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头缝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8229发布日期:2018-12-14 22:43阅读:727来源:国知局
袜头缝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袜子编织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袜头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袜子在编织过程中,先编织圆筒状的袜身,最后再缝合袜头,从而完成一个袜子的编织。现有的袜头缝合装置一般结构比较复杂,操作不方便,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操作的袜头缝合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袜头缝合装置,包括:机架、第一缝合组件、第二缝合组件、缝合线架、传动组件以及电机,所述第一缝合组件和第二缝合组件分别设于所述机架的两侧,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皮带、第一轮、第二轮、连接轴以及第三轮,第一轮和第二轮位于机架的同一侧,第三轮和第二轮分别位于机架的两侧,所述皮带连接第一轮和第二轮,由第一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轮转动,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轮和所述第三轮,所述电机连接第一轮以驱动第一轮转动,所述第一缝合组件包括第一摇臂、第一偏心轮、第一转轴和第一缝针,第一摇臂的一端与第二轮的边缘转动连接,第一摇臂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一偏心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偏心轮与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缝针;所述第二缝合组件包括第二摇臂、第二偏心轮、第二转轴和第二缝针,所述第二摇臂的一端与第三轮的边缘转动连接,第二摇臂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二偏心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偏心轮与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第二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缝针,所述第二缝针和所述第一缝针的前端均设有穿线孔,第二缝针和第一缝针来回交叉移动进行缝合动作,所述缝合线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缝针和第二缝针之间,该缝合线架与第一缝针和第二缝针配合辅助缝合成圈。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缝针和所述第二缝针均为弧形针,所述第二缝针和所述第一缝针的转动平面相互垂直。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剪线组件,所述剪线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用于剪线。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剪线组件包括剪刀控制气缸、剪刀体和剪刀开合控制件,所述剪刀控制气缸包括缸体和可活动的活塞,所述缸体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剪刀体尾端抵压于所述活塞由活塞移动控制剪刀体移动,所述剪刀开合控制件具有容纳通道,所述剪刀体能够在该容纳通道内移动,所述剪刀开合控制件根据所述剪刀体在容纳通道内的移动控制剪刀体的开合。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剪刀体包括第一剪刀臂和第二剪刀臂,所述第一剪刀臂尾端抵压于剪刀控制气缸的活塞,所述第二剪刀臂与所述第一剪刀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剪刀臂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容纳通道对应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前端,当所述第一凸起伸入第一凹槽,第二凸起位于第二凹槽外时,所述剪刀体处于张开状态;当所述第一凸起位于第一凹槽外,第二凸起伸入第一凹槽时,所述剪刀体处于闭合状态。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剪线组件还包括顶杆和复位弹簧,所述剪刀开合控制件设有导向孔,所述顶杆一端抵压于所述第一剪刀臂,另一端伸入所述导向孔,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顶杆,且抵压于导向孔的底部与顶杆之间。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座、移动柱以及移动控制件,所述固定座用于固定安装于外部设备上,所述移动柱通过直线轴承与所述固定座活动连接,所述机架与所述移动柱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控制件连接所述机架和所述固定座以控制所述机架与所述固定座的相对移动。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设有穿线组件,该穿线组件包括穿线扭簧环、穿线轮、穿线环和夹线片,所述穿线扭簧环、穿线环和夹线片分别设于机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袜头缝合装置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且结构紧凑,可以高效完成袜头缝合动作,提高生产效率,且缝合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袜头缝合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袜头缝合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袜头缝合装置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袜头缝合装置的剪线组件的局部视图;

图5是图4所示袜头缝合装置的另一角度的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请参考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袜头缝合装置,包括:机架1、第一缝合组件2、第二缝合组件3、缝合线架9、传动组件4以及电机5。

所述传动组件4包括皮带41、第一轮42、第二轮43、连接轴44以及第三轮45,第一轮42和第二轮43位于机架1的同一侧,第三轮45和第二轮43分别位于机架1的两侧,所述皮带41连接第一轮42和第二轮43,由第一轮42通过皮带41带动第二轮43转动,所述连接轴4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轮43和所述第三轮45,所述电机5连接第一轮42以驱动第一轮42转动。电机5启动时,电机5的转轴转动带动第一轮42转动,第一轮42带动皮带4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轮43转动,第二轮43转动时通过连接轴44同时带动第三轮45转动。

所述第一缝合组件2和第二缝合组件3分别设于所述机架1的两侧。所述第一缝合组件2包括第一摇臂21、第一偏心轮22、第一转轴23和第一缝针24,第一摇臂21的一端与第二轮43的边缘转动连接,第一摇臂21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一偏心轮2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偏心轮22与第一转轴23的一端连接,第一转轴2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缝针24;所述第二缝合组件3包括第二摇臂31、第二偏心轮32、第二转轴33和第二缝针34,所述第二摇臂31的一端与第三轮45的边缘转动连接,第二摇臂31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二偏心轮3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偏心轮32与第二转轴33的一端连接,第二转轴3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缝针34,所述第二缝针34和所述第一缝针24的前端均设有穿线孔,第二缝针34和第一缝针24来回交叉移动进行缝合动作,所述缝合线架9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缝针24和第二缝针34之间,该缝合线架9与第一缝针24和第二缝针34配合辅助缝合成圈。第二轮43转动时,带动连接轴44转动,连接轴44带动第一摇臂21和第二摇臂31以连接轴44的中心转动并上下移动,则第一摇臂21和第二摇臂31分别带动第一偏心轮22和第二偏心轮32来回转动,最后通过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33分别带动第一缝针24和第二缝针34来回循环转动,即来回循环转动穿插,并配合缝合线架9,从而完成缝合成圈动作。

所述第一缝针24和所述第二缝针34均为弧形针。所述第二缝针34和所述第一缝针24的转动平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二缝针34和所述第一缝针24来回交叉移动时,当第二缝针34和线之间形成弓形结构,第一缝针24从该弓形结构中穿过,当第一缝针24和线之间形成弓形结构,第二缝针34从该弓形结构中穿过,并通过缝合线架9的支撑作用,第一缝针24和第二缝针34来回交叉移动使得线绕在缝合线架9上,从而形成缝合线圈。

所述缝合线架9端部为三角形尖端,便于缝合线圈成圈后脱落。

所述袜头缝合装置还包括剪线组件6,所述剪线组件6安装于机架1上,用于剪线。袜头缝合完成后,可通过剪线组件6直接将缝合的余线剪断,不需要转移到专门的剪线设备中进行裁剪或采用手工方式裁剪,各工序一气呵成,方便快捷。

所述剪线组件6包括剪刀控制气缸61、剪刀体62和剪刀开合控制件63,所述剪刀控制气缸61包括缸体和可活动的活塞,所述缸体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剪刀体62尾端抵压于所述活塞由活塞移动控制剪刀体62移动,所述剪刀开合控制件63具有容纳通道631,所述剪刀体62能够在该容纳通道内移动,所述剪刀开合控制件63根据所述剪刀体62在容纳通道631内的移动控制剪刀体62的开合。该剪线组件6结构简单,容易控制。

所述剪刀体62包括第一剪刀臂621和第二剪刀臂622,所述第一剪刀臂621尾端抵压于剪刀控制气缸61的活塞612,所述第二剪刀臂622与所述第一剪刀臂62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剪刀臂622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有第一凸起623和第二凸起624,所述容纳通道631对应所述第一凸起623和所述第二凸起624设有第一凹槽633和第二凹槽634,所述第二凹槽634位于所述第一凹槽633的前端,当所述第一凸起623伸入第一凹槽633,第二凸起624位于第二凹槽634外时,所述剪刀体62处于张开状态;当所述第一凸起623位于第一凹槽633外,第二凸起624伸入第一凹槽633时,所述剪刀体62处于闭合状态。

所述剪线组件6还包括顶杆64和复位弹簧65,所述剪刀开合控制件63设有导向孔632,所述顶杆64一端抵压于所述第一剪刀臂621,另一端伸入所述导向孔632,所述复位弹簧65套设于所述顶杆64,且抵压于导向孔632的底部与顶杆64之间。所述顶杆64为台阶状直杆,复位弹簧65一端抵于顶杆64的台阶处。设置顶杆64和复位弹簧65有利于剪刀体62复位,进而可以方便地进行下一次操作。

所述袜头缝合装置还包括固定座71、移动柱72以及移动控制件73,所述固定座71用于固定安装于外部设备上,所述移动柱72通过直线轴承与所述固定座71活动连接,即所述移动柱72可沿着直线轴承的轴承孔移动,所述机架1与所述移动柱7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控制件73连接所述机架1和所述固定座71以控制所述机架1与所述固定座71的相对移动。所述固定座71一般固定在一个固定的平台或设备上,则通过移动控制件73可控制机架1和移动柱72一起相对固定座71移动,使得机架1及其上的机构可以非常方便地移动至靠近需要缝合的袜头,其缝合完成后可以移开,避免影响袜子的转移。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控制件73可以是气缸,气缸的缸体可安装在固定座71上,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连接机架1,从而通过活塞杆的伸缩可推动机架1移动。

所述固定座71两端设有感应探头,用于感应移动柱72相对于固定座71的移动位置,便于在移动柱72移动到位时进行下一步操作。

所述机架1上设有两组穿线组件,两组穿线组件分别与第一缝合组件2和第二缝合组件3对应,用于分别调节第一缝针24和第二缝针34所穿线之松紧,以使袜头缝合松紧合适。两组穿线组件分别设于机架1的两侧,图中仅示意了一组穿线组件。所述穿线组件包括穿线扭簧环81、穿线轮82、穿线环83和夹线片84,所述穿线扭簧环81、穿线轮82、穿线环83和夹线片84分别设于机架1上。设置穿线组件可以给缝合位置自动提供缝合用线,并可根据需要调节缝合所需线的松紧,使用更方便,缝合松紧更合适。

本实用新型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