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88999发布日期:2019-05-03 21:3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圆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针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圆机。



背景技术:

针织大圆机学名针织圆形纬编机或者叫做针织圆纬机。

针织大圆机是由机架、供纱机构、传动机构、润滑除尘机构、电气控制机构、牵拉卷取机构和其他辅助装置构成。其中,牵拉卷取机构的作用就是把大圆机所编织下来的针织物从编织区域牵引出来,并且卷绕(或折叠)成一定的卷装形式。

现有的牵拉卷取机构包括随针筒转动的回转底座、固定于回转底座上的侧机箱、转动安装于两侧机箱上之间的卷布辊,侧机箱上安装有卡箍,卷布辊穿设于卡箍中,侧机箱上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卷布辊同轴连接,驱动电机启动时带动卷布辊转动,从而将布料不断卷绕于卷布辊上。卷布辊在打卷一段时间以后需要将卷布辊连带卷布辊上的布料一起取下来,此时,需要将卡箍打开然后才能将卷布辊取下,打开卡箍的方式通常是将卡箍上的螺栓拧开,然后将卡箍的一半翻起,操作过程费时费力,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圆机,通过下布驱动件推动卷布辊,使得卷布辊的端部在下布滑道中移动并从下布口处落下,省去了人工打开卡箍并费力地将卷布辊和布料抬起、取下的过程,操作过程更加简单、方便。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大圆机,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针筒以及设置于机架下方的牵拉卷取机构,所述牵拉卷取机构包括随针筒转动的回转底座、两固定于回转底座上的侧机箱、转动安装于两侧机箱之间的卷布辊以及用于驱动卷布辊转动的卷布驱动件,卷布驱动件在针筒停止转动时与卷布辊端部脱离,所述侧机箱上设置有下布组件,所述下布组件包括下布驱动件、下布滑道以及剪布件,所述下布滑道的一端与卷布辊和侧机箱转动安装处连通,另一端设置有下布口,所述剪布件用于在打卷完毕以后将布料沿宽度方向,下布驱动件设置于侧机箱上且用于在打卷完毕后推动卷布辊的两端使卷布辊沿下布滑道滚落到下布口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布料在针筒中编织完成以后,向针筒下方输送,卷布驱动件带动卷布辊转动从而对圆筒状的布料进行卷布,卷布完成以后,机器停止转动,回转底座停止转动,卷布驱动件与卷布辊脱离,剪布件将布料剪断,下布驱动件推动卷布辊沿下布滑道移动并从下布口位置掉落,工人将掉落的卷布辊及布料接住并进行存放,将卷布辊及布料取下的过程更加简单方便。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布驱动件包括下布气缸,所述下布气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下布推板,所述下布推板位于卷布辊背对下布口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布气缸推动推板,推板将卷布辊向下布口方向推动使得卷布辊沿下布滑道移动并从下布口位置落下,结构简单。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卷布驱动件包括接合套、卷布电机以及卷布气缸,所述卷布电机和卷布气缸均设置于侧机箱上,所述卷布电机的输出轴与接合套卡接以带动接合套转动,所述卷布气缸的活塞杆与接合套在活塞杆轴向卡接且在卷布辊卷布方向上转动连接,卷布时,所述卷布气缸的活塞杆处于伸长状态,所述接合套与卷布辊卡接从而带动卷布辊转动;下布时,所述卷布气缸的活塞杆处于收缩状态,所述接合套与卷布辊脱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布气缸用于推动两个接合套相互靠近从而与卷布辊的端部进行配合,在卷布电机转动时,接合套转动并带动卷布辊转动;在进行下布时,卷布气缸处于收缩状态,此时接合套与卷布辊处于脱离状态,使得卷布辊能够沿着下布滑道移动,可以简单方便的实现卷布驱动件与卷布辊的脱离以及配合状态,在配合状态下带动卷布辊转动进行卷布,在脱离状态下使得卷布辊能进行移动下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合套位于对应的侧机箱背对布料的一侧,所述侧机箱上开设有供卷布辊穿过的转动孔,所述转动孔与下布滑道相连通,所述转动孔的最低位置低于下布滑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布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卷布辊处于自由状态,由于机械振动及布料作用力等因素容易使得卷布辊脱离预定的卷布位置,甚至可能导致在工人未准备接住卷布辊时,卷布辊就沿下布滑道滚动并从下布口落下的可能,会使得布料掉落到底面上,弄脏布料,利用转动孔的最低位置低于下布滑道,形成限位的凹槽,防止卷布辊在下布气缸工作前发生移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合套内壁设置有键,所述卷布辊与接合套对应的端部开设有与键配合的卡槽,所述卷布辊与接合套对应的端部设有同步引导斜面,所述卡槽开设于同步引导斜面背对接合套的一侧,且所述同步引导斜面与卡槽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键与卡槽进行配合使得接合套转动时能够带动卷布辊转动;接合套的键与卡槽不一定处于对准状态,需要人工进行对准,利用同步引导斜面使得键在靠近卷布辊时先与同步引导斜面接触,并在同步引导斜面的作用下别引导如卡槽中,实现接合套与卷布辊的自动对准配合,使用过程更加简单方便。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机箱上设置有上辊机构,所述上辊机构包括设置于侧机箱上的储辊滑道、上辊滑道以及上辊驱动件,所述上辊滑道设置于侧机箱上且连接储辊滑道与转动孔,备用的卷布辊放置于储辊滑道中,所述上辊驱动件位于备用的卷布辊背对转动孔的一侧,用于将最下方的备用的卷布辊推动到转动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上辊机构将新的卷布辊上料到转动孔中,使用时,利用上辊驱动件在前一卷布辊下料以后,将储辊滑道中最下方的卷布辊沿上辊滑道推动到转动孔中,完成新的卷布辊的上料过程,避免了工人拿取新的卷布辊在安装在转动孔中的麻烦,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辊滑道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储辊滑道中最下方的卷布辊背对上辊驱动件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起防止储辊滑道中的卷布辊因机械振动等因素而进行滚动,打乱设备运转的节奏,利用凸起对储辊滑道中的卷布辊进行限位,结构简单,限位效果好,在上辊驱动件工作时也能顺利的使得备用卷布辊滚过凸起。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剪布件包括刀片以及剪布气缸,刀片和剪布气缸一一对应且均设置有两个,两刀片分别位于布料的两侧且在两者之间形成剪切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两剪布气缸推动各自对应的刀片相互靠近使得剪切口缩小,从而将布料简单。

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侧机箱之间设置有两根导布辊,两所述导布辊之间形成有供布料通过的导布口,卷布辊位于导布口的下侧方,所述刀片位于导布辊与卷布辊之间,所述下布口位于转动孔背对导布辊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从针筒处向下输送,然后穿过导布口,再卷绕到卷布辊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布组件还包括接料架,接料架设置于回转底座上且位于下布口下方,所述接料架至少设置有两个且沿卷布辊轴向分布,所述接料架表面设置有橡胶保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布辊从下布口落下后掉落到接料架上,接料架至少有两个可以更好的接住卷布辊,避免一个接料架时卷布辊容易掉落的情况,利用橡胶保护层对布料进行保护。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时,布料在针筒中编织完成以后,向针筒下方输送,卷布驱动件带动卷布辊转动从而对圆筒状的布料进行卷布,卷布完成以后,机器停止转动,回转底座停止转动,卷布驱动件与卷布辊脱离,剪布件将布料剪断,下布驱动件推动卷布辊沿下布滑道移动并从下布口位置掉落,工人将掉落的卷布辊及布料接住并进行存放,将卷布辊及布料取下的过程更加简单方便;

2、卷布气缸用于推动两个接合套相互靠近从而与卷布辊的端部进行配合,在卷布电机转动时,接合套转动并带动卷布辊转动;在进行下布时,卷布气缸处于收缩状态,此时接合套与卷布辊处于脱离状态,使得卷布辊能够沿着下布滑道移动,可以简单方便的实现卷布驱动件与卷布辊的脱离以及配合状态,在配合状态下带动卷布辊转动进行卷布,在脱离状态下使得卷布辊能进行移动下辊;

3、通过键与卡槽进行配合使得接合套转动时能够带动卷布辊转动;接合套的键与卡槽不一定处于对准状态,需要人工进行对准,利用同步引导斜面使得键在靠近卷布辊时先与同步引导斜面接触,并在同步引导斜面的作用下别引导如卡槽中,实现接合套与卷布辊的自动对准配合,使用过程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中的牵拉卷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卷布电机、结合套以及卷布辊的安装关系爆炸示意图,用于表示键的结构与位置;

图6为本实施例中卷布电机、结合套以及卷布辊的安装关系爆炸示意图,用于表示同步引导斜面的结构与位置。

附图标记:11、机架;12、针筒;13、牵拉卷取机构;2、回转底座;3、侧机箱;4、导布辊;5、卷布辊;51、卡槽;52、同步引导斜面;6、卷布驱动件;61、接合套;62、卷布电机;63、卷布气缸;64、转动孔;65、键;71、下布驱动件;72、下布滑道;73、接料架;74、下布口;75、橡胶保护层;76、下布推板;8、剪布件;81、刀片;82、剪布气缸;9、上辊机构;91、储辊滑道;92、上辊滑道;93、上辊驱动件;94、上辊推板;95、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大圆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1、设置于机架11上的针筒12以及设置于机架11下方的牵拉卷取机构13,牵拉卷取机构13包括随针筒12转动的回转底座2、两固定于回转底座2上的侧机箱3、转动安装于两侧机箱3之间的卷布辊5以及用于驱动卷布辊5转动的卷布驱动件6。

如图1所示,两侧机箱3之间转动安装有两根导布辊4,两导布辊4之间形成有供布料通过的导布口,卷布辊5位于导布口的下侧方。

如图2和图3所示,卷布驱动件6包括接合套61、卷布电机62以及卷布气缸63。

如图2和图4所示,卷布电机62和卷布气缸63均设置于侧机箱3上,接合套61、卷布电机62以及卷布气缸63均位于侧机箱3背对另一侧机箱3的一侧。侧机箱3上开设有供卷布辊5穿过的转动孔64,卷布辊5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机箱3上对应的转动孔64。

如图5和图6所示,卷布电机62的输出轴与接合套61在卷布辊5转动方向上卡接且在卷布辊5轴向上相对滑移。接合套61朝向卷布辊5的端部设有键65,卷布辊5朝向对应接合套61的端部设置有同步引导斜面52和卡槽51,同步引导斜面52位于卡槽51与接合套61之间,当卷布气缸63的活塞杆带动接合套61靠近卷布辊5时,键65逐渐靠近同步引导斜面52并与同步引导斜面52抵触,从而使得卷布辊5转动、键65沿着同步引导斜面52滑入卡槽51中与卡槽51卡接配合,此时接合套61随着卷布电机62转动时能都带动卷布辊5转动。

如图2和图3所示,侧机箱3上设置有下布组件,下布组件包括下布驱动件71、下布滑道72、接料架73以及剪布件8,下布驱动件71包括下布气缸。

如图2和图4所示,下布滑道72的一端与转动孔64连通,另一端设置有下布口74,下布口74位于转动孔64背对导布辊4的一侧。接料架73有两个且固定于回转底座2上,接料架73位于下布口74下方,接料架73与卷布辊5和布料接触的表面设置有橡胶保护层75。

如图1所示,剪布件8包括刀片81以及剪布气缸82,刀片81和剪布气缸82一一对应且均设置有两个,两刀片81分别位于布料的两侧且在两者之间形成剪切口。刀片81位于导布辊4与卷布辊5之间。

如图2所示,下布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下布推板76,下布推板76位于卷布辊5背对下布口74的一侧,且朝向转动孔64设置。

如图2所示,侧机箱3上设置有上辊机构9,上辊机构9包括设置于侧机箱3上的储辊滑道91、上辊滑道92以及上辊驱动件93,上辊滑道92设置于侧机箱3上且连接储辊滑道91与转动孔64,备用的卷布辊5放置于储辊滑道91中,上辊驱动件93包括上辊气缸,上辊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上辊推板94,上辊推板94的高度与储辊滑道91底端与上辊滑道92之间的距离的差值小于卷布辊5的直径,上辊推板94的厚度大于上辊气缸的实际收缩行程。上辊气缸位于备用的卷布辊5背对转动孔64的一侧,用于将最下方的备用的卷布辊5推动到转动孔64中

如图2所示,上辊滑道92上设置有凸起95,凸起95位于储辊滑道91中最下方的卷布辊5背对上辊驱动件93的一侧。

使用原理:

布料从大圆机针筒12处被编织出来,并向下运输,先穿过两导布辊4之间的导布口,然后穿过两刀片81之间形成的剪切口,再绕卷在卷布辊5上。工作时,卷布气缸63的活塞杆处于伸长状态使得接合套61与卷布辊5连接在一起,卷布电机62带动接合套61转动从而带动卷布辊5转动以对布料进行绕卷。

当卷布辊5上的布料绕卷完成时,先停止编织工作,针筒12停止转动,使得回转底座2也停止下来。同时关闭卷布电机62,卷布电机62也停止工作。

启动两剪布气缸82,使剪布气缸82的活塞杆伸出,两刀片81相互靠近并将布料剪断。

启动卷布气缸63,使卷布气缸63的活塞杆收缩,接合套61上的键65与卡槽51脱离。

启动下布气缸,使下布气缸的活塞杆伸长,下布推板76推动卷布辊5使得卷布辊5沿着下布滑道72移动并从下布口74落到接料架73上。

同时,启动上辊气缸,上辊气缸的活塞杆伸长推动最下方的备用的卷布辊5沿着上辊滑道92移动到转动孔64中。然后启动卷布气缸63使得卷布气缸63的活塞杆伸长,使得接合套61与卷布辊5连接,将布料端部绕卷在新的卷布辊5上。

启动大圆机进行编织,卷布电机62转动捣动卷布辊5转动,重新开始卷布。

当最下方的卷布辊5被上辊气缸推走时,上方的卷布辊5沿储辊滑道91向下补充。在上辊气缸推走最下方的卷布辊5时,上辊气缸上的上辊推板94将储辊滑道91阻挡。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