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领缝纫机及其上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缝制领子或下摆时,需要将衣身放在针板上方,再在衣身上方防止领子或下摆,然后进行缝制。在缝制过程中需要操作工人将衣身与领子或下摆都用手拿着,这种操作模式存在着下述缺陷:一是,操作工人的手长时间拿着缝料,容易疲劳造成手酸,劳动强度大;二是,在缝制过程中由手控制缝制的路线,容易导致线迹弯曲等情况出现,使得缝制效果差;三是,不同工人车缝出的质量难统一,领高不一致,特别是条纹的衣领更加明显,自动化程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领缝纫机及其上领装置,实现自动上料并使驳口位在同一设定位置,方便接驳。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圆领缝纫机的上领装置,包括主动轮组、从动轮组及张紧轮组,其中所述张紧轮组安装在主动轮组的下方且其张紧轮的中心轴在一固定半径的圆周上转动而具有上领工作位置和缝制工作位置,所述从动轮组安装在缝纫机组后侧且其从动轮的中心轴可前后移动而具有上领工作位置和缝制工作位置,所述主动轮组安装在缝纫机组前侧且其主动轮的中心轴固定不动,且所述主动轮组上设有由领布的驳口位触发的用于使驳口位停止在同一缝纫起始位置的断电延时电路。
优选地,所述主动轮组包括安装座及安装在安装座顶部的主动轮及用于驱使主动轮绕自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主动轮由锥形部和圆柱部组成,所述安装座与工作台板固定连接。采用该优选方案可使领布由主动轮带动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不断运转并由锥形部导入圆柱部,降低上领前领布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位置要求。
优选地,所述圆柱部上对应于机针位置处设有限位挡边,所述限位挡边的外凸高度小于领布的驳口位厚度。通过该限位挡边可保证每一领布的缝纫边均在该位置。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第一连接座安装在安装座顶部的一侧,所述主动轮通过第二连接座安装在安装座顶部的另一侧;所述断电延时电路包括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的主体安装在第一连接座上,所述微动开关的杠杆支点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座上并与第二连接座上的第一拉簧相连接,所述微动开关的杠杆感应端延伸至主动轮的圆柱部下方而在感应端与主动轮之间构成走布间隙,该走布间隙调整为小于领布的驳口位厚度而大于领布其他位置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张紧轮组包括张紧轮、L型摆杆及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固定安装在安装座上,所述L型摆杆的一端固接旋转气缸的旋转轴,所述L型摆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张紧轮,所述张紧轮的上领工作位置位于主动轮下方且处于上领过程中的领布内圈。
优选地,所述从动轮组包括从动轮、滑动板、导向轨及第一气缸,所述导向轨固定安装在工作台板上并呈垂直于主动轮的中心轴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滑动板竖向设置且其底端通过滑块滑动配合于所述导向轨,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滑动板顶部,所述从动轮通过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滑动板的朝向主动轮组的一侧,所述从动轮的进布端高度低于主动轮的出布端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从动轮采用直辊并在其上设有限位环,通过该限位环避免领布在从动轮上左右乱窜、保证从动轮上的领布点与主动轮上的领布点之间的连线正好处在缝制过程中送布齿轮的输送线上。
进一步地,该上领装置还包括对应于领布设置的用于检测上方领布静止或在移动的位移传感器,采用该技术方案可使得从动轮组和张紧轮组在上领到位停止后自动切换至缝制工作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圆领缝纫机,包括上述上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上领装置包括主动轮组、从动轮组和张紧轮组,主动轮组的主动轮中心轴固定不变,从动轮组的从动轮可在上领工作后位和缝制工作前位之间前后往复直线运动,张紧轮组的张紧轮可在上领工作后位和缝制工作前位之间圆周往复运动,实现在上领阶段和与衣身缝制阶段的上领装置构造变化,更加符合不同阶段的传动要求,具体的:在上领阶段的领布是张紧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而张紧轮位于领布内圈不参与传动,利用主动轮的绕自轴转动及其锥形部的导入作用实现上领;在缝制之前,从动轮和张紧轮均切换至缝制工作位置,领布张紧套设在主动轮、从动轮和张紧轮上,在缝制时利用缝纫机自带的送布齿轮提供动力而完成衣身与领布的缝制。
2、本实用新型在主动轮的圆柱部下方安装有微动开关,在上领过程中领布穿过微动开关与主动轮之间的走布间隙,利用领布的驳口位厚度大于领布其他位置的厚度这个特点,当驳口位运转至走布间隙时会触碰到微动开关动作,然后启动断电延时电路继续延时运转直至将驳口位运转至设定位置,这样可保证每一领布的起始缝纫位置一致。
3、本实用新型又在上领到位后的领布下方设置位移传感器,通过位移传感器检测领布静止或移动,在上领到位后从动轮和张紧轮自动切换至缝制工作位置,相对手动切换而言效率更好。
4、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缝制辅助装置,在上领到位后、缝制之前,缝制辅助装置预先动作而与领布相作用,然后在缝制运转过程中对进入机针前的领布进行整理,包括插片插入领布的夹层内以及压片抚平领布上片,保证领布整齐不褶皱,保证衣身与领布的缝纫质量。同时,缝制辅助装置还包括插入领布夹层的检测杆,当驳口位重新运转至触碰到检测杆,则使得感应片动作而离开光电开关的感应范围,使得第二气缸缩回并带动插片、压片和检测杆离开领布,让驳口位继续运转至机针而能够完成整圈的缝制工作。总之,本实用新型的缝制辅助装置能够在不影响整圈缝制的同时起到对领布上下片的整理。
5、本实用新型可代替手工上领,实现自动上领,方便接驳,从而使车缝效果一致,自动化程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圆领缝纫机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圆领缝纫机部分组装状态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动轮组、张紧轮组和缝制辅助装置组装状态立体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动轮组、张紧轮组和缝制辅助装置组装状态立体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微动开关与主动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主动轮组和张紧轮组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缝制辅助装置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从动轮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从动轮组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断电延时电路示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缝纫机组;101、锥形部;102、圆柱部;103、限位挡边;200、工作台板;10、主动轮组;11、主动轮;12、驱动电机;13、微动开关;130、杠杆;14、第一连接座;15、第二连接座;16、第一拉簧;17、底座;18、翻转座;19、弧形板;20、从动轮组;21、从动轮;22、第一气缸;23、滑动板;24、导向轨;30、张紧轮组;31、张紧轮;32、旋转气缸;33、L型摆杆;40、支撑平板;41、导入片;42、第二气缸;43、第一垫板;44、插片;45、第二垫板;46、压片;47、旋转片;48、感应片;49、检测杆;480、第二拉簧;51、光电开关;52、位移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圆领缝纫机,包括机架、缝纫机组100、上领装置及缝制辅助装置,所述机架包括工作台板200,所述缝纫机组100安装在工作台板200上而用于完成领布与衣身的缝制工作,所述上领装置安装在工作台板200上并靠近缝纫机组100设置而用于完成自动上领工作,所述缝制辅助装置安装在上领装置上并与缝制前的领布相作用而用于保持领布与衣身缝制过程中领布的整齐美观。本实施例的领布在上机前需先对折并缝合在一起形成驳口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缝纫机组100可采用现有缝纫机的常规构造,在此不再赘述。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以缝纫机组100的带有机针的一侧设为左向,缝制工作时领布的进出机针的方向为前后方向且经过机针缝制完成后的一侧为后向,反之尚未进入机针的一侧为前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领装置包括主动轮组10、从动轮组20及张紧轮组30,其中所述主动轮组10安装在缝纫机组100前侧且其主动轮11的中心轴固定不动,所述张紧轮组30安装在主动轮组10的下方且其张紧轮31的中心轴在一固定半径的圆周上转动而具有上领工作位置和缝制工作位置,所述从动轮组20安装在缝纫机组100后侧且其从动轮21的中心轴可前后移动而具有上领工作位置和缝制工作位置。优选地从动轮21的中心轴前后水平移动。
所述主动轮组10包括主动轮11、安装座、微动开关13及驱动电机12,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工作台板200上,所述驱动电机12通过第一连接座14安装在安装座顶部的一侧,所述主动轮11通过第二连接座15水平安装在安装座顶部的另一侧并由驱动电机12驱动绕自轴转动,所述微动开关13的主体安装在第一连接座14上,且所述微动开关13的杠杆130支点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座15上并与第二连接座15上的第一拉簧16相连接,所述微动开关13的杠杆130感应端延伸至主动轮11的圆柱部102下方而实现在感应端与主动轮11之间构成走布间隙,该走布间隙调整为小于领布的驳口位厚度而大于领布其他位置的厚度。
所述微动开关13、驱动电机12再加上其他附属电气元件构成断电延时电路,优选地所述断电延时电路还包括电阻、电容及达林顿管,所述达林顿管的C端电连接驱动电机12的负极,所述达林顿管的B端依次经电阻和电容接地,所述达林顿管的E端接地,所述电阻与电容的公共端还通过微动开关13连接驱动电机12的正极和电源,如图10所示,可根据驱动电机12的转速及微动开关13的感应端至领布驳口位的最佳缝制初始位置所需移动的距离,计算出自微动开关13触碰到驳口位后需继续运转的延时时间,再通过赋予电阻和电容相应值而满足该延时时间。
为便于根据加工领布厚度调整微动开关13的感应端与主动轮11之间的走布间隙,本实施例的安装座设置成包括底座17及翻转座18,所述底座17优选采用槽钢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工作台板200上,所述翻转座18可前后转动地安装在底座17顶部并通过紧固件保持固定状态,所述主动轮11、微动开关13及驱动电机12位于翻转座18顶部。另外,为保证翻转座18的支撑稳定性,本实施例的底座17上还固定安装有弧形板19,翻转座18的底端与弧形板19旋转配合。另外,为便于调整安装座的高度及前后左右安装位置,所述底座17包括用于夹持工作台板的U型夹板、固定平板、固定竖板,所述固定平板上设有长轴在前后方向上的条形孔,所述U型夹板和固定竖板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固定平板的相应侧面上,所述翻转座18安装在固定竖板顶部且固定竖板顶部的与翻转座18相连接处设为长轴在上下方向上的条形孔,进一步可在固定竖板的一侧夹装锁紧钢板。
所述主动轮11由锥形部101及圆柱部102组成,所述圆柱部102靠近第二连接座15而锥形部101远离第二连接座15。为保证主动轮11能够带动领布运转,本实施例的主动轮11采用橡胶材质。
所述张紧轮组30包括张紧轮31、L型摆杆33及旋转气缸32,所述旋转气缸32固定安装在翻转座18上,所述L型摆杆33的一端固接旋转气缸32的旋转轴,所述L型摆杆3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张紧轮31,通过旋转气缸32驱使张紧轮31绕旋转气缸32的旋转轴在上领工作位置和缝制工作位置之间圆周往复运动,所述张紧轮31的上领工作位置处于主动轮11的圆柱部102的后下方,所述张紧轮31的缝制工作位置处于主动轮11的圆柱部102的前下方。
所述从动轮组20包括从动轮21、滑动板23、导向轨24及第一气缸22,所述导向轨24通过角钢固定安装在工作台板200上并垂直于主动轮的中心轴而前后布置,所述滑动板23竖向设置且其底端通过滑块滑动配合于所述导向轨24,所述第一气缸22固定安装在滑动板23顶部,所述从动轮21通过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滑动板23的朝向主动轮组10的一侧,通过第一气缸22驱使从动轮21在上领工作位置和缝制工作位置之间直线往复运动,所述从动轮21的上领工作位置处于后位而缝制工作位置处于前位。所述从动轮21的中心轴平行于主动轮11的中心轴,且从动轮21的进布端高度低于主动轮11的出布端的高度。
另,本实施例的从动轮21采用直辊,进一步为避免领布在从动轮21上左右乱窜、保证从动轮21上的领布与主动轮11上的领布之间的连线正好处在缝制过程中送布齿轮的输送线上,所述从动轮21上还可设置限位环,限位环的安装位置根据领布宽度适当调整。由于机针的位置不变,故而对于各种不同宽度的领布缝合边都是在同一位置,则主动轮11的圆柱部102右端设有限位挡边103,该限位挡边103与机针前后对应且外凸高度小于领布的驳口位厚度。
本实施例的第一气缸22的进气管和旋转气缸32的进气管通过分流三通阀连接在一起,实现从动轮21和张紧轮31同步动作至缝制工作位置。第一气缸22的出气管和旋转气缸32的出气管通过合流三通阀连接在一起,实现从动轮21和张紧轮31同步动作至上领工作位置。在上领工作过程中,从动轮21和张紧轮31均切换至处于上领工作位置,领布是套设在主动轮11和从动轮21上且张紧轮31位于领布内圈,通过主动轮21的转动及摩擦带动领布运转;而在缝制工作过程中,从动轮21和张紧轮31均切换至处于缝制工作位置,领布及衣身套设在主动轮11、从动轮21和张紧轮31上而构成三角传动关系,此时可降低主动轮11对领布的阻力并通过缝纫机组100自带的送布齿轮带动领布和衣身运转,如此通过从动轮11和张紧轮31的位置变化满足在上领和缝制过程中的传动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缝制辅助装置包括支撑平板40、第一垫板43、插片44、第二垫板45、压片46、导入片41、感应片48、旋转片47、检测杆49、光电开关51及第二气缸42,所述支撑平板40通过第一L型板固定安装在主动轮组10的第一连接座14和第二连接座15上,所述支撑平板40的支撑平面与主动轮11的圆柱部102出布端处在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导入片41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支撑平板40顶面的左侧且导入片41顶面具有由左向右倾斜向上的导布面,所述第二气缸42的缸体部分通过螺栓及螺母固定安装在支撑平板40的底部右侧,所述第二气缸42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板,所述第一垫板43、插片44、第二垫板45和压片46由下往上依次叠置在支撑平板40顶面中部并通过紧固件从上往下依次穿过压片46、第二垫板45、插片44、第一垫板43、支撑平板40及第二L型板并固定在一起,所述支撑平板40上设有平行于第二气缸42伸缩方向的条孔以便于插片44等会受第二气缸42驱动而左右往复运动。所述插片44的左端与支撑平板40之间留有足够容纳领布下片的第一空间,所述压片46的左端与插片44之间留有足够容纳领布上片的第二空间,通过第一垫板43上抬插片44一定高度以便于插片44顺利进入领布的对折形成的夹层内,通过第二垫板45再上抬压片46以便于使领布上片平顺整齐,所述压片46相对第二垫板45向左凸出的宽度小于插片44相对第二垫板45向左凸出的宽度,并设定第二气缸42回缩后插片44所处位置为所述插片44的起始位,在上领到位且第二气缸42未伸出前领布位于导入片41与插片44的起始位之间。
为便于根据领布宽度调整插片44的行程及导入片41的安装位置,并保证感应片48和压片46在缝制过程中停止的位置一致,本实施例的支撑平板40的与第二气缸42相接位置处设为条形孔,所述插片44的与第二垫板45相接位置处也设为条形孔,所述支撑平板40的与导入片41相接位置处也设为条形孔,这样便于根据需求调整第二气缸42及导入片41在支撑平板40左右方向上的安装位置,调整第二垫板45及其上的压片46在插片44的左右方向上的安装位置。为保证插片44顺利插入领布夹层,所述插片44的左端设为由左向右倾斜向上的扁平斜面。
所述旋转片47通过销钉平面转动设置在第二垫板45的右端,所述检测杆49呈Z字型,所述检测杆49的右端固定连接在旋转片47上而左端水平向左延伸至插片44左端厚度壁面的正前方位置处,这样在缝制过程中检测杆49随插片44插入领布的夹层内。所述感应片48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旋转片47上且其一端相对插片44和旋转片47向前凸伸,所述感应片48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拉簧480的一端,所述第二拉簧480的另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第二垫板45的右端,所述光电开关51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支撑平板40底部前侧并且向上发射,这样在上领到位的缝制之前,通过第二气缸42使检测杆49和插片44均插入领布的夹层内且此时感应片48位于光电开关51的感应范围内,然后在缝制过程中当检测杆49的左端触碰到领布的驳口位后会带动旋转片47转动,继而使得第二拉簧480被拉长,同时感应片48离开光电开关51的感应范围,则第二气缸42缩回复位,让领布继续向后输送以完成领布与衣身的整圈缝制。当然,本实施例的感应片48和旋转片47可采用一体成型的整片结构。
本实施例的光电开关51的作用:一是控制第二气缸42伸出的行程,二是在驳口位绕回至与检测杆49相触碰位置及时收缩以完成整圈缝制。
为实现上领到位后从动轮21和张紧轮31能够自动切换至缝制工作位置,本实施例还包括对应于领布设置的用于检测上方领布静止或在移动的位移传感器52,优选地所述位移传感器52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导入片41右侧的支撑平板40上,所述位移传感器52和光电开关51均与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旋转气缸32和第一气缸22的进气管上结合有电磁阀,当驱动电机12停机后领布不再移动,则位移传感器52发出上领到位信号至PLC控制器,然后控制所述第一气缸22向前伸出、旋转气缸32向前转出、第二气缸42向左伸出。优选地所述光电开关51采用SEMOR01光电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52优选采用CMOS激光位移传感器LK-H155,所述PLC控制器优选采用欧姆龙NJ501-1500。当然,本实施例的第一气缸22、旋转气缸32及第二气缸42也可采用手动控制。
另外,本实施例圆领缝纫机还包括用于整圈缝制后切断线头的自动切线装置,所述自动切线装置包括负压机、集线箱、风道、切刀,所述风道设置在缝纫机组100上且风道的吸风口位于机针后侧,所述切刀安装在吸风口处,所述风道的另一端通过风管连接至集线箱,所述负压机的进风口通过管道通入集线箱内。在缝制完成后,手动将线头靠近吸风口,由于负压吸力作用线头被吸入切刀处而被切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