行移动,拉杆28通过第三支架27带动转轮25向下进行移动,从而能够使丝线保持紧绷状态。

工作人员通过第一垫片16拉动支柱6向右进行移动,然后工作人员将线筒套在支柱6的外壁上,在拉伸弹簧17的拉力下通过第一垫片16拉动支柱6 一种会原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工作人员将扁平丝线的一端拉扯处放置在第一胶辊8和第二胶辊9之间并连接到纺织设备上,然后工作人员用手握住把手 13并进行转动,把手13通过摇杆14带动螺柱15绕第二轴承12进行转动,螺柱15转动能够卡住主体1并向右进行移动,螺柱15带动第二支架11通过滑块19沿着滑槽18向右进行滑动,第二胶辊9将扁平丝线压紧在第一胶辊8 上进行固定,然后纺织设备拉扯丝线进行纺织,第一胶辊8和第二胶辊9同时进行转动将扁平丝线压平进行上料,同时线筒通过支柱6带动第一支架2 进行转动,第一支架2通过第一转轴5绕第一轴承4进行转动,释放丝线的捻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