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脑横机底板及针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3412发布日期:2019-06-14 23:1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脑横机底板及针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横机,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电脑横机底板及针织装置。



背景技术:

电脑横机机头上的底板结构可使织针完成编织、吊目、翻针、接针和不织五个基础动作。进行编织前需进行选针,从而执行不同的编织、吊目或者不织状态,通常的选针走针方式是通过安装在选针母板上的各种三角的运动实现的,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8085856A,申请公布日为2018.05.09的中国专利:双系统电脑横机底板,该横机底板装置中,选针是通过下护山、推针三角和选针器共同实现,推针三角为出没式设计,横机底板的背面安装有用于控制推针三角的控制机构,以及该横机底板上还安装有与下护山配合的长护山,导致整个横机底板结构复杂、三角零部件数量多、安装不方便、还易出现撞针等机械故障,从而影响编织效率。

中国专利还公开了申请公布号为106222866A,申请公布日为2016.12.14的发明专利:一种双度目压针面板,该申请中的压针模块包括编织选针压片、选针三角与压针条,利用压针模块与选针器配合实现选针,该申请中大大简化了面板上的三角装置,结构简单,三角零部件数量少,但是其选针三角存在结构设计复杂,加工费时,回针时易出现撞针等缺点。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针织装置进行结构优化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选针简单、织针运行稳定的电脑横机底板及针织装置,并给出了针织方法。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脑横机底板包括三角底板,三角底板上至少设置一个编织单元,所述编织单元包括左上护山、摆动三角、翻针三角、右上护山、左回针三角、右回针三角、左度目三角、右度目三角、左二段度目三角、右二段度目三角、编织三角、碟山、导向山角、不织压片和选针三角;

左上护山和右上护山呈左右对称布置,摆动三角、翻针三角设置在左上护山和右上护山之间;左回针三角位于左上护山的下方,右回针三角位于右上护山的下方,左度目三角和右度目三角呈八字形设置在三角底板的一对八字形滑槽里,同样的,左二段度目三角和右二段度目三角也呈八字形设置在该八字形滑槽里,并且分别位于左度目三角和右度目三角的下方;编织三角和碟山呈上下布置,位于左度目三角和右度目三角之间;选针三角以两个为一对安装在三角底板上,分别为左选针三角和右选针三角,导向山角安装在三角底板的底边处;

左选针三角和右选针三角分别布置在左度目三角和右度目三角的底部两侧,左选针三角和右选针三角之间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接针压片、吊目压片、右接针压片;不织压片设置在左选针三角和右选针三角之间,并且位于左接针压片、吊目压片、右接针压片的下方;左选针三角的下方设置有左选针器,右选针三角的下方设置有右选针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选针三角,包括三角本体,所述三角本体上开设有呈喇叭口的进针槽,所述进针槽的小口端相通连接有第一走针槽;所述第一走针槽相通连接有第二走针槽,所述第二走针槽相通连接有第三走针槽,其中第一走针槽与第二走针槽的夹角为钝角,第三走针槽与第一走针槽平行;所述第二走针槽的两壁面分别为第一走针面和第二走针面;从第一走针面的顶部,按照与第一走针槽平行的方向开设有第四走针槽;所述第一走针面与第三走针槽连接,并在第一走针面与第三走针槽之间设置有第一走针斜面;所述三角本体上设置有第二走针斜面,所述第二走针斜面位于进针槽的一侧;所述三角本体的一侧面设置有使针进入第三走针槽的走针沿。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三角本体的一侧设置有V型缺口,该V型缺口靠近第四走针槽;三角本体上开设有销轴孔和螺纹孔。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导向山角呈长条梯形块状,其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相互平行的导向槽,自上而下分别为A状态位导向槽、H状态位导向槽,导向山角的底面为B状态位导向面。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进针槽、第一走针槽和第四走针槽依次连接形成吊目选针针道;吊目时,走针轨迹为:针进入三角本体,随后进入进针槽,沿直线行走轨迹进入第一走针槽,选针器选针,将针压入针板,针继续沿直线行走轨迹走出三角本体。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进针槽、第一走针槽、第一走针面和第一走针斜面依次连接形成编织选针针道;编织时,走针轨迹为:针进入三角本体,随后进入进针槽,沿直线行走轨迹进入第一走针槽,选针器不选针,针沿第一走针面往下走,随后沿第一走针斜面行走,第一走针斜面逐渐将针压入针板,针沿直线走出三角本体。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走针斜面形成不织选针针道;不织时,走针轨迹为:针沿第二走针斜面行走,针逐渐被压入针板,然后沿直线行走轨迹走出三角本体。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走针沿、第三走针槽、第二走针面、第一走针槽和进针槽依次连接形成回针针道;回针时,走针轨迹为:经编织单元工作完成后,针沿走针沿进入第三走针槽,然后沿第二走针面进行归位,选针器不选针,随后依次沿着第一走针槽、进针槽走出三角本体。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走针沿与第三走针槽形成不织回针针道。不织回针时,走针轨迹为:经编织单元工作完成后,针沿走针沿进入第三走针槽,选针器选针,针沿直线行走轨迹走出三角本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技术方案:一种电脑横机针织装置包括织针组件和上述的电脑横机底板,编织单元和织针组件相互配合进行编织,织针组件包括针板本体,针板本体上设置一排等间距的针槽,针槽里放置有组合织针,组合织针包括舍针、长针脚、短针脚和选针脚,舍针和长针脚相衔接;短针脚设置在长针脚下部的上面,并与之贴合;选针脚设置在短针脚上面,并与之贴合。短针脚的前端具有一个针踵,后端具有一导向凸头;长针脚具有两个针踵,分别为上针踵、下针踵。当短针脚在选针三角的作用下分别处于A、H状态位时,其导向凸头分别相应卡进A状态位导向槽、H状态位导向槽中,当短针脚处于B状态位时,B状态位导向面对导向凸头进行导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又提供另一技术方案:一种电脑横机针织装置的针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目工序、编织工序、翻针工序、接针工序、紧吊目工序、紧编织工序和不织工序;

吊目工序的走针轨迹从左至右为:首先,短针脚的针踵走左选针三角的吊目选针针道,左接针压片不压针,左度目三角在零位,相应地,长针脚的下针踵走左回针三角与左选针三角之间的针道,随后沿左二段度目三角进入编织三角上的针道;然后,吊目压片压针,针踵、下针踵走直线轨迹,然后,右接针压片不压针,针踵、下针踵弹出,下针踵沿着右度目三角下移,进入右二段度目三角的针道后沿直线轨迹走出三角底板,针踵走右选针三角的回针针道;

编织工序的走针轨迹从左至右为:首先,短针脚的针踵走左选针三角的编织选针针道,左度目三角在零位,长针脚的下针踵走左回针三角与左选针三角之间的针道,随后沿左二段度目三角进入编织三角上的针道,然后,下针踵沿着右度目三角下移,进入右二段度目三角的针道后沿直线轨迹走出三角底板;短针脚的针踵从左选针三角的编织选针针道走出,沿直线轨迹进入右选针三角的回针针道;

翻针工序的走针轨迹从左至右为:首先,短针脚的针踵走左选针三角的编织选针针道,左度目三角移动至最低位置,右度目三角在零位,长针脚的下针踵走左回针三角与左选针三角之间的针道,随后沿左度目三角往上行走,相应的,长针脚的上针踵进入摆动三角与翻针三角之间的翻针针道完成翻针,随后,下针踵进入编织三角上的针道,沿着右度目三角下移,进入右二段度目三角的针道后沿直线轨迹走出三角底板;短针脚的针踵从左选针三角的编织选针针道走出,沿直线轨迹进入右选针三角的回针针道;

接针工序的走针轨迹从左至右为:首先,短针脚的针踵走左选针三角的吊目选针针道,左度目三角、右度目三角均在最低位置,左接针压片和右接针压片均压针,吊目压片不压针,下针踵沿直线轨迹走左回针三角与左选针三角之间的针道,随后进入碟山上的接针针道完成接针后,继续沿直线轨迹走出三角底板;短针脚的针踵从左选针三角的吊目选针针道走出,沿直线轨迹进入右选针三角的回针针道;

紧吊目工序的走针轨迹从左至右为:首先,短针脚的针踵走左选针三角的吊目选针针道,左接针压片不压针,左度目三角在零位,下针踵沿直线轨迹走左回针三角与左选针三角之间的针道,随后进入编织三角上的针道行走一段后,吊目压片开始压针,下针踵沿直线轨迹行走,沿着右度目三角下移到要求高度,此时,右接针压片开始压针,将针压到相应位置,随后下针踵沿直线轨迹走出三角底板;短针脚的针踵从左选针三角的吊目选针针道走出,沿直线轨迹进入右选针三角的回针针道;

紧编织工序的走针轨迹从左至右为:首先,短针脚的针踵走左选针三角的吊目选针针道,左度目三角在零位,左接针压片不压针,吊目压片不压针,长针脚的下针踵走左回针三角与左选针三角之间的针道,随后沿左二段度目三角进入编织三角上的针道,从编织三角上的针道走出后,沿着右度目三角下移到要求高度,此时,右接针压片开始压针,将针压到相应位置,随后下针踵沿直线轨迹走出三角底板;短针脚的针踵从左选针三角的吊目选针针道走出,沿直线轨迹进入右选针三角的回针针道;

不织工序的走针轨迹从左至右为:首先,短针脚的针踵走左选针三角的不织选针针道,从不织选针针道走出后,不织压片压针,针板不出针,随后,针踵沿直线轨迹进入右选针三角的不织回针针道;相应的,下针踵始终沿直线轨迹运行,直至走出三角底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选针三角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易加工,实现吊目、编织和不织三种选针位置;相比于现有底板装置,安装有选针三角的横机底板结构更加简化,重量减轻,功能不减,采用双层度目结构,能进行编织、吊目、翻针、接针、不织、紧吊目和紧编织七个针织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织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选针三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选针三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选针三角上吊目选针时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选针三角上编织选针时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选针三角上不织选针时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选针三角上回针选针时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选针三角上不织回针选针时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吊目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编织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针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针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紧吊目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紧编织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织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于三种状态位的短针脚与导向山角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选针三角01、三角本体1、进针槽2、第一走针槽3、第二走针槽4、第一走针面4-1、第二走针面4-2、第三走针槽5、第四走针槽6、第一走针斜面7、第二走针斜面8、走针沿9、V型缺口10、销轴孔11、螺纹孔12、选针区P、吊目选针针道C1、编织选针针道C2、不织选针针道C3、回针针道C4、不织回针针道C5、三角底板13、左上护山14、编织三角15、左度目三角16、摆动三角17、翻针三角18、右度目三角19、碟山20、右上护山21、左回针三角22、右回针三角23、左二段度目三角24、右二段度目三角25、左接针压片26、吊目压片27、右接针压片28、左选针器29、右选针器30、导向山角31、A状态位导向槽311、H状态位导向槽312、B状态位导向面313、针板本体32、舍针33、长针脚34、短针脚35、导向凸头351、选针脚36、不织压片37、针踵a、上针踵c、下针踵b、左选针三角011、右选针三角0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17。

本实施例中的电脑横机底板包括三角底板13,三角底板13上至少设置一个编织单元,编织单元包括左上护山14、摆动三角17、翻针三角18、右上护山21、左回针三角22、右回针三角23、左度目三角16、右度目三角19、左二段度目三角24、右二段度目三角25、编织三角15、碟山20、导向山角31、不织压片37和选针三角01。

本实施例中,左上护山14和右上护山21呈左右对称布置,摆动三角17、翻针三角18设置在左上护山14和右上护山21之间。左回针三角22位于左上护山14的下方,右回针三角23位于右上护山21的下方,左度目三角16和右度目三角19呈八字形设置在三角底板13的一对八字形滑槽里,同样的,左二段度目三角24和右二段度目三角25也呈八字形设置在该八字形滑槽里,并且分别位于左度目三角16和右度目三角19的下方。编织三角15和碟山20呈上下布置,位于左度目三角16和右度目三角19之间。

本实施例中,选针三角01以两个为一对安装在三角底板13上,分别为左选针三角011和右选针三角012。导向山角31安装在三角底板13的底边处,导向山角31呈长条梯形块状,其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相互平行的导向槽,自上而下分别为A状态位导向槽311、H状态位导向槽312,导向山角31的底面为B状态位导向面313。

左选针三角011和右选针三角012分别布置在左度目三角16和右度目三角19的底部两侧,左选针三角011和右选针三角012之间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接针压片26、吊目压片27、右接针压片28。不织压片37设置在左选针三角011和右选针三角012之间,并且位于左接针压片26、吊目压片27、右接针压片28的下方。左选针三角011的下方设置有左选针器29,右选针三角012的下方设置有右选针器30。

本实施例中,选针三角01,包括三角本体1,三角本体1上开设有呈喇叭口的进针槽2,当针从左至右进入选针三角01时,喇叭口状的进针槽2防止针被人为拖动或动荡后与选针三角01发生撞针,并使针准确的进入工作针道。

本实施例中,进针槽2的小口端相通连接有第一走针槽3,第一走针槽3相通连接有第二走针槽4,第二走针槽4相通连接有第三走针槽5,其中第一走针槽3与第二走针槽4的夹角为钝角,第三走针槽5与第一走针槽3平行。

本实施例中,第二走针槽4的两壁面分别为第一走针面4-1和第二走针面4-2;从第一走针面4-1的顶部,按照与第一走针槽3平行的方向开设有第四走针槽6。第一走针面4-1与第三走针槽5连接,并在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一走针斜面7。在三角本体1设置有第二走针斜面8,该第二走针斜面8靠近进针槽2。

本实施例中,三角本体1的一侧面为走针沿9,针沿着走针沿9进入第三走针槽5。三角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V型缺口10,该V型缺口10靠近第四走针槽6。选针三角01安装在横机底板上时,设计V型缺口10,能防止度目三角下移时碰撞到选针三角01。三角本体1上开设有销轴孔11和螺纹孔12,用于将选针三角固定在三角底板上。

如图6所示,进针槽2、第一走针槽3、第四走针槽6依次相连接形成吊目选针针道C1。吊目时,具体的走针轨迹为:针进入三角本体1,随后进入进针槽2,沿直线行走轨迹进入第一走针槽3,选针器在选针区P处选针,将针压入针板,针继续沿直线行走轨迹经过第四走针槽6走出三角本体1。

如图7所示,进针槽2、第一走针槽3、第一走针面4-1、第一走针斜面7依次相连接形成编织选针针道C2。编织时,具体的走针轨迹为:针进入三角本体1,随后进入进针槽2,沿直线行走轨迹进入第一走针槽3,选针器在选针区P处不选针,针沿第一走针面4-1往下走,随后沿第一走针斜面7行走,第一走针斜面7逐渐将针压入针板,针沿直线走出三角本体1。

如图8所示,第二走针斜面8形成不织选针针道C3。不织时,具体的走针轨迹为:针沿第二走针斜面8行走,针逐渐被压入针板,然后沿直线行走轨迹走出三角本体1。

如图9所示,走针沿9、第三走针槽5、第二走针面4-2、第一走针槽3、进针槽2依次相连接形成回针针道C4。回针时,具体的走针轨迹为:经编织单元工作完成后,针沿走针沿9进入第三走针槽5,然后沿第二走针面4-2进行归位,选针器在选针区P不选针,随后依次沿着第一走针槽3、进针槽2走出三角本体1。

如图10所示,走针沿9与第三走针槽5依次形成不织回针针道C5。不织回针时,具体的走针轨迹为:经编织单元工作完成后,针沿走针沿9进入第三走针槽5,选针器在选针区P处选针,将针压入针板,针沿直线行走轨迹走出三角本体1。

本实施例中的电脑横机针织装置包括织针组件和上述的电脑横机底板,电脑横机底板的编织单元和织针组件相互配合进行编织。

本实施例中,织针组件包括针板本体32,针板本体32上设置一排等间距的针槽,针槽里放置有组合织针,组合织针包括舍针33、长针脚34、短针脚35和选针脚36,舍针33和长针脚34相衔接;短针脚35设置在长针脚34下部的上面,并与之贴合;选针脚36设置在短针脚35上面,并与之贴合。长针脚34具有两个针踵,分别为上针踵b、下针踵c。

本实施例中,短针脚35的前端具有一个针踵a,后端具有一导向凸头351。当短针脚35在选针三角的作用下分别处于A、H状态位时,其导向凸头351分别相应卡进A状态位导向槽311、H状态位导向槽312中,当短针脚35处于B状态位时,B状态位导向面313对导向凸头351进行导向。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电脑横机针织装置的针织方法,包括吊目工序、编织工序、翻针工序、接针工序、紧吊目工序、紧编织工序和不织工序。

如图11所示,吊目工序的走针轨迹从左至右为:首先,短针脚35的针踵a走左选针三角011的吊目选针针道C1,左接针压片26不压针,左度目三角16在零位,相应地,长针脚34的下针踵c走左回针三角22与左选针三角011之间的针道,随后沿左二段度目三角24进入编织三角15上的针道;然后,吊目压片27压针,针踵a、下针踵c走直线轨迹,然后,右接针压片28不压针,针踵a、下针踵c弹出,下针踵c沿着右度目三角19下移,进入右二段度目三角25的针道后沿直线轨迹走出三角底板13,针踵a走右选针三角012的回针针道C4,在此过程中,右度目三角19可上下移动,根据要求控制密度大小。

如图12所示,编织工序的走针轨迹从左至右为:首先,短针脚35的针踵a走左选针三角011的编织选针针道C2,左度目三角16在零位,长针脚34的下针踵c走左回针三角22与左选针三角011之间的针道,随后沿左二段度目三角24进入编织三角15上的针道,然后,下针踵c沿着右度目三角19下移,进入右二段度目三角25的针道后沿直线轨迹走出三角底板13;短针脚35的针踵a从左选针三角011的编织选针针道C2走出,沿直线轨迹进入右选针三角012的回针针道C4;在此过程中,右度目三角19可上下移动,根据要求控制密度大小。

如图13所示,翻针工序的走针轨迹从左至右为:首先,短针脚35的针踵a走左选针三角011的编织选针针道C2,左度目三角16移动至最低位置,右度目三角19在零位,长针脚34的下针踵c走左回针三角22与左选针三角011之间的针道,随后沿左度目三角16往上行走,相应的,长针脚34的上针踵b进入摆动三角17与翻针三角18之间的翻针针道完成翻针,随后,下针踵c进入编织三角15上的针道,沿着右度目三角19下移,进入右二段度目三角25的针道后沿直线轨迹走出三角底板13;短针脚35的针踵a从左选针三角011的编织选针针道C2走出,沿直线轨迹进入右选针三角012的回针针道C4。

如图14所示,接针工序的走针轨迹从左至右为:首先,短针脚35的针踵a走左选针三角011的吊目选针针道C1,左度目三角16、右度目三角19均在最低位置,左接针压片26和右接针压片28均压针,吊目压片27不压针,下针踵c沿直线轨迹走左回针三角22与左选针三角011之间的针道,随后进入碟山20上的接针针道完成接针后,继续沿直线轨迹走出三角底板13;短针脚35的针踵a从左选针三角011的吊目选针针道C1走出,沿直线轨迹进入右选针三角012的回针针道C4。

如图15所示,紧吊目工序的走针轨迹从左至右为:首先,短针脚35的针踵a走左选针三角011的吊目选针针道C1,左接针压片26不压针,左度目三角16在零位,下针踵c沿直线轨迹走左回针三角22与左选针三角011之间的针道,随后进入编织三角15上的针道行走一段后,吊目压片27开始压针,下针踵c沿直线轨迹行走,沿着右度目三角19下移到要求高度,此时,右接针压片28开始压针,将针压到相应位置,随后下针踵c沿直线轨迹走出三角底板13;短针脚35的针踵a从左选针三角011的吊目选针针道C1走出,沿直线轨迹进入右选针三角012的回针针道C4;在此过程中,右二段度目三角25可上下移动,按照要求控制密度大小。

如图16所示,紧编织工序的走针轨迹从左至右为:首先,短针脚35的针踵a走左选针三角011的吊目选针针道C1,左度目三角16在零位,左接针压片26不压针,吊目压片27不压针,长针脚34的下针踵c走左回针三角22与左选针三角011之间的针道,随后沿左二段度目三角24进入编织三角15上的针道,从编织三角15上的针道走出后,沿着右度目三角19下移到要求高度,此时,右接针压片28开始压针,将针压到相应位置,随后下针踵c沿直线轨迹走出三角底板13;短针脚35的针踵a从左选针三角011的吊目选针针道C1走出,沿直线轨迹进入右选针三角012的回针针道C4;在此过程中,右二段度目三角25可上下移动,按照要求控制密度大小。

如图17所示,不织工序的走针轨迹从左至右为:首先,短针脚35的针踵a走左选针三角011的不织选针针道C3,从不织选针针道C3走出后,不织压片37压针,针板不出针,随后,针踵a沿直线轨迹进入右选针三角012的不织回针针道C5;相应的,下针踵c始终沿直线轨迹运行,直至走出三角底板13。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