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的开放式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8373发布日期:2019-03-22 20:4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工业缝纫机的开放式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缝纫机的开放式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前述的开放式压料装置也可称开放式压布装置。如业界所知,工业缝纫机在对服饰缝纫时,需要将有待于缝纫的布料压住,以便布料平整而便于缝纫并保障缝纫质量。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工业缝纫机的压料装置的技术信息,如CN101270536B(缝纫机的压布装置)、CN202482601U(一种花样缝纫机的压布装置)、CN205603822U(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压料装置)、CN107227562A(压布装置和具有压布装置的缝纫机)和CN107237054A(一种缝纫机的压料结构),等等。

通过对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文献的阅读可知:压布板昂起时,则形成一开口,待缝纫的布料从该开口中引入,接着压布板回复而将待缝纫的布料压住,以供工业缝纫机缝制。这种结构形式存在的通弊是:由于压布板的昂起程度极其有限,通常在3mm左右,于是并不能满足缝纫工将布料干脆利落地送入前述开口内,影响作业效率。该技术问题长期以来困扰于缝纫业界并且期望工业缝纫机整机厂或工业缝纫机构件生产厂商予以解决,但迄今为止未曾突破。鉴此,本申请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反复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经计算机模拟试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增大压布板的开启程度而藉以使缝纫工快捷地将布料引入压布板的下方的工业缝纫机的开放式压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工业缝纫机的开放式压料装置,包括一滑动架,在该滑动架的后端向上折展而构成有一滑动架折板,该滑动架折板与滑动架的后端面垂直并且在滑动架折板的右侧固定有一对滑动架折板导滑块,该对滑动架折板导滑块与导滑块导轨滑动配合;一压布板和一对压布板开启机构,一对压布板开启机构与压布板的右端连接,而在压布板的前端开设有一缝纫工作腔;一前压布臂驱动机构、一后压布臂驱动机构、一前压布臂和一后压布臂,前压布臂驱动机构设置在压布板的前端右侧,后压布臂驱动机构在对应于前压布臂驱动机构的后方的位置设置在压布板的后端右侧,前压布臂的右端与前压布臂驱动机构连接,而前压布臂的左端以水平悬臂状态对应于所述的缝纫工作腔,后压布臂的右端与后压布臂驱动机构连接,而后压布臂的左端以水平悬臂状态对应于所述的缝纫工作腔并且在对应于前压布臂的后侧的位置与前压布臂并行,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架的前端断开而构成为一翻转板,该翻转板的右端后侧与滑动架的前端右侧铰接,所述的一对压布板开启机构设置在所述的翻转板上,在所述滑动架折板与所述翻转板之间连接有一用于使翻转板向上翻转并由翻转板带动压布板向上翻转的翻转板翻转驱动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压布板开启机构各包括压布板开启作用缸座、压布板开启作用缸、压布板压臂、压臂铰接座和压臂连接座,压布板开启作用缸座与所述翻转板的后侧固定,压布板开启作用缸通过压布板开启作用缸销轴铰接在压布板开启作用缸座上,该压布板开启作用缸的压布板开启作用缸柱朝向上并且在压布板开启作用缸柱的末端固定有一压布板开启作用缸柱连接头,压布板压臂的后端通过压布板压臂后铰接销轴与压布板开启作用缸柱连接头铰接,而压布板压臂的中部通过压布板压臂中间铰接销轴与压臂铰接座铰接,而该压臂铰接座在对应于压布板开启作用缸座的前方的位置与翻转板固定,压布板压臂的前端通过压布板压臂连接螺钉与压臂连接座固定连接,而压臂连接座与所述压布板的后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压布板开启作用缸为气缸。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后压布臂驱动机构的结构是与所述的前压布臂驱动机构的结构相同的,该前压布臂驱动机构包括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铰接座、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前压布臂压板、前压布臂压板铰接座和前压布臂固定连接板,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铰接座固定在所述压布板的前端右侧,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的后端通过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铰链与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铰接座铰接,该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的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柱朝向前并且在该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柱的末端固定有一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柱连接头,前压布臂压板的前端通过前压布臂压板销轴与前压布臂压板铰接座铰接,在前压布臂压板的右侧固定有一前压布臂压板铰接耳,该前压布臂压板铰接耳通过铰接耳销轴与所述的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柱连接头铰接,前压布臂压板铰接座与压布板固定,前压布臂固定连接板的右端通过前压布臂固定连接板螺钉与所述前压布臂压板的后端固定,所述前压布臂的右端通过前压布臂固定螺钉与前压布臂固定连接板的左端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为气缸。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压布臂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缝纫工作腔的区域构成有前压布臂齿,在所述后压布臂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同样在对应于所述缝纫工作腔的区域构成有后压布臂齿。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翻转板的右端后侧通过翻转板铰链固定螺钉固定有一翻转板铰链,在所述滑动架的前端并且在对应于翻转板铰链的位置固定有一对铰链轴座,在该对铰链轴座上配设有一铰链轴,该铰链轴与所述翻转板铰链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滑动架折板的上沿向上延伸有一翻转板翻转作用缸连接座,所述的翻转板翻转驱动机构包括翻转板翻转作用缸铰接座、翻转板翻转作用缸和翻转板翻转作用缸柱连接座,翻转板翻转作用缸铰接座与所述的翻转板翻转作用缸连接座的顶部固定,翻转板翻转作用缸铰接座与所述的翻转板翻转作用缸连接座的顶部固定,翻转板翻转作用缸的尾部通过销轴与翻转板翻转作用缸铰接座铰接,翻转板翻转作用缸的翻转板翻转作用缸柱朝向翻转板翻转作用缸柱连接座并且在该翻转板翻转作用缸柱的末端固定有一翻转板翻转作用缸柱连接头,该翻转板翻转作用缸柱连接头通过连接销与翻转板翻转作用缸柱连接座连接,而该翻转板翻转作用缸柱连接座通过连接座固定螺钉与所述翻转板朝向上的一侧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翻转板翻转作用缸为气缸。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滑动架的后端开设有滑动架重量减轻孔;在所述的滑动架折板上开设有滑动架折板重量减轻孔,在所述压布板的后端开设有压布板份量减轻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滑动架的前端断开而构成为一翻转板,将该翻转板的右端后侧与滑动架的前端右侧铰接,又由于在滑动架折板与翻转板之间连接了一用于使翻转板向上翻转并由翻转板带动压布板向上翻转的翻转板翻转驱动机构,因而能显著增大压布板的开启程度,有助于缝纫工快捷地将布料引入至压布板的下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压布板处于向上翻转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滑动架1,在该滑动架1的后端向上折展而构成有一滑动架折板11,该滑动架折板11与滑动架1的后端面垂直并且在滑动架折板11的右侧通过滑动架折板导滑块螺钉1112固定有一对滑动架折板导滑块111,该对滑动架折板导滑块111与导滑块导轨1111滑动配合;示出了一压布板2和一对压布板开启机构3,一对压布板开启机构3与压布板2的右端连接,而在压布板2的前端开设有一缝纫工作腔21;示出了一前压布臂驱动机构4、一后压布臂驱动机构5、一前压布臂6和一后压布臂7,前压布臂驱动机构4设置在压布板2的前端右侧,后压布臂驱动机构5在对应于前压布臂驱动机构4的后方的位置设置在压布板2的后端右侧,前压布臂6的右端与前压布臂驱动机构4连接,而前压布臂6的左端以水平悬臂状态对应于前述的缝纫工作腔21,后压布臂7的右端与后压布臂驱动机构5连接,而后压布臂7的左端以水平悬臂状态对应于前述的缝纫工作腔21并且在对应于前压布臂6的后侧的位置与前压布臂6并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滑动架1的前端断开而构成为一翻转板12,也就是说将滑动架1的前端断开而分离出一翻转板12,即断开的部分作为翻转板12,该翻转板12的右端后侧与滑动架1的前端右侧铰接,前述的一对压布板开启机构3设置在翻转板12上并且与压布板2的后端边缘部位连接。在前述滑动架折板11与前述翻转板12之间连接有一用于使翻转板12向上翻转并由翻转板12带动压布板2向上翻转的翻转板翻转驱动机构8。

继续见图1,前述的一对压布板开启机构3各包括压布板开启作用缸座31、压布板开启作用缸32、压布板压臂33、压臂铰接座34和压臂连接座35,压布板开启作用缸座31优选以焊接方式与前述翻转板12的后侧固定,压布板开启作用缸32通过压布板开启作用缸销轴322铰接在压布板开启作用缸座31上,该压布板开启作用缸32的压布板开启作用缸柱321朝向上并且在压布板开启作用缸柱321的末端固定有一压布板开启作用缸柱连接头3211,压布板压臂33的后端通过压布板压臂后铰接销轴331与压布板开启作用缸柱连接头3211铰接,而压布板压臂33的中部通过压布板压臂中间铰接销轴332与压臂铰接座34铰接,而该压臂铰接座34在对应于压布板开启作用缸座31的前方的位置通过压臂铰接座固定螺钉341与翻转板12固定,压布板压臂33的前端通过压布板压臂连接螺钉333与压臂连接座35固定连接,而压臂连接座35通过压臂连接座固定螺钉351与前述压布板2的后端边缘部位朝向上的一侧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压布板开启作用缸32为气缸,然而如果出于规避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油缸代替气缸,那么应当视为行将的技术手段。

继续见图1,由于前述的后压布臂驱动机构5的结构是与前述的前压布臂驱动机构4的结构相同的,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对前压布臂驱动机构4作详细说明,该前压布臂驱动机构4包括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铰接座41、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42、前压布臂压板43、前压布臂压板铰接座44和前压布臂固定连接板45,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铰接座41优选择用紧固件如铆钉或螺钉固定在前述压布板2的前端右侧,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42的后端通过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铰链422与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铰接座41铰接,该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42的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柱421朝向前方并且在该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柱421的末端(即前端端部)固定有一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柱连接头4211,前压布臂压板43的前端通过前压布臂压板销轴431与前压布臂压板铰接座44铰接,在前压布臂压板43的右侧固定有一前压布臂压板铰接耳432,该前压布臂压板铰接耳432通过铰接耳销轴4321与前述的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柱连接头4211铰接,前压布臂压板铰接座44与压布板2固定,前压布臂固定连接板45的右端通过前压布臂固定连接板螺钉451与前述前压布臂压板43的后端固定,前述前压布臂6的右端通过前压布臂固定螺钉62与前压布臂固定连接板45的左端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42为气缸,具体如同对压布板开启作用缸32的说明。

如图1所示,在前述前压布臂6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缝纫工作腔21的区域构成有前压布臂齿61,在前述后压布臂7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同样在对应于前述缝纫工作腔21的区域构成有后压布臂齿71。

继续见图1,在前述翻转板12的右端后侧通过翻转板铰链固定螺钉1211固定有一翻转板铰链121,在前述滑动架1的前端并且在对应于翻转板铰链121的位置固定有一对铰链轴座13,在该对铰链轴座13上配设有一铰链轴131,该铰链轴131与前述翻转板铰链121铰接。由此可知,从滑动架1的前端分离出的翻转板12仅在其右端后侧通过翻转板铰链121与一对铰链轴座13铰接(通过铰链轴131),从而为压布板2的大翻转角度创造了条件。

继续见图1,在前述的滑动架折板11的上沿向上延伸有一翻转板翻转作用缸连接座112,前述的翻转板翻转驱动机构8包括翻转板翻转作用缸铰接座81、翻转板翻转作用缸82和翻转板翻转作用缸柱连接座83,翻转板翻转作用缸铰接座81通过铰接座固定螺钉811与前述的翻转板翻转作用缸连接座112的顶部固定,翻转板翻转作用缸铰接座81与前述的翻转板翻转作用缸连接座112的顶部固定,翻转板翻转作用缸82的尾部即图示状态的后端通过销轴822与翻转板翻转作用缸铰接座81铰接,翻转板翻转作用缸82的翻转板翻转作用缸柱821朝向翻转板翻转作用缸柱连接座83并且在该翻转板翻转作用缸柱821的末端(图示的前端)固定有一翻转板翻转作用缸柱连接头8211,该翻转板翻转作用缸柱连接头8211通过连接销82111与翻转板翻转作用缸柱连接座83连接,而该翻转板翻转作用缸柱连接座83通过连接座固定螺钉831与前述翻转板12朝向上的一侧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翻转板翻转作用缸82为气缸,具体如同对压布板开启作用缸32的说明。

优选地,在前述滑动架1的后端开设有滑动架重量减轻孔14;在前述的滑动架折板11上开设有滑动架折板重量减轻孔113,在前述压布板2的后端开设有压布板份量减轻腔22。

继续见图1并且结合图2,由一对压布板开启机构3的压布板开启作用缸32工作,压布板开启作用缸柱321向缸体内位移(即向下位移),带动压布板压臂33的后端向下倾摆,而压布板压臂33的前端向上翘起(昂起),由于压布板压臂33的前端与压臂连接座35连接,又由于压臂连接座35与压布板2的后端边缘部位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因而当压布板压臂33的前端向上翘起时带动压布板2相应上行,紧接着翻转板翻转作用缸82工作,翻转板翻转作用缸柱821向缸体内位移,由翻转板翻转作用缸柱连接头8211通过翻转板翻转作用缸柱连接座83带动翻转板12以铰链轴131为回转中心向上翻转并且压布板2也随之向上翻转而形成图2所示的大角度开启状态。

在压布板2处于大角度开启状态下,缝纫工便可将布料方便而快捷地引至压布板2的下方,接着按前述相反顺序先由翻转板翻转作用缸82工作,使翻转板翻转作用缸柱821向缸体外伸展,紧接着由压布板开启作用缸32工作,压布板开启作用缸柱321向缸体外伸展,从而使压布板2恢复到压迫于布料上的水平状态。紧接着,前、后压布臂驱动机构4、5同步工作,以前压布臂驱动机构4为例,由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42使前压布臂驱动作用缸柱421向缸体内位移,由前压布臂作用缸柱连接头4211通过前压布臂压板铰接耳432带动前压布臂压板43的后端下倾至水平状态,由于前压布臂固定连接板45的右端与前压布臂压板43固定,又由于前压布臂6的右端与前压布臂固定连接板45固定,因而前压布臂压板43带动前压布臂固定连接板45并由前压布臂固定连接板45带动前压布臂6处于水平状态,从而由前压布臂6对布料例如服饰的袋口布压住。

请参见图2,依据图2的示意,在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可参见中国专利ZL201520997256.4)的气缸的气缸柱9的作用下将滑动架1通过滑块20循着左右移动导轨10移动,并由前后驱动机构30通过滑动块40循着导轨条50移动,从而使前述的缝纫工作腔21对应到缝纫机60的缝纫工位,由缝纫机进行缝制。缝纫完成后按前述相反过程使缝纫工作腔21离开缝纫工位,如此反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