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素纤维-涤纶交织面料染整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00638发布日期:2019-08-09 23:5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面料染整加工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纤维素纤维-涤纶交织面料染整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素纤维/涤纶交织提花面料色彩艳丽多样,图案美观,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家纺床品面料。纤维素纤维包括天然纤维素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如棉、竹纤维、天丝、粘胶纤维。以此类纤维加工制成的面料吸湿性高、亲肤性好。涤纶强度高、弹性与羊毛接近,耐褶皱性优于其他纤维,因此与纤维素纤维混纺可以提高面料的回弹性和强度。但涤纶纤维由于其分子链上没有特定的染色基团,且涤纶疏水性很强,染色时染料分子与纤维不易结合,从而导致涤纶染色性较差,一般只能在高温高压下通过高浓度分散染料对涤纶进行染色。申请公布号为cn10747608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聚酯纤维-纤维素纤维混合纺织品的染整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精炼-漂白前处理:将聚酯纤维-纤维素纤维混合纺织品浸入前处理液中进行精炼-漂白前处理;(2)染色:直接加入分散染料、耐高温活性染料、碱剂和分散染料匀染剂制得染液,进行染色;分散染料为安诺可隆ha系列染料中的一种或多种;(3)后处理:第一道水洗,皂洗,第二道水洗。该方案虽然将分散染料、耐高温活性染料直接制得染液,通过一浴法对面料进行染整,并加入分散染料匀染剂提高染料的匀染性,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染整工艺流程,起到节能节水的效果。但分散染料匀染剂只能一定程度上对分散染料进行缓染、匀染,而不能控制活性染料的上染速率,当面料加入染液进行浸染时,浴液中的染料浓度、ph一旦出现较大波动很容易使得面料染色出现色差,导致面料染整的返整率偏高,严重时甚至出现废品,造成较大损失。因此,需要针对纤维素纤维-涤纶交织面料开发一种高匀染性、高得色率的染整工艺。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素纤维-涤纶交织面料染整加工方法,该方法具有染料利用率高、生产过程稳定可控,染整后的面料匀染性好、得色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纤维素纤维-涤纶交织面料染整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坯布前处理:将坯布浸渍于前处理液中进行生物酶一步法退煮漂,调节处理液ph为6-9,温度为55-70℃,处理时间为50-100min;s2、染整加工:对s1步骤前处理所得坯布进行分散染料-耐高温活性染料二浴染色法进行染整;s3、织物后整理:柔软整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物酶的活性高,对浆料的分解效率高,利用生物酶一步法退煮漂工艺可以在比较温和的工艺条件下完成对坯布的退浆、煮练、漂白,缩短了工艺流程,显著的提高了前处理工艺的节能降耗效果;通过分散染料-耐高温活性染料二浴染色法对布料进行染色整理,提高了对布料中涤纶纤维的染色效率及纤维得色率,再通过活性染料进行二浴染色,在单一染料染浴中染色可以提高布料的染色均匀性,同时也提高了染料的利用率;柔软后整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布料的柔软性,使面料手感及穿着舒适度更好。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1步骤中前处理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4-10份生物酶、8-15份双氧水、2-3份四乙酰乙二胺、5-8份渗透剂、1-3份稳定剂、60-80份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物酶的专一性及活性高,可以提高对布料退浆的效率;双氧水氧化性强,在处理液中分解形成具有高效漂白能力的ho2-离子团;四乙酰乙二胺是一种氧化物活化剂,可以提高过氧化物在低温水中的洗涤功效和消毒、杀菌功能,与双氧水可以形成协同效应,提高漂白效果;渗透剂可以提高生物酶、双氧水等物质的分子对纤维的渗透力,从而提高各化学助剂对布料前处理效果;稳定剂可以提高双氧水分解的稳定性,避免对布料过度漂白而造成纤维损伤。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物酶包括质量比为1:(1-2)的果胶酶和α-淀粉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果胶酶可以对纱线表面浆料中的果胶进行高效专一的分解,α-淀粉酶可以促使浆料中淀粉的分解,通过果胶酶与α-淀粉酶的复配,可以在不损伤纤维的前提下,起到高效协同的退浆效果。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透剂为耐碱渗透剂aep9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碱渗透剂aep98属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溶于水,具有极佳的抗浓碱、耐高温、耐氧化剂、耐还原剂、耐硬水性,对双氧水具有较好的稳定作用。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定剂包括质量比为1:(1-2)的硅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酸钠溶于水后,在硅酸根离子的水解作用下形成氢氧根离子,从而呈现出碱性,硅酸根离子水解作用可以加速双氧水的分解,从而减少双氧水发生过度漂白而导致纤维损伤;另一方面,硅酸根离子可以吸附整理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减少重金属离子对双氧水分子的催化分解,从而起到稳定效果。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是一种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酸性及碱性条件下均具有优良的稳定性,与阴、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好,与硅酸钠可以起到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对双氧水分解过程的稳定效果。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散染料-耐高温活性染料二浴染色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分散染料染色:室温下将前处理后的坯布进入染浴缸,调节浴液ph至6.5-9.5,加入分散染料匀染剂,控制分散染料匀染剂浓度为1-2g/l,浴比为1:(12-15),按照1-2℃/min的升温速率将染液温度升至70℃,加入分散染料,以1℃/min的升温速率将染液温度升至88℃,保温染色50-60min后排液;s2、还原清洗:将s1步骤所得的布料浸润于1-2g/l的hy01还原清洗液中,调节还原清洗液液温至75-80℃,ph至6-7,处理时间为20-25min;s3、耐高温活性染料染色:室温下将s2步骤所得布料浸入二次染色浴液中,浴比为1:(12-15),按照1.5℃/min的速度升温至70-80℃,保温15-20min,再以2℃/min的速度升温至120-130℃,保温染色25-30min;s4、皂洗:将s3步骤所得布料浸入皂洗液中,皂洗温度为85-90℃,皂洗时间为8-10min,皂洗浴比为1:(1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涤纶纤维是疏水性的合成纤维,涤纶分子结构中缺少象纤维素或蛋白质纤维那样的能和染料发生结合的活性基团,而涤纶分子排列得比较紧密,纤维中只存在较小的空隙,当温度较低时,分子热运动改变其位置的幅度较小,在潮湿条件下,涤纶纤维又不会通过剧烈溶胀而使空隙增大,故染料分子难以参透到纤维内部。分散染料分子较小,在分散染料匀染剂的作用下,可以均匀分散与染液中,通过分子扩散、吸附作用,与纤维结合,从而实现均一性染色;耐高温活性染料的分子中含有能与纤维素中的羟基中氨基发生反应的活性基团,染色时与纤维生成共价键,生成“染料-纤维”化合物,且活性染料具有颜色鲜艳,均染性好,染色牢度高的优点。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散染料匀染剂包括质量比为1:(1-1.5)的阴离子分散匀染剂、非离子型分散匀染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阴离子分散匀染剂与非离子分散匀染剂较小复配,可以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且二者可以与染料形成双电层胶粒,对染料晶粒具有保护作用,提高了染料的分散稳定性,也起到缓染、移染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匀染性。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软整理工艺为:将染整后的布料置于柔软整理液中,柔软剂浓度为10g/l,整理液ph为7-9,浸渍2-5min,再经过压辊,布料带液率为75%,然后在80℃温度下烘干,最后在100℃下烘焙定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软剂渗透至纤维内部,减少了纤维的静摩擦系数,从而提高纤维的塑性和顺滑性,进而起到提高面料柔软度的效果。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软剂包括质量比为1:(1-2)的季铵盐类阳离子柔软剂、非离子型氨基硅柔软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季铵盐类阳离子柔软剂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柔软剂,结合能力较强,更容易吸附在纤维表面,耐高温性和耐洗涤性好,且整理后织物丰满滑爽,能改善织物的耐磨性和撕破强力,对合成纤维还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效果;有机硅柔软剂是纺织上应用广、性能好、效果最突出的一类柔软剂,其具有润滑性好、柔软性高、疏水性强、绿色环保、价格合理的优点,通过二者复配可以起到更好的柔软整理效果。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采用生物酶一步法退煮漂工艺,在比较温和的工艺条件下完成对坯布的退浆、煮练、漂白,缩短了工艺流程,显著提高了前处理工艺的节能降耗效果;2.本发明通过分散染料-耐高温活性染料二浴染色法对布料进行染色整理,提高了布料中涤纶纤维的染色效率及纤维得色率,再通过活性染料进行二浴染色,在单一染料染浴中染色可以提高布料的染色均匀性,同时也提高了染料的利用率;3.本发明使用阴离子分散匀染剂、非离子型分散匀染剂进行复配,提高了染料的分散稳定性,起到缓染、移染功能,进一步提高面料染色的匀染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纤维素纤维-涤纶交织面料染整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坯布前处理:将坯布浸渍于前处理液中进行生物酶一步法退煮漂,前处理液包括重量份为4份的生物酶、8份的双氧水、2份的四乙酰乙二胺、5份的渗透剂、1份的稳定剂、60的份水,调节处理液ph为6,温度为55℃,处理时间为50min;s2、染整加工:对s1步骤前处理所得坯布进行分散染料-耐高温活性染料二浴染色法进行染整;染整工艺包括:分散染料染色:室温下将前处理后的坯布进入染浴缸,调节浴液ph至6.5,加入分散染料匀染剂,控制分散染料匀染剂浓度为1g/l,浴比为1:12,按照1℃/min的升温速率将染液温度升至70℃,加入分散染料,以1℃/min的升温速率将染液温度升至88℃,保温染色50min后排液;其中分散染料配方:分散染料橙se-rh300%:2.0o.w.f;分散染料紫bnl200%:1.0o.w.f;分散染料蓝bl300%:0.8o.w.f;还原清洗:将分散染料染色后的布料浸润于1g/l的hy01还原清洗液中,调节还原清洗液液温至75℃,ph至6,处理时间为20min;耐高温活性染料染色:室温下将还原清洗后的布料浸入二次染色浴液中,浴比为1:12,按照1.5℃/min的速度升温至70℃,保温15min,再以2℃/min的速度升温至120℃,保温染色25min;其中耐高温活性染料配方:耐高温活性黄h-e6g:12o.w.f;耐高温活性红h-e3b:5o.w.f;耐高温活性蓝h-erdn:0.8o.w.f;耐高温活性橘黄h-ern:8o.w.f;皂洗:将经耐高温活性染料染色的布料浸入皂洗液中,皂洗温度为85℃,皂洗时间为8min,皂洗浴比为1:10;s3、织物后整理:柔软整理,将染整后的布料置于柔软整理液中,柔软剂浓度为10g/l,整理液ph为7,浸渍2min,再经过压辊,布料带液率为75%,然后在80℃温度下烘干,最后在100℃下烘焙定型;其中:生物酶包括质量比为1:1的果胶酶和α-淀粉酶;渗透剂为耐碱渗透剂aep98;稳定剂包括质量比为1:1的硅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分散染料匀染剂包括质量比为1:1的阴离子分散匀染剂、非离子型分散匀染剂;柔软剂包括质量比为1:1的季铵盐类阳离子柔软剂、非离子型氨基硅柔软剂。实施例2:一种纤维素纤维-涤纶交织面料染整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坯布前处理:将坯布浸渍于前处理液中进行生物酶一步法退煮漂,前处理液包括重量份为6份的生物酶、10份的双氧水、2.5份的四乙酰乙二胺、6份的渗透剂、2份的稳定剂、65的份水,调节处理液ph为7,温度为60℃,处理时间为70min;s2、染整加工:对s1步骤前处理所得坯布进行分散染料-耐高温活性染料二浴染色法进行染整;染整工艺包括:分散染料染色:室温下将前处理后的坯布进入染浴缸,调节浴液ph至7.5,加入分散染料匀染剂,控制分散染料匀染剂浓度为1.5g/l,浴比为1:13,按照1.5℃/min的升温速率将染液温度升至70℃,加入分散染料,以1℃/min的升温速率将染液温度升至88℃,保温染色55min后排液;其中分散染料配方:分散染料橙se-rh300%:2.3o.w.f;分散染料紫bnl200%:1.2o.w.f;分散染料蓝bl300%:0.6o.w.f;还原清洗:将分散染料染色后的布料浸润于1.5g/l的hy01还原清洗液中,调节还原清洗液液温至77℃,ph至6.5,处理时间为22min;耐高温活性染料染色:室温下将还原清洗后的布料浸入二次染色浴液中,浴比为1:13,按照1.5℃/min的速度升温至75℃,保温17min,再以2℃/min的速度升温至125℃,保温染色27min;其中耐高温活性染料配方:耐高温活性黄h-e6g:13o.w.f;耐高温活性红h-e3b:6o.w.f;耐高温活性蓝h-erdn:0.6o.w.f;耐高温活性橘黄h-ern:9o.w.f;皂洗:将经耐高温活性染料染色的布料浸入皂洗液中,皂洗温度为87℃,皂洗时间为9min,皂洗浴比为1:11;s3、织物后整理:柔软整理,将染整后的布料置于柔软整理液中,柔软剂浓度为10g/l,整理液ph为7.5,浸渍3min,再经过压辊,布料带液率为75%,然后在80℃温度下烘干,最后在100℃下烘焙定型;其中:生物酶包括质量比为1:1.5的果胶酶和α-淀粉酶;渗透剂为耐碱渗透剂aep98;稳定剂包括质量比为1:1.5的硅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分散染料匀染剂包括质量比为1:1.5的阴离子分散匀染剂、非离子型分散匀染剂;柔软剂包括质量比为1:1.5的季铵盐类阳离子柔软剂、非离子型氨基硅柔软剂。实施例3:一种纤维素纤维-涤纶交织面料染整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坯布前处理:将坯布浸渍于前处理液中进行生物酶一步法退煮漂,前处理液包括重量份为8份的生物酶、13份的双氧水、3份的四乙酰乙二胺、7份的渗透剂、2.5份的稳定剂、70的份水,调节处理液ph为8,温度为65℃,处理时间为90min;s2、染整加工:对s1步骤前处理所得坯布进行分散染料-耐高温活性染料二浴染色法进行染整;染整工艺包括:分散染料染色:室温下将前处理后的坯布进入染浴缸,调节浴液ph至8.5,加入分散染料匀染剂,控制分散染料匀染剂浓度为2g/l,浴比为1:14,按照2℃/min的升温速率将染液温度升至70℃,加入分散染料,以1℃/min的升温速率将染液温度升至88℃,保温染色60min后排液;其中分散染料配方:分散染料橙se-rh300%:2.0o.w.f;分散染料紫bnl200%:1.0o.w.f;分散染料蓝bl300%:0.8o.w.f;还原清洗:将分散染料染色后的布料浸润于2g/l的hy01还原清洗液中,调节还原清洗液液温至80℃,ph至7,处理时间为25min;耐高温活性染料染色:室温下将还原清洗后的布料浸入二次染色浴液中,浴比为1:14,按照1.5℃/min的速度升温至80℃,保温20min,再以2℃/min的速度升温至130℃,保温染色30min;其中耐高温活性染料配方:耐高温活性黄h-e6g:12o.w.f;耐高温活性红h-e3b:5o.w.f;耐高温活性蓝h-erdn:0.8o.w.f;耐高温活性橘黄h-ern:8o.w.f;皂洗:将经耐高温活性染料染色的布料浸入皂洗液中,皂洗温度为90℃,皂洗时间为10min,皂洗浴比为1:12;s3、织物后整理:柔软整理,将染整后的布料置于柔软整理液中,柔软剂浓度为10g/l,整理液ph为9,浸渍4min,再经过压辊,布料带液率为75%,然后在80℃温度下烘干,最后在100℃下烘焙定型;其中:生物酶包括质量比为1:2的果胶酶和α-淀粉酶;渗透剂为耐碱渗透剂aep98;稳定剂包括质量比为1:2的硅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分散染料匀染剂包括质量比为1:1.5的阴离子分散匀染剂、非离子型分散匀染剂;柔软剂包括质量比为1:2的季铵盐类阳离子柔软剂、非离子型氨基硅柔软剂。实施例4:一种纤维素纤维-涤纶交织面料染整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坯布前处理:将坯布浸渍于前处理液中进行生物酶一步法退煮漂,前处理液包括重量份为10份的生物酶、15份的双氧水、3份的四乙酰乙二胺、8份的渗透剂、3份的稳定剂、80的份水,调节处理液ph为9,温度为70℃,处理时间为100min;s2、染整加工:对s1步骤前处理所得坯布进行分散染料-耐高温活性染料二浴染色法进行染整;染整工艺包括:分散染料染色:室温下将前处理后的坯布进入染浴缸,调节浴液ph至9.5,加入分散染料匀染剂,控制分散染料匀染剂浓度为2g/l,浴比为1:15,按照2℃/min的升温速率将染液温度升至70℃,加入分散染料,以1℃/min的升温速率将染液温度升至88℃,保温染色60min后排液;其中分散染料配方:分散染料橙se-rh300%:2.3o.w.f;分散染料紫bnl200%:1.2o.w.f;分散染料蓝bl300%:0.6o.w.f;还原清洗:将分散染料染色后的布料浸润于2g/l的hy01还原清洗液中,调节还原清洗液液温至80℃,ph至7,处理时间为25min;耐高温活性染料染色:室温下将还原清洗后的布料浸入二次染色浴液中,浴比为1:15,按照1.5℃/min的速度升温至80℃,保温20min,再以2℃/min的速度升温至130℃,保温染色30min;其中耐高温活性染料配方:耐高温活性黄h-e6g:13o.w.f;耐高温活性红h-e3b:6o.w.f;耐高温活性蓝h-erdn:0.6o.w.f;耐高温活性橘黄h-ern:9o.w.f;皂洗:将经耐高温活性染料染色的布料浸入皂洗液中,皂洗温度为90℃,皂洗时间为10min,皂洗浴比为1:12;s3、织物后整理:柔软整理,将染整后的布料置于柔软整理液中,柔软剂浓度为10g/l,整理液ph为9,浸渍5min,再经过压辊,布料带液率为75%,然后在80℃温度下烘干,最后在100℃下烘焙定型;其中:生物酶包括质量比为1:2的果胶酶和α-淀粉酶;渗透剂为耐碱渗透剂aep98;稳定剂包括质量比为1:2的硅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分散染料匀染剂包括质量比为1:1.5的阴离子分散匀染剂、非离子型分散匀染剂;柔软剂包括质量比为1:2的季铵盐类阳离子柔软剂、非离子型氨基硅柔软剂。对比例对比例1:一种纤维素纤维-涤纶交织面料染整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前处理液中未添加渗透剂;对比例2:一种纤维素纤维-涤纶交织面料染整加工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前处理液中未添加稳定剂;对比例3:一种纤维素纤维-涤纶交织面料染整加工方法,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分散染料染液中未添加分散染料匀染剂。性能检测表1各实施例和各对比例工艺对面料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测试项目外观手感色差耐水牢度实施例1无染色疵点柔软细腻44实施例2无染色疵点柔软细腻44实施例3无染色疵点柔软细腻44实施例4无染色疵点柔软细腻44对比例1无染色疵点柔软细腻3-43-4对比例2少许细小色点柔软细腻3-43-4对比例3较多色点柔软细腻2-32-3由表1可以看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4中的染整工艺对面料进行加工,面料的外观、手感均比较好,色差小,耐水牢度高;对比例1的色差开始有所增大,耐水牢度也有所降低,这是由于前处理液中未添加渗透剂,导致纤维表面浆料去除不完全,从而使染料在与纤维结合时受到纤维表层残留浆料的影响,导致色差较大,部分染料吸附于浆料上,形成浮色,降低了耐水牢度;对比例2的色差也有所增大,耐水牢度也有所降低,由于前处理液中未添加稳定剂,导致纤维表面退浆不彻底,从而影响上染均匀性和纤维得色率,进而体现出有色点产生,色差及耐水牢度有所恶化;对比例3的色差跟耐水牢度进一步恶化,由于分散染料染整过程中未添加分散染料匀染剂,染液中分散染料未充分溶解分散,从而导致染色不均,面料出现较多色点,上染效果较差。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