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输送胶骨装置及缝纫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7640发布日期:2019-09-20 23:08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自动输送胶骨装置及缝纫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服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输送胶骨装置以及具有该自动输送胶骨装置的缝纫设备。



背景技术:

在文胸的生产过程种,有一道工序,需要将条状的胶骨固定到文胸上,现有的操作方式是纯手工的方式,即人工取放料,操作不便且费人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输送胶骨的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输送胶骨装置,包括第一纵向传输机构、横向传输机构以及第二纵向传输机构,

所述第一纵向输送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放置胶骨的放料平台、用于将胶骨从所述放料平台上推出的纵向驱动部件以及将胶骨推送至所述横向传输机构中的横向驱动部件;

所述横向传输机构包括传输带、带动所述传输带运动的传动轮,所述传输带上设置有用于携带从所述第一纵向输送机构中推出的胶骨的输送组件;

第二纵向传输机构包括用于将胶骨从所述输送组件中拔出并向前输送的夹紧输送部件以及用于将胶骨从所述输送组件中推送至所述夹紧输送部件中的辅助推进部件。通过设置第一纵向传输机构从而将胶骨推出至横向传输机构上,由横向传输机构带动运输至第二纵向传输机构上,再通过第二纵向输送机构将胶骨由横向传输机构上推出至缝纫设备的工作台的导向槽中,继而可以进行缝纫操作,实现了全自动的胶骨输送,提升了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包括安装所述纵向驱动部件的第一安装板以及安装所述横向驱动部件的第二安装板,所述放料平台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形成与单个胶骨相匹配的容纳槽。纵向驱动部件将胶骨推至容纳槽内,横向驱动机构将胶骨由容纳槽内推至横向传输机构中。

更加优选地,所述纵向驱动部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纵向气缸,所述纵向气缸的气缸臂的端部安装有用于将胶骨从所述放料平台上推下至所述容纳槽的第一推送板,第一推送板的顶部高于放料平台的顶部以实现推动胶骨的功能;所述横向驱动部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横向气缸,所述横向气缸的气缸臂的端部安装有用于将所述胶骨从所述容纳槽推送至所述横向传输机构中的第二推送板,所述纵向气缸与横向气缸垂直设置,所述放料平台上开设有供所述推块移动的移动槽,移动槽的宽度与第一推送板的宽度相匹配。当横向气缸将胶骨从容纳槽中推出的时候直接进入到横向传输机构中。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二推送板进行限位的限位块,限位块能够防止第二推送板过多前伸从而触碰到横向传输机构发生设备损坏和危险。

优选地,所述第一纵向输送机构还包括辅助拔出部件,所述辅助拔出部件包括第一气动手指以及带动所述第一气动手指沿所述横向驱动部件延伸方向运动的第一水平滑台气缸。由于横向驱动部件不能够将胶骨完全的推出容纳槽,所以设置辅助拔出部件,在胶骨插入横向传输机构后,用辅助拔出部件中的第一气动手指夹住胶骨,第一水平滑台气缸带动第一气动手指向外移动,将胶骨完全拔出容纳槽,进而由横向传输机构带动输送。

优选地,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与所述传输带固定连接的皮带座、位于所述皮带座上方的携带板以及位于所述携带板上方的盖板,所述携带板中开设有与所述胶骨宽度相匹配的携带槽。横向驱动部件将胶骨从容纳槽中直接推进携带板的携带槽中。携带槽的两端开口为弧形,方便胶骨的进入和取出。

优选地,所述夹紧输送部件包括位于上方的压辊和位于下方的支撑辊以及带动所述压辊和支撑辊转动的传动组件。通过压辊和支撑辊的配合将胶骨夹紧并向前输送。

更加优选地,所述压辊上设置有与所述胶骨相匹配的压环,所述支撑辊上设置有限位环,相邻两个所述限位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胶骨的宽度相匹配,即压环位于两个限位环之间。压环能够进一步夹紧胶骨,限位环能够将胶骨固定在限位环之间,通过设置压环和限位环,能够固定胶骨的传送位置。

优选地,所述辅助推进部件包括推板以及带动所述推板运动的第二水平滑台气缸。在横向传输机构带动胶骨运动到位后,第二水平滑台气缸带动推板向前移动,将胶骨推送至夹紧输送部件的压辊和支撑辊之间,向前输送。所述推板为第二气动手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缝纫设备,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缝纫机以及如上所述的自动输送胶骨装置。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输送胶骨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第一纵向传输机构从而将胶骨推出至横向传输机构上,由横向传输机构带动运输至第二纵向传输机构上,再通过第二纵向输送机构将胶骨由横向传输机构上推出至缝纫设备的工作台的导向槽中,继而可以进行缝纫操作,实现了全自动的胶骨输送,再加以人工辅助的方式,进行缝制工序,以提高效率和降低人员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缝纫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自动输送胶骨装置中第一纵向输送机构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自动输送胶骨装置中第一纵向输送机构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自动输送胶骨装置中和横向传输机构和辅助推进部件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自动输送胶骨装置中输送组件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自动输送胶骨装置中夹紧输送部件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自动输送胶骨装置中夹紧输送部件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其中:机座-1,工作台-2,缝纫机-3,导向槽-4,第一纵向传输机构-5,第一安装板-51,第二安装板-52,容纳槽-53,放料平台-54,移动槽-55,限位块-56,纵向气缸-571,第一推送板-572,横向气缸-581,第二推送板-582,第一气动手指-591,第一水平滑台气缸-592,横向传输机构-6,传输带-61,传动轮-62,输送组件-63,皮带座-631,携带板-632,携带槽-633,盖板-634,第二纵向传输机构-7,夹紧输送部件-71,压辊-711,支撑辊-712,压环-713,限位环-714,传动组件-715,压盖-716,辅助推进部件-72,第二气动手指-721,第二水平滑台气缸-722,滑轨-8,电机-9,胶骨-10,传动电机-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参见附图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缝纫设备,包括机座1,机座1上设置有工作台2,工作台2上安装有缝纫机3、自动输送胶骨装置以及位于自动输送胶骨装置和缝纫机3之间的导向槽4,胶骨10从自动输送胶骨装置输送出来之后进入导向槽4进而进入缝纫机3下方进行缝制操作。

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动输送胶骨装置,包括第一纵向传输机构5、横向传输机构6以及第二纵向传输机构7。各传输机构的结构具体如下:

如图2-3所示,第一纵向输送机构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安装有放置胶骨10的放料平台54、用于将胶骨10从放料平台54上推出的纵向驱动部件、将胶骨10推送至横向传输机构6中的横向驱动部件以及用于将胶骨10完全从容纳槽53中拔出的辅助拔出部件。具体的,安装板包括安装纵向驱动部件的第一安装板51以及安装横向驱动部件的第二安装板52,放料平台54安装在第一安装板51上,第一安装板51与第二安装板52之间形成与单个胶骨10相匹配的容纳槽53。纵向驱动部件将胶骨10推至容纳槽53内,横向驱动机构将胶骨10由容纳槽53内推至横向传输机构6中。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纵向驱动部件包括安装在第一安装板51上的纵向气缸571,纵向气缸571的气缸臂的端部安装有用于将胶骨10从放料平台54上推下至容纳槽53的第一推送板572,第一推送板572的顶部高于放料平台54的顶部以实现推动胶骨10的功能,且纵向气缸571的气缸臂每次向前移动一个胶骨10宽度的距离以保证每次只有一个胶骨10进入到容纳槽53内。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横向驱动部件包括安装在第二安装板52上的横向气缸581,横向气缸581的气缸臂的端部安装有用于将胶骨10从容纳槽53向外推出的第二推送板582。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安装板52上安装有滑轨8,第二推送板582与横向气缸581的气缸臂的端部连接在一起且设置在滑轨8上,横向气缸581驱动第二推送板582沿滑轨8运动进而将容纳槽53内的胶骨10推送至横向传输机构6中。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安装板52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二推送板582进行限位的限位块56,限位块56能够防止第二推送板582过多前伸从而触碰到横向传输机构6发生设备损坏和危险。

纵向气缸571与横向气缸581垂直设置,且放料平台54上开设有供推块移动的移动槽55,移动槽55的宽度与第一推送板572的宽度相匹配。

如图2-3所示,辅助拔出部件包括第一气动手指591以及带动第一气动手指591沿横向驱动部件延伸方向运动的第一水平滑台气缸592。由于横向驱动部件不能够将胶骨10完全的推出容纳槽53,所以设置辅助拔出部件,在胶骨10插入横向传输机构6后,用辅助拔出部件中的第一气动手指591夹住胶骨10,第一水平滑台气缸592带动第一气动手指591向外移动,将胶骨10完全拔出容纳槽53,进而由横向传输机构6带动输送。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横向传输机构6包括传输带61、带动传输带61运动的传动轮62,传输带61上设置有用于携带从第一纵向输送机构中推出的胶骨10的输送组件63。传动轮62为两个,由电机9带动转动,传输带61设置在两个传动轮62之间,输送组件63均匀间隔的设置在传输带61上。

如图5所示,输送组件63包括与传输带61固定连接的皮带座631、位于皮带座631上方的携带板632以及位于携带板632上方的盖板634,携带板632上开设有与胶骨10宽度相匹配的携带槽633。横向驱动部件将胶骨10从容纳槽53中直接推进携带板632的携带槽633中。携带槽633的两端开口为弧形,以方便胶骨10的进入和取出。

如图4和图6-7所示,第二纵向传输机构7包括用于将胶骨10从输送组件63中拔出并向前输送的夹紧输送部件71以及用于将胶骨10从输送组件63中推送至夹紧输送部件71中的辅助推进部件72。

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夹紧输送部件71包括位于上方的压辊711和位于下方的支撑辊712以及带动压辊711和支撑辊712转动的传动组件715,且本实施例中压辊711上设置有与胶骨10相匹配的压环713,支撑辊712上设置有限位环714,相邻两个限位环714之间的距离与胶骨10的宽度相匹配,即压环713位于两个限位环714之间。通过压辊711和支撑辊712的配合将胶骨10夹紧并向前输送,且压环713能够进一步夹紧胶骨10,限位环714能够将胶骨10固定在限位环714之间,通过设置压环713和限位环714,能够固定胶骨10的传送位置。传动组件715由传动电机11带动转动,进而带动压辊711和支撑辊712转动。压辊711的上方还设置有压盖716以防止杂物进入夹紧输送部件71中。

如图4所示,辅助推进部件72包括推板以及带动推板运动的第二水平滑台气缸722。在横向传输机构6带动胶骨10运动到位后,第二水平滑台气缸722带动推板向前移动,将胶骨10推送至夹紧输送部件71的压辊711和支撑辊712之间,向前输送。本实施例中的推板为第二气动手指721。即辅助推进部件72和辅助拔出部件结构类似,但是实现的功能是相反的。辅助拔出部件采用第一水平滑台气缸592带动第一气动手指591运动,其作用是将胶骨10向外拔,使胶骨10完全脱离容纳槽53;辅助推进部件72采用第二水平滑台气缸722带动第二气动手指721运动,作用是将胶骨10向前顶,使胶骨10进入夹紧输送部件71。

通过设置第一纵向传输机构5从而将胶骨10推出至横向传输机构6上,由横向传输机构6带动运输至第二纵向传输机构7上,再通过第二纵向输送机构将胶骨10由横向传输机构6上推出至缝纫设备的工作台2的导向槽4中,继而可以进行缝纫操作,实现了全自动的胶骨10输送,提升了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以下简述本实用新型中自动输送胶骨10装置和缝纫设备的工作过程:

将若干个胶骨10排列在放料平台54上,纵向气缸571动作,通过第一推送板572将胶骨10向靠近容纳槽53推送,当胶骨10掉落至容纳槽53,横向气缸581动作,通过第二推送板582将胶骨10从容纳槽53中推送至输送组件63的携带槽633内。辅助拔出组件的第一水平滑台气缸592带动第一气动手指591运动,胶骨10的一端位于第一气动手指591的两个夹爪之间,接着第一气动手指591的两个夹爪夹住胶骨10,第一水平滑台气缸592带动第一气动手指591向外运动,将胶骨10的的另一端完全拔出容纳槽53,接着第一气动手指591的两个夹爪松开,横向传输机构6运行,传动轮62带动胶骨10运动至对应辅助推进部件72和夹紧输送部件71之间。辅助推进部件72的第二水平滑台气缸722带动第二气动手指721向前运动将胶骨10由携带槽633向前顶入压辊711和支撑辊712之间,在压辊711和支撑辊712之间相互配合的作用下,胶骨10从携带槽633中脱出并向前输送至导向槽4中,进而和缝制的面料结合,送至缝纫机3压脚处进行缝制。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输送胶骨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第一纵向传输机构从而将胶骨推出至横向传输机构上,由横向传输机构带动运输至第二纵向传输机构上,再通过第二纵向输送机构将胶骨由横向传输机构上推出至缝纫设备的工作台的导向槽中,继而可以进行缝纫操作,实现了全自动的胶骨输送,再加以人工辅助的方式,进行缝制工序,以提高效率和降低人员劳动强度。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