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丝活性蒸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6307发布日期:2019-07-13 08:0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丝活性蒸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丝蒸化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丝活性蒸化设备。



背景技术:

人丝活性蒸化主要是指由人造丝制成布匹,在印染的过程中,将带有色浆的布匹,在一定温度、压力和湿度的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的一个加工工序。在蒸化过程中,印在织物表面的色浆吸水膨化,染料在色浆所在花型范围内溶解并向纤维内部扩散、渗透,同时,纤维的大分子结构在这种湿热条件下,内部空隙增大,接纳染料的渗入并与之发生各种化学键结合,从而将染料固定在纤维上。加工厂现有的方法是,在布匹印染色浆后流水线中,增设蒸化箱,布匹依次通过蒸化箱即可。

参照图1,现有的人丝布匹蒸化设备,人丝布匹先染上色浆,然后带有色浆的布匹平摊在送布架1上运输,布匹会顺着送布架1的引导进入蒸化箱15,色浆在蒸化作用下黏附在布匹上。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布匹进入蒸化箱之前,布匹上的湿度不均匀,导致经过蒸化箱之后布匹上的颜色不均匀,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进入蒸化箱之后的布匹上色变均匀的人丝活性蒸化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丝活性蒸化设备,包括送布架,所述送布架上均布有若干第一加湿管,若干所述第一加湿管垂直于布匹运动方向,若干所述第一加湿管侧壁正对布匹的位置开设有若干第一喷气孔,若干所述第一加湿管一端均连接有同一加湿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匹摊铺在送布架上运送入蒸化箱,布匹进入蒸化箱之前,启动加湿箱,加湿箱内的蒸汽进入第一加湿管,进入第一加湿管的蒸汽通过第一喷气孔喷洒在经过送布架的布匹,布匹被均匀打湿后再进入蒸化箱,从而起到使色浆均匀的固定在布匹上的作用。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加湿管位于送布架的一侧,所述送布架远离第一加湿管的一侧均布有第二加湿管,所述第二加湿管侧壁正对布匹的位置均部有第二喷气孔,所述第二加湿管的一端连接在同一加湿箱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匹在送布架上运行时,布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即使经过送布架的布匹较厚,布匹两侧同时加湿也会使布匹湿透,从而起到进一步提高布匹的加湿均匀度的作用,进入起到提高布匹染色均匀度的效果。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第一加湿管上的第一喷气孔呈错开设置;相邻所述第二加湿管上的第二喷气孔呈错开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第一加湿管上的第一喷气孔错开排布,能够使布匹的加湿更加均匀,从而起到防止布匹发生漏喷的作用,同样的相邻第二加湿管上第二喷气孔错开排布起到同样的作用。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加湿管远离加湿箱的一端呈实心设置;若干所述第二加湿管远离加湿箱的一端呈实心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湿管远离加湿箱的一端呈实心设置,则湿润的水汽进入第一加湿管后,水汽流动到第一加湿管实心端后,水汽就会停止流动,只能从第一喷气口处喷洒出,第一加湿管的实心部分减少了第一加湿管内的无用空间,从而起到提高第一加湿管对布匹的喷洒效率;第二加湿管远离加湿箱的呈实心设置,同样起到提高第二加湿管对布匹的喷洒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送布架包括底杆,所述底杆上垂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支撑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的支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横跨在送布架上,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之间难免会发生弯曲,而支撑杆上的支撑板会在抵触在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的上,为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增加支撑点,减少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在使用过程中的弯曲度,进而起到提高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使用寿命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靠近底杆的一端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靠近底杆的一面设置有截面呈T型的滑块;所述底杆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截面呈T型的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支撑板支撑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时,只需要根据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弯曲位置的不同,调节支撑板的位置,调节支撑板的位置只要移动滑块,滑块带动支撑杆移动,支撑杆带动支撑板移动即可,从而起到方便调节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支撑点位置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靠近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滑动套设在支撑杆上,所述套筒侧壁开设有抵触孔,所述抵触孔内螺纹连接有抵触杆,所述抵触杆穿设在套筒内的一端抵触在支撑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长时间支撑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后,会发生弯曲形变,为了固定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的位置,可以先旋松套筒上的抵触杆,移动套筒从而带动支撑板向上抵触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然后再旋紧抵触杆,将套筒固定在支撑杆上,从而起到进一步防止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发生弯曲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接触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的一面设置有防磨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上的防磨垫能够防止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直接接触支撑板,防磨垫硬度较小,从而起到防止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被磨损的作用,进而起到提高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使用寿命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采用了第一加湿管、加湿箱和第一喷气孔,从而产生使进入蒸化箱之前的布匹湿度均匀的效果;

2、采用了第二加湿管和第二喷气孔,从而产生使进入蒸化箱之前的较厚布匹湿度均匀的效果;

3、采用了支撑杆和支撑板,从而产生提高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使用寿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布匹蒸化的加工装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加湿管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加湿管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杆和支撑板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送布架;11、底杆;12、滑槽;13、滑块;14、滑板;15、蒸化箱;2、支撑杆;21、套筒;22、支撑板;23、防磨垫;24、抵触孔;25、抵触杆;3、第一加湿管;31、第一喷气孔;32、加湿箱;33、第二加湿管;34、第二喷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人丝活性蒸化设备,包括送布架1,送布架1包括两个相对放置的竖直杆,两根竖直杆靠近地面的一端连接在底杆11上;送布架1上沿竖直杆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第一加湿管3,第一加湿管3横跨在两根竖直杆上,第一加湿管3两端均用钢索缠绕在竖直杆上,第一加湿管3设置有三根,三根第一加湿管3的一端连接在同一加湿箱32上,第一加湿管3侧壁正对布匹的位置开设若干第一喷气孔31,且相邻第一喷气孔31的位置错开设置,第一加湿管3远离加湿箱32的一端呈实心设置。

参照图2和图3,带有色浆的布匹需要进行蒸化时,先将布匹进行全面烘干,然后布匹通过带有第一加湿管3的送布架1,布匹进入送布架1的同时,启动加湿箱32,加湿箱32产生水汽,水汽进入第一加湿管3,并从第一加湿管3的第一喷气孔31喷洒在待蒸化布匹上,由于相邻第一加湿管3上的第一喷气孔31呈错开设置,经过第一加湿管3的布匹会均匀的被打湿,被均匀打湿的布匹再进入蒸化箱15,由于布匹的湿润程度均匀,布匹上固定的色浆也会很均匀。

参照图2和图4,送布架1远离第一加湿管3的一侧对应第一加湿管3设置有第二加湿管33,第二加湿管33横跨在两根竖直杆上,第二加湿管33两端均用钢索缠绕在竖直杆上,第二加湿管33设置有三根分别对应第一加湿管3,第二加湿管33的一端连接在同一加湿箱32上,第二加湿管33远离正对布匹的位置开设有若干第二喷气孔34,相邻第二加湿管33上的第二喷气孔34错开设置,第二加湿管33远离加湿管箱的一端呈实心设置。

参照图2和图4,当送布架1上通过厚度较大的布匹时,由于布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加湿管3和第二加湿管33,通过送布架1的厚布匹依旧会被均匀打湿,不会因为布匹太厚导致布匹无法被湿透,从而起到使蒸化装置适应更多厚度的布匹的作用。

参照图2和图5,送布架1底杆11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截面呈T型设置,滑槽12内滑动设置截面呈T型的滑块13,滑块13卡设在滑槽12内且只能沿滑槽12长度方向移动,滑块13远离滑槽12的一端设置滑板14,滑板14远离滑块13的一面焊接垂直与底杆11的支撑杆2,支撑杆2上套设有三个套筒21,套筒21侧壁均连接支撑板22,支撑板22分别抵触在三个不同高度的第一加湿管3和第二加湿管33下,防止第一加湿管3和第二加湿管33发生弯折,支撑板22接触第一加湿管3和第二加湿管33的一面设置防磨垫23,防磨垫23为橡胶材料制成。

参照图2和图5,第一加湿管3和第二加湿管33架设在送布架1上后,移动滑槽12内滑块13,滑块13带动滑板14沿着滑槽12移动,滑板14带动支撑杆2移动,同时支撑杆2上三个支撑板22分别支撑在三个高度的第一加湿管3和第二加湿管33下。

参照图5和图6,三个套筒21侧壁均开设抵触孔24,抵触孔24内螺纹穿设抵触杆25,抵触杆25穿设在套筒21内的一端抵触在支撑杆2上,支撑杆2位置调节好后,旋松抵触杆25,上下移动使得支撑板22抵触在第一加湿管3和第二加湿管33侧壁下,然后旋紧抵触杆25,将套筒21固定在支撑杆2上即可。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在引导布匹进入蒸化设备的送布架1上架设有若干第一加湿管3,第一加湿管3一端连接在加湿箱32上,第一加湿管3正对布匹的位置开设若干第一喷气孔31,带有色浆的布匹进入蒸化箱15之前要通过第一加湿管3均匀加湿,本实用新型达到了使经过蒸化设备的布匹上色均匀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