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纱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9741发布日期:2019-01-05 00:11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浆纱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浆纱设备。



背景技术:

浆纱是在纱线的表面上一层浆液,用来减少纱线上的毛羽,增强纱线的强度,以在织布时更耐磨。浆纱的纱线分为两种:干纱和湿纱。湿纱需要先烘干后才能有效地上浆。传统烘干纱线采用蒸汽加热烘干。然而传统的蒸汽烘干过程中,蒸汽利用率普遍不足,容易造成蒸汽热能浪废;且采用蒸汽加热常出现纱线过干的情况,不能达到公定回潮率的要求,从而影响纱线上浆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纱线上浆质量且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浆纱设备。

一种浆纱设备,包括:

经轴架,用于上纱;

浆纱槽,用于浆纱;及

烘干装置,包括箱体、控制器及设于所述箱体内的导辊和红外线加热器;所述红外线加热器用于烘干纱线,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导辊和所述红外线加热器连接且用于根据所述导辊的传送速度调节所述红外线加热器的加热温度;所述导辊用于将所述经轴架上的纱线传送至所述箱体内进行烘干,并将烘干后的纱线传送至所述浆纱槽进行浆纱。

上述浆纱设备采用红外线加热器加热,相比传统的蒸汽加热烘干方式,更容易控制加热温度,且升温迅速,还可局部加热,节省能源,具有高效率高均匀性的加热特点。红外线加热器的加热温度能根据导辊的传送速度调节,因而可精准地把湿纱烘干到较理想的公定回潮率,以使上浆过程中浆液更容易渗透到纱线中,避免了纱线传送速度降低时温度过高使得纱线过干,导致纱线扭并及不能达到公定回潮率要求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上浆质量,降低了能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设有供纱线通过的进纱孔和出纱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辊为多个,多个所述导辊间隔且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辊分为两组,每组导辊至少含有两个导辊,其中一组的导辊靠近所述进纱孔设置,另一组的导辊靠近所述出纱孔设置,以使所述箱体内的纱线依次间隔绕设于两组导辊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纱孔和所述出纱孔设于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外线加热器内的发热元件为红外线中波发热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设于所述箱体外且靠近所述出纱孔的位置,以用于检测从所述出纱孔出来的纱线的温度;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器检测的温度调节所述红外线加热器的加热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器为非接触温度探测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上还设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紧急停止按钮,所述紧急停止按钮与所述红外线加热器和/或所述导辊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红外线加热器停止加热和/或所述导辊停止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具有箱门,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安装于所述箱门上以用于控制所述箱门的开合。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浆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浆纱设备的烘干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实施例的浆纱设备100,包括经轴架110、烘干装置120及浆纱槽130。

经轴架110用于上纱。浆纱槽130用于浆纱,即给纱线上浆。具体地,经轴架110上可具有多个经轴112,以使多个纱线同时进入烘干装置120进行烘干。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经轴架110上具有12个经轴112。

参阅图2,烘干装置120包括箱体122、控制器(未图示)及设于箱体122内的导辊124和红外线加热器126。红外线加热器126用于烘干纱线。控制器与导辊124和红外线加热器126连接,且控制器用于能根据导辊124的传送速度调节红外线加热器126的加热温度。导辊124用于将经轴架110上的纱线传送至箱体122内进行烘干,并将烘干后的纱线传送至浆纱槽130进行浆纱。

传统的蒸汽加热烘干方式能源利用率低,造成能源浪费,不利于节能环保。且传统的蒸汽加热烘干方式需在烘筒内注入蒸汽,通过增加蒸汽注入量维持和提高烘筒的温度。而当纱线传送速度降低时,注入的蒸汽无法立即散去导致烘筒内的温度过高使得纱线过干,导致纱线扭并及不能达到公定回潮率要求的问题,从而影响纱线上浆的质量。

上述浆纱设备100采用红外线加热器126的加热方式,相比传统的蒸汽加热烘干方式,更容易控制加热温度,且升温迅速,还可局部加热,节省能源,具有高效率高均匀性的加热特点。且红外线加热器126的加热温度能根据导辊124的传送速度调节,因而可精准地把湿纱烘干到较理想的公定回潮率,以使上浆过程中浆液更容易渗透到纱线中,避免了纱线传送速度降低时温度过高使得纱线过干,导致纱线扭并及不能达到公定回潮率要求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上浆质量,降低了能耗。

具体地,当纱线传送速度降低时红外线加热器126的加热温度可适当调低;当纱线传送速度提高,为了保证烘干效果,红外线加热器126的加热温度可适当调高。

具体地,红外线加热器126的加热温度一般为160℃以下,烘干装置120所需的温度一般为150℃左右,故红外线加热器126能够很好地满足烘干装置120的温度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22设有供纱线通过的进纱孔121和出纱孔(图未示)。具体地,导辊124用于将经轴架110上的纱线穿过进纱孔121传送至箱体122内进行烘干,并将烘干后的纱线穿过出纱孔传送至浆纱槽130进行浆纱。具体地,进纱孔121和出纱孔可为多个。

进一步地,进纱孔121和出纱孔设于箱体122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以使纱线在箱体122内的通过路径更长,增加纱线受热时间,达到有效烘干以便于上浆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辊124为多个,多个导辊124间隔且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导辊124分为两组,每组导辊至少含有两个导辊124,其中第一组的导辊124靠近进纱孔121设置,第二组的导辊124靠近出纱孔设置,以使箱体122内的纱线依次间隔绕设于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导辊124上。如此通过两组导辊设置,使得纱线在箱体122内往返通过,最后从出纱孔出来,进一步增加了纱线受热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红外线加热器126内的发热元件为红外线中波发热元件。

继续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烘干装置120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温度检测器128,温度检测器128设于箱体122外且靠近出纱孔的位置,以用于检测从出纱孔出来的纱线的温度。

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温度检测器128检测的温度调节红外线加热器126的加热温度。温度检测器128反馈温度信号,红外线加热器126根据反馈的温度信号调节加热温度,进而自动控制箱体122内的温度,使得纱线达到公定回潮率的要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温度检测器128为非接触温度探测器,无需与纱线接触,通过感知纱线周围的环境的温度检测温度。具体地,温度检测器128为热敏温度探测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22上还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紧急停止按钮(图未示)。紧急停止按钮与红外线加热器126和/或导辊124连接,用于控制红外线加热器126停止加热和/或导辊124停止工作。如此在出现紧急情况时,通过紧急停止按钮停止加热烘干,避免造成纱线及人员损伤。

进一步地,箱体122具有箱门(图未标)。烘干装置120还包括气缸组件(图未示),气缸组件安装于箱门上以用于控制箱门的开合。具体地,气缸组件与控制器连接。如此可在烘干装置120停机时自动控制箱门的开启,在烘干装置120启动时自动控制箱门关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