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牢固安装绕线筒的锭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9893发布日期:2019-06-22 00:4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牢固安装绕线筒的锭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牢固安装绕线筒的锭子。



背景技术:

编织机,在实际的使用中常用于织带的缠绕编织,可分为毛衣编织机、手套编织机、钢丝编织机、丝网编织机、草绳编织机、松紧带编织机、塑料网袋编织机等。适用的原料品种有:锦纶复丝(线)、丙纶长丝(线)、丙纶、涤纶、尼龙、PP、低弹、高弹、棉线纱(线)、珠光线、皮料、混合等。现有的编织机种类繁多,编织花样也越来越多,其编织好坏主要取决于锭子的转速及运行状态。

公布号为CN10562491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编织机的锭子,包括上盖、锭子架、绕线柱、收放线器和锭子底座,锭子架、线轴柱和锭子底座为一体成型结构;在锭子架的外侧下部安装收放线器,该收放线器的上端设置下瓷眼,该收放线器的底部连接在一个拨叉状传动杠杆的后端,该拨叉状传动杠杆的中部铰装在锭子底座上,该拨叉状传动杠杆的前端架设在放线销子上部。该锭子在工作过程中运作平稳、速度快、使用后能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零件磨损程度、降低噪音。

上述专利在使用时存在一个不足,就是工作人员在将缠绕有线丝的绕线管安装在锭子的绕线柱上时,工作人员需要将上盖掀起,然后再将绕线管套设在绕线柱上,并将上盖扣设在绕线柱上,让上盖将绕线管压住,防止绕线管从绕线柱上脱出。但是锭子在使用时一般是不断的运动的,可能会导致绕线管在绕线柱上发生晃动或者振动,使得绕线管对上盖进行撞击,导致绕线管从绕线柱中脱出,影响织带编织机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牢固安装绕线筒的锭子,让上盖牢固的将绕线筒压在绕线柱上,从而让绕线筒在绕线柱上的安装更为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牢固安装绕线筒的锭子,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用于将线丝的绕线筒连接在锭子上且与绕线筒穿设连接在一起的线轴柱、设置在线轴柱远离底座一侧的弧形块、设置在底座上与底座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锭子架、设置在底座上的拉紧组件以及设置在锭子架远离底座一侧的上盖;

锭子架上设置有供线丝穿过的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上盖与锭子架之间的连接为铰接,在上盖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的孔径大于线轴柱上设置的弧形块的大小,而且上盖转动的方向设置为与线轴柱的位置对齐;

在锭子架上设置有让上盖将绕线筒压得更紧的安装装置;

安装装置包括设置在锭子架上的安装座、设置在上盖上的安装柱以及开设在安装槽上与安装座内部连通的安装孔;

安装柱设置在上盖的边缘位置,且在上盖掀起和盖下时,安装柱不与线轴柱发生干涉,在上盖将线轴柱压住时,安装柱的布置方向为竖直向下;安装座设置在锭子架朝向线轴柱的一侧,且安装座与安装柱的位置对应;安装座上开设有安装槽,在上盖将线轴柱压住时,安装柱位于安装槽中;

安装孔的孔壁位置在安装槽的宽度方向上超出安装槽,在安装孔超出安装槽宽度方向上的孔壁上铰接有一对形状相同且相对布置夹紧板,夹紧板整体呈弧形板型;

安装装置还包括通过转动实现对夹紧板进行推拉的转杆,所述转杆穿设在安装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让上盖将绕线筒压紧时,工作人员将上盖转动到弧形块插入连接孔中的位置处,并且让安装柱处在两个夹紧板之间,然后工作人员转动转杆,转杆通过将动力传递至夹紧板上,对夹紧板施加一个将压紧板向安装座内部方向的拉力,使得两个夹紧板向安装座内部的方向转动,从而达到两个夹紧板对安装柱进行夹紧的效果,在将安装柱取下时,工作人员往相反的方向转动转杆,对夹紧板施加一个推力,使得夹紧板对于安装柱失去夹紧,从而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快捷的将安装柱取下。通过设置安装装置,使得上盖在锭子架上的安装更为牢固,从而让上盖对绕线筒的压紧效果更好。其中,夹紧板在转动时,接近安装座内部的一侧可以在安装孔中转入和转出,并且在两个夹紧板转动到与安装座的上表面垂直时,两个夹紧板正对在一起,且两个夹紧板之间存在一个由两个弧形板对接形成的孔。另外,在两个夹紧板正对时,两个夹紧板之间存在空隙,使得夹紧板在往回转动时,两个夹紧板之间不会发生干涉。其中,将夹紧板与安装座的铰接位置设置在安装孔的孔壁上,而且将安装孔在安装槽的宽度方向上超出安装槽,使得夹紧板在以夹紧板和安装座铰接位置为轴进行转动时,转动的角度最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安装座内部中空,在夹紧板接近安装座内部的一侧铰接有铰接杆,铰接杆远离夹紧板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夹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在安装板的下侧设置有吊绳,吊绳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缠线筒,吊绳远离安装板的一端缠绕且固定在缠线筒上;所述连接杆与安装板之间的布置为垂直,且两个夹紧板上连接的连接杆相平行;

所述转杆穿过多个缠线筒且与缠线筒固定连接在一起并带动缠线筒转动;转杆的一端穿出安装座;在转杆穿出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有便于工作人员转动转杆的转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让上盖将绕线筒压紧时,工作人员将上盖转动到弧形块插入连接孔中的位置处,并且让安装柱处在两个夹紧板之间,然后工作人员转动转杆,让缠线筒将吊绳收起,使得吊绳对安装板进行拉动,安装板对夹紧板进行拉动,使得两个夹紧板向安装座内部的方向转动,从而达到两个夹紧板对安装柱进行夹紧的效果,在将上盖掀起时,工作人员往相反的方向转动转杆,将缠线筒收起的吊绳放出,使得夹紧板对于安装柱失去夹紧,从而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快捷的将上盖掀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夹紧板上的铰接杆固定连接在同一个安装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夹紧板传输动力时,传递到两个夹紧板上的动力没有时差,两个夹紧板共同动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安装座内部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对转杆远离转板的一端进行支撑的支撑板,转杆穿设在所述支撑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杆更容易在安装座中进行转动和布置,从而使得转杆在转动时不易发生晃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安装座上设置有对转杆进行限位、防止转杆自动转动的限位组件;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转板上的插孔以及设置在安装座的外壁上与插孔配合连接的插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安装柱进行夹紧固定时,工作人员先将转杆抽出部分,使得转板上的插孔脱离插杆,然后对转杆进行转动,使得夹紧板将安装柱夹紧。在完成夹紧之后,工作人员将转杆推回原位,在推回的过程中,将插杆插入插孔中,使得插杆对转杆进行限制,从而让夹紧板对安装柱的夹紧更为牢固。在需要对安装柱进行取下时,工作人员再次抽动转杆,使得插杆与转板分离,解除插杆对于转杆的限制,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转动转杆将夹紧板的夹紧状态解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插孔在转板上设置有多个,且沿转板周向等间距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安装柱的实际型号更换最为适合的插孔与插杆进行配合限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转杆远离转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板,在卡板与最靠近卡板的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套设在转杆上的弹簧,弹簧的两端与卡板和所述支撑板抵接,在插杆插入插孔中时,弹簧处在平衡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转杆进行抽动时,卡板沿着转杆移动,将弹簧压紧在卡板和支撑板之间,弹簧对卡板产生一个推力,然后在转杆转动完毕后,工作人员将插孔与插杆对齐,并松开转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将卡板推回原位,使得插杆插入插孔中,完成对夹紧板上安装柱的夹紧固定。而且弹簧对卡板存在一个沿转杆长度方向上的支撑力,使得夹紧板对安装柱进行夹紧时,插杆与插孔的配合插接不会出现松动,夹紧板对于安装柱的夹紧固定效果更好。另外,在不设置弹簧时,卡板对转杆的抽出进行限制,使得转杆在抽出时受到卡板的阻挡,从而不会让转杆出现过度抽出的情况。而且在弹簧处于平衡状态时,卡板与支撑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插杆的长度,使得工作人员在抽动转杆时,不会出现插孔和插杆未分离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弹簧处于平衡状态时,卡板与支撑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插杆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弹簧处于平衡状态时,卡板与支撑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插杆的长度,使得工作人员在抽动转杆时,不会出现插孔和插杆未分离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安装座内部的底板上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夹紧板回复原位的回复弹簧,回复弹簧的两端与安装板和连接座固定连接;在夹紧板将安装柱夹紧固定时,回复弹簧处在压紧状态;所述连接座的位置不对转杆的转动造成干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安装柱进行取下时,工作人员将插杆对于转杆的限制解除,回复弹簧回复原样,将安装板推动,使得夹紧板将对于安装柱的夹紧固定解除,使得工作人员方便将安装柱取下。通过设置回复弹簧,使得在将安装柱取下时,只要将转杆的限制解除,夹紧板在回复弹簧的作用下能够自动解除对于安装柱的夹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紧板与安装柱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用于增加夹紧板与安装柱摩擦力的橡胶夹紧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夹紧板将安装柱夹住时,夹紧板上的橡胶夹紧垫与安装柱接触,使得安装柱与夹紧板之间的摩擦力更大,让夹紧板能够将安装柱夹持的更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安装装置,使得上盖在锭子架上的安装更为牢固,从而让上盖对绕线筒的压紧效果更好;

2、通过设置限位组件,使得夹紧板对于安装柱的夹紧效果更好;

3、通过设置回复弹簧,使得在将安装柱取下时,只要将转杆的限制解除,夹紧板在回复弹簧的作用下能够自动解除对于安装柱的夹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锭子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锭子上未安装绕线筒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绕线筒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安装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安装座内部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底座;2、绕线筒;3、线轴柱;4、弧形块;5、锭子架;6、第一穿线孔;7、第二穿线孔;8、拉紧组件;9、上盖;10、连接孔;11、安装装置;1101、安装座;1102、安装柱;1103、安装槽;1104、安装孔;1105、夹紧板;1106、铰接杆;1107、安装板;1108、吊绳;1109、缠线筒;1110、转杆;1111、支撑板;1112、转板;1113、限位组件;11131、插杆;11132、插孔;1114、卡板;1115、弹簧;1116、连接杆;1117、连接座;1118、回复弹簧;1119、橡胶夹紧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可牢固安装绕线筒的锭子,如图1、图2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将线丝的绕线筒2连接在锭子上且与绕线筒2穿设连接在一起的线轴柱3。线轴柱3远离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块4。

如图1、图2所示,底座1上还设置有与底座1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锭子架5,锭子架5上设置有供线丝穿过的第一穿线孔6和第二穿线孔7,第一穿线孔6设置在锭子架5的中部位置,第二穿线孔7设置在锭子架5远离底座1的一侧。锭子架5、线轴柱3和锭子底座1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底座1上一般安装有对线丝进行拉紧的拉紧组件8,让锭子在进行工作时便于对绕线筒2上的线丝进行拉紧。而且底座1一般与织带编织机上设置的导向面板和拨动锭子进行运动的拨动盘配合连接,从而让锭子能够在织带编织机上按照既定的轨迹运行。

如图1、图2所示,在锭子架5远离底座1的一侧安装有上盖9,上盖9与锭子架5之间的连接为铰接,在上盖9上设置有连接孔10,连接孔10的孔径大于线轴柱3上设置的弧形块4的大小,而且上盖9转动的方向设置为与线轴柱3的位置对齐。在上盖9转动到与锭子架5的布置方向平齐时,上盖9不与线轴柱3接触;在上盖9向线轴柱3方向转动时,上盖9上的连接孔10与线轴柱3上的弧形块4配合,让弧形块4插入连接孔10中。因此在将缠绕有线丝的绕线筒2套设在线轴柱3上时,工作人员将上盖9转动到弧形块4插入连接孔10中的位置处时,上盖9将绕线筒2压住,让绕线筒2在锭子运动时能牢固的安装在线轴柱3上。

为了使得绕线筒2在线轴柱3上的安装更为牢固,结合图2、图3,在锭子架5上设置有让上盖9将绕线筒2压得更紧的安装装置11。

如图4、图5所示,安装装置11包括设置在锭子架5上的安装座1101以及设置在上盖9上的安装柱1102,其中,安装柱1102设置在上盖9的边缘位置,且在上盖9掀起和盖下时,安装柱1102不与线轴柱3发生干涉,在上盖9将线轴柱3压住时,安装柱1102的布置方向为竖直向下。安装座1101设置在锭子架5朝向线轴柱3的一侧,且安装座1101与安装柱1102的位置对应。安装座1101上开设有安装槽1103,在上盖9将线轴柱3压住时,安装柱1102位于安装槽1103中。安装座1101为内部中空结构。

如图4、图5所示,安装装置11还包括开设在在安装槽1103上的安装孔1104,安装孔1104设置为方孔,安装孔1104的孔壁位置在安装槽1103的宽度方向上超出安装槽1103,在安装孔1104超出安装槽1103宽度方向上的两个孔壁上铰接有一对形状相同且相对布置的夹紧板1105,夹紧板1105整体呈弧形板型。夹紧板1105在转动时,接近安装座1101内部的一侧可以在安装孔1104中转入和转出,并且在两个夹紧板1105转动到与安装座1101的上表面垂直时,两个夹紧板1105正对在一起,且两个夹紧板1105之间存在一个由两个弧形板对接形成的孔。另外,在两个夹紧板1105正对时,两个夹紧板1105之间存在空隙,使得夹紧板1105在往回转动时,两个夹紧板1105之间不会发生干涉。其中,将夹紧板1105与安装座1101的铰接位置设置在安装孔1104的孔壁上,而且将安装孔1104在安装槽1103的宽度方向上超出安装槽1103,使得夹紧板1105在以夹紧板1105和安装座1101铰接位置为轴进行转动时,转动的角度最大。

如图4、图5所示,在夹紧板1105接近安装座1101内部的一侧铰接有铰接杆1106,在铰接杆1106远离夹紧板1105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杆1116,连接杆1116远离铰接杆110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107,连接杆1116与安装板1107之间的布置为垂直,且两个夹紧板1105上连接的连接杆1116相平行,安装板1107的大小设置为不大于安装孔1104,在安装板1107受到向下的拉力时,安装板1107给连接杆1116一个拉力,连接杆1116将拉力传递至铰接杆1106上,铰接杆1106对夹紧板1105进行拉动,使得夹紧板1105以夹紧板1105和安装孔1104铰接处为轴进行转动,而且在转动时,两块夹紧板1105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在上盖9将线轴柱3压住时,两块夹紧板1105能够有效的将安装柱1102夹紧。为了使得传输动力时,传递到两个夹紧板1105上的动力没有时差,两个夹紧板1105共同动作,将两个夹紧板1105上的铰接杆1106固定连接在同一个安装板1107上,使得两个夹紧板1105的动作幅度一致。

如图4、图5所示,在安装板1107的下侧设置有吊绳1108,吊绳1108远离安装板1107的一端设置有缠线筒1109,其中,吊绳1108远离安装板1107的一端缠绕且固定在缠线筒1109上。

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对转杆1110进行转动,如图4、图5所示,将转杆1110的一端穿出安装座1101,且在转杆1110穿出安装座1101的一端设置有便于工作人员转动转杆1110的转板1112。结合图、图,而且在安装座1101内部的底板上设置有对转杆1110进行支撑的支撑板1111,支撑板1111位于转杆1110远离转板1112的一端,且转杆1110贯穿支撑板1111,使得转杆1110在安装时不易发生晃动。

在让上盖9将绕线筒2压紧时,工作人员将上盖9转动到弧形块4插入连接孔10中的位置处,并且让安装柱1102处在两个夹紧板1105之间,然后工作人员转动转杆1110,让缠线筒1109将吊绳1108收起,使得吊绳1108对安装板1107进行拉动,安装板1107对夹紧板1105进行拉动,使得两个夹紧板1105向安装座1101内部的方向转动,从而达到两个夹紧板1105对安装柱1102进行夹紧的效果,在将上盖9掀起时,工作人员往相反的方向转动转杆1110,将缠线筒1109收起的吊绳1108放出,使得夹紧板1105对于安装柱1102失去夹紧,从而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快捷的将上盖9掀开。通过设置安装装置11,使得上盖9在锭子架5上的安装更为牢固,从而让上盖9对绕线筒2的压紧效果更好。

如图4、图5所示,为了使得夹紧板1105对安装柱1102的夹紧更为牢固,缠线筒1109对吊绳1108的拉动更为紧固,在安装座1101上设置有对转杆1110进行限位、防止转杆1110自动转动的限位组件1113。

具体的来说,如图4、图5所示,限位组件1113包括设置在转板1112上的插孔11132以及设置在安装座1101的外壁上与插孔11132配合连接的插杆11131,其中,插孔11132在转板1112上设置有多个,且沿转板1112周向等间距布置,而且在夹紧板1105对安装柱1102进行夹紧时,插杆11131插入插孔11132中,插杆11131对转板1112进行转动限制,进而使得转杆1110不会在安装柱1102固定时自动发生转动。在对安装柱1102进行夹紧固定时,工作人员先将转杆1110抽出部分,使得转板1112上的插孔11132脱离插杆11131,然后对转杆1110进行转动,使得夹紧板1105将安装柱1102夹紧。在完成夹紧之后,工作人员将转杆1110推回原位,在推回的过程中,将插杆11131插入插孔11132中,使得插杆11131对转杆1110进行限制,从而让夹紧板1105对安装柱1102的夹紧更为牢固。而且在转板1112上设置有多个插孔11132,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更容易实现插杆11131与插孔11132的配合。在需要对安装柱1102取下时,工作人员再次抽动转杆1110,使得插杆11131与转板1112分离,解除插杆11131对于转杆1110的限制,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转动转杆1110将夹紧板1105的夹紧状态解除。

如图4、图5所示,在转杆1110远离转板1112的一端设置有卡板1114,在卡板1114与最靠近卡板1114的支撑板1111之间设置有套设在转杆1110上的弹簧1115,弹簧1115的两端与卡板1114和支撑板1111抵接,其中,在插杆11131插入插孔11132中时,弹簧1115处在平衡状态,因此在对转杆1110进行抽动时,卡板1114沿着转杆1110移动,将弹簧1115压紧在卡板1114和支撑板1111之间,弹簧1115对卡板1114产生一个推力,然后在转杆1110转动完毕后,工作人员将插孔11132与插杆11131对齐,并松开转板1112,在弹簧1115的作用下,将卡板1114推回原位,使得插杆11131插入插孔11132中,完成对夹紧板1105上安装柱1102的夹紧固定。而且弹簧1115对卡板1114存在一个沿转杆1110长度方向上的支撑力,使得夹紧板1105对安装柱1102进行夹紧时,插杆11131与插孔11132的配合插接不会出现松动,让夹紧板1105对于安装柱1102的夹紧固定效果更好。另外,在不设置弹簧1115时,卡板1114对转杆1110的抽出进行限制,使得转杆1110在抽出时受到卡板1114的阻挡,从而不会让转杆1110出现过度抽出的情况。而且在弹簧1115处于平衡状态时,卡板1114与支撑板1111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插杆11131的长度,使得工作人员在抽动转杆1110时,不会出现插孔11132和插杆11131未分离的情况。

如图4、图5所示,为了使得夹紧板1105对于安装柱1102的夹紧效果更好,在夹紧板1105与安装柱1102接触的面上设置有橡胶夹紧垫1119,使得夹紧板1105对于安装柱1102的夹紧效果更好。

如图4、图5所示,在安装座1101内部底板上设置有连接座1117,连接座1117与安装板1107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夹紧板1105回复原位的回复弹簧1118,回复弹簧1118的两端与安装板1107和连接座1117固定连接。其中,为了不使连接座1117对吊绳1108造成干涉,将吊绳1108设置为贯穿连接座1117。在夹紧板1105将安装柱1102夹紧固定时,回复弹簧1118处在压紧状态。另外,连接座1117在设置时不对转杆1110的转动造成干涉。

如图4、图5所示,在需要对安装柱1102进行取下时,工作人员将插杆11131对于转杆1110的限制解除,回复弹簧1118回复原样,将安装板1107推动,使得夹紧板1105将对于安装柱1102的夹紧固定解除,使得工作人员方便将安装柱1102取下。通过设置回复弹簧1118,使得在将安装柱1102取下时,只要将转杆1110的限制解除,夹紧板1105在回复弹簧1118的作用下能够自动解除对于安装柱1102的夹紧。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法是,在让上盖9将绕线筒2压紧时,工作人员将上盖9转动到弧形块4插入连接孔10中的位置处,并且让安装柱1102处在两个夹紧板1105之间,然后工作人员转动转杆1110,让缠线筒1109将吊绳1108收起,使得吊绳1108对安装板1107进行拉动,安装板1107对夹紧板1105进行拉动,使得两个夹紧板1105向安装座1101内部的方向转动,从而达到两个夹紧板1105对安装柱1102进行夹紧的效果,在将上盖9掀起时,工作人员往相反的方向转动转杆1110,将缠线筒1109收起的吊绳1108放出,使得夹紧板1105对于安装柱1102失去夹紧,从而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快捷的将上盖9掀开。通过设置安装装置11,使得上盖9在锭子架5上的安装更为牢固,从而让上盖9对绕线筒2的压紧效果更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